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勝覽 作者:費信 明朝

夫萬物不覆載者,天地之統(tǒng)也;萬邦無不歸順者,圣人之統(tǒng)也。天地圣人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試嘗觀之,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二氣周流,四時更化,果何以見其統(tǒng)哉?吁!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則凡物之在于兩間者,無不聞之也。圣人以一人之身,處乎九重之上,輿圖之廣,生齒之繁,亦何以見其統(tǒng)哉?噫!本乎圣人己德之修也耳。稟圣神文武之德,蘊容知聰明之資,首出庶物,卓冠群倫。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繁,所處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者至寡而能服眾:是以際天所覆、極地所載,莫不咸歸于德化之中;普天之下、率土之濱,罔不悉歸于涵養(yǎng)之內(nèi)。洪惟我太祖高皇帝龍飛淮甸,鼎定金陵,掃胡元之弊習,正華夏之彝倫,振網(wǎng)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太宗文皇帝德澤洋溢乎天下,施及蠻夷,舟車所至,人力所通,莫不尊親,執(zhí)圭捧帛而來朝,梯由航海而進貢。禮樂明備,禎祥畢集。仁宗昭皇帝法祖憲天,行二帝三王之道。宣宗章皇帝守成繼統(tǒng),體二帝三王之心。迨至皇上仁智天錫,圣道日新,任師傅者皆伊召之德,居廊廟者盡稷卨之賢,圣圣相承,紹繼大統(tǒng),豈不謂天地圣人同其致焉!愚生費信,祖氏吳郡昆山民也。洪武三十一年,先兄籍太倉衛(wèi),不幾而蚤世。信年始十四,代兄當軍,且家貧而陋室,志篤而好學,日就月將,偷時借書而習讀。年至二十二,永樂至宣德間,選往西洋,四次隨征。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至諸海外,歷覽諸番人物風土所產(chǎn),集成二帙,曰星槎勝覽。前集者親監(jiān)目識之所至也,后集者采輯傳譯之所實也。然不能效編摩之體,為文為詩,誠不敢負圣恩往賜璽書禮幣,至仁至德,化及蠻夷,萬邦臣服,貢獻之盛歟。書既成,稿未獲刪正,儻遇明師碩儒,筆則筆,削則削,愚信效勤之誠,鄙陋之至,可得所伸矣。欽哉皇圖廣運,大明麗天,實駕唐虞而超越三代矣??芍S蛐U方風俗之美惡,山川之險易,物產(chǎn)雖殊,無為之用,人類之丑賤,何足可觀?戃蒙明賢閱之,盡在心目,克匆遠涉之勞,永固天朝之祚。信學識疏淺,懇切不勝之至情也。
正統(tǒng)元年龍集丙辰,春正月朔日,玉峰松巖生費信公曉謹序。
附四卷本星槎勝覽序
臣聞王者無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不視同仁。篤近舉遠,故視中國猶一人,而夷狄之邦,則以不治治之。洪惟圣朝天啟文運,太祖高皇帝龍飛九五,波澤敷于中外,德威振于萬邦。太宗文皇帝繼統(tǒng),文明之治格于四表,于是屢命正使太監(jiān)鄭和、王景弘、侯顯等,開道九夷八蠻,欽賜璽書禮幣。皇風清穆,覃被無疆,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貢獻臣服,三五之世,不是過矣?;噬纤玫谴髮?,詔止海舶,及遠征之役,蓋以國家列圣相繼,奕葉重光,治化隆盛,而遠夷小丑,或?;驶?,則移師薄伐,使不忘武備,以鞏固鴻基,為萬世之宏規(guī)也。皇上恭默思道,端拱而治,守盈成之運,垂無窮之業(yè),得時措之宜也。臣本吳東鄙儒,草茅下士。先臣戍太倉,未幾而蚤世,于是臣繼戍役。至永樂宣德間,選隨中使至海外,經(jīng)諸番國,前后數(shù)四,二十馀年。歷覽風土人物宜采輯,圖寫成帙,名曰星槎勝覽。不揣膚陋,輒敢自敘其首。一覽之馀,則中國之大、華夷之辨、出川之險、物產(chǎn)之珍奇,殊方末俗之卑陋,可以不勞遠涉而盡在目中矣。夫王者無外,王德之體,以不治治之。王道之用若然,將見治化之效。聲教所及,暴風不作,海波不揚,越裳肅慎之民曰︰中國有圣人在上。白雉楛矢之貢,不期而至矣。
一?于永樂七年,隨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往占城、爪哇、滿剌加、蘇門答剌、錫蘭山、小?喃、柯枝、古里等國,開讀賞賜,至永樂九年回京。
一?于永樂十年隨奉使少監(jiān)楊敕等往榜葛剌等國開賞賜,至永樂十二年回京。
一?于永樂十三年隨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往榜葛剌諸番,直抵忽魯謨斯等開讀賞賜,至永樂十四年回京。
一?于宣德六年隨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往諸番,直抵忽魯謨斯等國開讀賜,至宣德八年回京。
通計歷覽西洋諸番之國,風土人物之異,逐國分序,詠其詩篇。
