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涯勝覽(下) 作者:馬歡 明朝

啞魯國〈小邦〉
自滿剌加國開船,好風(fēng)行四晝夜可到。有淡水一條,入港到此國。其國南是大山,北是大海,西連蘇門答剌國界,東有平地,堪種早稻。米粒細小,糧食頗有。民以耕漁為業(yè),風(fēng)俗淳樸。國內(nèi)婚喪等事皆與爪哇、滿剌加國相同。貨用稀少。綿布名考泥。米谷、牛、羊、雞、鴨甚廣,乳酪多有賣者。其國王、國人皆是回回人。
山林中出有一等飛虎,如貓之大,遍身毛灰色,有肉翅,如蝙蝠翅一般,但前足肉翅生連后足,能飛不遠,人有獲得者,不服家食即死。
土產(chǎn)黃速香、金銀香之類,乃小國也。
蘇門答剌國 那孤兒〈小國〉 黎代〈小國〉
蘇門答剌國,即古之須文達那國是也,其處乃西洋之總頭路。寶船自滿剌加國向西南,好風(fēng)行五晝夜,先到一村濱海去處,地名答魯蠻系船,往東南十馀里即至。其國無城郭,有一大溪水流入于海,一日二次潮水長落。其??诶舜?,常有船只沉沒。
其國南去有百里之遠大深山,北是大海,東亦大山,至啞魯國界,正西邊海山連小國二處︰先至那孤兒王界,又至黎代王界。
其蘇門答剌國王先被那孤兒花面王侵掠,戰(zhàn)鬬身中藥箭而死。有一子幼小,莫能報仇。其王之妻與眾誓曰:“若有能報夫死之仇,得全其地,吾愿為妻,共主國事。”言訖,本處有一漁翁奮志而言:“我亦能報?!彼祛I(lǐng)兵眾,當(dāng)先殺敗花面王,復(fù)雪其仇。花面王被殺傷,其眾退伏不敢侵擾。王妻不負前盟,即與漁翁配合,稱為老王,家室、地賦之政悉聽老王裁制。永樂七年,老王效職進貢方物而沐天恩。永樂十年,復(fù)至其國。其先王之子長成,陰與部領(lǐng)謀殺義父,即漁翁也。奪其位,掌其國。漁翁有嫡子名蘇干剌,領(lǐng)眾挈家逃去消山,自立一寨,不時率眾侵,復(fù)父仇。永樂十三年,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船到彼,發(fā)兵擒獲蘇干剌,赴闕明正其罪。其王子荷蒙圣恩,常貢方物于朝廷。
其國四時氣候不齊,朝熱如夏,暮寒如秋,五月七月間再有瘴氣。山產(chǎn)硫磺,出于巖穴之中,其山不生草木,土石皆焦黃色。田地不廣,惟種早稻,一年二熟,大小麥俱無。其胡椒倚山居住人家置園種之,藤蔓而生,若中國廣東甜菜樣,開花黃白,結(jié)椒成實,生青熟紅,候其半老之時,摘采曬干貨賣。其椒粒虛大者,此處椒也。每官秤百斤,賣彼處金錢八個,直銀一兩。
果有芭蕉子、甘蔗、莽吉柿、波羅蜜之類。有一等臭果,番名賭爾焉。如中國水雞頭樣,長七、八寸,皮生尖刺,熟則五、六瓣裂開,若臭牛肉之臭。內(nèi)有栗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塊,甚甜美可吃。肉中有子,炒而食之,其味如栗。柑桔甚廣,四時常有,若洞庭獅柑、綠桔樣,不酸,可以久留不爛。又有一等酸子,番名掩拔。如大消梨樣,頗長,綠皮,其氣香烈。欲食擊去其皮,挑切外肉而食,酸甜甚美,核如雞彈大。其桃、李等果俱無。
蔬菜有蔥、蒜、姜、芥,冬瓜至廣,長久不壞。西瓜綠皮紅子,有三二尺者。人家多養(yǎng)黃牛,乳酪多有賣者。羊皆黑毛,無白者。雞無腺者,番人不識腺,惟有竹雞,雄雞大者五、六斤。桑樹亦有,人家養(yǎng)蠶,不會繅絲,只會做綿子。
其國風(fēng)俗淳厚,言語、婚喪并男子穿扮衣服等事,皆與滿剌加國相同。其民之屋,如樓起造,不鋪板,但用椰子、檳榔木劈成條片,以藤縛之,再用藤簟鋪于其上而居。高處亦布閣柵。此處多有番船往來,所以諸般番貨多有賣者。其國使用金錢、錫錢。其金錢番名底那兒,以七成淡金鑄造,每個圓徑五分,面底有文,官秤三分五釐;錫錢番名加失,凡買賣則以錫錢使用。
那孤兒王,又名花面王。在蘇門答剌國西,地相連,止是一大山村,但其所管人民皆于面上剌三尖青花為號,所以稱為花面王。地方不廣,人民止有千馀家,田少人多,以陸種為生,米糧鮮少,豬、羊、雞、鴨俱有。國語動用與蘇門答剌國相同,土無出產(chǎn),乃小國也。
