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受傳醫(yī)案一卜濕熱蘊結(jié),氣滯血瘀


王某,男,6歲。
【初診日期】 2001年6月1 6日。
【主訴】 闌尾切除術(shù)后腹痛、腹脹6個月。
【現(xiàn)病史】 6個月前行闌尾切除術(shù),術(shù)后出現(xiàn)反復(fù)腹痛,伴腹脹、便秘,曾住院治療,診斷為粘連性腸梗阻。
【現(xiàn)癥】 患兒腹痛腹脹,食欲減退,時有惡心,大便干結(jié),3日一行。
【查體】 咽不紅,扁桃體不腫大,心肺(一),全腹尚軟,腹部壓痛(+),腸鳴音活躍。舌紅邊黯、苔薄膩,脈弦數(shù)。
【診斷】 粘連性腸梗阻(中醫(yī):腹痛)。
【辨證】 濕熱蘊結(jié),氣滯血瘀。
【治法】 祛濕通下、行氣活血。
【方藥】?大黃廑蟲丸加減。制大黃5g,黃芩、車前子各lOg,桃仁lOg,川芎lOg,延胡索、生白芍各lOg,制半夏、陳皮、廣木香各5g,黃連3g。7劑。
二診:7劑后癥狀明顯緩解,體征消失,食欲較前大增,大便日行1次,黃色成形便。原方續(xù)服7劑。
三診:癥狀基體緩解,體征消失,食欲好,改服大黃廑蟲丸,每次5粒,每天3次,共2個月,諸癥消失。
隨訪1年,未見復(fù)發(fā)。
【按語】 汪師認為,粘連性腸梗阻屬中醫(yī)“腹痛”范疇,病因復(fù)雜,病情多變。本案患兒因行闌尾切除術(shù),耗傷氣向。術(shù)后飲食調(diào)攝失宜,致濕熱內(nèi)蘊,氣滯血瘀。六腑以通為用,則以大黃廑蟲丸化裁,行氣活血、祛濕通下,而獲痊愈。
標簽: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