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最牛外交家長孫晟,施計智退突厥大軍,埋下分裂突厥種子
突厥在北方地區(qū)的大肆劫掠引起了楊堅的高度重視,這對大隋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安全隱患,但想要拔掉這根扎眼的刺又談何容易。
這事搞得楊堅想想就頭疼,根本就無從下手。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封奏疏。

這封奏疏正是針對此時北方突厥的狀況,提出的解決辦法,奏疏中非常清晰的描繪了,突厥幾個可汗之間的性格和矛盾關(guān)系介紹。奏疏指出突厥有五位可汗,他們表面團結(jié),其實暗地里互相之間有很多矛盾。攝圖雖然名義上是第一順位大可汗,但手握重兵的達頭可汗也覬覦大可汗的位置,所以一直對攝圖抱有敵意,而大邏便因為攝圖的詭計無法登上大可汗之位,所以對攝圖懷恨在心,只要善加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不出十年就會讓突厥土崩瓦解。

楊堅趕緊傳這位奏疏的作者到內(nèi)殿和他詳談。這位作者就是時任奉車都尉的長孫晟,長孫晟是鮮卑貴族后裔,他的兒子叫長孫無忌,他的女婿叫李世民。
周宣帝宇文赟為了安撫突厥,將千金公主遠嫁突厥,北周的送親使團的副團長就是長孫晟。所以長孫晟在突厥那里曾住過一年,并且跟攝圖和達頭等幾個可汗關(guān)系還都不錯。

攝圖對這位副團長長孫晟青睞有加,還把這位潛在的敵國使者當作自己的好朋友,天天拉著長孫晟去打獵。期間還在歷史上留下一段典故,打獵的時候,長孫晟看到兩只雕在爭搶一塊肉,長孫晟只一箭,就把兩只雕穿成了串串。此典故便是“一箭雙雕”的由來了。

這一招嫻熟的弓法讓攝圖驚嘆不已,因此能文能武的長孫晟贏得了突厥人的廣泛尊重,并跟很多“重要人士”結(jié)下了友誼,現(xiàn)在輪到長孫晟大顯身手了。
在長孫晟看來,現(xiàn)在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攝圖,有一個非常大的軟肋,就是另一個可汗達頭。
攝圖和達頭不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在雙邊關(guān)系還未拔刀相向時,他就建議在外交禮節(jié)上把達頭放在比攝圖高的位置上。

攝圖心里不爽啊,于是對達頭更看不順眼了。而此次和大隋開戰(zhàn)以來,這個達頭非常倒霉,南下之后被隋朝大將韓僧壽和賀婁子干打了個落花流水,所以達頭就不想干了。而關(guān)系跟他不好的攝圖,干脆也不挽留,于是達頭就夾著尾巴跑回去了。
所以現(xiàn)在只要讓攝圖相信,達頭回去之后會背著他搞事情,攝圖一定會收兵回家穩(wěn)固后方。
如何能讓攝圖跟達頭鬧掰,就必須有一個跟攝圖足夠親近,還能聽長孫晟話的人去做這件事。

這個人選就是攝圖的親侄子染干,長孫晟在突厥生活的那一年中,精心接觸了還在成長階段的染干,他用自己非凡的魅力折服了這個年輕人,并讓他對自己言聽計從,染干就是長孫晟在突厥內(nèi)下的一步暗棋,現(xiàn)在終于是用到這步暗棋的時候了。
當攝圖正沉浸在大肆劫掠的快樂時,染干跑過來告訴他了一個萬分緊急的情報,回到老家的達頭,想聯(lián)合對攝圖不滿的鐵勒等部,襲擊自己的牙帳!

這個小道消息到底準不準確呢?達頭回去確實有一些小動作,但這些小動作都是長孫晟散布謠言的結(jié)果。
長孫晟將達頭的那些小動作添油加醋的轉(zhuǎn)交給了染干,再由染干繼續(xù)添油加醋的轉(zhuǎn)交給攝圖。
聽到這個消息讓攝圖大吃一驚,他相信以達頭的為人,這種損事絕對辦的出來。留下來不過能多搶點東西,如果還不回去,可能老巢都被人給端了。

這并不需要深思熟慮,攝圖急忙下令收拾東西回家。長孫晟略施小計便做到邊疆幾十萬雄兵都無法做到的事。
這是一次外交上的重大勝利,也這是長孫晟第一次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之后他將在這個舞臺上,留下更精彩的表演。

對于突厥人來說,這是一個無比危險的敵人,在隨后的二十多年里,長孫晟用自己卓越的智慧,把這幾位縱橫草原的突厥霸主,玩弄于股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