黎代亦一小國也,在那孤兒王地界之西北處。南是大山,北臨大海,西連南浡里國為界。國人一、二千馀家,自推一人為王,以主國事,屬蘇門答剌國之管。土無所出,言語動用與蘇門答剌國相同。山有野犀牛甚多,王亦差人捕捉,隨同蘇門答剌國進貢朝廷。
南浡里國
自蘇門答剌往正西,連山,好風(fēng)船行三晝夜可到。其國邊海,人民止有千馀家,皆是回回人,甚是樸實。地方東接黎代王界,西北皆臨大海,南去是山,山之南又是大海。國王亦是回回人。王之居室,用大木高三、四丈,如樓起造,樓下俱無裝飾,縱放牛羊牲口在下,止將樓上四圍以板折落,甚潔。坐臥食息皆在其上。民居之屋,與蘇門答剌國相同。其處黃牛、水牛、山羊、雞、鴨皆有,蔬菜稀少,魚蝦至賤,米谷亦少。使用銅錢。
山產(chǎn)降真香。此處降真至好,名蓮花降。亦出犀牛。國之西北海內(nèi)有一大平頂峻山,半日可到,名帽山。山之西大海,正是西洋也,番名那沒黎洋,西來過洋船只俱投此山為準(zhǔn)。其山邊二丈上下淺水內(nèi)生海樹,被人撈取為寶物貨賣,即珊瑚樹也。其樹大者高二、三尺,根頭有大拇指大,如墨之沉黑,似玉之溫潤,稍有椏枝,婆娑可愛。根頭大處可碾為帽珠器物。
其帽山腳下,亦有居人二、三十家,各家自稱為王。若問其姓名,則曰阿孤喇楂,我便是王之答?;騿柶浯?,則曰阿孤喇沓,我亦是王,甚可笑也。其地屬南浡里國所轄,其南浡里王常自跟同寶船將降真香等物貢于朝廷。
錫蘭國 裸形國
自帽山南放洋,好東風(fēng)船行三日,見翠藍山在海中。其山三、四座,惟一山最高大,番名按篤蠻山。彼處之人巢穴居處,男女赤體,皆無寸衣,如獸畜之形。土不出米,惟食山芋并芭蕉子、波羅蜜之類,或入海捕魚蝦等物而食。人傳云:若有寸布在身,即生爛瘡。昔釋迦佛過海于此處登岸,脫衣入水漾,俗言赤卯塢,即此地也。
過此投正西,船行七、八日,見鶯哥嘴山。再三兩日,到佛堂山,才到錫蘭國馬頭名別羅里,泊船登岸。海邊山腳光石上有一足跡,長二尺許,云是釋迦自翠藍山來,從此上岸,腳踏此存者。中有淺水不干,人皆手蘸其水洗面拭目,曰:“佛水清凈。”左有佛寺,內(nèi)有釋迦佛混身側(cè)臥,尚存不朽。其寢坐用各色寶石裝嵌,沉香木為之,制甚華麗,及有佛牙并活舍利子等物在堂。其釋迦涅槃?wù)颂幰病?/p>
去西北五十里,才到王居之處。國王系鎖俚人氏,崇信佛教,尊敬象、牛。人將牛糞燒灰遍搽身體,不食牛肉,止食其乳。牛死即埋之,若私宰牛者,王法罪死,或納牛頭金以贖其罪。王居之址,大家小戶每日侵晨先將牛糞用水調(diào)稀,遍涂屋下地面,然后拜佛,則兩手舒于前,兩腿直伸于后,胸腹皆著地而拜。
王之居側(cè),有一大山侵云高聳。山頂有人右腳跡一個,入石深二尺許,長八尺馀,云是人祖阿聃圣人,即盤古之足跡也。其大山出紅雅姑、青雅姑、青米藍石、昔剌泥、窟沒藍等一切寶石,每遇大海水沖出土流下沙中,尋拾則得之。常言寶石乃是人祖眼淚結(jié)成。
其海中有雪白浮沙一片,日照其沙,光彩瀲滟,日有珍珠、螺蚌聚止于上。其王置一珠池,二、三年一次令人取螺蚌傾入珠池之內(nèi),差人看守此池,淘珠納官。亦有偷竊而賣者。
其國地廣人稠,亞于爪哇國,民俗富饒。男子上身赤剝,下圍系手巾,加以壓腰,發(fā)須并滿身毫毛皆剃凈,止留其發(fā),用白布纏頭。如其父母死者,其須毛則不剃,此為孝禮。女人髻撮腦后,下圍白布。其新生小兒則發(fā)髻不剃,養(yǎng)就至長。
人無酥油乳不食其飯。人欲吃飯,則于暗處而食,不令人見。檳榔、荖葉不絕于口。米、谷、芝蔴、綠豆皆有,惟無麥面。椰子至多,油、酒、糖、飯皆將此物做造而食。人死則以火化而埋,其喪家聚親鄰之婦,都將兩手齊拍胸乳而叫號哭泣為禮。其果有芭蕉子、波羅蜜、甘蔗。瓜、茄、蔬菜,牛、羊、雞、鴨皆有。
國王以金錢通行使用,每錢重一分六釐。甚喜中國麝香、纻絲,色絹、青磁盤碗、銅錢、樟腦,則將寶石、珍珠換易。王常著人赍珍珠、寶石等物,隨同回洋寶船進貢朝廷。
小葛蘭國
自錫蘭國馬頭別羅里開船往西北,好風(fēng)行六晝夜,到小葛蘭國。其國邊海,東連大山,西是大海,南北地狹臨海。王國人皆鎖俚人氏,崇信釋迦佛教,尊敬象、牛?;橐龅仁陆耘c錫蘭相同。
土產(chǎn)蘇木、胡椒不多,其果菜之類皆有。牛羊頗異,其羊青毛,角長,高二、三尺,黃牛三、四百斤。酥油多有賣者,人日食三食,皆用蘇油拌飯。國市以金鑄錢,每個官秤二分,通行使用。雖是小國,其國王亦將方物差人進獻于朝廷。
