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微觀經濟學復習題答案整理

2021-12-21 11:01 作者:答案鬼  | 我要投稿


?

微觀經濟學復習題

一、名詞解釋

1、比較優(yōu)勢:是指建立在資源稀缺性之上,通過機會成本的比較,交換的一方獲得的一種相對而言的優(yōu)勢。

2、均衡價格:是指某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的價格。

3、需求:是指一定時期內,某一個價格水平上,人們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量。

4、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發(fā)應程度?;蛘哒f,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蛘哒f,表示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6、供給:是指廠商在一定的時期內,在某一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供應的商品量。

7、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8、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

9、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10、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shù)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xù)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11、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意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12、消費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種商品價格的限制下選購一定數(shù)量的各種商品,以達到最滿意的程度。它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在既定收入條件下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13、邊際替代率遞減: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shù)量的連續(xù)增加,消費者為得到每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shù)量是遞減的。

14、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消費一種或幾種商品所獲得的效用總和。

15、等產量曲線: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16、規(guī)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屬于長期生產的概念。

17、生產函數(shù):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shù)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18、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shù)量組合的軌跡。

19、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0、利潤最大化原則:即產量的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MR=MC)

21、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該企業(yè)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22、邊際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總成本。

23、恩格爾系數(shù)=食品支出總額/消費支出總額

24、正常利潤:通常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yè)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25、完全競爭市場:指一種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沒有外力控制的市場結構。

26、邊際收益:指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27、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28、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29、偏好:是指消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可供選擇的商品組合進行的排列。

30、生產者均衡:當某生產者在給定的成本約束下,產出量達到最大時,該生產者就處于均衡狀態(tài)。

31、規(guī)模收益不變:產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32、規(guī)模收益遞增: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33、規(guī)模收益遞減:產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34、短期總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數(shù)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所支出的總成本。

35、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yè)務量范圍內,不受業(yè)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36、變動成本:變動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fā)生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yè)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

37、短期平均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38、平均固定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不變成本。

39、平均變動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

40、平均收益:是指廠商銷售單位產品所獲得的收入。

41、總收益:指廠商銷售一定數(shù)量的產品或勞務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產品的銷售價格與銷售數(shù)量的乘積。

42、完全壟斷:指一個行業(yè)提供的某種產品只有一家廠商

43、消費者剩余:消費者為取得一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與他取得該商品而支付的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

44、價格歧視: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

45、壟斷競爭:是指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

46、寡頭:是同時包含壟斷因素和競爭因素而更接近于完全壟斷的一種市場結構。

47、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機制實現(xiàn)有效配置的產品。

48、科斯定理:是一種產權理論,是解決經濟活動外部性的重要理論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內容是指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并且其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49、外部影響:是指某一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對其他經濟單位所施加的非市場性影響。

50、市場失靈:是指在資源配置方面因為存在很多因素阻礙市場按理想方式而出現(xiàn)的低效率。

二、判斷

?1. 養(yǎng)蜂者的活動對果園生產者的利益存在生產的外部影響。(對)

2 市場機制總是可以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錯)

3.外部不經濟的經濟活動其私人成本大于社會成本。(錯)

4.如果存在外部不經濟,則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對)

三、簡答題

1、需求和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均衡數(shù)量產生怎樣的影響?

答:1)供給不變,需求發(fā)生變動。(P31 圖2-7)

假定某種商品的供給狀況不變,需求會因為偏好、收入增加等原因而增加,在圖上即表現(xiàn)為需求曲線的右移。反之,則表現(xiàn)為需求曲線的左移。在一般情況下,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shù)量同方向變動。即需求提高,均衡價格提高,均衡產量也增加;反之,需求降低,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也減少。

2)需求不變,供給發(fā)生變動。(P32 圖2-8)

假定某種商品的需求狀況不變,供給會因為技術的提高、要素價格的下降等原因而增加,在圖形上即表現(xiàn)為供給曲線的右移。反之,則表現(xiàn)為供給曲線的左移。在一般情況下,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shù)量呈反方向變動。即供給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增加;反之,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減少。

