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1周年:講述巴金采訪《英雄兒女》背后的故事

? ? ? ? ??巴金筆下的《英雄兒女》被《巴金與“王成式英雄”趙先友史實考證》一文曲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忠誠
電影《英雄兒女》是導演武兆堤、編劇毛烽根據(jù)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而成,堪稱中國電影史上最杰出的影片之一。自1964年問世以來,伴隨著“風煙滾滾唱英雄”和“向我開炮!”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特別是影片主人公“王成”那驚天地、泣鬼神與陣地共存亡的英雄行為,成為中國軍人的驕傲和自豪。那么,王成原型是誰呢?
根據(jù)電影《英雄兒女》中的那首詩“在中國人民志愿軍里,有千千萬萬個王成”和編劇毛烽的表態(tài):“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像電影里王成那樣的英雄戰(zhàn)士成千上萬”。因此,電影中的“王成”原型就是眾多的志愿軍英雄形象。
由于作家巴金為趙先有烈士的親筆題字:“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先友(有)”,趙先有烈士受到了大家的愛戴和尊敬,在眾人眼中就是“王成”原型之一,名不虛傳、受之無愧。但這個“王成”原型卻受到了懷有不同目的人的貶低、攻擊,更有甚者有兩位作者為否認趙先有烈士是王成原型,竟說出張振川將軍的回憶錄中,作家巴金曾采訪過趙先有烈士事跡是假的,這種謬論讓人匪夷所思!
下面,我們先簡介趙先有烈士的事跡、再分析那兩位作者的文章、然后看趙先有烈士的首長、戰(zhàn)友以及作家、記者和作者們是如何說的。

一、特等功臣趙先有烈士(事跡摘錄)
1952年10月,為在停戰(zhàn)談判中爭取主動,志愿軍決定發(fā)起秋季戰(zhàn)術(shù)反擊。其67高地位于停戰(zhàn)談判會址板門店以南5公里,原是敵前沿制高點和重要支撐點,只有堅守住該高地,西場里北山(紅山包)陣地才能得以穩(wěn)固?!?0月2日,582團7連和5連在炮兵和坦克的支援下分別用45分鐘和1小時,攻占了西場里北山和67高地。
10月3日,5連將67 高地交給6連防守,敵人反擊目標主要對準了67高地。該連指導員負傷后,副指導員趙先有帶領(lǐng)1排和4班冒著敵炮火增援2排,正值敵1個連反撲,趙先有命令2個小組繞至敵側(cè)翼,突然向敵人實施反沖擊,敵遭意外打擊,棄尸40余具,倉皇潰退。當天6連擊退敵人7次反撲…
10月4日,趙先有帶領(lǐng)戰(zhàn)士們擊退敵人以1至2個連多次反撲。當天,敵2個連在155高地集結(jié)準備進攻,趙先有及時用報話機聯(lián)絡(luò),為炮兵指示目標,將敵擊退。在敵人一次次反撲戰(zhàn)斗中,他們又成功地進行了兩次陣前出擊。全天斃傷敵人402名,擊毀坦克6輛,擊傷4輛,繳獲大量槍支彈藥,趙先有兩處負輕傷。當天6連擊退敵人8次反撲…
10月5日,6連擊退敵人幾次反撲,敵人反撲失敗惱羞成怒,動用全部炮火,30多架次飛機,實施地毯式轟炸,后集中1個營的兵力,在15輛坦克支援下,向6連堅守的陣地猛攻,戰(zhàn)況空前激烈。我傷亡很大,趙先有左臂負傷,指揮全體戰(zhàn)士英勇抗擊,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敵人紛紛倒下,6連也傷亡殆盡。最后剩下身負重傷、雙目失明的副指導員趙先有和多處負傷的通訊員劉順武,敵人畏懼不敢輕易接近他們,此刻在團指揮報話機里突然聽到趙先有急促的聲音:“團長,敵人上來啦,開炮打吧!”…后與敵人交戰(zhàn)中壯烈犧牲,在他倆前面橫著20余具敵尸。
為表彰趙先有同志的英雄事跡,1953年1月22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給趙先有烈士追記特等功,其6連記特等功,并被授予“英勇頑強守如泰山的鋼鐵連”的光榮稱號?!疽姡袊嗣窠夥跑娍傉尾砍霭娴摹吨袊嗣裰驹杠娪⒛9Τ剂沂坑⒚洝分小疤氐裙Τ稼w先有”第426頁、427頁、428頁】
