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廣西女孩,靠朋友助攻,讓大13歲的男友向我表白收獲幸福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2725位真人故事
迪亞,你真的要好好想清楚呀,他比你大了13歲,你們還是異地戀,你真的確定,你們會一直走下去嗎?
這是我結婚前,一些朋友對我的勸告。是的,我和我的老公年齡相差了13歲,我們認識的時候,我在澳門,他在臺灣。讀研究生時,我在英國,他在臺灣。工作時,我在南寧,他在臺灣。
異地戀難,但是我和他總是努力地創(chuàng)造機會見面。戀愛的保質期很短,但是我和他辛苦地經營著,維持著。如果不是疫情,被迫一年半無法見面,我們也不會這么快結婚。

(我在臺灣)
我是林迪亞,年齡是29歲,我的家鄉(xiāng)是廣西南寧。我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人,他們很開明,給了我充分的尊重,對于我的選擇,都不會過多的干涉。唯一在讀書方面,他們對我要求嚴格。
七歲的時候,我們從玉林來到南寧。父母認為南寧是廣西的省會,師資力量和教育質量在廣西是最好的。他們還幫我選擇了一所教育質量很好的寄宿學校。
寄宿學校的生活,培養(yǎng)了我的獨立能力。在學校的時間比較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沒辦法靠父母,漸漸地養(yǎng)成了獨立處理事情,不依賴別人的性格。

(我在旅行途中)
在寄宿的時候,遇到過一件很難忘的事情,宿舍的幾個同學一起玩角色扮演,有女生演皇后,而我演丫鬟。本來是游戲的,但是她居然真的打了我一巴掌,我當時很震驚,也很難過。
但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我也只是哈哈一笑,就過去了,可是后來想起來這件事情,還是會覺得同學做的不對,自己也很不舒服。
我的學習成績一直挺好的,小學六年級的畢業(yè)考試,還考了全年級第一。可到了初中,完全變了。
這所初中是南寧數一數二的學校,聚集了各地的優(yōu)秀學生,而我從以前的雞頭變成了鳳尾。一個班四十幾個同學,我已經排到了二十多名。心里的落差感很強,但是我并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告訴自己,接受現實,再努力追上他們。

(讀書的時候去臺灣)
除了上課認真聽講以外,私下我也去補課。好在我的父母,在這方面從來沒有給過我壓力,只要我盡力,其他的都順其自然。
也許就是那時候,我也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做什么事情都盡力而為,只要自己盡力了,結果對得起自己就行。
到了高中,我偏科特別嚴重,文科類的學科,可以考第一名,數學成績就是提不上來。高考的時候。語文、英文成績都130以上,但是數學只考了74分。我開玩笑地說:“這個分數乘以2,都達不到總分?!?/p>
不過,我也順利地考到了澳門科技大學,進入到了最好的商學院。

(大學畢業(yè)時)
上了大學以后,除了正常的學習以外,我更多的時間就是做家教攢錢。攢夠錢就出去旅游。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變得更加包容,接受別人的不同,也會認可其他人的價值觀。
在澳門讀書,一般會去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會去東歐的一些地方窮游。去那里的機票相對比較便宜,甚至比國內游還便宜。
機票,我會選擇打折的時候購買,有時候一兩百元就能買到;住宿,我一般住一百元甚至更便宜的青年旅社。
當時身邊的朋友,覺得我特別有錢,能經常出國旅游,其實完全不是。只要自己會規(guī)劃,提前訂機票和酒店,有時比國內旅游便宜。