占城國
賓童龍國
靈山
昆侖山
交欄山
暹羅國
爪哇國
舊港
滿剌加國
九洲山
蘇門答剌國
花面王國
龍牙犀角
翠藍嶼
錫蘭山國
小?喃國
柯枝國
古里國
忽魯謨斯國
剌撒國
榜葛剌國
占城國
永樂七年己丑,上命正使太監(jiān)鄭和、王景弘等統(tǒng)領(lǐng)官兵二萬七千馀人,駕使海舶四十八號,往諸番國開讀賞賜。是歲秋九月,自太倉劉家港開船,十月到福建長樂太平港泊。十二月于福建五虎門開洋,張十二帆,順風十晝夜到占城國。其國臨海,有港曰新洲,西抵交趾,北連中國。他番寶船到彼,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足穿玳瑁履,腰束八寶方帶,如妝塑金剛狀。乘象,前后擁隨番兵五百馀,或執(zhí)鋒刃短槍,或舞皮牌,捶善鼓,吹椰笛殼筒。其部領(lǐng)皆乘馬出郊迎接詔賞,下象膝行,匍匐感沐天恩,奉貢方物。
其國所產(chǎn),巨象、犀牛甚多,所以象牙、犀角廣貿(mào)別國。棋楠香在一山所產(chǎn),酋長差人看守采取,柰民下不可采取。如有私偷賣者,露犯則斷其手。烏木、降香,民下樵而為薪。氣候常熱如夏,不見霜雪,草木長春,隨花隨謝。供民以煮海為鹽,田禾甚薄。其國之人惟食檳榔裹荖葉包蠣殼灰,行住坐臥不絕于口。不解正朔,但看月生為初,月晦為盡,如此十次盈虧為一歲。晝夜以善捶鼓十更為法。酋長及民下非至午不起,非至子不睡。見月則飲酒歌舞為樂。酋長所居高廣,屋宇門墻俱磚灰甃砌,及堅硬之木雕琢獸畜之形為華飾,外周磚垣。亦有城郭之備,練兵之具,藥鏃刀標之屬。其部領(lǐng)所居,亦分等第,門高有限。民下編茅覆屋,門不過三尺,過者即罪之。一國之食,魚不腐爛不食,釀不生蛆不為美。造酒以米和藥丸干持入甕中,封固如法收藏,日久其糟生蛆為佳醞。他日開封,用長節(jié)竹簳三四尺者,插入糟甕中,或圍坐五人十人,量人入水多寡,輪次吸竹引酒入口,吸盡再入水,若無味則止,有味封留再用。
歲時縱人采生人之膽,鬻于官,其酋長或部領(lǐng)得膽入酒中,與家人同飲,又以浴身,謂之曰通身是膽。相傳尸頭蠻者,本是婦人也,但無瞳人為異。其婦與家人同寢,夜深飛頭而去,食人糞尖,飛回復合其體,仍活如舊。若知而封固其項,或移體別處,則死矣。人有病者,臨糞時遭之,妖氣入腹,病者必死。此婦人亦罕有,民家有而不報官者,罪及一家。番人愛其頭,或有觸弄其頭者,必有生死之恨。
男女椎髻腦后,花布纏頭,上穿短衫,腰圍色布手巾。其國無紙筆之具,但將羊皮捶薄薰黑,削細竹為筆,蘸白灰為字,若蚯蚓委曲之狀。語言燕鵊,全憑通事傳譯。
詩曰:
圣運承天統(tǒng),雍熙億萬春。
元戎持使節(jié),頒詔撫夷民。
莫謂江山異,同霑雨露新。
西連交趾塞,北接廣南津。
酋長尤崇禮,聞風感圣人。
棋楠宜進貢,烏木伐為薪。
筆寫羊皮紙,言談鴂舌人。
角犀應自縱,牙象尚能馴。
蛆酒奇堪酌,尸蠻怪莫陳。
遙觀光嶠外,頓覺壯懷伸。
采摭裁詩句,攄誠獻紫宸。
賓童龍國
其國與占城山地接連。有雙溪澗,水澄清,佛書所云舍衛(wèi)乞食,即其地也。目連所居遺址尚存。人物、風土、草木、氣候,與占城大同小異。惟喪禮之事,能持孝服,設(shè)佛事而度死者,擇僻地而葬之?;橐鲇龊?,情義不忘,終乖人倫理。尸頭蠻者,比占城害之尤甚,民多置廟,牲血祭之求禳。酋長出入,或象或馬,一如占城。王扮略同,從者前后百馀人,執(zhí)盾贊唱曰亞曰仆。地產(chǎn)棋楠香、象牙,貨用金銀、花布之屬。民下編茅覆屋而居,亦如占城。其食啖行止狀貌,可笑可嗟矣!
詩曰:
海嶠賓童國,雙溪水色清。
目連生育處,佛氏乞游城。
地窄居民少,山多野獸鳴。
氣融冰不識,日暖草叢生。
喪禮微知孝,婚姻略備情。
尸蠻嘗糞穢,妖廟祭犧牲。
部領(lǐng)鳴鴉導,蠻酋坐象行。
棋楠從土產(chǎn),花布恁商營。
搜緝遺風俗,公馀仔細評。
靈山
其處與占城山地連接,其南峻嶺而方,石泉下繞如帶。山頂有石塊似佛頭,故名靈山。民居星散,結(jié)網(wǎng)為業(yè)。田土肥,耕種一年二收。氣候之節(jié),男女之禮,與占城大同小異。
地產(chǎn)黑紋相對藤杖,每條易斗錫一塊,若麄大而紋疏者,一錦易杖三條。次有檳榔、荖葉,馀無異物。所產(chǎn)其往來販舶,必于此樵汲,以濟日用。舶人齋沐三日,崇佛諷經(jīng),然放水燈彩船,以禳人船之災。
詩曰:
靈山方石領(lǐng),其下有泉流。
寥落民居少,豐登谷米稠。
放燈祈佛福,賽愿便商舟。
藤杖山中出,魚蝦海內(nèi)求。
梵經(jīng)曾睹此,今日一遨游。
昆侖山
其山節(jié)然瀛海之中,與占城及東西竺鼎峙相望。山高而方,根盤廣遠,海人名曰昆侖洋。凡往西洋商販之舶,必待順風,七晝夜可過。俗云:“上怕七洲,下怕昆侖,針迷舵夫,人船莫存?!贝松疆a(chǎn)無異物,人無居室,而食山果魚蝦,穴居樹巢而已。
詩曰:
鼎峙東西竺,節(jié)然瀛海區(qū)。
惟愁針舵失,但念穴巢居。
四季樹生果,三餐蝦與魚。
遐陬無別產(chǎn),吟詠亦堪書。
交欄山