67高地戰(zhàn)斗,6連打退了敵人在空、炮、坦配合下9個連的29次猛烈反撲,共斃、傷敵人810名,全連涌現(xiàn)出了“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先有和十名二等功以上功臣。67高地戰(zhàn)斗中,趙先有烈士身負輕傷仍負責組織指揮戰(zhàn)斗,身負重傷不下火線,率領(lǐng)著六連堅守陣地三天兩夜,他們擊退了敵人17次反撲,實施了2次反沖擊,殲敵562人。這次戰(zhàn)斗勝利結(jié)束后,19兵團為6連的通訊員劉順武追記一等功,為戰(zhàn)士關(guān)景春、劉殿良等兩位同志榮立一等功。6連還有6名戰(zhàn)士榮立二等功?!疽娳w先有烈士墓碑碑文及582團6連榮譽室資料】
趙先有烈士的團長兼政委張振川將軍(后任副師長、北京軍區(qū)作戰(zhàn)部副部長、65軍代軍長、河北省軍區(qū)司令員后離休),在有關(guān)報刊、回憶錄中寫了有關(guān)趙先有烈士的文章:《英雄“王成”的最后時刻》、《一位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懷念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紀念趙先友同志犧牲50周年》、《懷念抗美援朝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趙先友》、《“英雄兒女”真正多》、《朝鮮戰(zhàn)場逢巴金》、《誰是“王成”原型》等文章。在以上文章中都提到:“趙先有烈士戰(zhàn)斗到最后喊出“團長,敵人上來啦,開炮打吧!”;著名作家巴金在志愿軍65軍保衛(wèi)開城反擊作戰(zhàn)全面勝利后,到開城前線我582團駐地釆訪了趙先友烈士的事跡;1991年巴金為趙先有烈士題詞‘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先友’;1992年65集團軍為趙先有烈士塑像”。
二、《巴金與“王成式英雄”趙先友史實考證》此文顧此失彼、信口開河
有兩位“鄭州大學文學院和圖書館”的作者寫了《巴金與“王成式英雄”趙先友史實考證》,【下文稱《考證》從第46頁開始至第50頁結(jié)束】和《巴金赴朝有關(guān)史實正誤——四、巴金沒有采訪過趙先友烈士》,這兩篇文章內(nèi)容相同。這位“文學院”的作者還發(fā)表了《巴金在朝鮮戰(zhàn)地活動事略(上、下)》,【下文稱《事略(上、下)》】,
《考證》就是一篇顧頭不顧尾、捕風捉影的產(chǎn)物。他只考慮到了作家巴金第一次赴朝采訪時,“巴金沒有機會釆訪趙先有烈士的事跡,…”,但卻沒有考慮到作家巴金第二次赴朝采訪時,采訪到趙先有烈士的事跡。下面以《考證》為證,看其正誤:
《考證》文章中說:“張將軍(張振川將軍)關(guān)于巴金采訪趙先友事跡的回憶,似乎很難得到資料的證明,…(見《考證》第46頁)”
“似乎”雖然不是很確定的意思,但在他文章最后寫出了肯定的意思,他在文中說:“巴金沒有機會釆訪趙先友烈士的事跡,…”,(見《考證》第50頁)“正因為巴金當時沒有機會釆訪趙先友的事跡,…幾年后在上海創(chuàng)作的《團圓》,并不是以趙先友烈士為原型。(見《考證》第48頁)”
作家巴金赴朝采訪,是否采訪過趙先有烈士,是關(guān)系到《考證》正誤的問題。張振川將軍和他的戰(zhàn)友們說巴金采訪過趙先有烈士的事跡,而這兩位作者在《考證》中卻說巴金沒有采訪過趙先有烈士的事跡,事實真相是:
1、巴金第二次赴朝采訪趙先有烈士事跡并與特功6連同吃、住在一處21天(1953年8月20日——9月9日)。
巴金兩次赴朝采訪都來到過65軍的194師,特別是巴金第二次赴朝采訪開始就在第十九兵團,他采訪直至65軍即將回國才離開,去46軍采訪。
趙先有烈士和他的六連獲得如此殊榮,是志愿軍65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唯一的,就是在第十九兵團也是少見的,巴金這次從19兵團到65軍來,就是為采訪趙先有烈士的事跡。
按姓賈的作者寫的《事略(下)》文章中“1953年8月18日巴金與王道邦(軍長兼政委)去194師,見到師長齊景武、師政治部喬主任,后回65軍軍部?!边€寫了“1953年8月20日——9月9日(巴金去)開城、停戰(zhàn)代表團(見《事略》下第2頁)”(注:此段《事略》有錯記,應(yīng)為:“見到師長齊景武、師政治部齊主任”,即齊振華主任,見194師師史第328頁)。
