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藝術成就之我見(三)高慶奎和言菊朋的演唱藝術
? ? ? ? 這一篇介紹一下老四大須生的高慶奎、言菊朋。
? ? ? ? 高慶奎生于1890年,名鎮(zhèn)山,號子君,北京人,原藉山西榆次。說來也巧,余叔巖、高慶奎、言菊朋這三位有影響的著名演員都是1890年同一年生人。他自幼在祥慶和科班坐科學藝,拜在賈麗川門下,由于他的刻苦鉆研,12歲即登臺演出,十七歲嗓子倒倉后當了底倉,在臺上演旗羅散倉,一般角色,由于經(jīng)常接觸各大流派,收獲很大,28歲嗓音恢復后曾隨梅蘭芳東渡扶桑,由日本歸來得見,除鉆研新三派的譚、汪、孫三人之外,也吸收劉鴻升的唱腔精華,同輩的余叔言、楊小樓等也是他摹習對象。因此技藝大進,他不但可演各老生流派代表作品,還可演老旦、花臉等戲。一些保守派稱他雜而不純,得了一個高雜拌的貶稱。但實際這種廣泛涉獵,博學廣采的學習態(tài)度正是他的可貴之處。由此他不但能演劉鴻升的“三斬一碰”,就是《斬子》、《斬黃袍》、《斬馬謖》、《碰碑》,《逍遙津》、《探陰山》也可演,還有楊小樓《連環(huán)套》,及孫菊仙的代表戲,又兼演老旦、花臉,他演的《鼎盛春秋》,包括《戰(zhàn)樊城》、《長亭會》、《文昭關》、《浣紗記》直到最后的《刺王僚》前四折扮演伍子胥老生應工,《刺王僚》一折扮演花臉的姬僚,一趕二,他演全部《群借華》、前《群英會》飾魯肅,中《借東風》飾孔明,后《華容道》飾紅生的關羽,一趕三,正是由于他的演戲賣力而贏得觀眾好評。
? ? ? ? 高慶奎的嗓音高亢、爽亮,氣力渾厚,唱腔質(zhì)樸,酣暢、挺拔。比如他演《逍遙津》的漢獻帝唱“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一句唱腔渾厚、圓潤高亢,充滿悲愴戚戚之情,氣力充沛,一氣呵成。大如有鶴唳九宵、猿哀長嗚一般,使觀眾覺得震憾心弦。他對劉鴻升的唱法潛心鉆研,總結出以腔偷氣,以字緩氣的暗氣兒、提氣、勒氣的蓄氣法,屏棄擻兒的轉(zhuǎn)折法等。從而使高慶奎在演法上有所標新,稱其為高派。為后來李和曾等人承襲而來,如李和曾后來在《除三害》中所使用的螺旋式上升的唱法,就由高派唱法而來。
? ? ? ? 高慶奎除唱法獨特而外,其做工身段也是細致講究的。于肅穆之中顯得瀟灑,特別是臉上有戲。他善演苦戲,長于刻劃悲劇人物。如《逍遙津》中的漢獻帝,《哭秦庭》中的申包胥,在《生死牌》中的劉子忠,不但搶板撲跌身段有獨到之處,而在表達內(nèi)心活動方向也頗顯功力。如在向弟妹吳氏通報劉子明已被絞死后,吳氏暈絕,他下意識地用手去拍,當手快到吳氏肩上時猛想起自己是大伯,吳氏是弟妹,礙于禮數(shù)不能去拍,在手沒處放的一剎那身上連髯口一齊顫抖,很好的表現(xiàn)了劉子忠的焦灼心情,活龍活現(xiàn)。他編演很多表現(xiàn)愛國思想、民族氣節(jié)和忠貞不阿傳的傳統(tǒng)新戲。如《哭秦庭》、《贈綈袍》、《潯陽樓》、《越王勾踐》、《史可法》等。他演新戲突破行當所限,著力刻化人物,對戲改有所重視。當時形成南有周信芳,北有高慶奎之稱。46歲以后嗓音變啞,而綴演授徒。曾擔任中華戲曲??茖W校教師,他的弟子有白家磷、虞仲衡、李和曾和他的女婿李盛藻等。1942年病故,終年52歲。
? ? ? ? 三十年代的另一們四大須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言派創(chuàng)始人言菊朋。言菊朋原名言錫與高慶奎同在1890年出生在北京,他是蒙族人,曾在清朝做過學院的小職員??釔劬﹦∷囆g,尤其是譚派戲幾乎是每演必到,潛心鉆研譚派唱腔、念白、身段表演,甚至在劇場一邊觀摩一邊記錄。曾參加清音雅集,春陽友會票房演出,期望得到譚的親自指導,沒有如愿以償,轉(zhuǎn)而向譚的合作者去學。如楊小樓、王瑤卿、錢金福、王長林、紅豆館主等人都曾教過言菊朋譚的劇本、唱腔、身段。由于他的刻苦鉆研,最后投身梨園,正式下海成了一名舊譚派演員。在演出過程中他有意避開自己嗓音不好的缺欠,而以音韻取勝,終于自成一家,獨樹一幟,創(chuàng)立了言派唱腔。言派藝術突出特點就是唱腔設計從字的四聲唱腔旋律都體現(xiàn)言菊朋的高深修養(yǎng)。由于他精通音律,對四聲有深刻地鉆研,在運用過程中既靈活又恰如其份。他主張因字生腔才能字正腔圓。他的創(chuàng)腔字音準確,字字清淅,既無倒字,也無飄音。同時注意劇中人物的喜、怒、悲、恐、驚通過唱腔而表現(xiàn)出來。人們稱贊他的唱:腔兒花、味兒濃,腔花比較容易而味濃是難能之處。這也正是言派別于其他流派的主要標志。聽他的唱尤如欣賞一幅秀麗的山水工筆畫,淡雅、清新、蕊人肺腑。