簫的指孔大小是如何確定的?

長期玩簫的朋友,可能擁有許多管簫,會發(fā)現,不同的簫,指孔大小好像都不太一樣,就是同一管簫,不同的指孔大小也不一樣的。有簫友就會產生好奇,這些大大小小的指孔是怎么確認的呢?過大了,過小了,有什么影響?不會真的是一支竹子鉆幾個孔,就成簫了吧。剛剛鉆好孔的簫胚,只是完成了制作這管簫最基礎的步驟。而且修正音準和調整音色,才是制作樂器最重要也是最花時間的步驟。之后,還有做大漆、拋光、再做大漆推光等等步驟。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還是來說指孔大小的問題。拿一支已經校直和內徑基本塑形的竹子,利用尺子在各個指孔對應的位置劃線。然后利用臺式電動鉆,在劃線的位置鉆孔。注意我們此時鉆的孔要比我們最終需要的孔直徑小3毫米左右。然后,我們就開始邊吹奏,邊用刀去修指孔的大小,直到音準為止,或者直到指孔不能再大為止。那么如果指孔已經夠大了,音準還是不到位,怎么辦?那我們就要操作內徑,對音準進行調整。
那簫的指孔多大才叫已經不能再大了呢?一般情況下,我們常用的洞簫,指孔都在8毫米到10毫米之間??赡芤灿泻嵱岩娺^更小的,只有6、7毫米,也更大的,有11毫米,甚至都可以達到12毫米??傮w的原則是,簫管越粗,指孔越大,簫管越厚指孔,指孔越大。制作的時候要綜合考量,然后根據具體效果去修正。除了音準,簫孔的大小對音量和音色也有很大影響,簫孔越大,音量越大,簫孔越小,音量越小。對音色的影響呢,如果你在很細、很薄的管子上面開孔很大,音色就會發(fā)散、發(fā)飄。而要在粗厚的管子上開了個小孔,那也不行,音色發(fā)悶。
另外同一支簫的指孔大小不一,有的情況,是我們在修正過程中導致的差異。有的孔,是我們根據需要刻意讓其變小一點或者變大一點。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我們如果需要指孔更靠近吹口一點,那么顯然這個指孔就要變小一點,如果大了,顯然就會造成音高偏高。
記住一點,簫的指孔,不可能一下子就確定,除非對質量沒有要求。每一個孔都是根據需要去調整的。只是這個調整有一個范圍,不是無限度的。


賀蘭原,原名李家雨,著名洞簫制作人、工藝美術師。
賀蘭老師精于理論研究和工藝實踐,其作品兼具物理性能和工藝美學,在洞簫制作領域享有盛譽,制作的作品不僅在中國大陸和中國港澳臺地區(qū)使用者眾多。在海外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分布著賀蘭老師簫作品的使用者。賀蘭老師說,對于海外的簫友,他的簫作品不單就是一件樂器,更攜帶著中國傳統文化。賀蘭老師曾說,每一支簫都是他的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