自占城、靈山起程,順風十晝夜可至。其山高而叢林藤竹,舵桿桅檣篷箬,無所不備。胡元之時,命將高興、史弼領(lǐng)兵萬眾,駕巨舶征阇婆國,遭風至于交欄山下,其船多損。隨登此山,造船百號,復征阇婆得勝,擒其酋長而歸。至今民居有中國人雜處,蓋此時有病卒百馀留養(yǎng)不歸,遂傳育于此。氣候常暑,少米谷,以射獵為業(yè)。男女椎髻,穿短衫,系巫侖布。地產(chǎn)豹、熊、鹿皮、玳瑁。貿(mào)易之貨用米谷、五色絹、青布、銅器、青碗之屬。
詩曰:
岌業(yè)交欄島,叢林擁翠圍。
三春稀黍稷,四景有災威。
當腦盤髽髻,披肩掛短衣。
熊皮多美麗,玳瑁甚希奇。
使節(jié)仍臨蒞,遺民亦愿歸。
遙觀瞻山海,得句樂心機。
暹羅國
自占城順風十晝夜可至。其國山形如城,白石峭厲。周圍千里,外山崎嶇,內(nèi)嶺深邃。田平而沃,稼多豐熟,氣候常熱。風俗勁悍,專尚豪強,侵掠鄰境,削檳榔木為標槍,水牛皮為牌,藥鏃等器,慣習水戰(zhàn)。男女椎髻,白布纏頭。穿長衫,腰束青花色布手巾。其酋長及民下謀議,大小之事,悉決于婦,其男一聽茍合無序。遇我中國男子甚愛之,必置酒致待而敬之,歡歌留宿。婦人多為尼姑,道士皆能誦經(jīng)持齋,服色略似中國之制,亦造庵觀之所。能重喪禮之事,人死氣絕,必用水銀灌養(yǎng)其尸,而后擇高阜地,設(shè)佛事,即葬之。釀蔗為酒,煮海為鹽。俗以海??代錢通行于市,每一萬個準中統(tǒng)鈔二十四貫。地產(chǎn)羅斛香,焚極清遠,亞于沉香。次有蘇木、犀角、象牙、翠毛、黃蠟、大風子油。貨用青白花磁器、印花布、色絹、假疋、金銀、銅錢、燒珠、水銀、雨傘之屬。其酋感慕天朝遠惠,嘗遣使捧金葉表文貢獻方物。
詩曰:
海內(nèi)暹羅國,山形似壘城。
三春花草盛,九夏稻禾榮。
竟日男安坐,移時婦決行。
髻端羅布白,腰下束花青。
失序人倫亂,無條禮法輕。
富尊酋長貴,豪俠庶民橫。
香翠通商販,海??如鈔行。
蠻戎欽帝德,金表貢神京。
爪哇國
古名阇婆。自占城起程,順風二十晝夜可至其國。地廣人稠,實甲兵器械,乃為東洋諸番之沖要。舊傳鬼子魔天,正于此地,與一罔象青面紅身赤發(fā)相合,凡生子百馀,常食啖人血肉。佛書所云鬼國,即此地也。其中人被啖幾盡,忽一日雷震石裂,中坐一人,眾稱異之,遂為國主,即領(lǐng)兵驅(qū)逐罔象而不為害。后復生齒而安業(yè),乃至今國之移文后書一千三百七十六年??贾貑h初,傳至我宣德七年。
港口以入去馬頭曰新村。居民環(huán)接,編茭樟葉覆屋,鋪店連行為市,買賣聚集。其國富饒,珍珠、金銀、鴉鶻、貓睛、青紅等石、??渠、瑪瑙、豆蔻、蓽茇、梔子花、木香、青鹽,無所不有,蓋在通商之處也。其鸚鵡、嬰哥馴能言語歌曲。其倒掛鳥身如雀大,被五色羽,日間焚香于其傍,夜則張羽翼而倒掛,張尾翅而放香。
民俗好兇強,但生子一歲,則置刀于被,名曰不剌頭,以金銀象牙雕刻鞞。凡男子自幼至老,貧富皆有,插于腰間。若有爭論,不通罵詈,即拔刀刺之,強者為勝。設(shè)被殺之,藏躲三日而出,即無事也。男子猱頭裸身,惟腰圍單帶手巾。能飲酒酗,重財輕命。婦人亦然,惟項上金珠聯(lián)紉帶之,兩耳塞茭樟葉圈于竅中。其喪事,凡其主翁之死,婢妾之眾而對誓曰:“死則同往。”臨殯之日,妻妾奴婢皆滿頭帶花草,披五色手巾,隨尸至海邊或野地,將尸于沙地,得眾犬食盡為好。如食不盡,則悲泣號歌。柴堆于傍,眾婦坐其上,良久之際,縱火燒柴而死,則殉葬之禮也。
蘇魯馬益亦一村地名也,為市聚貨商舶米糧港口。有洲聚猢猻數(shù)百,傳聞于唐時,其家五百馀口,男婦兇惡,忽一日有僧至其家,乃言吉兇之事,其僧取水噀之,俱化為獼猴,止留其老嫗不化。今存舊宅。本處及商者常設(shè)飲食、檳榔、花果、肉類而祭之,不然,則禍福甚有驗也。此怪誕之事本不可記,尤可為之戒矣。
杜板一村,亦地名也。海灘有水一泓,甘淡可飲,稱曰圣水。元時使將史弼、高興因征其國,經(jīng)月不下雨,舟中乏糧,軍士失措。史、高二將拜天祝曰:“奉命伐蠻,如天與水即生,不與之則死?!弊V?,插槍咸苦海灘,其泉水隨槍涌出,水味甘甜,眾軍汲而飲之。乃令曰:“天賜助爾?!北笳?,喊聲奮殺,番兵百萬馀眾悉皆敗走。遂已登岸,隨殺隨入,生擒番人煮而食之,至今稱為中國能食人也。獲囚酋長歸國,服罪放歸,改封為爪哇國王也。欽遵我朝皇上遣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節(jié)該赍捧詔敕賞賜國王、正妃及其部領(lǐng)村王民下,草木咸受天福。其國王臣既沐天恩,遣使絡(luò)繹不停,擎捧金筒金葉表文,貢獻方物。
詩曰:
古是阇婆國,曾遭鬼母殃。
震雷驚石裂,深穴見人藏。
歡忭皆知異,扶持眾立王。
人民從教化,罔象被驅(qū)亡。
婦女夸家富,男兒縱酒強。
嬰哥時刷翠,倒掛夜分香。
婚娶吹椰殼,人隨御竹槍。
田疇禾稼盛,商賈貨財昌。
洲上獼猴聚,溪邊祭祀忙。
蠻夷遵圣詔,永世沐恩光。
舊港
古名三佛齊國。自爪哇國起程,順風八晝夜至。自港入去,田土甚肥,倍于他壤。古云:“一季種谷,三季生金?!毖云涿坠仁⒍鵀榻鹨玻窆矢火?。俗囂好淫。有操略,水戰(zhàn)甚慣。其處水多地少,部領(lǐng)者皆在岸邊,居屋之用,匝民仆而宿,其馀民庶皆置木筏上,蓋屋而居。若近溪船,以木樁拴閘,設(shè)其水漲,則筏浮起,不能渰沒也?;蛴麆e居,起樁去之,連屋移拔,不勞其力。此處之民,爪哇所轄,風俗與爪哇大同小異。地產(chǎn)黃熟香、速香、沉香、黃蠟并鶴頂之類。貨用燒煉五色珠、青白磁器、銅鼎、五色布絹、色假、大小磁器、銅錢之屬。永樂三年,我朝太宗文皇帝命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統(tǒng)領(lǐng)舟師往諸番國。??荜愖媪x等聚眾三佛齊國,抄掠番商,亦來犯我舟師,被我正使深機密策,若張網(wǎng)獲獸而殄滅之,生擒厥魁,獻俘闕下,由此海內(nèi)振肅。
