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治愈心靈的文字宛若毒藥,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當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時候,對方已經(jīng)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而且,就是幾年前、幾個月前甚至就是幾周前,這真是個憂傷的故事。
說它是故事,只是因為【主角】離我們很遠,別人的經(jīng)歷稱之為【故事】;說它憂傷,其實是一種詩意的描述,因為這個世界上比憂傷更憂傷的還有太多太多。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于2017年2月,僅僅2個月后,林奕含自殺。似乎,這樣一位女子只是用文字遞延了自己的生命,當自己的經(jīng)歷以文字的形式公布于世,自己所有的負擔已然卸下,于是,肉體已然無法承擔靈魂,只有讓心靈飄向遠方,才能達成一種圓滿。
她,讓我想到了另外一位作家——張純?nèi)纾瓿伞赌暇┐笸罋ⅲ罕贿z忘的二戰(zhàn)浩劫》后不久,也是自殺。雖然想不出這兩位女子的故事有什么深刻關(guān)聯(lián),大概就是都已經(jīng)不在了吧。

由于知曉故事梗概,這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我是直到2020年末才認認真真讀完。原因也很簡單,這本書突然在某個電子書app上可以免費閱讀了,于是,就花了整個晚上讀完。
與預(yù)期一樣,這個故事讀完之后會令我無比壓抑——尤其是文筆的美妙配合一個殘忍的情節(jié),實在是一種毒藥。在林奕含的筆下,被侵犯的場面被刻畫的極為細致與深刻。我推測,她這樣記錄甚至“美化”,只是極力想從記憶深處抹去這段地獄之旅。
原因無他,我也曾經(jīng)在日記本上詳盡記錄尋常生活中遇見的各種黑暗卻無能為力之事,以為只要寫下,就可以遺忘,或者交給時間去處理。然而,現(xiàn)在想來,這種想法過于乏力和幼稚。如果說奮起反擊,當然是把過往進行拼湊渲染,寫成人人皆可閱讀的小說,讓所有人都知道那些阿貓阿狗的齷齪之舉。

也許,林奕含也是這么做了,但只是完成了部分。在文字中,她僅僅做了還原,卻沒有在文字中丟出血淋淋的刀子。
如果沒有背后的真實故事,這只是一本很純粹很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那該多好。
我向來以為,無法治愈心靈的文字宛若毒藥?!斗克肩鞯某鯌贅穲@》顯然不是治愈系作品,而是致郁系作品。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林奕含,卻有無數(shù)個房思琪,她的遭遇雖然特殊,卻可能發(fā)生在你的身邊——只是當事人的種種原因,未能被人知曉,成為永遠的謎。
事實上,房思琪的經(jīng)歷會發(fā)生在每個人的身上,不一定是肉體侵犯,而是靈魂和人格受到了侮辱。房思琪的結(jié)局是瘋了,而林奕含的結(jié)局是死了,而我祈禱的是,【你】能忍辱活下來,擇機反擊,就像童話故事中描述的那樣“好人打敗了壞人,整個世界又迎來了和平”。

我斷然不會像部分評論家一般去潛心解構(gòu)這部作品,因為《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與《過于喧囂的孤獨》,都是關(guān)于人的悲劇。而這類悲劇的解藥,是需要幾代人對制度進行重塑,才能對精神進行凈化。
林奕含寫下的每一個文字都是在給自己的心靈抹上毒藥,明知無解卻執(zhí)著,她并不是不堅強,而是知道自己無能為力。而【死亡】,對于某些人來說是一種【解脫】,如同【忙碌】對某一類人是一種解脫一樣。
我想,《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真的是一本需要謹慎閱讀的書,與太宰治字里行間的“喪感”不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最后綻放的是一朵絕望之花,將讀者的靈魂吸入,讓人頓感無力;而太宰治則盡可能地讓故事中的悲情人物去愛、信任(信念)和自由——大概就是基督教中的“有信、有望、有愛”。

對于缺少足夠社會閱歷的讀者而言,此類作品閱讀甚多,往往會認為【死】是【必選項】。其實不然,死亡固然是一種選擇,但如果死的缺少價值和意義,那只是統(tǒng)計學上的一個數(shù)字。
是的,我想這個時代升平日久,我們所受到的教育也是強調(diào)為人處世應(yīng)該溫良謙恭。但細想一些就甚為不妥,如果對方就是蠻橫霸道,溫良謙恭的人遇到事兒大概就只能自己和自己擰巴,最后就只能擰巴而死。
我向來以為【溫良謙恭】是有底線的,為人處世應(yīng)該有點血性與狠勁兒,西漢的陳湯有句話我格外喜歡——“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聽上去就霸氣側(cè)漏!
如果你真的想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請務(wù)必記得“反”著讀——請記得有個女子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讓你看到了真實存在的地獄。你無需過分向往天堂,同時,必須提醒自己,切莫不小心墮入地獄。

ps,寫這樣一篇“讀后感”真的是有氣無力,或許林奕含在寫書時已經(jīng)預(yù)見到了自己最后的結(jié)局,于是,這本書散發(fā)著令人不安的死亡氣息。這種感受,比看恐怖片還恐怖。
【tip】本想貼出一些小說原文讓大家感受下文字中的那種“力”,因為有過于露骨的描寫無法過審,還是建議有興趣閱讀的小伙伴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