柯枝國
自小葛蘭國開船,沿山投西北,好風(fēng)行一晝夜,到其國港口泊船。其國東是大山,西臨大海,南北邊海有路可往鄰國。其王亦鎖俚人氏,頭纏黃白布,上不穿衣,下圍色絲手巾,再用顏色纻絲一匹纏之,名曰壓腰。其頭目及富人服用與王者頗同。人居之屋用棷木起造,上用棷子葉編成如草苫樣一片蓋之,雨不能漏。家家用磚泥砌一、二土庫,止分大小,家有細軟之物放于內(nèi),以防大盜。
國人有五等:一等名南毗,與王同類,內(nèi)有剃頭掛線在頸者,最為貴族;二等回回人;三等名哲地,皆是有錢財主;四等人名革令,專與人為牙作保;五等人名木瓜。木瓜者,至低賤之人也,至今此輩俱在海邊居住,其類住屋檐高不過三尺,但高者有罪。其穿衣上不過臍,下不過膝,途中若遇南毗、哲地,即伏于地,候哲地等過則后行。其木瓜之業(yè),專以漁樵、抬負重物為生,官不容他穿長衣經(jīng)商買賣,如中國儺人一般。
其王崇奉佛教,尊敬象、牛。建造佛殿,以銅鑄佛像,用青石砌佛座,周回砌成水溝,傍穿一井。每日清晨,鳴鐘擊鼓,汲井水于佛頂澆之再三,眾皆羅拜而退。又有一等人名濁肌,即念佛道人也,亦有妻小,此輩自出母胎,發(fā)不經(jīng)剃,亦不梳篦,以酥油等物將發(fā)槎成條縷如氈,或十馀縷,或七、八縷,披曳腦后,卻將黃牛糞燒灰遍搽其體。上下無衣,止有指大黃藤緊縛其腰,又以白布為梢,手拿大海螺,常吹而行。其妻略以布遮其丑隨人而行。此等即出家人,若到人家,則與錢米等物。
其地氣候常暖如夏,亦無霜雪。每年至二、三月,夜間則下陣頭雨一二,番人家即整蓋房房,備辦食用。到五、六月,日夜滂沱大雨,街市成河,人莫能行,大家小戶坐候雨信過。七月才終,八月半后晴起,要點雨也無,直至次年三月才又下雨。常言“半年落雨半年晴”,正此處也。
土無他產(chǎn),山有胡椒,人多置園種為產(chǎn)業(yè)。每年椒熟,本處自有收椒大戶收買,置食盛頓,待各處番商來買。論播荷說價,每播荷番秤二百五十斤封剌。該番秤十斤,計官秤五十斤。每播荷該官秤四百斤,賣彼處金錢一百一個,宜銀五兩。名稱哲地者,俱是財主,專收買下珍珠、寶石、香貨之類,皆候中國寶船或別處番船客人。珍珠以分數(shù)論價而賣,且如每顆重三分半者,彼處賣金錢一千八百一個,值銀一兩。珊瑚枝梗,其哲他論斤重買下,顧倩匠人剪斷,車旋或珠洗磨光棦,亦秤分兩而買。
國王以九色金鑄錢行使,名法南,重官秤一分一厘。又以銀為錢,比海螺螄靨大,每個約重官秤四釐,名曰答兒。每金錢一個換銀錢十五個,街市零用則以此錢行使。
國人婚喪之禮,各依本類不同。米、粟、麻、豆、黍、稷皆有,只無大小二麥。象、馬、牛、羊、犬、豬、貓、雞、鴨皆有,只無驢與鵝。
爾國王亦將方物差頭目進獻于朝廷。
古里國
古里國乃西洋大國也。從柯枝國港口開船,往西北行三日可到。其國邊海,出遠東有五、七百里,遠通坎巴夷國。西臨大海,南連柯枝國界,北邊相接狠奴兒國地面,西洋大國正此地也。永樂五年,朝廷 命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赍詔敕賜其王誥命銀印,及升賞各頭目品級冠帶。寶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云:“去中國十萬馀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風(fēng),刻石于茲,永示萬世?!?/p>
國王系南毗人氏,崇信釋教,欽敬象、牛。國人止有五等:有回回,誓定我不食牛,爾不食豬;南毗、哲地、革令、木瓜。王乃南毗人,不食牛肉;大頭目是回回人,不食豬肉;互相禁忌,至今尚然。王以銅鑄佛像,名曰乃納兒,起造佛殿,以銅鑄瓦而蓋,佛座傍掘一井。每侵晨,王至汲水浴佛,拜訖,令人收取黃牛夜拋凈糞于銅盆內(nèi),用水調(diào)薄,遍涂殿內(nèi)地面墻壁。其頭目及富家,每早亦用牛糞涂擦。又將牛糞燒右研細,用好布為小袋,盛灰常帶在身。每早侵晨洗面,取牛糞灰水調(diào)搽其額并兩股,其間各三次,為敬佛之誠。