詩曰:
瀕海沙泥地,田禾熟倍金。
男兒多狠暴,女子甚哇淫。
地僻蠻夷逆,天差正使擒。
俘囚獻闕下,四海悉欽遵。
滿剌加國
其處舊不稱國。自舊港起程,順風八晝夜至此。傍海居之,山孤人少。受降于暹羅,每歲輸金四十兩,以為納稅。田瘠少收。內(nèi)有一山泉流溪下,民以流中淘沙取錫,煎銷成塊,曰斗塊,每塊重官秤一斤四兩。及織蕉心簟。惟以斗錫通市,馀無產(chǎn)物。氣候朝熱暮寒。男女椎髻,身膚黑漆,間有白者,唐人種也。俗尚惇厚,以淘釣于溪,網(wǎng)漁于海。房屋如樓閣,即不鋪設(shè),但有不條稀布,高低層次,連床就榻,箕倨而坐,飲食廚廁俱在其上也。貨用青白磁器、五色燒珠、色絹、金銀之屬。永樂七年,皇上命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赍捧詔敕,賜以雙臺銀印,冠帶袍服,建碑封域,為滿剌加國,其暹羅始不敢擾。永樂十三年,酋長感慕圣,挈妻攜子貢獻萬物,涉海朝謝,圣上賞勞歸國。
詩曰:
滿剌村寥落,山孤草木幽。
青禾田少種,白錫地多收。
朝至熱如暑,暮來涼似秋。
嬴形漆膚體,椎髻布纏頭。
鹽煮海中水,身居柵上樓。
夷區(qū)風景別,賦詠采其由。
九洲山
其山與滿剌加國接境。產(chǎn)沉香、黃熟香,水木叢生,枝葉茂翠。永樂七年,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莖有八九尺長、八九丈者六株,香清味遠,黑花細紋,其實罕哉!番人張目吐舌,悉皆稱贊天兵,赑赑之神,蛟龍走,兔虎奔也。
詩曰:
九洲山色秀,遠見郁蒼蒼。
四面皆環(huán)海,滿枝都是香。
樹高承雨露,歲久表禎祥。
采伐勞天使,回朝獻帝王。
蘇門答剌國
古名須文達那,與花面國相近。村落傍海,田瘠少收。胡椒廣產(chǎn),椒藤延附樹木而生,其葉如匾豆,其花開黃白,結(jié)椒乃累垂如棕櫚子而粒少也。只番秤一播苛,抵我官秤三百二十斤,價銀錢二十個,重銀六兩。金抵納即金錢也,每四十八個,重金臺兩四分。
風俗頗淳。民下網(wǎng)魚為生,朝駕獨木刳舟張帆而出海,暮則回舟。男子頭纏白布,腰圍折布,婦女椎髻裸體,腰圍色布手巾。產(chǎn)鶴頂。其瓜、茄、橘、柚酸甜之果,一種五年?;ǔ=Y(jié)。有一等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時,甚如爛蒜之臭,剖開取囊,如酥油美香可口。煮海為鹽。貨用青白磁器、銅錢、金銀、爪哇布、色絹之屬。
永樂十一年,偽王蘇干剌寇竊其國,王遣使赴闕陳訴請救,上命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統(tǒng)率官兵剿捕,生擒偽王。至永樂十三年歸獻闕下,諸番振服。
詩曰:
一覽蘇門境,山泉劃界流。
胡椒林抄結(jié),民屋海邊幽。
地瘠收禾薄,山高產(chǎn)木稠。
三春霑雨浩,四季瘴煙浮。
男子頭纏布,嬰孩體木猴。
瓜茄常歲有,橘柚不時收。
朝熱渾如暑,暮寒還似秋。
精鹽色霜雪,臭果味酥油。
若個夷風俗,中華解此否。
花面國
其處與蘇門答剌國接境。遠迤山地,田足稻禾。氣候不常,風俗尚厚。男女大小皆以黑汁刺面,為花獸之狀。猱頭裸體,單布圍腰。孳生牛羊,雞鴨羅市。強奪其弱,上下自耕自食,富不驕奢,貧不生盜,可為一區(qū)之宜也。
詩曰:
蠻域觀風異,融和草木深。
山高分地界,物阜慰民心。
腰布羞還掩,顏花墨牛侵。
牛羊迷綠野,雞鴨賣黃金。
頗富知仁義,雖貧肯濫淫?
那堪采夷俗,援筆寫新吟。
龍牙犀角
其地內(nèi)平而外尖,民下蟻附而居之。氣候常熱,田禾勤熟。俗尚淳厚。男女椎髻,圍麻逸布,穿短衫。以親戚尊長為重,一日不見,則攜酒持殽而問安。煮海為鹽,釀秫為酒。地產(chǎn)沉速、降真、黃熟香、鶴頂、蜂蜜、砂糖。貨用土印布、八都剌布、青白磁器之屬。
詩曰:
遙望茲山勢,龍牙犀角峰。
居民如蟻附,椎髻似猴容。
汲海鹽煎雪,懸崖蜜掇蜂。
布稍圍體厚,秫米造漿濃。
氣候常同夏,林花不較冬。
問安行禮節(jié),千載見遺風。
龍涎嶼
獨然南立海中,此嶼浮艷海面,波擊云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于上交戲,而遺涎沫,番人乃架獨木舟登此嶼,采取而歸。設(shè)遇風波,則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虼篝~腹中剖出,若斗大圓珠,亦覺魚腥,間焚之,其發(fā)清香可愛。貨于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準中國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
詩曰:
一片平方石,群龍任往還。
身騰霄漢上,交戲海波間。
吐沫人爭取,拏舟路險難。
