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而反復的美國陸軍自行高炮(中)

步入導彈時代的迷茫
? ? ? ? 前文我們也提到過,M42自行高炮受“防空導彈”至高的理論影響于60年末停產,63年基本退出一線,而在得到下一個臨時替代品之前,美國陸軍可把自己折騰的不輕。
? ? ? ?當然從事后的角度來看,能滿足美陸需求的靠譜導彈,至少要到70、80年代交匯點了。

? ? ? ?早在M42自行高炮被定名為并于1953年正式入役后不久,美國陸軍就開始順應當時“航空器威脅”的升級,開始了給M42自行高炮升級雷達測距儀器工作(1955年取消)。
? ? ? ?而就在升級取消的一年之后(1956年末),T249自行高炮概念設計正式開始。該炮計劃用于取代M1和M42自行高炮,該系統(tǒng)基于37mm T250 六管加特林機炮與配套脈沖多普勒雷達等火控系統(tǒng)并安裝在經過改裝的(加長)M113裝甲運兵車底盤上。

? ? ? ?T250 37mm加特林機炮使用37 x 219 mmSR (T68),修改自博福斯的40×311mmR;彈藥初速為(HE)915m/s,略高于博福斯 L/60 式 40mm高炮的880m/s(HE),其最大射速更是高達3000發(fā)/分(對空中目標)、120發(fā)/分(對地面目標);達到了M42自行高炮的12.5倍。
? ? ? ?其彈鼓匣裝有192發(fā)待發(fā)彈,共有1464發(fā)外部安裝備彈;待發(fā)彈和備彈分別達到了M42自行高炮的48倍和3.05倍。

? ? ? ?在測試過程中,T249自行高炮表現(xiàn)出較高的可靠性和火力性能,在有效射程范圍內第一輪點射命中空中目標的平均概率為60% 。
? ? ? ?如果量產的話,T249自行高炮將預定使用M551輕型坦克(謝里登)的底盤。

? ? ? ?而民團團員(Vigilante)計劃也分為Vigilante A(拖曳版)和Vigilante B(自行版本),分別命名為T248和T249,和日后的M163/M167一樣。
? ? ?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在1961年測試完成后,陸軍領導層已經被“導彈萬能論”所主導,認為傳統(tǒng)火炮防空系統(tǒng)已經過時,項目于1962年最終被擱置,從而轉向MIM-46(撕裂者)防空系統(tǒng)。

? ? ? ?此后,T250 37mm加特林機炮曾嘗試通過AC-130炮艇機復生但也未能成功,1971年左右該炮還進行過反復測試,報告建議繼續(xù)使用改進T250,但最后還是沒有了下文。

? ? ? ? 但就在1965年7月,頂替民團團員(Vigilante)計劃的MIM-46(撕裂者)防空系統(tǒng)計劃因為資金不足、需求變化以及未解決的技術問題導等因素被終止。根據最初1958年的計劃,陸軍可是設想在1963年引入MIM-46用以接替M42自行高炮,而實際上那一年MIM-46方才進行試射。

長時間服役的“應急產品”
? ? ? ?隨著MIM-46的“無疾而終”,MIM-23 Hawk性能不盡如人意,以及越南戰(zhàn)爭第三階段的開始,除了召回部分退役的M42自行高炮外,美國還準備了由M163 VADS、M167牽引式高炮,MIM-72小檞樹自行防空導彈系統(tǒng)以及FIM-43紅眼防空導彈組成的“臨時野戰(zhàn)防空方案”。

? ? ? ?MIM-72小檞樹自行防空導彈系統(tǒng)則是可以視作MIM-46(撕裂者)防空系統(tǒng)的直接替代品,其基于M113裝甲車底盤(M730),待發(fā)彈4發(fā),備彈8發(fā),彈長2.90 m,翼展63cm,彈徑127 mm,發(fā)射重量86kg,最大速度為1.5馬赫,射程為180m--5km,射高為25m--4km。該系統(tǒng)于1965年開始研制,1969年服役。

? ? ? ?而M163 VADS、M167牽引式高炮則是MIM-72的補充,它們都基于M168式自動炮,該炮源自著名的M61火神炮,同樣使用20×102mm彈藥,炮口初速為1030--1120m/s,最高射速為3000發(fā)/分(對空中目標)、1000發(fā)/分(對地),比起M61最大6000發(fā)/分的射速有所降低,但同時大幅度降低了后座阻力,其對空有效射程為1200m(1800m)--2500m,有效射高為900m,待發(fā)彈為1100發(fā),總載彈量2100發(fā)。

? ? ? ? M163自行高炮和M167牽引式高炮在火控系統(tǒng)方面都比較節(jié)省,僅使用測距雷達(AN/VPS-2 型全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和光學瞄準具,雷達可自動跟蹤搜索0.9馬赫以下的活動目標,在 4000m距離上,對1㎡目標的發(fā)現(xiàn)概率可達99.5%。

? ? ? ?底盤則是基于M113裝甲運兵車(M741),雖然通用但總體性能較為平庸,還不如使用M551輕型坦克(謝里登)的底盤,或是也算是對位臨時方案吧。M163自行火炮最終于1969年服役。

? ? ? 而FIM-43C紅眼則是第一代便攜式防空導彈,于1968年服役。FIM-43C彈長1.20m,翼展0.14 m,彈徑70mm,發(fā)射重量8.3kg,最大速度1.7馬赫,最大射高2740m,最大射程4500m。美中不足是僅具備追尾/有限前半球能力,但放在同時期性能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 ? ? ?同時期的MIM-72A也僅具有尾追能力,而到了1974年服役的MIM-72C則換裝了AN/DAW-1導引頭,具備了全向攻擊能力。
? ? ? 另外提一嘴這個時期(70年代始),美國主要在機步師和裝甲師下轄的混合防空炮兵營混合使用MIM-72和M163 VADS,其中共4個火力連,兩個連裝備MIM-72,兩個連裝備M163 VADS,每連轄12輛,防空火力不僅不算弱,反而是相當強勁的。

? ? ? ?而同時期蘇聯(lián)的ZSU-23-4(石勒喀河)也是采用了23mm口徑(4管);德國在60年代末則是采用了Rh202 式 20mm雙管高射炮,可以說也是一種趨同的選擇。

? ? ? ? 總的來說,比較可惜的是T249在錯誤思想指導下被直接放棄,要不是說不定可以引領一個潮流。
(未完待續(x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