傳云昔有一圣人名某些,立教化,人皆欽從。以后某此因往他處所,令其弟撒沒黎掌管教人。其弟心起驕妄,鑄一金犢,曰:“此是二主,敬之即有靈驗?!苯倘寺犆鼜木础F渑3<S金,人得金,皆以牛為真主。后某些回還,見眾人被弟誣惑,逐廢其牛,欲罪其弟,弟騎一大象遁去。后之人懸望其回,至今望之不絕。南毗人敬象、牛由此故也。
王有大頭目掌管國事,俱是回回人。國人皆奉回回教門,禮拜寺有二、三十處,七日一次禮拜。至日,舉家齋沐,諸事不理。巳午時,大小男子到禮拜寺拜佛,至未時方教回家,才做賣買交易等事。人甚誠信。
其二頭目朝廷升賞,若寶船到彼,全憑二人為主買賣。王差頭目并哲地、米納幾即書算手、官牙人等,會領(lǐng)?大人議擇某日打價。至日,先將帶去錦綺等貨,逐一議價已定,隨寫合同價數(shù)各收。其頭目、哲地即與內(nèi)官大人眾手相拿,其牙人則言某年月日交易,于眾中手拍一掌,已定,或貴或賤,再不悔改。然后哲地富戶將寶石、珍珠、珊瑚等貨來看議價,非一日能定,快則一月,緩則二、三月。若價錢較議已定,如買一主珍珠等物,該價若干,是原經(jīng)手頭目、米納幾計算,前還纻絲等物若干,照原打手之貨交還,毫厘無改。彼之算法無算盤,但以兩手并兩腳十指計算,分毫無差。
王以六成金鑄錢行使,名曰吧南,官寸三分八釐,面底有文,重官秤一分。又以銀子為小錢,名答兒,每個約重三釐,零錢使用。衡法:每番秤一錢,該官秤一斤九兩六錢。其番秤夕曰法剌失,秤之權(quán)釘定于衡末,秤準(zhǔn)則活動于衡中,起提平為定盤星,秤物則移準(zhǔn)向前。止可秤十斤,該官一十六兩。秤香貨之類二百斤,番秤為一播荷,該官秤三百二十斤。若秤胡椒二百五十斤為一播荷,該官秤四百斤。巨細之物多用天平對。其量法:官鑄銅為升行使,番名黨戛黎,每升該官秤一升六合。
西洋布,本國名曰扯梨布,出于鄰境坎巴夷等處。每疋闊四尺五寸,長二丈五尺,賣彼處金錢八個或十個。國人亦將蠶絲練染各色,織間道花巾,闊四尺五寸,長一丈二、三尺馀,每條賣金錢一百個。
胡椒,山鄉(xiāng)住人置園多種。到十月間椒熟,采摘曬干而賣,自有收椒大戶收買上官庫盛貯。若有買者,報與發(fā)賣,見數(shù)計算,稅錢納官。每胡椒一播荷,賣金錢二百個。其哲地多收買下各色寶石、珍珠并做下珊瑚等物,各處番船到彼,王亦差頭目并寫字人來眼同而賣,亦取稅錢。
富家則種椰子樹,或千株、二三十千株為一業(yè)。椰子有十般取用:嫩者有漿甚甜,好吃,又好釀酒;老者椰肉打油做糖,或做飯吃;外包穰打索造船;椰殼為碗為酒盅,又好燒灰打廂金銀細巧生活;樹好造屋;葉堪蓋屋。蔬菜有芥、姜、蘿卜、胡荽、蔥、蒜、葫蘆、茄子、菜瓜、冬瓜。又有一等小瓜如指大,長二寸,如青瓜之味。其蔥紫皮如蒜大,葉小,秤斤而賣。芭蕉子、波羅蜜廣有賣者。木鱉子樹高十馀丈,結(jié)如大綠柿樣,內(nèi)包其子三、四十個,熟則自落。其蝙蝠如鷹之大,都在此樹上倒掛而歇。
米紅白皆有,麥大小俱無,其面麥皆從他處販來。雞、鴨廣有,無鵝。羊腳高,灰色,似驢駒之樣。水牛不甚大,黃牛有三、四百斤者,不食其肉,只食其乳酪、酥油。人無酥油不吃飯,其牛養(yǎng)至老死埋之。其各色海魚極賤,鹿、兔亦有賣者。人家多養(yǎng)孔雀。禽有烏鴉、鷹、鷺鷥、燕子,其馀飛鳥并無。
行院亦會彈唱,以葫蘆殼為樂器,紅銅絲為弦,唱番歌相和而彈,音韻堪聽。
婚喪之禮,鎖俚人、回回人各依本等體例不同。其國王位不傳子,位傳與外甥。傳甥之故,止論女腹所生為嫡族。其王若無姊妹,傳之與弟,再若無弟,遜與有德之人,世代相仍如此。
王法無鞭笞之刑,輕則截手斷足,重則罰金誅戮,甚則抄封滅族。人有犯法者,拘之到官,即伏其罪。若冤枉不伏者,則于王前或大頭目前置一鐵鍋,盛油四、五十斤,煎滾其油。先以樹葉投之油內(nèi)試之,爆烈有聲,遂命其人以右手二指炸于油內(nèi)片時,待焦取出,用布包裹封記,監(jiān)留在官。三日后聚眾開封視之,若手爛潰,其事不枉,更加以刑,若手如舊無損即釋之。頭目人等以鼓樂禮送此人回家,諸親鄰友饋禮相賀,飲酒作樂,最為奇異。
王用赤金五十兩,令番匠抽如發(fā)細絲結(jié)挽成片,以各色寶石、珍珠廂成帶一條,差頭目乃那進獻于朝廷。
溜山國