(大學時邊攢錢邊旅游)
在澳門讀書的時候,我還遇到了愛情。
一天家教補習下課,我坐公車回學校,因為那天領到了工資,就決定去澳門的銀河吃點東西,犒勞一下自己。
在公車要過站的最后一秒,我才鬼使神差地按了下車鈴,決定去銀河的。到了銀河,看了半天決定吃個牛腩面,便找了一個偏僻的無人角落坐下。
剛吃兩口,有個人過來問我是不是一個人,還要送我一張銀河400多澳幣的按摩券。當時我有種莫名的感覺,一種熟悉的感覺。
于是,那天有了我們兩個第一張合影。合照完,他想加我好友,說把照片傳給我,當時我雖然覺得很奇怪,也有點尷尬,但不好拒絕,畢竟拿人手軟,就加了好友。
這一切發(fā)生不超過五分鐘。

(喜歡在臺灣騎小電驢)
雖然互加了好友,但是卻很少聯(lián)系。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直到他再來澳門。
我們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就這樣“稀里糊涂”地完成了“吃飯+看電影”的約會行程。
第二次見面,我知道了他的名字。某一天,我在一個社交平臺上找到了他。翻看他的信息,2000年,他就是高中生了,我算了算,保守估計他大了我13歲。我突然感受到一種沖擊,這年齡的差距確實有點大。還沒開始的戀情,難道就要夭折了嗎?
幾個月之后,趁著放暑假,我去了臺灣找他。他帶著我去玩,介紹我給他的朋友認識,但是那層窗戶紙一直沒有捅破。從臺灣回來之后,我就抱著“不會再見的”念頭,一直沒和他聯(lián)系。

(北京,緣定的地方)
我和他都是屬于不是很會說話的人,而我在找對象這件事情上,更像一條擺爛的咸魚,但是就算是一條咸魚,也有翻身的時候。
在我得知他要去北京的時候,我也找了一個借口去了北京。裝作是和他巧遇。直到在北京的第四天,我們才見面。
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和他的事情后,便拿我的手機,給他發(fā)信息,說:“現在到XX酒吧,如果不來,我們以后就不要再見面了”。當時把我嚇一跳,內心是既期待又害怕。想他來,又害怕他不來,很矛盾。
不過,消息發(fā)出去一小時后,他來了。就這樣,在朋友的助攻下,兩條咸魚就此翻身。在沒有任何表白的情況下,我和他就此步上了正軌,也開始漫長的異地戀。
原本我以為,可能三四個月或者半年、一年,我們就會分手,但是沒想到,我們一起走過了快十年,也修成了正果。

(在英國讀研究生)
這十年,我們不僅異地,還跨國。一直都想多出去走走看看的我,2017年有了一個機會,去到英國讀研究生,我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在和他商量了以后,我飛到英國。一年后,順利完成了學業(yè),便回國了。
回國后,我進入到南寧的一個公司上班,做著類似總經理助理的工作。做了有三年,我對一成不變的工作產生了厭倦,一顆辭職的心在跳動。正好一個朋友想要開餐廳,邀請我合伙。
從小就是吃貨的我,再加上工作幾年也存了一些錢,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辭職和朋友一起開了餐廳。
我們開的餐廳是日本料理和臺灣料理相結合的創(chuàng)意餐廳,主廚是臺灣人,對廚藝非常有研究,他做的菜品,非常精致,味道也不錯。當時,我們的餐廳在一下就火了起來。一年的時間,就登上了南寧必吃榜。

(我的餐廳)
事業(yè)上漸漸有了好的發(fā)展,但在感情上,我和男朋友還是保持著異地戀的狀態(tài)。之前,我?guī)娺^我媽媽。當時爸爸不太能接受我談戀愛這件事,所以第一次只見了我媽媽。
我特別理解爸爸當時的心理。那些年,我和他一直都是異地戀,年齡又相差13歲,這兩個現實問題一直都是爸爸擔心的,何況爸爸也不希望我遠嫁。但是,我相信自己的選擇,希望自己能夠勇敢地追求愛情。
直到疫情來了,我和他才真正意義上面對了考驗,差一點就分手了。2019年時,臺灣、大陸的自由行突然停了,導致我們有一年半的時間沒有見面。
就在我擔心自己和他的感情時,2021年,他向公司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xù),請了六個月的長假,來南寧找我。