邊夷曾見貢,歡笑動天顏。
翠藍嶼
其山大小有七門,中可行船。傳聞釋迦佛經(jīng)此山,浴于水,被竊其袈裟,佛誓云:“后有穿衣者,必爛皮肉。”由此男女削發(fā)無衣,僅有樹葉紉結(jié)而遮前后。米谷亦無,惟在海網(wǎng)捕魚蝦,及蕉、椰子之為食啖也。然聞此語,未可深信。然其往來,未得泊其山下。宣德七年壬子十月二十三日,風雨水不順,偶至此山,泊系三日夜,山中之人駕獨木舟來貨椰實,舟中男婦果如前言,始知不謬矣。
詩曰:
浩蕩翠藍嶼,叢林茂不疏。
人形其獸類,椰實以瓜粗。
腰掩草微有,頭髡發(fā)竟無。
幾番揮筆寫,堪記不堪圖。
錫蘭山國
其國地廣人稠,貨物各聚,亞于爪哇。國有高山參天之聳山,山頂產(chǎn)有青美盤石、黃鴉鶻石、青紅寶石,每遇大雨,沖流山下,沙中尋拾得者。其海傍有珠簾沙,常此網(wǎng)取螺蚌,傾入珠池內(nèi),作爛淘珠為用而貨也。海邊有一盤石,上印足跡,長三尺許,常有水不干,稱為先世釋迦佛從翠藍嶼來登此岸,足躡其跡,至今為圣跡也。山下有一寺,稱為釋迦佛涅槃真身,在寺側(cè)臥尚存,亦有舍利子在其寢處。氣候常熱。俗樸富饒,米谷足收。地產(chǎn)寶石、珍珠、龍涎、乳香,貨用金、銀、銅錢、青花白磁、色段、色絹之屬。男女纏頭,穿長衫,圍單布。
永樂七年,皇上命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赍捧詔敕、金銀供器、彩妝、織金寶幡,布施于寺,及建石碑,以崇皇圖之治,賞賜國王頭目。其王亞烈苦柰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我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深機密策,暗設(shè)兵器,三令五申,使眾銜枚疾走,夜半之際,信炮一聲,奮勇殺入,生擒其王。永樂九年歸獻闕下。尋蒙恩宥,俾復歸國,四夷悉欽。
詩曰:
地廣錫蘭國,營商亞爪哇。
高峰生寶石,大雨雜泥沙。
凈水宜眸子,神光臥釋迦。
池深珠燦爛,枝茂樹交加。
出物奇偏貴,遺風富且奢。
立碑當圣代,傳誦樂無涯。
小?喃國
山連赤土,地接下里,日中為市,西洋諸國之馬頭也。本國流通使用金錢名倘伽,每個重八分。小金錢名吧喃,四十個準大金錢一個,以便民也。田瘠而谷少,歲籍榜葛剌米足食。氣候常熱,風淳俗美,男少女多,有南毗人。地產(chǎn)胡椒,亞于下里。干檳榔、波羅蜜、色布、其木香、乳香、珍珠、珊瑚、酥油、孩兒茶、梔子花,皆自他國也。貨用丁香、豆寇、蘇木、色假、麝香、金銀銅器、鐵線、黑鉛之屬。
詩曰:
西海?喃國,諸番貨殖通。
人情應各別,花木揔相同。
珠子光涵白,珊瑚色潤紅。
何由男與女,混雜自遺風。
柯枝國
其處與錫蘭山國對峙。氣候常熱,田瘠少收,村落傍海。風俗頗淳。男女椎髻,穿短衫,圍單布。其有一種曰木瓜,無屋居之,惟穴居樹巢,臨海捕魚為業(yè)。男女裸體,紉結(jié)樹葉或草數(shù)莖遮其前后之羞。行路遇人,則蹲縮于道傍,伺過方行也。地產(chǎn)胡椒甚廣,富家俱置板倉貯之,以售商販。行使小金錢,名吧喃。貨用色假、白絲、青白花磁器、金銀之屬。
詩曰:
嗟彼柯枝國,山連赤鹵場。
穴居相類獸,市集更通商。
米谷少收實,胡椒積滿倉。
恩宣中使至,隨處識蠻鄉(xiāng)。
古里國
當巨海之要,與僧伽密邇,亦西洋諸番之馬頭也。山廣田瘠,麥谷頗足。風俗甚厚,行者讓路,道不拾遺。法無刑杖,惟以石灰劃地,乃為禁令。其酋長富居深山;傍海為市,聚貨通商。男子穿長衫,頭纏白布。其婦女穿短衫,圍色布,兩耳懸?guī)Ы鹋平j(luò)索數(shù)枚,其頂上珍珠、寶石、珊瑚連掛瓔珞,臂腕足脛皆金銀鐲,手足指皆金廂寶石戒指,髻椎腦后,容白發(fā)黑,嬌美可觀。其有一種裸身之人曰木瓜,與柯枝同。地產(chǎn)胡椒,亞于下里,俱有倉廩貯之,待商之販。有薔薇露、波羅蜜、孩兒茶、印花被面手巾,其有珊瑚、珍珠、乳香、木香、金箔之類,皆由別國而來。其國能蓄好馬,自西番而來,動經(jīng)金錢千百為疋。其國若西番馬來,本國馬來,不買則議為國空之言也。貨用金銀、色假、青花白磁器、珍珠、麝香、水銀、樟腦之屬。
詩曰:
古里通西域,山青景色奇。
路遺人不拾,家富自無欺。
酋長施仁恕,人民重禮儀。
將書夷俗事,風化得相宜。
忽魯謨斯國
其國傍海而居,聚民為市。地無草木,牛、羊、馬、駝皆食海魚之干。風俗頗淳。壘石為城,酋長深居,練兵畜馬。田瘠麥廣,谷米少收,民下富饒。山連五色,皆是鹽也。鑿之旋為器皿盤碟之類,食物就而不知鹽也。壘堆石而為屋,有三四層者,其廚廁臥室待客之所,俱在上也。男子拳發(fā),穿長衫,善弓矢騎射。女子編發(fā)四垂,黃繚其項,穿長衫。出則布幔兜頭,面用紅青紗一方蔽之,兩耳輪用掛珞索金錢數(shù)枚,以青石磨水,妝點眼眶唇臉花紋為美。項掛寶石、珍珠、珊瑚,紉為瓔珞。臂腕腿足俱金銀鐲,此富家之規(guī)也。行使金銀錢,產(chǎn)有珍珠、金箔、寶石、龍涎香、撒哈剌、梭眼、絨毯。貨用金銀、青白花磁器、五色段絹、木香、金銀香、檀香、胡椒之屬。
詩曰:
忽魯謨斯國,邊城傍海居。
鹽山高崒嵂,酋長富盈馀。
原隰唯收麥,牛羊惣食魚。
女纏珠珞索,男坐翠氍毹。
瑪瑙珊瑚廣,龍涎寶石珠。
蠻邦成絕域,歷覽壯懷舒。