首先,讓人懷疑的是,巴金1953年8月18日到194師目的就是為見見師領(lǐng)導?實際上194師的師長齊景武、政委劉紹先、主任齊振華對趙先有烈士事跡也更清楚,因為,趙先有烈士犧牲時齊景武任代師長、劉紹先任政治部主任(1953年任194師政委),趙先有烈士犧牲后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墓碑碑文就是他倆以師長、政委名義寫的。假如巴金這次來該師就是不提采訪趙先有烈士的事跡,齊景武師長和齊振華主任也會提出來。讓人大惑不解的是為什么《事略(下)》不寫8月18日和19日巴金去194師干什么?就連我方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團長李克農(nóng)都親自來張振川 所在的團看望于以表彰,并要求去6連看看,李克農(nóng)和喬冠華對582團特功6連的重視,巴金是清楚的。
其實巴金來65軍采訪,軍政治部主任陳亞夫(趙先有烈士犧牲時的師政委),向巴金講述了趙先有烈士的事跡,巴金這次來194師的目的就是先到師里了解趙先有烈士的事跡,準備前去582團6連采訪趙先有烈士和他生前所在的連隊,這逐級采訪是有目共睹、不言而喻的。
當194師領(lǐng)導告知巴金582團特功6連在我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駐地時,巴金隨即決定去我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處采訪。在《事略(下)》中,這位姓賈的作者也寫了“1953年8月20日——9月9日,巴金去開城、停戰(zhàn)代表團”。張振川將軍曾這樣寫的:“老作家巴金同志在朝鮮開城前線,他曾到我們團采訪過“英勇頑強,守如泰山”的特功第六連和特等功臣趙先友副指導員的英雄事跡。…(見張振川將軍寫的《巴金等藝術(shù)家采訪小英雄范鼠兒追憶》)”從張振川將軍回憶錄看,巴金采訪趙先有烈士事跡,在時間、地點上完全吻合。
《考證》兩位作者是否知道當時582團各營都在干什么?1953年8月3日582團2營到我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駐地,擔負看管戰(zhàn)俘與警戒任務(wù),582團(欠2營)到土城里、山里地區(qū)擔負修筑飛機場任務(wù)(見194師師史第192頁、193頁)??勺屓税偎疾唤獾氖?,在他寫的《事略(下)》中查不到巴金采訪趙先有烈士的記載,但是在《事略(下)》中第2至3頁》從8月24日至9月9日,可查到就有9天沒寫巴金在停戰(zhàn)代表團處的活動記錄,為什么?這也是他發(fā)的《事略》路出馬腳的地方。(見下文)
另外,巴金第二次來朝鮮采訪,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為進一步補充素材,收集更多的英雄事跡,為將來的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chǔ)。他在第一次赴朝采訪回國前,就應(yīng)聽說過582團的“三打紅山包和攻防67高地戰(zhàn)斗”,因回國前時間緊沒有采訪到趙先有烈士事跡。巴金第二次赴朝采訪到65軍,其65軍政治部主任陳亞夫?qū)④姡ㄔw先有烈士犧牲時的師政委)又向巴金介紹了趙先有和劉順武兩位烈士的事跡。這次巴金到我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駐地,除采訪我方歸俘、了解我方對外俘的管理等情況外,他能放棄對趙先有烈士和其6連事跡的采訪嗎?
巴金曾在1952年65軍慶功會上聽過陳超、俆申2位英雄的報告(見《事略-上》第13頁),在1953年9月4日,利用機場竣工大會這一機會,還要見一見陳超、俆申2位英雄(見《事略-下》第6頁)。那么,他與582團的大功2營、特功6連同吃同住在停戰(zhàn)代表團處,這么長時間,這么近距離接觸,巴金即有機會又有時間采訪趙先有烈士的事跡,巴金不去采訪這可能嗎?
6連一等功臣關(guān)景春曾幾次被請回自己的老連隊講傳統(tǒng),他都提到“1953年我在負傷住院后,著名作家巴金采訪了趙先有烈士事跡和我,并與我連吃、住在一處很長時間…”關(guān)景春1952年10月5日負傷住院,關(guān)景春負傷出院后見到巴金,這只能是巴金1953年第二次赴朝采訪,因巴金1952年10月11日第一次赴朝采訪回國。
張振川將軍在《文武雙全的老政委》中寫道:“陳亞夫政委在我們反擊作戰(zhàn)后確實和電影王文清政委一樣,到軍里當了政治部主任,…巴金同志和我們陳政委很熟。(見“鏖戰(zhàn)疆場”第319頁)”