自蘇門答剌國開船,過小帽山投西南行,好風(fēng)行十日到其國,番名牒干。無城郭,倚山居住,四圍皆海,如洲渚一般,地方不廣。國之西去程途不等,海天生石門如城闕樣,有八大處。各有其名:曰沙溜、人不知溜、起來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加加溜、安都里溜、官嶼溜。此處皆有至而通商船。再有小窄之溜,傳云三千有馀,所謂弱水三千,正此處也。
其間人多巢居穴處,不識米谷,但捕蝦魚而食。不解穿衣,以樹葉蓋其前后。設(shè)遇風(fēng)水不便,舟師失釘舵船過其溜,落瀉水,漸無力而沉沒,大概行船謹防此也。
牒干國王、頭目、民庶皆是回回人,風(fēng)俗純美,所行悉遵教門規(guī)矩。人多以漁為生,種椰子樹為業(yè)。男女體貌微黑。男子布纏頭,下圍手巾。婦人上穿短衣,下亦以闊大手巾圍之,又用闊大手巾過頭遮面?;閱手Y,悉依教門而行。
土產(chǎn)降香不廣,椰子甚多,各處來收買往別國貨賣。有等小樣椰子殼,彼人旋做酒盅,以花梨木為足,用番漆漆其口足,標(biāo)致可用。其椰子外包之穰打成粗細繩索,堆積成屋,別處番船亦來收買販往別國,賣與造船等用。其造番船不用一釘,其鎖孔皆以索縛,加以木楔,然后以番瀝青涂之。
龍涎香,其漁者常于溜礁處采得。如水浸瀝青之樣,嗅之不香,火燒腥氣。價高貴,以銀對易。海??彼人積采如山,奄爛內(nèi)肉,轉(zhuǎn)賣暹邏、榜葛剌國,當(dāng)錢使用。其馬鮫魚切成手臂大塊曬干,倉屋收貯。各國亦來買販他處賣之,名曰“溜魚”。又織一等絲嵌手巾,甚密實,長闊絕勝他處。所織一等織金方帕,男子纏頭可用,其價有賣銀二兩之貴者。
其氣候常熱如夏,土瘦少米,無麥。蔬菜不廣,牛、羊、雞、鴨皆有,馀無所出。國王以銀鑄錢使用。
中國寶船一、二只亦往此處收買龍涎香、椰子等物,乃一小邦也。
祖法兒國
自古里國開船,好風(fēng)投西北,行十晝夜可到。其國邊海倚山,無城郭。東南大海,西北重山。國王、國人皆奉回回教門,人物長大,體貌豐偉,言語樸實。王者之扮,以白細番布纏頭,身穿青花如絹細絲嵌圓領(lǐng)或金錦衣袍,足著番靴或淺面皮鞋。出入乘轎騎馬,前后排列象駝馬隊,牌手吹篳篥嗩吶,簇擁而行。民下所服冠衣,纏頭長衣,腳穿靴鞋。
如遇禮拜日,上半日市絕交易。長幼男女皆沐浴畢,即將薔薇露或沉香香水搽面及體,才穿齊整新凈衣服。又以小土爐燒沉、檀、俺八兒等香,立于其上,薰其衣體,才到禮拜寺。禮拜畢各散,經(jīng)過街市,香氣半晌不散?;閱手Y,番遵回回教規(guī)而行。
土產(chǎn)乳香,其香乃樹脂也。其樹似榆而葉尖長,彼人斫樹取香而賣。中國寶船到彼開讀賞賜畢,王差頭目遍諭國人,皆將其乳香、血竭、蘆薈、沒藥、安息香、蘇合油、木鱉子之類來換易其纻絲、磁器等物。
此處氣候常如八、九月,不冷。米、麥、豆、粟、黍、稷、麻、谷及諸般蔬菜、茄、瓜,牛、羊、馬、驢、貓、犬、雞、鴨皆有。山中亦出駝雞,土人捕捉來賣。其身匾,頸長如鶴,腳長高三、四尺,每腳只有二指,毛如駱駝,吃綠豆等物,行似駱駝,以此名為駝雞。其駱駝單峰、雙峰俱有人騎坐,街市殺賣其肉。
國王以金鑄錢,名倘伽。每個重官秤二錢,徑一寸五分,一面有文,一面人形之文。以紅銅鑄為小錢,徑四分,零錢使用。王亦差人將乳香、駝雞等物進獻朝廷。
阿丹國
自古里國開船,投正西兌住,行一月可到。其國邊海山遠,國民富饒。國王、國人皆奉回回教門,說阿剌壁言語。人性強硬,有馬步銳兵七、八千,所以國勢強盛,鄰邦畏之。永樂十九年,欽命正使太監(jiān)李等赍詔敕冠衣賜其王酋,到蘇門答剌國,分?內(nèi)官周等駕寶船三只往彼。
王聞其至,即率大小頭目至海濱迎接詔賞至王府,禮甚尊敬。咸伏開讀畢,王即諭其國人,但有珍寶許令賣易。其時在彼買到重二錢許大塊貓晴石,各色雅姑等異寶,大顆珍珠,珊瑚樹高二尺者數(shù)株、其珊瑚枝株五匱,金珀、薔薇露、獅子、麒麟、花福鹿、金錢豹、駝雞、白鳩之類。
國王之扮,頭戴金冠,身服黃袍,腰系寶妝金帶。至禮拜日去禮拜寺禮拜,換細白番布纏頭,上加金錦之頂,身服白袍,坐車列隊而行。其頭目各冠帶有等第不同。國人穿扮,男子纏頭,穿撒哈剌、梭幅、錦繡、纻絲、細布等衣,足著靴鞋。婦人之扮,身穿長衣,肩項佩珠纓珞,如觀音之扮;耳帶金廂寶環(huán)四對,臂纏金寶釧鐲,足指亦帶指環(huán);又用絲嵌手巾蓋于頂上,露其面。
