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和中東鼓:舞者倚賴的節(jié)奏之王



大家好,我叫楊冬,是一個鼓手,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中東鼓(Darbuka)。


從文化的角度上看,廣義的中東地區(qū)范圍很大,東起伊朗,北到土耳其,西邊包含北非的埃及,南邊則是整個阿拉伯半島。中東鼓,則是流傳于中東地區(qū),形狀類似于高腳杯的打擊樂器。在現(xiàn)存藝術文獻中,外形最接近現(xiàn)代中東鼓的是中世紀畫家朱里奧·羅薩提(Giulio Rosati)的《The Dancing Girl》。


中東鼓早期是用陶做鼓腔:用陶泥塑形,再經(jīng)過高溫燒制后把動物皮革蒙在上面。
相傳它是來自于遠古時代的女性制陶人。當時她們?yōu)榱藘Υ孓r(nóng)作物和糧食,發(fā)明了制陶技術,燒制出烹飪和儲存的器皿。后來經(jīng)過改良,將儲物器皿的一端繃上獸皮,就成了最初的鼓身陶制的中東鼓。

注:敘利亞大馬士革民俗博物館,下方為傳統(tǒng)陶制中東鼓,右邊墻上掛的是鈴鼓。(photo by Ma,Jun Ren)
后來,經(jīng)由阿拉伯帝國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版圖擴張,中東鼓傳到了北非、南歐以及環(huán)地中海等地區(qū)。
中東鼓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型式,在各個地方也有不同的稱呼;埃及人就管它叫做“Tabla”;土耳其大家管它叫“Darbuka”,還帶有輕微的卷舌;這些其實都指的是同一種鼓。





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多見到的是非洲鼓(左),它與中東鼓都是兩邊大中間小,就像我們喝紅酒的酒杯。
中東鼓流傳入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后,除了名字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特征是制作材質(zhì)和音色的演變。早期中東鼓鼓身由陶土燒制而成,鼓皮大多為山羊皮,常見的還有魚皮、牛皮等。
而現(xiàn)今我們用的中東鼓,95%以上基本都是合成的材質(zhì),為什么要用這些金屬、合成的材質(zhì)代替呢?
其中的好處就是演奏的穩(wěn)定性,如果你是皮革的鼓面,走到溫濕度不同的環(huán)境里,它的皮會發(fā)生特別大的變化,導致鼓的音色和音高就沒法控制。
另一個好處就是用金屬做的鼓腔比較堅固,可以做成一個調(diào)音系統(tǒng),對鼓的音高進行一定范圍的調(diào)整,這也是普通傳統(tǒng)的工藝沒法做到的。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追求那種原始的音色,使用動物皮作鼓面,因為動物的皮革是有天然的紋理和毛孔的,其震動更加自然,那種音色的呼吸感,是合成材質(zhì)鼓沒法擁有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魚皮,因為魚長期生活在水里,所以魚皮相對于羊皮牛皮來說,它吸水后的變化性會比較小,相對穩(wěn)定。
中東鼓是中東音樂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舞者倚賴的節(jié)奏之王。它用途最多的地方就是肚皮舞、東方舞、埃及的各種舞蹈;還有一部分就用在世界音樂里面,因為它的音色比較特殊,需要一些特殊音色的時會用在里面。
中東鼓樂里有三大件:中東鼓、鈴鼓、框鼓,大部分優(yōu)秀的鼓手這三者都會演奏,只不過每個人的側重不同而已,如果你真的要走這條路,學會“跨界”是必不可少的。

阿拉伯打擊樂演奏家Issam Houshan 就講過一句話:“中東鼓的打法各有巧妙,沒有對錯之分,只要勤加練習基本功、節(jié)奏穩(wěn)定、音色優(yōu)美,你就是好的鼓手?!?/span>
講者|楊冬

擅長非洲鼓,中東鼓,箱鼓,框鼓,手碟等世界民族打擊樂器。曾經(jīng)出版專輯:大呂《競界》、《聆聽濕地之聲》、SAMAGA《甜苦木》、覺者《天水》。
先后師從于世界音樂打擊樂大師級鼓手, Zohar Fresco (以色列 框鼓/鈴鼓)、Andrea Piccioni (意大利鈴鼓)、Berkant ?ak?c? (土爾其中東鼓)、Nora Thiele (德國 框鼓/鈴鼓)等。
參考資料
[1]http://tablah-xiaoma.blogspot.com/search/label/%E4%B8%AD%E6%9D%B1%E9%BC%93%E7%9A%84%E6%AD%B7%E5%8F%B2
[2]馬驍.手鼓在埃及的發(fā)展初探[J].明日風尚,2020(04):174+176.
[3]本文資料圖片來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
策劃制作
策劃:unintended小米?朱芳瓊
導演:楊建華
監(jiān)制:老貓(鼓童)
視覺:楊建華?
攝影:李柯
文編:曠四旬

楊冬和中東鼓:舞者倚賴的節(jié)奏之王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