在《父親的至交陳亞夫?qū)④姟分羞@樣寫的:因?qū)④娊榻B烈士事跡才有了電影《英雄兒女》??姑涝陂g,陳亞夫伯伯任65軍194師政委、…陳伯伯后調(diào)任65軍政治部主任。也就是在此任上,陳伯伯在有一次接待作家巴金講述了一個65軍戰(zhàn)士趙先有的事跡,后來巴金就根據(jù)陳伯伯和趙先有烈士所在團團長張振川講述和他采訪到的其他英雄人物事跡寫了一個小說《團圓》,…根據(jù)小說《團圓》改編攝制了電影《英雄兒女》(見網(wǎng)頁)。巴金在他第二次赴朝采訪到趙先有烈士的事跡,確是因為有陳亞夫?qū)④姷慕榻B,但也是巴金他第二次赴朝采訪到65軍的目的。
因582團三打紅山包和攻防67高地反擊作戰(zhàn)勝利后不久,巴金第一次赴朝采訪回國時,65軍政治部主任是陳宜貴將軍,還不是陳亞夫?qū)④姟K躁悂喎驅(qū)④娫?953年1月任65軍政治部主任,見到作家巴金,只能是1953年巴金在第二次赴朝采訪時。張振川將軍“回憶錄”寫道:“當時,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同志正在我軍采訪,正趕上我?guī)熽悂喎蛘{(diào)到軍里當主任…我向他介紹了趙先友同志的英雄事跡?!保ㄒ姟镑閼?zhàn)疆場余墨”第60頁)。從這段回憶錄看,也證實了張振川將軍曾說“攻防67高地戰(zhàn)斗勝利結(jié)束后,巴金來我團采訪趙先有烈士事跡”是指巴金在1953年第二次赴朝采訪的。
志愿軍46軍參謀梁新如(后任青島警備區(qū)副司令員)寫的《三八線上遇巴金》。在該文寫到:1953年我曾在一次“戰(zhàn)評會上”與巴金交談?!鞍徒疬€談到自入朝后,一直在西線兵團部隊中活動,訪問了194師堅守67高地的特等功臣趙先友等感天動地的英雄事跡,…”這更加證實了趙先有烈士的首長、戰(zhàn)友所說“巴金采訪過趙先有烈士的事跡”,是無可置辯、眾目昭彰的。
因此,《考證》就是一篇謬誤百出、信口開河的文章,令人質(zhì)疑!
2、巴金采訪趙先有烈士事跡被《考證》和《事略》錯寫、錯記或漏寫、漏記的問題,是顯而易見、昭然若揭的。
我認認為無論是小說、文章、筆記以及回憶錄,都可能有錯寫、錯記,漏寫、漏記的問題。那么,這兩位作者所寫的《考證》、《事略》只是參考個別人寫的文章、筆記等,而非自己親眼所見所聞,更可能出現(xiàn)一些錯寫、錯記,漏寫、漏記的問題。
一是,《考證》文章第48頁寫了,“10月2日晚8時,582團在前線開始‘二打’戰(zhàn)斗,”就應(yīng)為“10月2日晚8時,582團在前線開始‘三打’戰(zhàn)斗?!?/p>
其《事略(下)》第2頁寫的“師政治部喬主任”,應(yīng)為:“師政治部齊主任”,即齊振華主任,這應(yīng)為錯寫吧。
二是,在《考證》第49頁說“…張將軍曾先后任581團、582團團長,…巴金曾在65軍194師包括581團與張振川將軍接觸很多”。而張振川將軍根本沒有在581團任過團長,而是1951年就到582團任代團長,1952年任582團團長兼政委。而1952年至1953年是由安東任581團團長(見《194師師史》第327頁、328頁)。志愿軍194師581團團長安東曾發(fā)文講述:“巴金深入我團采訪,與我們同吃同住近一個月?!?/p>
巴金在1952年和1953年赴朝采訪,1951年張振川將軍就離開了581團,所以《考證》說“張將軍曾先后任581團、582團團長,…巴金曾在581團與張振川將軍接觸很多”這都屬空穴來風、捕風捉影錯寫、錯記吧!
三是,在《考證》文章中寫道:“巴金曾在65軍194師包括581團、582團體驗生活,與指戰(zhàn)員接觸很多?!睘槭裁丛谒救藢懙摹妒侣裕ㄉ?、下)》中找不到“接觸很多”的記載呢?只能查出巴金只有一次來582團,即“9月19日晚上“二打紅山包”時。當時巴金已經(jīng)在65軍軍部,王道邦約巴金到前線582團指揮所一起觀戰(zhàn)?!?/p>
《考證》還說:“…張將軍曾先后任581團、582團 團長,在這過程中,與巴金可能會不止一次接觸,”怎么在他寫的《事略(上、下)》中查不到他倆多次接觸的記載呢?這“接觸很多”沒有寫出來的,是否屬于漏寫、漏記呢?
四是,其漏寫、漏記不只這些,作家黃谷柳在他的《蝦球傳》中記載,張振川將軍在朝鮮曾接待過巴金和他,但在他發(fā)的《事略(上、下)》中同樣也找不到。
另外,斷臂英雄趙樹森和其他英雄按《考證》的說法應(yīng)屬“是絕不可能漏而不記的”,而在《事略(上、下)》中卻查不到他們,所以特等功臣趙先有在《事略(上、下)》中查不到,是屬于正常的。
五是,在他寫的《事略(下)》第2頁、第3頁中,1953年8月24日、26日、27日、29日,以及9月2日、5日、7日、8日、9日,共9天都沒寫巴金活動記錄。這些天,巴金與趙先有烈士生前所在的特功6連都在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處,是把巴金采訪趙先有烈士事跡給抹去了呢?還是出現(xiàn)了漏寫、漏記的問題呢?