從中無不體現(xiàn)他對聲韻、議曲及演唱技藝的高深造詣。他對四聲的考究并不停留在只為了字正而正,比如《臥龍吊孝》的四句反西皮散板:“一見靈堂淚漣漣,垂胸頓足向誰言,我哭,哭一聲周都督,叫,叫一聲公瑾先生哪,啊、啊,我的心哪,痛酸哪,啊”。其中淚、叫、痛三字都去聲字,按湖廣音去聲字應低出高揚,類似北京音的陽平調(diào)值,言菊朋為使字音準確使用了這一特性,但并沒有簡單停留在低上高揚,而是進一步采用了5度,7度的大跳,使樂音由6—3,由6—5,加之他的以氣撫聲的字重聲輕的氣息控制,使音色凄厲挺拔,而使唱腔外柔內(nèi)剛,這樣就較好地表現(xiàn)了諸葛亮此時的垂胸頓足的悲傷心境。從而使得他對四聲的運用深化到為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之上。言菊朋雖然嗓音條件遠不及譚鑫培寬高,也沒有余叔巖的高峻挺拔。然而在他自己的有效音域中卻是游仞有余,可謂天高任鳥飛翔的一般。比如他唱《臥龍吊孝》的反二黃,由低音3一直可唱到高音2,幾乎兩個八度,在字正腔圓的前提下使旋律起伏跌宕。比如“龐統(tǒng)他把那連環(huán)計來獻”。這一句唱由低3爬到高音1,突出地欲揚周公瑾的豐功偉績。又如導板:“只落得口無言心欲問天”這一句唱腔最低音4,最高音使用了2,旋律線由高向低再滑向高2,把人物內(nèi)心翻滾、頓足祈向蒼天的悲慟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露出來。言派的最大特征因字生腔在這得到充分體現(xiàn)。比如這一段反二黃唱腔中,因字音不同而展開音區(qū)的強烈對比,從而使唱腔起伏跌宕,幾乎隨處可見。比如:“大英雄空遺那肝腸痛斷”。以上英雄、空遺、肝腸,這種陰平字和陽平字的對比,造成了旋律的高低對比。有的達到6度,有的達到8度,為行腔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言菊朋正是抓住了這一特性,使唱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同時結合咬字的清濁,用氣的含蓄,行腔的飽滿,抑揚頓挫等技巧的使用,而使言派唱腔,細密處如同潺潺小溪,千回直轉(zhuǎn);奔放時如同大川瀑布喧泄飛揚。這一切的取得完全是在繼承譚派的基礎上,多方涉獵的結果。他不但吸收汪、孫及其他行當,旦、小生、老旦,曲藝也由將大鼓吸進而收之融匯貫通。二十年代末,他自己挑班,得已施展自己才華。
? ? ? ? 言菊朋以票友躋身于伶界,以潭派舊首領躍為言派創(chuàng)始人。于他的革新是離不開的,他認為音韻聲腔是老生的表演中心,搞好它就如智珠在握。因此他大批擴演劇目,逐一革新唱腔。如《賀后罵殿》、《白蟒臺》、《打金枝》、《除三害》、《鎮(zhèn)潭州》、《八大錘》等。
? ? ? ? 除以音韻聲腔取勝而外,他的靠把戲如《定軍山》、《鎮(zhèn)潭州》等刀槍靶子著數(shù)不多卻干凈利落,輕松俏勢,其中鎮(zhèn)潭州中對槍的工架,既大方又巧俏,較余叔巖并不遜色。
? ? ? ? 譚鑫培雖稱伶界大王,但豬嘴形象不善上演王冒戲,余叔巖可謂一代宗師,其扮像瀟灑俊俏。其弟子李少春常以乃師扮相為自己追求目標。而言菊朋的扮像則略有苦像,但卻因善于展現(xiàn)人物的愁苦焦灼、內(nèi)心焦熾之情而把人物演得不慍不火。如《讓徐州》的陶謙為國求賢若饑若渴的焦灼心情,《斬馬謖》中孔明惜斬馬謖的內(nèi)心矛盾之情,都是恰如其份。
? ? ? ? 言菊朋的嗓音天賦條件不很好,到晚年嗓音更顯力不從心,又因過份在字音聲韻方面下功夫,而使其越驅(qū)高雅,只落得味兒單,調(diào)兒低,只得無可奈何花落去。晚年和女兒言慧珠演出有時不得不屈居二牌。當時北京正處日偽淪陷期,一些黃色戲如《大劈棺》、《紡棉花》、《戲迷小姐》等猖獗一時,更使這位正直藝人郁郁不得志,1942年6月這位言派創(chuàng)始人在貧病交加中與世長辭,時年53歲。
? ? ? ? 言菊朋去世后言派后繼乏人解放后在戲劇家馬少波和馬連良關懷下,于1959年由言菊朋長子言少朋、兒媳張少樓晉京演出《臥龍吊孝》和《讓徐州》,使多年滿京言派的愛好者一飽耳福。周總理曾說言派像程派一樣的難學,所以學的人少,但難學正說明藝術的高度和深度,越是難學越要學,學到手,學到家,越要流傳。言少朋講:提起言派,首先要感謝黨,是黨把言派救活的。那十年后,言菊朋的長孫言一青(后改言興朋)使言門東山再起,尤其是他的一曲雙《打金磚》、《金枝》,譽滿京城,到現(xiàn)在也是言派的最具代表性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