3)需求和供給同時發(fā)生變動。(P32 圖2-9)

在需求和供給都增加的條件下,一般來說。均衡產量會增加,均衡價格則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也可能不變,這取決于需求與供給各自增加的力度的大小對比。反之,如果需求和供給同時減少,一般來說。均衡產量減少,均衡價格亦不能確定。

類似地可以推出,如果需求降低,而供給增加時,新的均衡價格一般定會降低,新的均衡產量則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反之,如果需求增加,而供給降低時,新的均衡價格一般定會上升,新的均衡產量則亦不能確定。

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第二,商品用途的廣泛性

第三,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jié)需求量的時間

3、何為需求價格彈性?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與銷售收入變動有何關系?

答:1)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2)第一種情況:對于ed>1的富有彈性的商品,降低價格會增加廠商的銷售收入,相反,提高價格會減少廠商的銷售收入,即廠商的銷售收入與商品的商品的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

???第二種情況:對于ed<1的缺乏彈性的商品,降低價格會使廠商的銷售收入減少,相反,提高價格會使廠商的銷售收入增加,即銷售收入與商品的價格成同方向的變動。

???第三種情況:對于ed=1的單位彈性的商品,降低價格或提高價格對廠商的銷售收入都沒有影響。

4、在一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shù)條件下,廠商應如何確定可變要素的合理投入區(qū)域?

答:受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的影響,總產量TP、平均產量AP、邊際產量MP的相互關系,實際上反映的就是一種生產要素合理投入的問題。這種合理投入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區(qū)間階段上。假定,其它要素投入不變,只增加投入勞動量。

1.單一勞動可變生產要素與產量之間的關系

第一階段(Ⅰ)的主要特征有:MP>0,TP、AP、MP成上升趨勢;并MP> AP;但MP在達到最大值時,已經成下降趨勢。當MP= AP的最高點時,第一階段結束。

第二階段(Ⅱ)的主要特征有: MP>0,TP成上升趨勢,AP下降;AP>MP;當MP= 0時,TP達到最大,第二階段結束。

第三階段(Ⅲ)的主要特征有:MP<0,TP、AP成下降趨勢;第三階段結束。

2.原因分析

在第Ⅰ階段,平均產量一直在增加,邊際產量大于平均產量。表明在這一階段,相對于投入不變的資本來說,勞動量缺乏;所以,勞動量的增加可以使資本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使產量增加。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單位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大于在現(xiàn)階段總產量下的平均勞動產量。

第Ⅱ階段,此時,平均產量開始下降;總產量在增加;盡管邊際產量仍然大于零,但成下降趨勢,即每增加一單位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小于在現(xiàn)階段總產量下的平均勞動產量。這表明隨勞動投入量的不斷增加,相對不變資本要素的作用已得到充分發(fā)揮。

第Ⅲ階段,當勞動量增加到這一階段后,邊際產量為負數(shù),總產量開始絕對減少,此時勞動投入是絕對的太多。

因此,在一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shù)條件下,廠商應確定可變要素的合理投入區(qū)域應在第Ⅱ階段最合適。

5、結合圖形說明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實現(xiàn)最大產量的最優(yōu)要素組合原則。(P141 圖4-8)

答:如圖所示,分析三條等產量線,Q1、Q2、Q3與等成本線AB之間的關系.等產量線Q3雖然高于等產量線Q2。但惟一的等成本線AB與等產量線Q3既無交點又無切點。這表明等產量曲線Q3所代表的產量是企業(yè)在既定成本下無法實現(xiàn)的產量。再看Q1雖然它與惟一的等成本線相交與a、b兩點,但等產量曲線Q1所代表的產量是比較低的。因為,此時廠商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只需由a點出發(fā)向右或由b點出發(fā)向左沿著既定的等成本線 AB改變要素組合,就可以增加產量。所以,只有在惟一的等成本線AB和等產量曲線Q2的相切點E,才是實現(xiàn)既定成本下的最大產量的要素組合。

