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如何分類,你知道嗎?
標題:黃酒該如何分類?
根據GB/T 13662 — 2000《黃酒》國家標準規(guī)定,黃酒可分為四類: 干型:總糖(以葡萄糖計)含量小于或等于15.0克/升;半干型:總糖(以葡萄糖計)含量在15.1 ~ 40.0克/升之間;半甜型:總糖(以葡萄糖計)含量在40.1 ~ 100.0克/升之間;甜型:總糖(以葡萄糖計)含量大于100.0克/升。
根據黃酒釀造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傳統工藝黃酒和機械化新工藝黃酒兩種,后者是指采用機械化新工藝發(fā)酵而成的酒。通過傳統釀造工藝釀制成的酒則又可分為淋飯酒、攤飯酒和喂飯酒三種:
淋飯酒是指將蒸熟的米飯用冷水淋涼,然后拌入酒藥、搭窩、糖化,最后加水發(fā)酵釀成的酒(極大多數企業(yè)坐產時還要再加人麥曲、紅曲或麩曲等),這一操作方法稱為“淋飯法”,通過這種操作釀成的酒叫淋飯酒。這種酒口味淡薄,佴出酒率較高。在紹興酒的釀造過程中,淋飯酒是用來作酒母的,所以有“淋飯酒母”之稱。
攤飯酒因在操作過程中有將蒸熟的米飯攤在竹簟上,使米飯在空氣中冷卻這一工序而得名,這一操作方法亦稱“攤飯法”。將攤涼后的米飯再加人麥曲、酒母(淋飯酒母)、漿水等,混合后直接進行發(fā)酵,最后得到成品酒。紹興酒中的元紅、加飯、善釀酒和仿紹酒均采用此法生產。
喂飯酒這是采用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非常合乎科學道理的操作方法釀制的酒。即在發(fā)酵過程中采取分批加飯,以利于酵母菌的擴培和發(fā)酵溫度的控制,故該操作方法稱“喂飯法”。該法的特點是:酒藥用量少,分批投料易控制,發(fā)酵透徹,出酒率高。根據釀酒用曲種類的不同,黃酒可分為:麥曲黃酒、麩曲黃酒、小曲黃酒、紅曲黃酒等。
根據釀造用原料的不同,黃酒可分為稻米黃酒和非稻米黃酒。稻米黃酒又可分為:糯米黃酒、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等;非稻米黃酒町分為:黍米黃酒、玉米黃酒、青棵黃酒、蕎麥黃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