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業(yè)老師又想老婆了,哈哈!不信您們看這個老婆迷寫的文章!
戴建業(yè)老師又想老婆了,哈哈!不信您們看這個老婆迷寫的文章!
?
總把傷心藏起來2020-11-19 21:51
“月有陰晴圓缺”
——古代詩人中秋之夜不同的生命體驗
一 驚奇與崇拜
傳統(tǒng)節(jié)日多源于天象崇拜,而天象崇拜又多源于驚奇。
中秋節(jié)的起源同樣如此。
它由遠古的秋夕敬月祭月演變而來,因而又稱祭月節(jié)、月光誕、拜月節(jié)、月娘節(jié)、月亮節(jié),后來稱它為“團圓節(jié)”也與月亮有關。日與月在天空交替出現(xiàn),是人們眼中兩個最明亮的天體,自然成為先民最神秘的崇拜對象。許多地方有日神和月神祭拜活動,古時帝王春天舉行日祭,秋天則舉行月祭。有的部落可能以月亮為圖騰,中秋節(jié)就起源于月祭。
早先的“祭月節(jié)”,據(jù)說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這天,后來由于歷法的融合演變,將“祭月節(jié)”調(diào)到了夏歷八月十五日。夏歷以月亮環(huán)繞地球一周為一月,把一個月稱為“朔望月”?!八贰笔敲吭碌某跻唬巴敝该吭率?。
“望日”剛好是月圓那天,八月剛好是農(nóng)歷仲秋,古人剛好“仲秋”與“中秋”通用,仲秋又剛好是秋高氣爽的時候,于是,就有了“中秋月亮最端圓”的美景,也就有了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
三個月的秋天中,古人認為第二個月即八月最好,晚唐詩人李洞《中秋月》說:“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顧名思義,“月亮”其美就在于“亮”,一年四季中的月亮,古人覺得要數(shù)中秋最為明亮,中唐詩人戎昱《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說出了大多數(shù)人的感受:“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從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我們?nèi)圆浑y感受到先民對月亮的神秘和驚奇,如屈原的《天問》困惑地問道: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天問》的文字古奧難懂,不妨把上面這幾句翻譯白話詩:
日月在天上如何隸屬?眾星在天空中怎樣安置?
太陽凌晨從湯谷升起,晚上則在蒙汜那兒休息。
從天亮一直轉到天黑,它一天究竟能跑多少里?
月亮又憑著哪些德性,竟然在死后又還能重生?
月中的黑點又是何物,難道兔子在它腹中藏身?
這些問題在今天用不著問天,去問一下身邊的小學生也能回答,可在屈原那個時代,卻是問天天不應,問地則地不靈。月亮中肉眼看去的黑點,古人一直相信是兔子躲在月亮里,杜甫在《八月十五夜月》中也說:“水露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br/>
古代很多詩人對月亮十分好奇,即使不是中秋之夜往往也會突發(fā)奇想,被聞一多許為有“夐絕的宇宙意識”的《春江花江夜》說: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與稍后李白“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宋代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面對明月都是同樣地迷惑,同樣地驚嘆。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月亮又得了什么疾病呢?讓那只兔子每天每天的為他搗藥,兔子搗的又什么靈丹藥呢?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難道不是又想老婆了唄!瞧您那沒出息的樣子!離了老婆就活不成了嗎?
即使科學發(fā)達的今天,又有誰清楚“江畔何人初見月”?又有誰知道“江月何年初照人”?這不僅關涉宇宙生成的具體時間,還關涉到人類進化的各個階段,面對古人千百年來的提問,我們?nèi)耘f給不出準確的答案。
二 嫦娥散花
人們常說,科學發(fā)展到哪兒,想象就會萎縮到哪兒。
我曾對一位朋友開玩笑說,有時我特別痛恨美國佬,他們1969年7月16日首次登月,發(fā)現(xiàn)月亮上有凹凸不平的陸地,有起伏蜿蜒的山脈,有深淺不一的裂谷,有大小不等的月湖,還有千奇百怪的月?!褪菦]有白兔搗藥,也沒有吳剛伐桂,更沒有嫦娥奔月。
要是生活在今天,李白肯定不會再寫《把酒問月》,蘇軾中秋之夜也不會再有那么多奇想,辛棄疾也不會要吳剛多砍些桂樹。
關于月亮,古代先民給我們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古代詩人更圍繞月亮展開了無數(shù)奇特的想象。如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這首詩抒寫的是中秋習俗——月夜賞桂。
顆顆桂花像顆顆玉粒,從月輪上輕盈地飄落下來,“珊珊”是形容桂花飄墜時那種輕盈舒緩的樣子,這讓人想起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只不過王維的桂花落本自人間,而皮日休的桂花飄來自月亮。詩人從天竺寺大殿前拾取它們,顆顆桂花還掛著晶瑩的露水,還飄著沁人的香氣。詩人把天竺寺大殿前的桂花,不僅說成是月亮上從天而降,而且還飄落得那般輕盈,那般優(yōu)雅。只不過王維的桂花是落本自人間,而皮日休的桂花是飄來自月亮。
老鬼這種寫法的句子絕對是偷我的!因為只有我才會這么寫!只可惜您沒偷到家!還給我留了幾個字!哈哈!
前兩句為后兩句埋下了伏筆:月輪上的桂花為什么會搖落人間呢?大家都知道“天意從來高難問”,詩人煞有介事地說“至今不會天中事”,我不知道天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何以把桂花從月輪灑向人間。是中秋節(jié)吳剛伐桂特別賣力?還是月亮上今年桂花特別茂密?抑或是玉皇爺今個兒普天同慶?假如這些原因都不對,詩人猜測說那就“應是嫦娥擲與人”,莫不是嫦娥中秋節(jié)一時興起,把桂花撒向人間和我們共度中秋?至今不會天中事,管他大爺?shù)奶焐蠒l(fā)生什么事呢!與我等弱弱小民毫無關系!那是玉帝老小子的的事!或許嫦娥看人們太過清苦,心想,這么香氣迷人的桂花不能全讓玉帝那個鱉孫獨賞,也扔給老百姓們一些分享一下吧!
皮日休游天竺寺前一年高中進士,此刻在天竺寺中秋賞桂,良天、好景、賞心、樂事四美兼?zhèn)?。難怪詩人面對天竺寺桂花,有那么多奇思妙想,甚至連一向寂寞的嫦娥也心情大好,中秋節(jié)來個仙女散花與凡人同樂。我好像看到此時此刻的皮日休,滿臉都掛著笑意,兩眼閃爍著俏皮,似乎月亮中也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氣,嫦娥更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