6、結合圖形說明廠商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xiàn)最小成本的最優(yōu)要素組合原則。(P144 圖4-9)

答:如圖所示,等成本線A”B”雖然代表的成本較低,但它與既定的產量曲線Q既無交點又無切點,它無法實現(xiàn)等產量曲線Q所代表的產量,等成本曲線AB雖然與既定的產量曲線Q相交與a、b兩點,但它代表的成本過高,通過沿著等產量曲線Q由a點向E點或由b點向E點移動,都可以獲得相同的產量而使成本下降。所以只有在切點 E,才是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xiàn)最小成本的要素合。

7、政府的最高限價有什么影響?

答:最高限價是國家指導價的一種形式,是國家規(guī)定商品買賣的最高價格。適用于以下情況: 1)限制市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 2)限制邊遠地區(qū)某些工業(yè)品的零售價格。3)對進口商品實行最高限價。4)浮動價的上限。

實行最高價格的目的:為了保持市場物價的基本穩(wěn)定,保持人民生活的基本安定,并且體現(xiàn)國家的價格政策。政府制定最高價格的原因一般是出于對公平的考慮。如在戰(zhàn)爭或饑荒時,政府會為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價,使窮人能夠負擔得起,以利于社會穩(wěn)定。

然而因此導致的短缺會引起更深遠的問題,如果政府僅僅制定價格沒有采取進一步的干預,就可能會導致以下結果:(1)基于“先來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長隊。(2)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應的制度,如為每一種配給的產品發(fā)給人們一定數(shù)量的配給票。(3)最高價格的主要問題是可能出現(xiàn)黑市,顧客不能在合法市場中買到足夠的東西,可能會轉向黑市,用高昂的價格來購買。(4)另外一個問題是最高價格減少了已經短缺的商品的生產數(shù)量。例如,在饑荒時人為制定的低價可能會降低食物供給。

8、簡述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答: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等。

9、用幾何圖形說明均衡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答:(1)說明一種商品的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P27 圖2-4)

在圖中,假定D曲線為市場的需求曲線,S曲線為市場的供給曲線。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相交與E,E為均衡點。在均衡點E,均衡價格 均衡數(shù)量。顯然,在均衡價格4元的水平下,消費者的購買量和生產者的銷售量是相等的,都為400單位。也可以反過來說,在均衡 400的水平,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和生產者愿意接受的最低價格是相等的,都為4元。因此,這樣一種狀態(tài)便是一種使買賣雙方都感覺到滿意并愿意持續(xù)下去的均衡狀態(tài)。

(2)均衡價格的變動

①需求曲線的移動:包括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在幾何圖形中,需求量的變動變現(xiàn)為商品價格—需求數(shù)量組合點沿著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的運動。在圖中,當商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化由2元逐步上升為5元,它所引起的商品需求數(shù)量由600單位逐步地減少300單位時,商品的價格—需求數(shù)量組合由B點沿著既定的需求曲線,經過C、D點,運動到E點。(P23 圖2-2)

在幾何圖形中,需求的變動變現(xiàn)為需求曲線的位置發(fā)生移動。圖中原有的曲線為。在商品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變化使得需求增加,則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如由圖中的曲線向右平移到曲線的位置。如果其他因素的變化使得需求減少,則需求曲線向左平移,如由圖中的曲線向左平移到曲線位置。由需求變動所引起的這種需求曲線位置的移動,表示在每一個既定的價格水平需求數(shù)量增加或者都減少了。(P30 圖2-5)

②供給曲線的移動:供給量的變動和攻擊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如圖,隨著價格上升所引起的供給數(shù)量逐步增加,A點沿著同一條供給曲線逐步運動到E點。(P25 圖2-3)

供給的變動:在圖中,原有的供給曲線為。在商品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變動的影響下,供給增加,則使供給曲線由曲線向右平移到曲線的位置;供給減少,則使供給曲線由曲線向左平移到曲線位置。由供給變動所引起的這種需求曲線位置的移動,表示在每一個既定的價格水平需求數(shù)量增加或者都減少了。(P31 圖2-6)