剌撒國
倚海而居,土石為城。連山曠地,草木不生,牛、羊、駝、馬皆食魚干。民俗頗淳。氣候常熱,田瘠少收,唯麥略有。數(shù)年無雨,鑿井絞車,羊皮袋水。男女拳發(fā),穿長衫。婦人妝點兜頭,與忽魯謨斯國同。壘石筑土為屋,三四層者,其上廚爨東廁臥室待客,其下奴仆居之。地產(chǎn)龍涎香、乳香、千里駱駝,馀無物也。貨用金銀、色段、色絹、磁器、米谷、胡椒之屬。
詩曰:
海丘名剌撒,絕雨亦無寒。
層石壘高屋,狂濤激遠灘。
金銀營土產(chǎn),駝馬食魚干。
雖有龍涎貨,蠻鄉(xiāng)不可看。
榜葛剌國
其處曰西印度之地。西通金剛寶座,曰紹納福兒,乃釋迦佛得道之所。永樂十年并永樂十三年二次,上命太監(jiān)侯顯等統(tǒng)領(lǐng)舟師,赍捧詔敕,賞賜國王、王妃、頭目。至其國海口,有港曰察地港,立抽分之所。其王知我中國寶船到彼,遣部領(lǐng)赍衣服等物,人馬千數(shù)迎接。港口起程十六站,至鎖納兒江,有城池街市,聚貨通商。又差人赍禮象馬迎接,再行二十站,至板獨哇,是酋長之居處。城郭甚嚴,街道鋪店,連楹接棟,聚貨甚有。其王之居,皆磚石甃砌高廣,殿宇平頂,白灰為之。入去內(nèi)門三重,九間長殿,其柱皆黃銅包飾,雕琢花獸。左右長廊,內(nèi)設(shè)明甲馬隊千馀,外列巨漢,明盔明甲,執(zhí)鋒劍弓矢,威儀之甚。丹墀左右,設(shè)孔雀翎傘百數(shù),又置象隊百數(shù)于殿前。其于正殿設(shè)高座,嵌八寶,箕踞坐其上,劍橫于膝。乃令銀柱杖二人,皆穿白纏頭,來引導前,五步一呼,至中則止。又金柱杖二人,接引如前禮。其王恭禮拜迎詔,初叩謝加額。開讀賞賜,受畢,鋪絨毯于殿地,待我天使,宴我官兵,禮之甚厚。燔炙牛羊,禁不飲酒,恐亂其性,抑不遵禮,惟以薔薇露和香蜜水飲之也。宴畢,復以金盔、金系腰、金盆、金瓶奉贈天使,其副使皆以銀盔、銀系腰、銀盆、銀瓶之類,其下之官,亦以金鈴紉苧絲長衣贈之,兵士俱有銀盞錢,蓋此國有禮富足者矣。其后恭置金筒銀葉表文,差使臣赍捧,貢獻方物于廷。
其國風俗甚淳,男子白布纏頭,穿白布長衫,足穿金線羊皮靴,濟濟然亦其文字者。眾凡交易,雖有萬金,但價定打手,永無悔改。婦女穿短衫,圍色布絲錦,然不施脂粉,其色自然嬌白。兩耳垂寶鈿,項掛瓔珞,髻椎腦后,四腕金鐲,手足戒指,可為一觀。其有一種人曰印度,不食牛肉。凡飲食,男女不同處,夫死妻不再嫁,妻喪夫不再娶。若孤寡無倚,一村之家輪養(yǎng)之,不容別村求食,足見義氣所尚也。田沃豐足,一歲二收,不用耘耔,隨時自宜。男女勤于耕織。果有波羅蜜,大數(shù)斗,甘甜香美。奄摩勒,香酸甚佳。其馀瓜果、蔬菜、牛、馬、雞、羊、鳧、鴨、魚、蝦之類甚廣。通使海??,準錢市用。地產(chǎn)細布、撒哈剌、絨毯、兜羅錦、水晶、瑪瑙、珊瑚、珍珠、寶石、糖蜜、酥油、翠毛、各色手巾被面。貨用金銀、布緞、色絹、青白花磁器、銅錢、麝香、銀朱、水銀、草席、胡椒之屬。
詩曰:
葛剌宗西域,留傳教不衰。
兵戎皆有法,文字悉周知。
貨市排珍寶,轅門簇羽旗。
柱梁雕飾彩,階級引行儀。
不飲羞燔炙,平鋪毯陸離。
分邊盤坐處,異廣在飡時。
言誓冰霜操,嬌顏玉雪姿。
波羅大如斗,摩勒壓連枝。
耘耔何曾用,豐穰只自宜。
照臨天廣遠,采拾句搜奇。
恩詔欽華夏,流風實外夷。
小臣存悃幅,隨表進丹墀。
自永樂七年己丑,至宣德八年癸丑止,累從欽差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往西洋各國開讀賞賜。凡在公馀之暇,采輯諸番風俗人物土產(chǎn)之異,集成事序,詠其詩篇。
真臘國
東西竺
淡洋
龍牙門
龍牙善提
吉里地悶
彭坑
琉球國
三島國
麻逸國
假里馬丁國
重迦邏
渤泥國
蘇祿國
大?喃國
阿丹國
佐法兒國
竹步國
木骨都束國
溜洋國
卜剌哇國
天方國
真臘國
其國州南之門,為都會之所,有城周圍七十馀里,石河廣二十馀丈,殿宇三十馀所。凡歲時一會,則羅列玉猿、孔雀、白象、犀牛于前,名曰百塔洲。次桑香佛舍,飲饌必以金盤金碗盛食之。諺云:“富貴真臘也?!睔夂虺?,田禾豐足。煮海為鹽,風俗富饒。男女椎髻,穿短衫而圍稍布。法有劓、刺、配,犯盜則斷手足,番人殺唐人則償其命,唐人殺番人則罰其金,無金賣身贖罪。地產(chǎn)黃蠟、犀、象、孔雀、沉香、蘇木、大風子油、翠毛。貨用金銀、燒珠、錦段、絲布之屬。
詩曰:
真臘山崗遠,荒城傍海涯。
獸禽多彩麗,人物好奢華。
列塔為奇異,羅盤逞禮儀。
夷風聊可采,吟詠感明時。
東西竺〈其山與龍牙門相望〉
山形分對嵳峨,若蓬萊萬丈之幽。田瘠不宜稼穡,歲藉鄰邦淡洋米谷以為食。氣候不齊,煮海為鹽,釀椰子為酒。男女斷發(fā),系稍布。地產(chǎn)檳榔、木綿、椰心簟。貨用花錫、胡椒、鐵器也。
詩曰:
東西分海境,民物異于常。
果啖檳榔實,酒傾椰子漿。
貿(mào)椒知價值,織簟貨經(jīng)商。
動我遐觀意,吟哦記短章。
淡洋
其處與阿魯山相連,去滿剌迦三日之程。山繞周圍,有港通內(nèi)大溪,深汪洋二千馀里,奔流出海之中。一流清淡味甘,舟人過往汲水日用,名曰淡洋。田肥禾盛,米粒小,然炊飯甚香。地產(chǎn)降香。民俗淳厚,氣候常熱。男女椎髻,腰圍稍布。貨用金銀、鐵器、磁碗之屬。
詩曰:
清流甘且淡,奔出海中央。
畎畝饒滋味,舟人過汲漿。
