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暴增4000多萬票房,雄獅少年再惹爭議
導讀:最近《雄獅少年》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作為一部國產動畫電影,能夠引發(fā)如此爭議,《雄獅少年》也算是首屈一指了。
國產動畫發(fā)展到今天,你們見過哪部作品能夠像《雄獅少年》一樣,靠著輿論來提升影片的熱度。

別看現(xiàn)在《雄獅少年》被很多網(wǎng)友抵制,但是它的票房卻是只增不減,在最近短短兩天時間內票房直接成倍增長,兩天增長了4000多萬。
然而,這個數(shù)據(jù)也開始被很多網(wǎng)友質疑,明明前幾天還無人問津的電影,為何近期突然回光返照?
《雄獅少年》票房疑似造假

相信有關注過《雄獅少年》這部動畫電影的漫迷,應該也注意到這部影片的一些數(shù)據(jù)。
在《雄獅少年》剛剛上線的時候,它的排片率高達25%,但是在一個星期的上座率都不超過10%。

為何在24日和25日兩天時間內,票房再次暴增?
細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了,通過某些app進入選票系統(tǒng)的時候,白天場的人數(shù)還算合理,但是到了深夜場,比如晚上十二點左右,居然都是顯示滿座。

這個數(shù)據(jù)造假的就有些離譜了,從心理上來講,你們覺得真的會有這么多人,選擇在晚上十二點到凌晨兩點的時間看電影。
再就是同一個電影院,比如說都是晚上7點場的,前面幾個影廳滿座,后面幾個影廳卻只有幾個人。

雖然說這個時間段看電影的人數(shù)可能會多一些,但是從我本能的心理上來說,選座的時候,明明有人數(shù)比較少的影廳,為何還偏要選擇坐在人數(shù)爆滿影廳的犄角旮旯?
這些無疑都會影響觀影體驗,種種跡象表明,這些事情都非常不合理。

因此很多網(wǎng)友懷疑,官方這是請了多少水軍,讓午夜影院都疑似陰兵過境。
不過按理說,從官方的態(tài)度,以及能夠讓央視以及各路明星為其打call,應該不缺少這點“文化自信”。
咳咳,可能咱們想多了,大家明白就行。
難道真是我們的審美不行

這部動畫電影的劇情到底好不好,星河沒有去看,也不做評論。
但是它人物角色丑,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至于它的形象觸及國民審美的底線。

你可以塑造一個普通的角色,長得不帥的角色等等,但是用這種有爭議的形象,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了體現(xiàn)作品打破傳統(tǒng)審美藝術嗎?

娛樂文化也是需要視覺欣賞的,我們第一眼看到這個東西丑,你還會去用心欣賞它的內核嗎?
雖然說并不是絕對的,但是我相信,人物造型的直觀感受也是很多人不去看它的理由。

說實話《雄獅少年》就像是一部城府很深的作品,它的形象設計不符合大眾審美,但是它的內容卻是夾雜著傳統(tǒng)文化。

你要說他人物造型丑,別人就會說你們審美不行,不懂欣賞。你要是說他“辱華”,可人家說是在宣傳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自信。
資本的力量,讓你只能去說這部動畫的好處,不能去說這部動畫的壞處。

這幾天在逛貼吧的時候,星河無意之間看到這樣一個帖子,該網(wǎng)友在推特上發(fā)現(xiàn)一個外國人評論《雄獅少年》。
帖子正文只有一句“Chinese”,然后附上動畫電影《雄獅少年》的圖片。
網(wǎng)友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復,只能說一句“No ,we are not like that”。

看到這里,說實話星河不由的擔心,這樣以國人“丑”的形象去作為文化輸出,真的沒有任何影響嗎?
就連官方都承認過,動畫里面的幾位主角被法國昂西電影節(jié)選中,成為東方人物形象的代表。
而這樣的丑的角色,真的能夠代表國人形象嗎?
一個公司、一個企業(yè)、甚至是學校,有時候也是會選出形象大使,雖然不一定是最帥的最美的,但是他的人物氣質一定也不會太差吧。

為何我們一定要用“丑”去作為國人的形象向外國文化輸出?顯然這一點才是很多網(wǎng)友不認可的關鍵所在。
結語

審美問題無關劇情,特別是上升到民族形象代表,萬一以后外國人對我們的形象都是如此,那可能才是更可怕的事情。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認可用這樣的角色形象來代表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