六是,筆者看到在有些文章中寫的是,“作家巴金1952年采訪了趙先有烈士事跡”,很可能是因趙先有烈士1952年犧牲,且作家巴金1952年曾在該部隊采訪過的原因。
而《考證》作者則抓住發(fā)文者寫錯了時間,批評其在演繹(見《考證》第46頁)。雖然從巴金第一次赴朝鮮采訪回國時間推斷(趙先有10月5日犧牲,巴金10月11日回國),即使巴金沒有采訪到趙先有烈士的事跡,但是,《考證》作者不能顧頭不顧尾地寫出“巴金不可能采訪到趙先有烈士的事跡”,忘掉巴金第二次赴朝鮮采訪。這就是他信口開河的錯寫、錯記。
由于《考證》、《事略》文章,錯寫、錯記或漏寫、漏記以及作者顧頭不顧尾的問題,出現(xiàn)《考證》這篇文章是必然現(xiàn)象的。
時任志愿軍第65軍參謀洪泗一寫了《我與“王成”一同戰(zhàn)斗在抗美援朝的一線》,在他的文章中寫道:“1953年,著名作家巴金在朝聞訊后,親赴五八二團,用近一星期時間,接觸了許多英雄模范人物,被他們的事跡深深打動,后寫成了小說《團圓》,又排成電影《英雄兒女》?!睉?zhàn)友洪四一這段報道與《事略(下)》中,巴金在在停戰(zhàn)談判代表團處共9天沒有活動記錄相吻合。
3、 趙先有烈士的首長及志愿軍65軍戰(zhàn)友多人見證,作家巴金曾采訪過趙先有烈士。
張振川將軍的回憶錄是經(jīng)過他的志愿軍首長、同級、下級等眾多戰(zhàn)友多次共同回憶而寫成的。參加寫回憶錄的都是最后任過師以上職務(wù)的老兵,他們共同回憶了趙先有烈士犧牲時的壯烈戰(zhàn)斗場面和著名作家巴金來該團采訪趙先有烈士的情景。這些志愿軍老兵的親歷,能否認得了嗎?(見“鏖戰(zhàn)疆場余墨”第48頁圖、54頁圖、72頁圖、115頁圖、140頁圖、402頁圖。注:140頁圖,右一為攻防67高地的582團2營營長王守忠,是趙先有烈士的營長,后任194師師長、65軍副軍長退休)。
志愿軍194師581團團長安東講述:“巴金深入我團采訪,與我們同吃同住近一個月?!?952年10月5日,開城保衛(wèi)戰(zhàn)六七高地戰(zhàn)斗打響。194師582團6連副指導員趙先友英勇犧牲后,著名作家巴金聞訊到582團采訪。巴老以樂亭籍士兵趙先友和581團土美山高地等眾多英雄為群像創(chuàng)作了小說《團圓》。后被長春電影制片廠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搬上銀幕,隨之志愿軍英雄戰(zhàn)士王成的形象走進了千家萬戶?!薄緛碜浴栋矕|和他的“王成式”戰(zhàn)友們》。安東,1943年1月參加革命,1951年2月入朝鮮參戰(zhàn),1951年入朝任580團參謀長,1952年至1953年任581團團長,后任旅大警備區(qū)參謀長?!?/p>
志愿軍194師作戰(zhàn)科長鄧靜農(nóng)在《懷念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趙先友》、《巴金筆下的〈英雄兒女〉》中這樣寫的:“著名作家巴金曾赴朝鮮采訪,聽取了團長和同志們的介紹,根據(jù)趙先友和眾多抗美援朝英雄事跡,構(gòu)思了小說《團圓》,后改編成電影片《英雄兒女》?!薄距囲o農(nóng),原廊坊軍分區(qū)副司令員。1952年時任趙先有所在師作戰(zhàn)科長,在三打紅山包與67高地戰(zhàn)斗中,他與趙文進師長始終參與指揮。】
志愿軍194師戰(zhàn)友劉景岐寫的《致張振川司令員的一封信》中是這樣寫的:“寫到這里,我想起特等功臣趙先有烈士,在開城保衛(wèi)戰(zhàn)爭奪六七高地時,高聲喊出‘向我陣地開炮’,在哪一剎那,張團長卻冷靜地等兩位重傷員的身影進了隱蔽部,才下令向敵人開炮,這里含著智、勇、德,太讓人感動了?!ㄒ姟镑閼?zhàn)疆場余墨”第392頁)”【劉景岐是原志愿軍194師師長趙文進的警衛(wèi)員,入朝后負責宣傳和后勤工作,后轉(zhuǎn)業(yè)到國家化工部,當?shù)饺耸滤鹃L離休北京?!?/p>
