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152年了,你看過最有趣的版本長什么樣?
提到元素周期表,幾乎每一個化學實驗室的墻上都會有一張。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元素周期表的創(chuàng)造歸功于俄國化學家迪米特里·門捷列夫(Dimitri Mendeleev)。他在1869年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并根據不同元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對它們進行排列。
回顧歷史,門捷列夫并不是第一個創(chuàng)造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比較著名的有化學家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約翰·紐蘭茲(John Newlands)也根據元素的不同屬性對它們進行相應的分類。
約翰·道爾頓的元素列表
這是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首次發(fā)表時的樣子,它發(fā)表于1869年。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含有缺失的元素
乍一看,門捷列夫的表格與我們熟悉的元素周期表不太一樣。主要原因在于:現代的周期表上有一些被門捷列夫忽略的元素,比如惰性氣體(如氦、氖、氬)。另外這張表的排列方式也與現代版有所不同,現在是將元素排成列,然后再按行排列。
現代版的元素周期表
關于周期表的一些探索
從門捷列夫的表格到我們所熟知的現代版元素周期表,似乎只是一個小小的旋轉。事實上,在門捷列夫的論文發(fā)表后,多年來人們其實對化學元素的其他排列和分布也進行了大量實驗。在將門捷列夫的表格進行永久的90度翻轉之前,曾經有人有人嘗試過大膽而古怪的扭轉了。
Theodor Benfey的螺旋周期表(1964)
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旋轉就是海因里?!U姆豪爾(Heinrich Baumhauer)在1870年發(fā)表的螺旋結構,蓋螺旋結構是以氫元素為中心,元素隨著原子質量增加呈螺旋式上升。每個從中心到外圍的直線的輻射上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屬性,和現代版的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一樣。另外亨利·巴塞特(Henry Basset)在1892年也提出了很有創(chuàng)意的“啞鈴”方案。
Heinrich Baumhauer的螺旋
但是,到了20世紀初,周期表就就慢慢定型成了今天這種水平布局,類似于海因里?!ぞS爾納(Heinrich Werner)1950年設計的現代版本,把稀有氣體第一次排列在表格最右的位置。維爾納也借鑒門捷列夫的做法,在表格中留下了空白,但是他的猜測過于大膽。他認為存在有比氫更輕的元素,認為氫和氦之間還可能存在另一種元素,但是經過實踐證明,這兩者在事實上都不存在。
Heinrich Werner設計的元素周期表
這張表格看起來和現代周期表非常相似了,但它仍然需要一些重新的排列。特別有影響力的是Charles Janet的版本。他采用物理學家的方法,采用新發(fā)現的量子理論,建立了一個基于電子構型的布局。由此產生的“階梯”表格受到許多物理學家的青睞。盡管當時一直元素只有92個,但是Janet還是為直到120號的元素都提供了位置。
?Charles Janet的“階梯”的元素周期表
現代的元素周期表實際上是在Janet的版本直接演變而來。比如堿金屬(以鋰為首的第一主族元素)和堿土金屬(以鈹為首的第二主族元素)被從最右邊移到了最左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寬的元素周期表。這種布局也存在問題:它不能很好布局或書面呈現;后來主要是出于美學原因,在f-區(qū)元素(指原子殼層最外層電子占據f-軌道,也就是鑭系和錒系元素)通常也被剪切下來,放到主表的下面。元素周期表就演變到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樣子。
其實,人們并未停止嘗試修改周期表的布局:其中螺旋狀和3D版本尤為流行,另外,Mark Lorch把門捷列夫的表格和亨利·貝克的倫敦地鐵地圖這兩個標志性的圖形融合在一起:
元素周期表浴室
圖片來源:Jan Radford
之前看到過一個在浴室瓷磚上用馬克筆寫元素周期表的簡陋版,而這個就是整齊漂亮的高配版了。不過因為是20年前裝修的浴室,所以第七周期的后面和現在相比缺失比較多。
迷你元素周期表
圖片來源:Robert LeSuer
這是一個3D打印的立體迷你元素周期表,它體現了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如果你對3D打印元素周期表感興趣也可以查看他們的論文→DOI: 10.1021/acs.jchemed.8b00592
元素周期表藝術字
圖片來源:Daniel Price
手繪藝術字風格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字一眼看過去有點看不懂_(:з」∠)_
樂高元素周期表
圖片來源:Tom Kuntzleman
這個版本細節(jié)非常有趣!其實每個格子都是有設計過的,比如氫元素的格子有一個小火箭,表示液氫有作為火箭燃料使用過:
看全部的細節(jié)介紹可以訪問網站→https://sites.arbor.edu/legoelements/
元素周期表十字繡
圖片來源:Meagan Oakley
元素周期表茶杯
圖片來源:Tianfei Liu
中文元素周期表和茶杯非常般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