凡國人打造入細金銀生活,絕勝天下。市肆、混堂并熟食、彩帛、書籍諸色物件鋪店皆有。王用赤金鑄錢行使,名哺嚕嚟,每個重官秤一錢,底面有文。又用紅銅鑄錢,名哺嚕斯,零用此錢。
其地氣候溫和,常如八、九月。日月之定,無閏月,準(zhǔn)以十二月之大小,若頭夜見新月,明日即一月也。四季不定,自有陰陽人推算某日為春首,后果花草開榮;某日是初秋,則木葉凋落;及乎日月交蝕、風(fēng)雨潮信,無不準(zhǔn)者。
人之飲食,米面諸品皆有,多以乳酪、酥油、糖蜜制造而食。米、麥、谷、栗、麻、豆并諸色蔬菜俱有。果有萬年棗、松子、把聃干、葡萄、核桃、花紅、石榴、桃、杏之類。象、駝、馬、驢、騾、牛、羊、雞、鴨、犬、貓皆有,止無豬、鵝。此處綿羊白毛,無角,角處有兩搭圓黑,其頸下如黃牛袋一般,毛短如狗,尾大如盤。民居房屋皆以石砌,上蓋以磚或土。有石砌三層,高四、五丈樣屋者。
土產(chǎn)紫檀木、薔薇露、詹卜花、無核白葡萄,并花福鹿、青花白駝雞、大尾無角綿羊。其福鹿如騾子樣,白身白面,眉心細細青條花起滿身至四蹄,條間道如畫青花。白駝雞如福鹿一般。麒麟前兩足高九尺馀,后兩足高六尺,長頸,抬頭高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騎。其頭生二短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餅。其獅子身形如虎,黑黃無斑,頭大口闊,尾尖毛多,黑長如纓,聲吼如雷。諸獸見之,伏不敢起,此乃獸中之王也。
其國王感荷圣恩,特進金鑲寶帶二條、金絲珍珠寶石金冠一頂,并鴉姑等各寶石,蛇角二枚,修金葉表文等物進獻朝廷。
榜葛剌國
自蘇門答剌國開船,取帽山并翠藍嶼投西北上,好風(fēng)行二十日,先到浙地港泊船。用小船入港五百馀里,到地名鎖納兒港登岸,西南行三十五站到國。其國有城郭,其國王并應(yīng)大小衙門皆在城內(nèi)。
其國地方廣闊,物攘人稠,舉國皆是回回人。民淳俗善,富家造船常往諸國經(jīng)營者多,出外傭技者亦多。人之容貌,男女俱黑,間有白者。男子剃發(fā),以白布纏之,身服從頭套下圓領(lǐng)長衣,下圍各色闊布手巾,足穿淺面皮鞋。其國王并頭目之服,俱依回回體制,冠衣甚整。
國語多榜葛俚,自成一家言語。說巴兒西話者亦有之。國王以銀鑄錢,名曰倘伽,每個重官秤三錢,徑一寸二分,底面有文,一應(yīng)買賣皆以此錢論價。街市零用海??,番名考黎,亦論個數(shù)交易。民俗冠婚喪祭,皆依回回教門。
四時氣候常熱如夏。稻谷一年二熟,米粒細長,多紅者。粟、麥、芝麻、各色豆、黍、姜、芥、蔥、蒜、瓜、蔬菜俱有。果有芭蕉子。酒有三、四等:椰子酒、米酒、樹子酒、茭蔁酒。各有造法,多作燒酒而賣。人家無茶,茶至以檳榔啖之。街市一應(yīng)鋪店、浴堂,酒飯、甜食等肆俱有。果有波羅蜜、酸子、石榴、甘蔗,砂糖、糖霜、糖霜、糖果、蜜煎姜之類。有駝、馬、驢、騾、水牛、黃牛、山羊、綿羊、雞、鴨、豬、鵝、犬、貓等畜。
土產(chǎn)五、六樣細布。一樣蓽布,番名卑泊,闊三尺馀,長五丈六、七尺,此布勻細如粉箋紙一般。一樣姜黃布,番名滿者提,闊四尺許,長五丈馀,此布緊密壯實。一樣沙納巴付,闊五尺,長三丈,便如生羅樣,即布羅也。一樣忻白勤答黎,闊三尺許,長六丈,布眼稀勻,即布紗也,皆用此布纏頭。一樣沙塌兒,闊二尺五寸,長四丈馀,如好三梭布一般。一樣番名驀嘿驀?yán)?,闊四尺許,長二丈馀,背厚四、五分,即兜羅錦也。
桑蠶絲雖有,止會作織絲嵌手巾并絹,不曉成錦。漆器盤碗,鑌鐵槍剪等器皆有賣者。一等白紙,亦是樹皮所造,光滑細膩如麂皮。
國法笞、杖、徒、流等刑,官品衙門印信、行移皆有。軍亦有關(guān)給糧餉,管軍頭目名吧廝剌兒。
陰陽、醫(yī)卜、百工技藝皆有。其行院身穿挑黑線白布花衫,下圍色絲手巾,以各色硝子珠間珊瑚、琥珀珠穿成瓔珞,佩于肩項,又以青紅硝子燒成鐲釧,帶于兩臂。人家宴飲,此輩亦來動樂,口唱番歌對舞,亦有家數(shù)。有一等人名根當(dāng)速魯柰,即樂工也。每日五更時分,到頭目或富家門首,一人吹嗩吶,一人擊小鼓,一人打大鼓,初起則慢,自有拍調(diào),后漸緊促而息。又至一家,如前吹擊而去。至晚時仍到各家,與酒飯或與錢物。
