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是不是真的存在?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為生活做準備
(一)
問:古人說:“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爆F(xiàn)在人們又說,人要活在當下,你覺得,這兩種觀點相悖嗎?
答:未雨綢繆是為了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諸多變故,到時候不至于束手無策。但過分擔憂就是預支明天的煩惱。
活在當下,你就會忘記過去的痛苦和未來的煩惱,因為時間對你做了“切割”,比如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一般人吃飯時百種需索,睡覺時千般計較,得不償失。
所以,為未來尚未發(fā)生的事情而擔憂,為自己想象的事情而焦慮,是很虧本的事情。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為生活做準備。每一天、每一刻,都是生活,都應該好好地過。
(二)
問:有人說,凡事都有因果,你覺得“因果是不是真的存在?”
答:因果當然存在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不是因果?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是不是因果?今天種下什么因,明天收獲什么果。今天你肆意消耗精氣,明天你就要承受病痛的折磨,這些都是同樣的道理。
那有人可能就疑惑了,如果因果真的存在,那為什么我付出了這么多,還是沒有得到回應呢?有時候是這樣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而有時候可能你得到了很多,只是你眼睛看到的不是這些;也有時候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所以,當一個人不如意的時候,我想還是先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吧。

(三)
問:對于那些剛出校園踏入社會的職場新人,應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面對這個社會?
答: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只有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
這個社會不憐憫可憐人,不要把自己未來的事業(yè),寄托于別人的幫助之上,要主動作為,做幫助別人的人,做有作為的人。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如果你想富強,想民族之復興,要靠我們自己,我們希望別人之幫助,但是我們不依賴于別人之幫助。只有這樣,當別人給予你幫助的時候,你才能夠銘記在心,你才能夠有感恩的情懷,你才知道這份幫助來之不易,這份幫助是有價值的,如果沒有這樣一顆主動作為的進取之心,不可能實現(xiàn)民族之富強,也不可能實現(xiàn)你個人未來之夢想。
(四)
問:一般人講到信仰的時候,認為就是到廟里拜上一拜,你認為的信仰是?
答:其實不是的,為了通俗易懂一些,我們打一個比喻:如果把人的靈魂比作是一個氣球,在空氣中它可以上浮,可以下沉,隨著風的吹動,左右搖擺,跌跌撞撞。
一個有信仰的人,就相當于是給自己漂浮的靈魂加一個軸,讓他朝著一個方向運動。這時候風還在,誘惑還在,但是你的方向不會改變。信仰可以給人三個答案,第一,讓你的心里有底線;第二,讓你的行為有規(guī)范;第三,讓你的心靈有方向。當你的心靈有方向,行為有規(guī)范,心里有底線,你就不會迷茫,知道以后的路該怎么走下去,人就可以遠離抑郁和焦慮。

(五)
問:老子說“以其無死地”,現(xiàn)在社會要做到真的是太難了。
答:今年發(fā)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疫情肆虐、洪水泛濫、火災頻發(fā),臺風侵襲,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
絕大多數(shù)人對于人身安全的敏感度都太低了。
(六)
問:我月薪三千,該不該多承擔一些工作?
答:聰明的人,老板給三千的工資,就干三千的活兒,多一分都不干;因為虧了自己,苦了自己;五年以后還是三千,讓自己永遠不吃虧。
智慧的人,老板給三千的工資,他愿意干九千的活,不嫌累,不嫌苦,甚至無償幫助老板分憂解難,因為學到的比賺到的更多,五年以后,智慧的人拿了兩萬,開始做高管、做核心層領導,聰明的人還拿三千,還在原來的位置上。
所以,贏在大度,輸在計較,這叫做眼界和格局。但這有個前提,選擇對的人(老板)很重要。

(七)
問:有人說,當今這個時代,除了努力賺錢,其他的都是假的,是這樣嗎?
答:人要勤勞,至少你不用怕沒有飯吃;人要節(jié)儉,你不能浪費任何一塊錢,但是該用的你還是可以用;你要過一個實在的生活,不要虛榮;
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都不知道什么時候一輛車從后面的某個拐彎處竄出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高空墜下一個物體。
不要為了金錢、為了財富而把命都拼掉了;你看現(xiàn)在很多人,他的一生被分作兩節(jié):前半節(jié)用身體去賺錢,后半節(jié)用賺來的錢來治療自己的身體,你身體能恢復嗎?傷害到了一定程度,是不能恢復的。
(八)
問:為什么有的人,很努力很努力,可仍然活不好?
答:大部分的人活不好,就是因為活顛倒了,他一天到晚都在管老天的事,管別人的事,那他活的效能就很低,遭受的挫折就很嚴重,可他自己的事他沒認真管,那是一塌糊涂,每天就想管老天的事,可你管得了嗎?想要去改變別人,可又改變不了別人,這就怨天尤人。所以,要活好的人,就是要分辨什么是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先負起責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