10.試解釋MR=MC是廠商利潤最大化的條件。(P190 圖6-4 )

答:如圖某完全競爭廠商的一條短期邊際曲線成本SMC曲線和一條既定價格水平Pe出發(fā)的水平需求曲線d,相較于E點,)E點就是廠商實現(xiàn)最大利潤的均衡產量,相應產量Q就是廠商實現(xiàn)最大利潤時的均衡產量,當產量小于均衡產量Q,如Q1,是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表明廠商增加一單位所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量大雨付出的總成本的增加量,廠商增加產量是有利的,順箭頭方向只要MR>MSC廠商就會增加產量。同時隨著產量的增加廠商的邊際效益MR保持不變兒廠商的邊際成本是逐漸增加的,最后MR>SMC的狀況會逐漸變成MR=SMC的狀況,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最大利益。相反,在Q2時,邊際收益小于邊際成本,廠商增加產量是不利的,會是利潤減少,只要MR<SMC,廠商就會減少產量。同時,隨著產量的減少,廠商的邊際收益仍保持不變,兒廠商的邊際成本SMC是逐漸下降的,最后,MR<SMC的狀況會逐漸變成為MR=SMC的狀況。所以MR=MC是廠商利潤最大化的條件。

11.影響勞動供給的因素有哪些?個人勞動供給曲線為什么會向后彎曲?(P297 圖9-5)

答:1)商品的價格、生產的成本、生產的技術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和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測

2)當工資較低時,隨著工資的上升,消費者為較高的工資吸引將減少閑暇時間,增減勞動供給。在這個階段,勞動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但是,工資上漲對勞動供給的吸引力是有限的。當工資上漲到w1時,消費者的勞動供給量達到最大。此時如果繼續(xù)增加工資,勞動供給量非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于是勞動供給曲線從從工資W1處起開始向后彎曲。

12.鉆石對人的用途很有限而價格昂貴,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卻很便宜。請運用所學經濟學原理解釋這一價值悖論。

答:這一悖論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來說明,因為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決定的。

1)從需求方面看,價格取決于商品的邊際效用,而不是總效用。雖然人們從水的消費中所得的總效用很大,但由于世界上水資源數(shù)量很大,因此,其邊際效用很小,人們愿意支付的價格非常低。相反,鉆石的用途雖遠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鉆石數(shù)量很少,因此,其邊際效用很大,其價格也就相應地昂貴。

2)從供給方面看,由于水資源數(shù)量很大,生產人類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價格也低。相反,鉆石是非常稀缺的資源,生產鉆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鉆石價格就相應地昂貴。

??綜合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理論,關于水和鉆石的“價格悖論”也就不難理解了。

13、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是什么?

答:第一,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

第二,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質的

第三,所有的資源具有完全的流動性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

14、為什么完全競爭廠商利潤最大化既可以表示為MR=MC,也可以表示為MC=P?

答:為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廠商進行生產決策的關鍵是要決定生產多少產量,廠商通過比較新增加以單位產品生產并銷售后所得的收益(邊際收益MR)與為生產這一產品所需的支出(邊際成本MC)的大小來決定,如果MR>MC,廠商從多出售單位產品中得到的額外收益就大于額外成本,廠商應該增加產量以增加利潤;反之,如果MR<MC,廠商從多出售單位產品中得到的額外收益就小于額外成本,廠商應該減少產量以增加利潤;如果MR=MC,則經濟利潤最大。因此廠商利潤最大化均衡條件即可表示為MR=MC。對完全競爭廠商來說,有MR=P,因此這一利潤最大化均衡條件又可表示為MC=P。