志愿軍194師戰(zhàn)友張瑩珊(女,志愿軍194師文工隊隊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這樣說:“我看電影《英雄兒女》王芳在戰(zhàn)地演出的鏡頭時,總會莫名其妙的激動,因為那正是我在朝鮮的真實戰(zhàn)斗場景。但說王芳就是我,實在不敢領(lǐng)受,一是巴金先生在我們部隊采訪過趙先友烈士事跡并沒有直接采訪過我本人,二是王芳本來就是無數(shù)志愿軍文工團員群體形象的代表,并不專屬于哪一個人。”張瑩珊16歲隨志愿軍65軍194師文工隊又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線。在朝鮮戰(zhàn)場上,她是真正的“戰(zhàn)地百靈”,創(chuàng)下了在戰(zhàn)地一連演出9場的最高記錄,趙先有烈士犧牲后,曾多次演唱過他的英雄事跡,是戴著半胸的軍功章回到祖國的,后被譽為“王芳”的原型之一。離休前任河北省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主任編輯。【載自《一對“紅色戀人”的愛情故事 》 作者:李秀春)】
志愿軍582團6連一等功臣關(guān)景春2000年曾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最可愛的人”節(jié)目中,他與時任團長兼政委張振川共同講述了趙先有烈士的事跡。關(guān)景春主要講述了:“67高地戰(zhàn)斗時情況,在屯兵洞內(nèi),不僅親耳聽到了報話機中趙先有呼叫炮火向自己陣地射擊,而且還親眼看到趙先有、劉順武兩位烈士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壯烈場面……?!?/p>
關(guān)景春曾幾次被請回自己的老連隊講傳統(tǒng),他都提到“1953年我在負傷住院后,著名作家巴金采訪了趙先有烈士事跡和我,并與我連吃、住在一處很長時間…?!标P(guān)景春1952年10月5日負傷住院,他負傷出院后見到巴金,這只能是巴金1953年第二次赴朝采訪,因巴金1952年10月中旬第一次赴朝采訪回國。 【關(guān)景春,入朝參戰(zhàn)時在19兵團司令部當警衛(wèi)員,后經(jīng)個人反復請求,到了65軍194師582團2營6連當戰(zhàn)士。曾在趙先有烈士的指揮下一起守衛(wèi)67高地,也是67高地戰(zhàn)斗一等功榮立者之一。因負傷被替換下陣地,在趙先友犧牲后帶傷還參加了反擊分隊。也被譽為電影《英雄兒女》通訊員小劉的原型?!?/p>
志愿軍582團5連戰(zhàn)友王志才曾在2000年中央電視臺的《軍事報道》節(jié)目播出的“一家三代人前仆后繼以實際行動實現(xiàn)王成精神的故事”中,與他的團長張振川共同講述了趙先有烈士的英雄事跡…。他曾寫了《“英雄兒女”——“王成”和他的家人》、《65軍的戰(zhàn)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先友》。在他的文章中也寫了“作家巴金曾來我部隊采訪過趙先有烈士的事跡,并與特功6連吃、住在一處一個來月…。作家巴金在我部隊采訪直至我65軍即將回國”。
志愿軍第65軍于1953年10月9日勝利回國。戰(zhàn)友王志才的文章也證實巴金是在1953年采訪的趙先有烈士的事跡?!就踔静牛?952年時任志愿軍582團5連副連長,曾參加攻打67高地戰(zhàn)斗,該連榮獲一等功,被授予“能攻善守痛殲頑敵”獎旗。王志才與趙先有烈士是同村人、同時入伍、同一個營的戰(zhàn)友。晚年安排在唐山常記功臣幸福院】
另外,志愿軍65軍的戰(zhàn)友何煥宇(抗美援朝時何煥宇在65軍政治部工作)、劉新(劉新,入朝參戰(zhàn)時任第65軍組織科干事。)、洪泗一(洪四一,時任志愿軍第65軍參謀)、卡應(yīng)海(卡應(yīng)海回族,志愿軍65軍戰(zhàn)士)等都在媒體上發(fā)表過文章,證實作家巴金采訪過趙先有烈士事跡。
以上眾多趙先有烈士的首長、戰(zhàn)友發(fā)表文章,以他們親身經(jīng)歷、親眼所見見證了巴金采訪過趙先有烈士事跡,這一事實是毋庸置疑、顛撲不破的。而《考證》作者既非親眼所見,又非巴金身邊工作人員,僅憑自己寫的《事略》就否認“巴金采訪過趙先有烈士事跡”,所以《考證》就是一篇謬誤百出、信口開河的文章,令人質(zhì)疑!而《事略》則是半半拉拉、僅供參考的文章。雖然在他寫的《事略》中沒有記載“巴金采訪過趙先有烈士事跡”,這漏寫、漏記藏頭漏影的做法是有目共睹、顯而易見的。
4、巴金身邊工作人員、作家和記者們講述和寫的文章都闡述了巴金采訪過趙先有烈士。