貿(mào)交金辟赤,米小飯炊香。
民俗風淳厚,那知在異方。
龍牙門
在三佛齊之西北也。山門相對,若龍牙狀,中通過船。山涂田瘠,米谷甚厚。氣候常熱,四五月間淫雨。男女椎髻,穿短衫,圍稍布。擄掠為豪,遇有番船,則駕小船百只,迎敵數(shù)日。若得順風,僥幸而脫,否則被其截,財被所劫。泛海之客,宜當謹防。
詩曰:
山竣龍牙狀,中通水激湍。
居人為擄易,番舶往來難。
入夏常多雨,經(jīng)秋且不寒。
從容陪使節(jié),到此得游觀。
龍牙善提
周環(huán)皆山石排壘門,無田耕種,但栽薯蕷代糧,常熟收堆,以供歲月。氣候多熱少寒,俗樸而淳。男女椎髻,披木綿布。煮海為鹽,浸苧麻根釀酒。地產(chǎn)速香、檳榔、椰子。貨用燒珠、鐵鼎、色布之屬。
詩曰:
壘石為門限,天生在海洋。
稻粱全不種,薯蕷亦多藏。
海水煎鹽白,麻根釀酒香。
雖云風俗樸,氣候有炎涼。
吉里地悶
居重迦邏之東。滿山茂林,皆檀香樹,無別產(chǎn)。馬頭商聚十二所。有酋長,田肥谷盛。氣候朝熱暮寒。凡其商舶染病,十死八九,蓋其地甚瘴氣。男女斷發(fā),穿短衫。貨用金錢、鐵器、磁碗之屬。
詩曰:
吉里東南海,居人臥飽餐。
田肥時有谷,朝熱暮生寒。
涉險商求利,聞香木種檀。
短衫常覆體,形丑不堪觀。
彭坑國
在暹邏之西。石崖周匝崎嶇,遠如平寨。田沃,米谷盛。氣候常溫。風俗尚怪,刻香木為神,殺人血祭禱,求福禳災。男女椎髻,穿長衫,系單布,富家女子金圈四五飾于頂發(fā),常人五色珠圈。煮海為鹽,釀椰漿為酒。地產(chǎn)黃熟香、沉香、片腦、花錫、降香。貨用金銀、色段、爪哇布、銅鐵器、鼓板之屬。
詩曰:
嗟彼彭坑國,溫和總是春。
傷生在求福,刻木慣為神。
尊敬惟從長,差科不到民。
焉知施禮樂,立教序彝倫。
琉球國
其處山形抱合而生,一山曰翠麓,一山曰大崎,一山曰斧頭,一山曰重曼,高聳叢林。田沃谷盛,氣候常熱,男女以花印布大袖衫連褲穿之。其酋長尊禮,不科民下,人皆效法。釀甘蔗為酒,煮海為鹽。能習讀中國書,好古畫、銅器,作詩效唐體。地產(chǎn)沙金、硫黃、黃蠟。貨用珍珠、瑪瑙、磁碗之屬。
詩曰:
翠靄是琉球,遐觀碧海浮。
四山高對聳,一水遠長流。
袖大健連袴,發(fā)松撮滿頭。
土民崇詩禮,他處若能儔。
三島國
其處與琉球大崎山之東鼎峙,有壘石層巒,民倚邊而居。田瘠少收,以網(wǎng)魚于海,織布為業(yè)。俗尚樸質(zhì)。男生拳發(fā),婦女椎髻,單布披之為衣,不解裁縫。凡男子得附舶之中國,然罄其資,身歸本處,鄉(xiāng)人稱為能事,尊之有德,父兄皆贊焉。煮海為鹽,釀蔗漿為酒。地產(chǎn)黃蠟、木綿布。貨用金銀、磁器、鐵塊之屬。
詩曰:
幽然三島國,花木茂常春。
氣質(zhì)尤宜樸,裳衣不解紉。
游歸名贊德,賀禮酒頻傾。
采吟荒嶠外,得句自逡巡。
麻逸國
在交欄山之西。山勢峻,地平寬,夾溪聚居。氣候稍熱。男女椎髻,穿長衫,圍色布手巾。田多膏腴,倍收他國。俗尚節(jié)義,婦喪其夫,則削發(fā)碎面,絕食七日,與夫尸同寢,多與并逝矣。七日外不死,則親戚勸以飲食,或得蘇命,乃終身不再嫁矣?;蛑练俜蚴眨瑒t赴火而死,蓋其節(jié)義之不改也。煮海為鹽,釀蔗為酒。地產(chǎn)木綿、黃蠟、玳瑁、檳榔、花布。貨用銅鼎、鐵塊、五采布絹之屬。
詩曰:
美哉麻逸國,山峻地寬平。
尚節(jié)心無異,耕田谷倍登。
檳榔資咀嚼,玳瑁照晶熒。
布染花生彩,糖香酒自清。
溪濤含蕩漾,海日上高明。
蠻土知仁化,骎骎禮義行。
假里馬丁國
其地與交欄山相望海洋中。山列翠屏,溪田雖有,米谷少收。氣候常熱。俗甚囂薄。男女髡發(fā),竹布為衣。種芭蕉,采其實以代粱。煮海為鹽,釀蔗為酒。地產(chǎn)玳瑁、羖羊。貨用爪哇布、燒珠、印花布之屬。
詩曰:
假里山環(huán)翠,民風丑不知。
羖羊行作隊,玳瑁最為奇。
答應呢喃語,生成囂薄姿。
田收佳谷少,熱候不相宜。
重迦邏
其地與爪哇界相接。高山奇秀,滿山皆鹽敷樹及楠樹。內(nèi)有一石洞,前后三門,可容一二萬人。田谷亞于爪哇,氣候常暑。俗淳,男女撮髻,穿長衫,圍折布手巾。無酋長,以尊年高有德者主之。煮海為鹽,釀秫為酒。地產(chǎn)羖羊、鸚鵡、木綿、椰子、綿紗。貨用花銀、花絹。其處山約去數(shù)日水程,曰孫陀羅、曰琵琶拖、曰丹重、曰圓嶠、曰彭里,不事耕種,專尚寇掠,與吉陀、亞崎諸國相通,商舶少能至也。
詩曰:
迦邏山奇秀,脩程接爪哇。
洞深通窈窕,髻撮甚欹斜。
齒長惟尊德,綿多吐細花。
如何不耕種,寇掠作生涯。
渤泥國
龍山磅礴,地宇橫廣,源田種植,豐登甚利。氣候及夏稍寒,冬月極熱。俗好奢侈,男女一般椎髻,五彩帛系腰,花布為衫。其國之民崇佛像,好齋沐。凡見唐人至其國,甚有愛敬,路有醉者,則扶歸家寢宿,以禮待之若故舊。煮海為鹽,釀秫為酒。酋長之用,不斂民物,生理自如。地產(chǎn)降香、黃蠟、玳瑁、片腦。貨用白銀、赤金、色緞、牙箱、鐵器之屬。
詩曰:
渤泥滄海外,立國自何年。
夏冷冬生熱,山盤地自偏。
積脩崇佛教,扶醉待賓賢。
取信通商舶,遺風事可傳。
蘇祿國
居東海之洋,石崎堡障,山涂田瘠,種植稀簿。民下捕魚蝦生啖,螺蛤煮食。男女斷發(fā),頭纏皂縵,腰圍水印花布。俗尚鄙陋。煮海為鹽,釀蔗為酒??椫癫?,采真珠,色白絕品,珠有徑寸者,已值七八百錠,中者二三百錠。永樂十六年,其酋長感慕圣恩,乃挈妻攜子涉海來朝,進獻巨珠一顆,重七兩伍錢,罕古莫能有也?;噬洗髳偅觿诤褓n金印冠帶歸國。地產(chǎn)珍珠、降香、黃蠟、玳瑁、竹布。貨用金銀、八都剌布、青珠、磁器、鐵銚之屬。
