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f大】通過鼠龍研究蜥腳類恐龍的生長

通過對比研究幾具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鼠龍(Mussaurus patagonicus)化石標本,古生物學家有了關(guān)于恐龍成長的新發(fā)現(xiàn)。這些化石包括剛出生的幼年恐龍(MACN-PV 4111,圖二a\b,圖三a),1歲的幼年恐龍(MPM 1813,圖二c,圖三b)和成年恐龍(主要由三個個體組合而成,MLP 68-II-27-1, MLP 60-III-20-22和MLP 61-III-20-23,圖二 d,圖三c),古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鼠龍在剛出生時體重大只有約60克,1歲時可以長到7千克,成年后(8歲以上)體重可能達到一噸。
? ? 但鼠龍的成長不僅僅是體型增大而已,生長過程中它們尾部會變得更加粗壯,用來平衡前半身的重量,而頭頸部和前肢在總體重中所占百分比則逐漸減少,由此,隨著鼠龍逐漸長大,它身體的重心會逐漸后移,從胸部移動到骨盆的位置,由此鼠龍會逐漸從幼年的四足姿態(tài)過渡到成年的雙足姿態(tài)。
? ? 同時古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晚期的蜥腳類恐龍的重心位置與幼年的鼠龍最為接近,有可能更晚期的蜥腳類恐龍的四足姿態(tài)是通過“幼體成熟”的方式(性成熟時仍然保持有幼年時期的外形,例如成年墨西哥鈍口螈的鰓)演化而來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