巴金身邊工作人員、 巴金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陸正偉寫的:《巴金與〈英雄兒女〉往事》和《電影背后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在不斷地積累著創(chuàng)作素材,為將來能寫好戰(zhàn)爭題材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o巴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某團六連的采訪。六連在拉鋸戰(zhàn)中,副指導員趙先友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敵軍在坦克掩護下沖上陣地,此刻全連只剩他與通訊員兩人了,面對沖上來的敵人,趙先友邊掃射,邊通過步話機向團長張振川請求炮擊陣地。須臾,他呼喊道:“向我開炮!向我開炮!…1961年,巴金經(jīng)過了七八年的沉淀,終于寫出了不朽名著《團圓》。在這部只有兩萬多字的小說《團圓》中,巴金采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用‘我’的耳聞目睹,向讀者娓娓地敘述著發(fā)生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故事?!?/p>
陸正偉在《巴金:這二十年》中這樣寫的“戰(zhàn)斗勝利后,巴金到六連所在團采訪,團長張振川向巴金詳細介紹了戰(zhàn)斗經(jīng)過和趙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跡,巴金聽后非常感動?!?/p>
作者:張小石、張勇寫的《把最深處的愛獻給父親母親》中提到:“戰(zhàn)后父親向正在194師體驗生活的巴金先生介紹了戰(zhàn)斗經(jīng)過及趙先友的先進事跡,巴金先生非常感動,親臨六連采訪,積累了大量素材后,于1961年寫出著名小說《團圓》,后改編成電影《英雄兒女》。烈士趙先友成了英雄王成原型之一,我父親張振川也被公認為電影中團長張振華的原型之一。” 張小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趙先有叔叔率領(lǐng)6連打退敵人17次反撲后,陣地上僅剩下趙先有叔叔和劉順武同志兩個人,敵人以一個營的兵力沖上陣地,趙叔叔命令劉順武同志呼叫我軍炮火向自己陣地開炮,不久,趙先有叔叔又喊出:‘團長,敵人上來啦,開炮打吧!’我父親命令他倆立即進入防炮洞,然后下令向陣地開炮。戰(zhàn)斗勝利后巴金曾采訪了我的父親和6連指戰(zhàn)員?!薄緩埿∈癁閺堈翊▽④娭堄聻閺堈翊▽④娭印?/p>
覃業(yè)程寫的:《開國將軍779:陳亞夫少將》文中提到:“巴金來到朝鮮前線,到第65軍采訪,恰好陳亞夫升任軍政治部主任,巴金就在他的介紹下,多次到張振川團采訪。張振川除介紹全團指戰(zhàn)員英勇殺敵的戰(zhàn)況外,還把趙先友烈士視死如歸的情景說給巴金。作家激動不已,隨后又赴趙先友生前所在的6連進行采訪,寫出小說《團圓》?!?/p>
作家:胡新民寫的《巴金的抗美援朝情結(jié) 》、《巴金兩次奔赴朝鮮前線》中寫道:“最令他(巴金)難以忘懷的還是第二次赴朝期間了解到的志愿軍某團六連的事跡?!敝笇T趙先有和通訊員劉順武,大聲向上級報告:“敵人已經(jīng)沖上來了,不要管我們,快向我們開炮!快向我們開炮!…”
著名作家、史學家:竇應(yīng)泰在《巴金最后23個春秋》中這樣寫的:想起《團圓》這部小說,巴金就不能不想起與電影中英雄群像相關(guān)的生活。那一年他到朝鮮開城采訪,在志愿軍某團六連體驗生活的時候,他本身就接觸到電影和小說中的人物原型。六連戰(zhàn)友們向巴金講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最讓他難忘的,就是六連在開城保衛(wèi)戰(zhàn)中,戰(zhàn)斗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整個陣地最后只剩余兩個人,他們就是副指導員趙先友和通訊員劉順武。盡管數(shù)倍于他們的敵人已經(jīng)挺著刀槍從山坡下沖了上來,可是趙副指導員和小通訊員仍然拼命抵抗,直到打得彈盡糧絕,仍然沒有一絲懼色。突然,劉順武發(fā)現(xiàn)敵人已經(jīng)從他們身邊沖上來了,趙先友急中生智,當即舉起手里的步話機,大聲向團長報告:“敵人已經(jīng)沖上來了,不要管我們,快向我們開炮!快向我們開炮!.........”
