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的感情不能老受傷》
題目:《河南人的感情不能老受傷》, 二題目: 《在信陽站誘導(dǎo)旅客做廣告的外地人》; 信陽站以前有輝煌歷史,今天有新事體。 兩個河北老哥們起早趕火車,南門不通,走北門,好容易進得站來,溜達一圈; 一抬眼,都看到一個門臉兒上“土特產(chǎn)”幾個大字,還沒有走到門口,一個阿姨走過來說:“來看看土特產(chǎn),憑火車票領(lǐng)取小禮品呢!” 老哥兒倆走進門首,看了:原來是一些天麻、三七、壯陽、通便之類的補品,毛尖兒和水杯作為贈品,一個小姑娘在門首內(nèi)張羅,把補品一個一個遞給老哥倆。 偶然間,走過來一個中年男的,他若無其事地拿起來一個“云南壯陽利尿藥”(大錘子形),說“A?這個我認(rèn)得!” “你怎么認(rèn)得?”小姑娘有點驚喜。 “嘿,我以前在云南跑生意,所以認(rèn)得,這個藥能補腎吶,補腎壯陽!而且專治尿不凈…” 說到這里,老哥兒倆相視一眼,簡單聊了幾句,都上樓等車去了。 小姑娘說:“還有這個、這個,不再了解一下嗎?” … … 評論一下這件事體,我們可以知道,是小門市的阿姨、小姑娘誘導(dǎo)旅客看廣告,她們的產(chǎn)品是時下流行的補品,其中偶然走過來的中年男子是一個藥托兒(假裝旅客)。 信陽站-鄭州站一線是一條比較早發(fā)展起來的地帶,它們依靠盧漢鐵路(張之洞在《改建腹省干線折》中上書建議籌建盧漢鐵路,后來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法國人鑿破城墻,把鐵路通入城區(qū),后來就改名京漢路)發(fā)展成為內(nèi)地物資集散地和大市; 在這些樞紐地帶很容易體現(xiàn)出本地人的性格;其中,現(xiàn)在來說,特別明顯的,是南北站門口的服務(wù)、站內(nèi)的小門市窗口服務(wù),也就是說,第一眼窗口服務(wù)可以體現(xiàn)河南人的性格。 現(xiàn)在,比如信陽站南門吧,進站是不得行的。 因為什么呢?需要憑票進站,但是買票需要旅客走到北門去買,那么俺要問:“旅客從北門買票之后還會回南門進站嗎?” 就得說,這一點服務(wù)缺陷是難為老年人的。為啥呢? 因為年青人會使智能手機買票,然后從南門進站,而老人們只能“吧吧”地走二里地,去北門買票、再進站。 不提了先。 又說到站內(nèi)門市的阿姨、小姑娘和藥托兒哥,試想:這種藥托類廣告,一般旅客能不能看出來呢? 我們大家在春晚上看過多少這類小品呀,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吧我們! 所以,她們的行為是損失自己商品信用的行為。為著消費者,我們不禁要問,她們賣的補品是真貨嗎? 恐怕我們得在心里面畫一個小問號。我們會買帶問號的補品嗎? 我看不會。因為天天吃的玩意,俺怕買錯了,吃壞了身體。 筆者想表達的還有一層意思:什么呢?河南人的口碑為什么到了外省人嘴里就變味兒了呢?不就是一個一個的窗口提供的“塑料服務(wù)”嗎? 關(guān)鍵是,聽口音,那藥托男不是河南人,姑娘不是河南人,她們敗壞的卻是河南人的商業(yè)信譽。 那么到頭來,受到傷害的不正是河南人的感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