詩曰:
蘇祿分東海,居民幾萬家。
丸烹圍水布,生啖愛魚蝦。
徑寸珠圓潔,行舟路去賒。
獻珠朝玉闕,厚賜被光華。
大?喃國
地與都攔礁相近,厥土黑壤,亦宜谷麥。居民懶事耕作,歲藉烏爹之米供食。商舶風信到遲,則波濤激灘,乃載貨不滿,蓋以不敢停泊也。若風逆,則遇巫里洋險阻之難矣,及防高郎阜沉水石之危。風俗頗淳。男女纏頭,穿長衫。地產(chǎn)胡椒、椰子、海魚、檳榔。貨用金錢、青白花磁器、布段之屬。
詩曰:
大?喃方險,都欄與結(jié)盟。
土肥宜稻麥,民懶不耘耕。
但有烏爹濟,須防羅股驚。
此邦風俗異,舟舶恣吟行。
阿丹國
倚海而居,壘石為城,砌羅股石為屋,三四層高,廚房臥屋皆在其上。用粟麥。風俗頗淳,民下富饒。男女拳發(fā),穿長衫。女若出,則用青紗蔽面,布縵兜頭,不露形貌,兩耳垂金錢數(shù)枚,項掛瓔珞。地產(chǎn)九尾羖羊、千里駱駝、黑白花驢、駝蹄雞、金錢豹。貨用金銀、色段、青白花磁、檀香、胡椒之屬。
詩曰:
阿丹城廟石盤羅,黑色滋肥粟麥多。
風俗頗淳民富貴,歲華常見日融和。
境無寸草千山接,羊有垂胸九尾拖。
縱目采吟人物異,過歸稽首獻鑾坡。
佐法兒國
臨海聚居,石城石屋,壘起高層三五者,若塔其上。田廣而少耕,山地皆黃,亦不生草木,牛、羊、駝、馬惟食魚干。男女拳發(fā),穿長衫。女人則以布兜頭面,出見人也不露面貌。風俗頗淳。地產(chǎn)祖剌法、金錢豹、駝雞、乳香、龍涎香。貨用金錢、檀香、米谷、胡椒、色段、絹、磁器之屬。
詩曰:
佐法兒名國,周圍石累城。
乳香多土產(chǎn),米谷少收成。
大海魚無限,荒郊草絕生。
采風吟異境,民物互經(jīng)營。
竹步國
村居寥落,地僻西方,城垣石壘,屋砌高堆。風俗亦淳。草木不生。男女拳發(fā),出以布兜頭。山荒地廣,而多無霖,絞車深井,捕網(wǎng)海魚。地產(chǎn)獅子、金錢豹、駝雞有六七尺高者、龍涎香、乳香、金珀。貨用土珠、色段、色絹、金銀、磁器、胡椒、米谷之屬。
詩曰:
島夷名竹步,山赤見應愁。
地旱無花草,郊荒有馬牛。
短稍男掩膝,單布女兜頭。
縱目逢吟眺,蕭然一土丘。
木骨都束國
瀕海之居,堆石為城,操兵習射,俗尚囂強。壘石為屋,四五層高,房屋廚廁待客俱于上也。男女拳發(fā)四垂,腰圍稍布。女發(fā)盤,黃漆光頭,兩耳垂珞索數(shù)枚。項帶銀圈,瓔珞垂胸。出則單布兜遮,青紗蔽面,足履皮鞋。山連地廣,黃赤土石,不生草木,田瘠少收。數(shù)年無雨,穿井絞車,羊皮袋水。駝、馬、牛、羊皆食海魚之干。地產(chǎn)乳香、金錢豹,海內(nèi)采龍涎香。貨用金銀、色段、檀香、米谷、磁器、色絹之屬。
詩曰:
木骨名題異,山紅土色黃。
久晴天不雨,歷歲地無糧。
寶石連珠索,龍涎及乳香。
遙看風物異,得句喜成章。
溜洋國
其中有溜山,有錫蘭山。別羅里起程南去,海中天巧,石門有三,遠遠如城門,中過舶。溜山有八,曰沙溜、官嶼溜、壬不知溜、起來溜、麻里溪溜、加平年溜、加加溜、安都里溜,皆人聚居,亦有主焉,而通商舶。其八處地產(chǎn)龍涎香、乳香。貨用金銀、色段、色絹、磁器、米谷之屬。傳聞有三萬八千馀溜山,即弱水三千之言也。亦有人聚,巢樹穴居。不識米谷,但捕海中魚蝦而食。裸形無衣,惟結(jié)樹葉遮前后也。若商船因風落溜,人船不得復矣。
詩曰:
溜山分且眾,弱水即相通。
米谷何曾種,巢居亦自同。
盤針能指侶,商船慮狂風。
結(jié)葉遮前后,裸形為始終。
雖云瀛海外,難過石門中。
歷覽吟成句,殷勤獻九重。
卜剌哇國
傍海為國,居民聚落。地廣斥鹵,有鹽池,但投樹枝于池,良久撈起,結(jié)成白鹽食用。無耕種之田,捕魚為業(yè)。男女拳發(fā),穿短衫,圍稍布。婦女兩耳帶金錢,項帶瓔珞。惟有蔥蒜,無瓜茄。風俗頗。居屋壘石,高起三五層。地產(chǎn)馬哈獸、花福祿、豹、麂、犀牛、沒藥、乳香、龍涎香、象牙、駱駝。貨用金銀、段絹、米豆、磁器之屬。
詩曰:
卜剌邦瀕海,無田種稻禾。
樹枝投入沼,咸水結(jié)為鹺。
自古瓜茄乏,從來蔥蒜多。
異香兼異獸,感與一吟哦。
天方國
地多曠漠,即古筠沖之地,名為西域。風景融和,四時皆春也。田沃稻饒,居民安業(yè),風俗好善。有酋長,無科擾于民,刑法之治,自然淳化。不生盜賊,上下和美。古置禮拜寺,見月初生,其酋長及民下悉皆拜天,以為一國之化,馀無所施。其寺分為四方,每方九十間,共三百六十間。皆白玉為柱,黃甘玉為地,中有黑石一片,方丈馀,曰漢初天降也。其寺層次高上,如塔之狀。男子穿白長衫。地產(chǎn)金珀、寶石、珍珠、獅子、駱駝、祖剌法、豹、麂。馬八尺之高也,即為天馬也。貨用金銀、段疋、色絹、青花白磁器、鐵鼎、鐵銚之屬。乃日中不市,至日落之后以為夜市,蓋其日色熱之故也。
詩曰:
罕見天方國,遺風禮義長。
存心恭后土,加額感穹蒼。
玉殿臨西域,山城接大荒。
真珠光彩潔,異獸貴馴良。
日以安民業(yè),晚來聚市商。
景融禾稼盛,物阜草木香。
尤念蒼生志,承恩覽遠邦。
采詩雖句俗,誠意獻君王。
阿魯國
原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