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考公務員申論寫作題以水為師 寫作論證難點突破

(五)參考給定資料,以“以水為師”為題,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見解明確、深刻;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思路明晰,語言流暢;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這道題論證難度是非常大的,今天我僅就這道題的論證難點做講解,考前30天,我還會結合我的課程,做縱向的解析突破,敬請關注。
現(xiàn)在的寫作題,從審題,閱讀到寫作,你必須步步為營,逐個突破,否則,你就必然出局。你偷懶的的時候,別忘了,總有人比你努力。
從借物到言志,既然用以水為師為題,你必須要先解決的學的內(nèi)容
上次 2017年國考公務員申論寫作題以水為師 資料閱讀難點 強調(diào)此題的出題思路是借物言志,因此,你在寫作論證的過程中必須要寫清楚從借物到言志的邏輯。
簡單地說,你要把從水的形態(tài)中總結的抽象理念寫清楚,特別是,水的某種具體的性質(zhì)對應什么樣抽象的品質(zhì)。
這種邏輯對應和闡述過程是論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應以水為師的基本邏輯,同時,這個環(huán)節(jié)必須符合材料,也必須符合邏輯,不是你想當然地進行寫作。
有機構分論點寫
如水之智,科學謀事
這種水之智是作者的想當然,在文章中作者將水的變通作為水之智,然后以群眾路線教育是集體智慧為例子進行論證。
水的變通怎么就是水之智?群眾路線教育是集體智慧?這和水之智,科學謀事有什么關系?這個論證邏輯是怎么建立的?
機構的這篇文章漏洞百出,你自己找來看吧。
還有機構分論點寫
以水為師,彰顯人格魅力
不僅分論點本身不知所云,論證過程更是不知所云。以水為師,也不是玩核桃,怎么彰顯?
以水為師的必然邏輯是學以致用
去年考完之后,哀鴻遍野,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以水為師,寫啥啊?!其實邏輯上明確了學什么之后,必然的就是怎么學,如何學以致用。
所以實際上,你是要說清楚學的內(nèi)容,并且進一步結合實際,結合具體例證寫怎么學。
比如奧運女排精神鼓舞了我們,我們要學的是拼搏精神,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拼搏,而不是真的讓你去打排球。
但是你寫作的話,這個邏輯深度就上來了,具體怎么寫?難度接近2015年國考申論寫作題。2018年考前我會結合課程,講解這兩道題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幫你實現(xiàn)論證突破。
論證的邏輯性限定了你用的具體例證
你要寫城市建設么,你要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么?
資料中的確用了很多城市建設的內(nèi)容,但是這些內(nèi)容都是具體的內(nèi)容,而且是為了襯托水,城市建設本身和以水為師要學習的內(nèi)容,差距比較大,你用它做例證,或以城市建設為載體,闡述道理,可以但技術難度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你想在文章中用,那么這里你學什么呢?這雖然是水的能力,性質(zhì),但是無法對應某種品質(zhì),你怎么學?
而且你注意,當你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時候,通常是一種威脅,告誡,所以,這個點不能用,邏輯不合。
本篇文章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今日頭條 柳夫子講道理
柳夫子講道理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柳夫子講道理 @微信訂閱號
歡迎轉(zhuǎn)發(fā),轉(zhuǎn)載需署名授權,已委托維權騎士,全網(wǎng)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