(為了省錢,經常做廉價航班)
我很感動,我們在一起七年了,一直都是異地戀,我和他都不善于表達,但是都在為這段感情真心付出。我們一直沒有討論過結婚和結束異地的問題。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和他不得不把結婚提上日程。
當然在領證之前,還要帶他過爸爸那關。
其實,在他來到南寧的那一刻,爸爸就放下了內心的顧慮。看著我和他這么多年,一步一步地走過來,彼此信任,看到他對我也很細心,爸爸便同意了。
三個月以后,我們在南寧領證了。我開玩笑地說:“我們終于異地戀專業(yè)畢業(yè)了。”
結婚之后,我便和他一起去了臺灣。
在去臺北生活之前,我每年往返臺北和南寧之間,去過臺北有三十多次。有時候自嘲地對自己說:“祖國民航事業(yè)的發(fā)展,我還是出了不少力?!?/p>
(我和我老公)
到了臺灣,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公公婆婆對我很好,把我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疼愛。我以為他們會催著我和老公盡快生個寶寶,但是在這方面,他們給了我足夠的尊重,反倒是我的爸媽經常催我生孩子。
現在,我大部分時間住在臺北。在我看來,臺北是一個又新又舊的城市,它有很多方面的技術,都是最新的。臺北還很國際化、信息化,信息溝通都很快。
所謂的舊,指的是臺北的土地產權都是私有的,像那些舊的房子和街道,很多年都沒什么改變。舊的街道都比較窄,房子特別舊,沒有人去翻新維護,也許是這樣,極大程度地保留了臺北古樸面貌。
臺北也很具有包容性,我們這種大陸女孩嫁到臺灣,都會說我們是陸配。臺北有一些機構組織,會關注像我們陸配人群。除此以外,其他新到臺灣生活的人,他們都會幫助這些群體去融入臺灣的社會,盡早地適應臺灣的生活。

(過新年的時候101的煙花秀)
他們會有很多免費的課程或者講座,或者是舉辦一些活動,邀請這些群體來參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快地融入臺灣。
他們還會把一些注意的事項,整理成小冊子,免費發(fā)放,讓我們翻閱;也會贈送帆布袋之類的小禮品。這樣的活動體驗感非常不錯,能感受到他們的用心,以及臺灣的包容性,因為我們本就是一家人。
剛到臺北生活,最讓我吃驚的是,在這里過生日,可以享受很大的特權。那一整個月,你去各種餐廳消費,通常都會有折扣,而且會有一些贈送的菜品或者是優(yōu)待,買門票也會有一些授信的優(yōu)惠。
在臺灣還比較容易遇到明星,我在臺北的街頭就遇到過阮經天,我老公吃面的時候也遇到過五月天。明星就像普通人一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粉絲見到的話,也不會去打擾他們。

(臺灣的街道)
臺北的工作機會比較多,薪資也相對較高,社會福利也不錯?,F在,我希望自己能找到工作跟生活的平衡點,能摸索出一條比較穩(wěn)定的道路。比如我們要在哪邊生活比較好,或者是有什么工作是適合我們長期做的。
同時,我也想做好自己的自媒體,多分享一些關于兩岸的生活,以及升華差異等內容。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得到更多的人認可和喜歡,了解真實臺灣。
雖然,我們的愛情有年齡的差距,有空間的阻隔,但是我們堅持了下來,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如今,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和相愛的人過柴米油鹽的生活。在臺灣生活的這段時間,也讓我看到真實的臺灣。他們對大陸人的友好,包容,讓我很快的融入進了臺灣的生活。我也希望人們有機會可以多到臺灣走走,看看真實的臺灣。
【口述:林迪亞】
【編輯:孫于人】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采訪
(*聲明:本文非新聞資訊內容!內容來源于真實人物采訪,所用素材、圖片均來源于真實人物采訪對象提供,文章旨在分享真實人物故事。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