這一壯烈的場面巴金雖然沒有親歷,然而六連戰(zhàn)士的講述,曾讓巴金為之心動。當他從團長事后的回憶中聽說趙先友和劉順武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時,眼前始終閃現(xiàn)兩個英雄的身影。也許就是從那時起,一個盡快用小說形式把英雄六連死守開城前沿的經(jīng)歷寫成文藝作品的念頭,十分強烈地在作家心中涌動了?!?/p>
長影對巴金的《團圓》格外重視。他們馬上組成以著名導演武兆堤為首的創(chuàng)作班子。開始著手對小說《團圓》的改編,武兆堤和編劇毛烽來上海拜見巴金,他們很快就對未來的影片達成了一致共識。
劇本稿寫成后,巴金非常滿意,因為電影劇本中加強了許多原小說中不曾出現(xiàn)的情節(jié)與人物。特別是對王成形象的塑造,更加具體和突出了,毛烽和武兆堤聽到巴金的介紹,他們都對那位犧牲在陣地上的趙先友,死前對報話機大聲呼叫:“向我開炮!”并與陣地共存亡這一壯舉大為欣賞。所以,王成的形象在電影中得到了更加鮮明的體現(xiàn)。演員陣容也讓巴金十分滿意。
作家:夯石寫的《永不消失的王成》。提到:“1953年9月,作家巴金采訪了6連副指導員趙先友”…。
作家:王作東寫的《王成原型來源于多人》。寫道:“1953年9月,作家巴金又一次親臨朝鮮的開城前線,對志愿軍第582團6連副指導員趙先友進行采訪?!?/p>
除上文趙先有烈士的首長、戰(zhàn)友和見證人寫的有關(guān)文章證實了作家巴金1953年采訪了趙先有烈士事跡外,筆者在網(wǎng)上還搜集到百余篇有關(guān)趙先有烈士的文章,其內(nèi)容都寫道“巴金采訪過趙先有烈士事跡”。(見網(wǎng)頁及張振川回憶錄)
由上,《考證》中寫的:“張將軍關(guān)于巴金采訪趙先友事跡的回憶,似乎很難得到資料的證明,”百孔千瘡、妄下斷語?!犊甲C》中說“正因為巴金當時沒有機會釆訪趙先友的事跡,…幾年后在上海創(chuàng)作的《團圓》,并不是以趙先友烈士為原型。(見《考證》第48頁)”顧此失彼、結(jié)論失實。
《考證》這篇文章,從開頭的盲目否認、中間的所謂原因、至尾部不切合實際分析,充滿了想入非非、舐皮論骨,致使張振川將軍的回憶錄讓人疑竇叢生。這兩位作者發(fā)的《考證》是極度的不負責任,它不僅是對趙先有烈士的不公,更是對一些老將軍們和一些老兵們的傷害和中傷,因為,他倆無意中毀壞了他們的形象,敗壞了他們的名譽,望這兩位作者三思。
筆者看到有些文章中作者寫的是:“作家巴金1952年采訪了趙先有烈士事跡”。一是,很可能是趙先有烈士1952年犧牲,且作家巴金當時在該部隊采訪過的原因;二是,張振川將軍在回憶錄中寫的是:“開城前線作戰(zhàn)勝利后,作家巴金來到我團采訪了趙先友等人的英雄事跡。”沒有寫明具體時間。從張將軍寫的“開城前線作戰(zhàn)勝利后”,無疑是簽訂朝鮮停戰(zhàn)協(xié)議后,即1953年7月27日后。另外,趙先有烈士的其他首長、戰(zhàn)友及部分作家、記者、作者證實了作家巴金1953年采訪了趙先有烈士事跡。
我們說對于巴金創(chuàng)作《團圓》是否以趙先有等烈士為原型和王成的原型究竟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宣揚王成,記住了無數(shù)個英雄,緬懷英雄的業(yè)績,發(fā)揚英雄的傳統(tǒng),在未來反侵略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更多“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


附:主要參考資料
1、賈玉民、張玉枝寫的:《巴金與“王成式英雄”趙先友史實考證》
2、賈玉民、張玉枝寫的:《巴金赴朝有關(guān)史實正誤》
3、賈玉民寫的:《巴金在朝鮮戰(zhàn)地活動事略(上)》
4、賈玉民寫的:《巴金在朝鮮戰(zhàn)地活動事略(下)》
5、張振川將軍寫的回憶錄:《鏖戰(zhàn)疆場》、《鏖戰(zhàn)疆場余墨》、《鏖戰(zhàn)疆場續(xù)聞》
6、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出版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英模功臣烈士英名錄》
7、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一九四師師史(1942——1989)
8、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一九四師五八二團六連連史
9、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有關(guān)趙先有烈士資料
10、1992年8月7日為趙先有烈士塑像揭幕儀式有關(guān)錄像等資料
11、《2000年紀念抗美援朝50周年》中央電視臺“最可愛的人”專題節(jié)目錄像
12、《2000年紀念抗美援朝50周年》中央電視臺的軍事報道節(jié)目播出的“王成的原型趙先有和他的兒子、孫子三代在同一個連隊戰(zhàn)斗過的故事”錄像
13、趙先有烈士的首長、戰(zhàn)友及有關(guān)作家、作者、記者等寫的有關(guān)文章
注:①趙先有,實際姓名;趙先友,張振川將軍、巴金等作家用名。②發(fā)文者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