撮弄搏戲,諸色皆有。又有一人同其妻以鐵索拴一大虎,在街市牽拽而行。至人家演弄,即解其索,虎坐于地。其人赤體單稍,對虎跳躍,拽拳將虎踢打。其虎性發(fā)作威作威,咆哮勢撲,其人與虎對攧數(shù)交。其人又以一臂伸入虎口至其喉,虎不敢咬。弄畢,仍鎖虎頸,虎伏于地討食,其家則與肉啖之,及與其人物錢而去。
日月之定,亦以十二個月為一年,無閏月。
國王亦差人往番國買賣采辦方物珍珠、寶石,進獻朝廷。
忽魯謨廝國
自古里國開船投西北,好風(fēng)行二十五日可到。其國邊海倚山,各處番船并旱番客商都到此處趕集買賣,所以國人殷富。其國王、國人皆奉回回教門,尊敬誠信,每日五次禮拜,沐浴齋戒,必盡其誠。國中風(fēng)俗淳厚,無貧苦之家。有一家遭禍致貧者,眾皆贈以衣食、錢本而救濟之。
國人體貌清白豐偉,衣冠濟楚?;閱手Y,悉依回回教規(guī)。男子娶妻,先是媒妁已通允訖,其男家則置酒請加的。加的者,掌教門規(guī)矩之官也,及主婚人并媒人、親族之長者,兩家各通三代鄉(xiāng)貫來歷,寫立婚書已定,然后擇日成婚。否則官府如奸論罪。
人之飯食,必以酥油拌煮而食。市有燒羊、燒雞、燒肉、薄餅、哈里撒,一應(yīng)面食皆有賣者。二三四口之家,皆不舉火做飯,止賣熟食而吃。國王以銀鑄錢,名曰底那兒,徑官寸六分,面底有文,重官秤四分,通行使用。書記皆是回回字。其市肆諸般鋪店,百物皆有,止無酒館,國法飲酒者棄市。文武醫(yī)卜之人絕勝他處。
各色技藝皆有,撮弄博戲皆不為奇。一樣羊上高桿,可笑也。其技用木一段,長一丈許,本上頭平,止可容羊四蹄。將此木直于池內(nèi),另用一人扶定。其人引一白小羖羊,拍手念誦。其羊依拍鼓舞,走迎其木,先以前兩足搭定其木頭,又將兩后足一縱立于木上。又一人將木一段于羊蹄前挨之,其羊又將前兩腳搭上木頭,隨將后兩腳縱起,人即扶其木于對中。其羊立于本上,似舞之狀。又將木一段攢之,連上五、六段,高二丈許,然后于中推斷其木,人以手拉捧其羊。又令臥地作死之狀,令舒其前腳則舒其前,令舒后腳則舒其后。
又有人將一大黑猴,高三尺許,演弄諸般本事了,然后令一閑人將巾帕之類縛其猴兩眼,別令一人潛打猴頭一下,避之。后解其縛,令尋打頭者于千百人中,徑出原打之人,甚可怪也。
其地氣候寒暑,春則花開,秋則落葉,有霜無雪,雨少露多。有一大山,四面出四樣之物:一面海邊所出之鹽,紅色,人用鐵鏨如打石一般鑿起一塊,有三、四百斤者,又不潮濕,欲用則擂碎為末而食;一面出紅土,其色紅若銀朱;一面出白土,如石灰,可以粉墻壁;一面出黃土,如姜黃之色。俱著人守看各處,自有人來收買取為用。
土產(chǎn)米麥不多,皆有各處販來糶賣,其價不貴。果有核桃、把聃、松子、石榴、葡萄干、花紅、桃干、萬年棗、西瓜。菜瓜、蔥、韭、薤、蒜、蘿卜等物都有。其瓜甜,甚大,高二尺者。胡蘿卜紅色,如藕大,亟多。核桃殼薄,白色,手捏即破。松子長寸許。葡萄干有三四樣:一樣如棗干,紫色;一樣如蓮子,無核,結(jié)霜白;一樣如白豆粒大,圓顆,略白。把聃子果似核桃樣,略尖長,色白,內(nèi)仁味勝核桃。石榴如茶盅大,花紅有拳大者,甚香美。萬年棗亦有三樣:一樣番名垛沙布,每個有拇指大,核小,自結(jié)其霜如沙糖,忒甜,難吃;一等按爛成二、三十斤大塊,如好杮餅、軟棗之味;一等干者,如南棗略大,味頗澀,彼人將來喂牲口。
此處各番寶物皆有,如紅雅姑、青、黃雅姑,剌石,祖把碧,祖母喇,貓睛,金剛鉆;大顆珍珠如龍眼,重一錢二、三分者;柵瑚樹株并枝梗;大塊金珀珠、神珀、蠟珀;黑珀,番名撒白值;各色美玉器皿、水晶器皿;十樣錦剪絨花毯,其絨起二、三分,長二丈,闊一丈;各色梭幅、撒哈剌、氁羅、氁紗、各番青紅絲嵌手巾之類,皆有賣者。
駝、馬、驢、騾、牛、羊廣有。其羊有四樣:一等大尾綿羊,每個重七十斤,其尾闊一尺如拖拖地,重二十馀斤;一等狗尾羊,如山羊樣,其尾長二尺許;一等鬬羊,高二尺七、八寸,前半截毛長拖地,后半身皆凈,其頭面似綿羊,角彎轉(zhuǎn)朝前,上帶小鐵牌,行動有聲。此羊快鬬,好事之人喂養(yǎng)在家,鬬賭財物為戲。