15、簡述壟斷市場的形成原因。

答:第一,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商品的全部資源或基本資源的供給

第二,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種商品的專利權

第三,政府的特許

第四,自然壟斷

16、簡述壟斷競爭與完全競爭的比較。

答:1.比較二者成本

完全競爭市場LAC低。

說明壟斷競爭市場存在資源浪費和過剩生產能力。

2.比較二者產量

完全競爭市場產量高。

若壟斷競爭市場繼續(xù)提高產量,會增加社會福利。

3.比較創(chuàng)新動力

創(chuàng)新動力取決于長期內是否能保持超額利潤

4.比較產品多樣化

產品是否存在差別

17、 簡述寡頭壟斷市場的特征。

答:1)廠商數(shù)目:幾家,大規(guī)模

2)產品差別:有或無——差別寡頭與純粹寡頭

?差別寡頭:汽車、香煙

?純粹寡頭:鋼鐵、石油

3)行業(yè)內廠商之間相互依存——勾心斗角使寡頭理論空前復雜

4)存在進入壁壘

四、選擇題

1.張某對面包的需求表示( C )

A.張某買了面包

B.張某沒有買面包,而買了煎餅

C.面包賣每個1元時,張某準備用現(xiàn)有的收入買4個,而每個為2元時,準備買1個

D.張某準備買10個,但錢沒帶夠

2.需求規(guī)律說明(B ?)

A.藥品的價格上漲會使藥品質量提高

B.計算機價格下降導致銷售量增加

C.絲綢價格提高,游覽公園的人數(shù)增加

D.汽車的價格提高,小汽車的銷售量減少

4.工資率上升所引起的替代效應是指(C)。

A 工作同樣長的時間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B 工作較短的時間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收入;

C 工人寧愿工作更長的時間,用收入帶來的效用替代閑暇的效用;

D 以上都對。

5.土地的供給曲線是一條( B )

A、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B、 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 平行于價格軸的直線;

D、 垂直于價格軸的直線

6、經濟學家認為的超額利潤是剝削主要基于( B )

????A、超額利潤是創(chuàng)新的報酬;

????B、超額利潤是壟斷利潤;

????C、超額利潤是承擔風險的報酬;

7. 消費者剩余是(C)。

A 消費過剩的商品; ?????????

??B 消費者得到的總效用;

C 消費者買商品所得到的總效用大于貨幣的總效用部分;

D 支出的貨幣總效用。

8、帕累托最優(yōu)配置被定義為下列哪種情況下的資源配置?(C)

A 總產量達到最大; ???????

????B 邊際效用達到最大;

C 沒有一個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況變壞的條件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得更好;

D 消費者得到他們想要的所有東西。

9,供給規(guī)律說明( D )

A.生產技術提高會使商品的供給量增加;

B.政策鼓勵某商品的生產,因而該商品供給量增加;

C.消費者更喜歡消費某商品,使該商品的價格上升;

D.某商品價格上升將導致對該商品的供給量增加;

10..政府為了扶持農業(yè),對農產品規(guī)定高于均衡價格的支持價格。政府要維持支持價格,應該采取下面的相應措施:(C)

A.增加對農產品的稅收 ????

????B.實行農產品配給制 ??

?C.收購過剩的農產品

11、壟斷競爭廠商短期均衡時(D)

????A、廠商一定能獲得超額利潤;

????B、廠商一定不能獲得超額利潤;

????C、只能得到正常利潤;

D, 獲取得超額利潤、發(fā)生虧損及獲得正常利潤三種情況都可能發(fā)生

12.寡頭壟斷廠商的產品是(C)

????A、 同質的;

????B、 有差異的;

????C、 既可以是同質的又可以是有差異的;

????D、 以上都不對?


微觀經濟學復習題答案整理的評論 (共 條)

使用qq登录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壤塘县| 云南省| 郴州市| 米脂县| 台北县| 白城市| 富顺县| 梧州市| 修武县| 林口县| 平南县| 鄂尔多斯市| 武川县| 武定县| 祁连县| 托克逊县| 延庆县| 巴塘县| 富源县| 新源县| 林芝县| 泾阳县| 柘荣县| 嘉义市| 阜新| 江达县| 特克斯县| 怀安县| 沂南县| 涿鹿县| 苍山县| 扎囊县| 通河县| 益阳市| 濮阳县| 仪陇县| 平原县| 永川市| 青岛市| 盐源县|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