又出一等獸,名草上飛,番名昔鴉鍋失。有大貓大,渾身儼似玳瑁班貓樣,兩耳尖黑,性純不惡。若獅、豹等項猛獸見他,即伏于地,乃獸之王也。
國王將獅子、麒麟、馬匹、珠子、寶石等物并金葉表文,差頭目跟同回洋寶船,進獻朝廷。
天方國
即默伽國也。自古里國開船投西南申位,船行三個月到本國馬頭,番名秩達,有大頭目主守。自秩達往西行一月,可到王居之城,名默加國。其回回祖師始于此國闡揚教法,至今國人悉遵教規(guī)行事,不敢有違。其國中人物魁偉,體貌紫膛色。男子纏頭,穿長衣,足著皮鞋。婦人俱戴蓋頭,不見其面。說阿剌畢言語。
國法禁酒,民風(fēng)和美。雖貧難之家,悉遵教規(guī),犯法者少,誠為極樂之界?;閱手Y,皆以教門體例而行。
再行大半日之程,到天堂禮拜寺,其堂番名愷阿白。外周垣有城,有四百六十六門,門之兩傍皆用白玉石為柱,共有四百六十七個。前計九十九個,后計一百一個,左計一百三十二個,右計一百三十五個。其堂以五色石壘砌,四方平頂樣。內(nèi)用沉香木五條為梁,采以黃金為閣,滿堂內(nèi)墻壁皆是薔薇露、龍涎香和土為之,馨香不絕。上用皂纻絲為罩蓋之,蓄二黑獅守其堂門。每年十二月十日,各番回回人一、二年遠的,也到堂內(nèi)禮拜,皆將所罩纻絲割收一塊為記,念念而去。剜割既盡,其國王預(yù)織其罩覆罩之,年年不絕。
堂之左有司馬儀祖師之墓,其墳垅是綠撒不泥寶石為之,長一丈二尺,高三尺,闊五尺。為墳之墻,以紺黃玉壘砌,高五尺馀。城內(nèi)四角造四塔,每禮拜,即登塔叫禮。左右兩傍有各祖師傳法之堂,亦以石頭壘造,整飾華麗。
其地氣候常熱如夏,并無雨電霜雪。夜露甚重,草木皆憑露水滋養(yǎng)。夜放一空碗,盛至天明,有三分在碗底。土產(chǎn)米谷甚少,皆種粟麥、黑黍、瓜果之類。西瓜、甜瓜每個用二人抬之。亦有一樣綿花樹,如中國桑樹,高一、二丈,其花一年二收,長生不枯。果有葡萄、萬年棗、石榴、花紅、梨子、桃子,皆有大者,重四、五斤者。
其駱駝、馬、驢、騾、牛、羊、貓、犬、雞、鴨、鴿亦廣。雞、鴨有重十斤以上者。土產(chǎn)薔薇露、俺八兒香、麒麟、獅子、駝雞、羚羊、草上飛,并各色寶石、珍珠、珊瑚、琥珀等寶。
國王以金鑄錢使用,名曰倘伽,街市行使。每個徑七分,重官秤一錢,比中國金有十二成色。
又往西行一日,到一城名驀底納。其馬哈麻祖師陵寢正在城內(nèi),至今墓上毫光日夜侵云而起。墓后有一井水,水清甜,名阿必糝糝。番之人取其水藏船內(nèi),過海倘遇颶風(fēng),即以此水灑之,風(fēng)浪頓息。
宣德五年,蒙圣廷命差內(nèi)官太監(jiān)鄭和等往各番國開讀賞賜,分?到古里國時,內(nèi)官太監(jiān)洪等見本國差人往天方國,就選差通事人等七人,赍帶麝香、磁器等物,附本國船只到彼。往回一年,買到各色奇貨異寶、麒麟、獅子、駝雞等物,并畫天堂圖真本回京。其天方國王亦差使臣將方物跟同原去通事七人,貢獻于朝廷。
景泰辛未秋月望日會稽山樵馬歡述。
瀛涯勝覽后序
余少時觀《異域志》而知天下輿圖之廣,風(fēng)俗之殊,人物之妍媸,物貨之出產(chǎn),可驚、可喜、可愛、可愕,尚疑好事者之為,而竊意其無是理也。之觀馬君宗道、郭君崇禮所記歷經(jīng)諸番之事實,始有以見夫《異域志》之所載不誣矣。崇禮乃杭之仁和人,宗道乃越之會稽人,皆西域天方教,實奇邁之士也。
昔太宗皇帝敕令太監(jiān)鄭和等統(tǒng)率寶船,往西洋諸番開讀賞勞,而二君善通譯番語,遂膺斯選,三隨使軺,踆涉萬里,自閩之五虎發(fā)跡,首入占城,次爪哇、暹羅,又次舊港、啞魯、蘇門、南浡、錫蘭、柯枝、阿丹、天方,幾二十馀國。使至寄住非一日,于輿國之廣者,紀(jì)之以別遠近;風(fēng)俗之殊者,紀(jì)之以別得失;與夫人物之妍媸者,紀(jì)之以別美惡;土地之出產(chǎn)者,紀(jì)之以別重輕,皆錄之于筆,二而成帙,其用心亦勤矣。
二君既事竣歸鄉(xiāng)里,恒出此以示人,使人皆得以知異域之事,亦有以見圣朝威德之所及若是其遂也。崇禮尚慮人不能盡知,鋟梓以廣其傳,因其友陸廷用征序,余遂錄其梗概于后云。
是歲監(jiān)察御史古汴劉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