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頤物語:平民燕窩古田鮮銀耳滋補養(yǎng)顏,做元氣滿滿的小仙女
有句老話講?“外行吃燕窩,內(nèi)行吃銀耳”。不管是涼秋驟至,還是天氣驟暖,沒有什么比一碗溫潤爽滑、清甜軟糯的銀耳羹更養(yǎng)人了。
然而煮不爛、不出膠、不好吃、高壓鍋悶口感又不好...許多人被這門“復雜”的手藝隔在門外,煮幾次就難免失了興致。
對于一碗好的銀耳羹而言,手藝還真不是關鍵。
明明開火下料就能成的日常甜品,做起來哪有那么難?很可能是你用的銀耳“不對勁”!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一款你可能從沒見過的,來自“中國銀耳之鄉(xiāng)”的辰頤古田鮮銀耳!
意!不是干銀耳,而是無人工處理,也沒有硫磺熏制的「鮮銀耳」。
每朵銀耳都喝山泉水長大,白白嫩嫩、朵張大,肉頭厚,膠質(zhì)含量是干質(zhì)銀耳的3-倍。
不但輕松煮出干銀耳無法企及的“果凍”口感,還無需泡發(fā)、不用等,10分鐘出膠,30分鐘可以熬煮軟糯。
辰頤物語古田鮮銀耳掃碼查看商品詳情
這樣一款既方便又健康,吃起安心的銀耳,現(xiàn)在全國包郵,給您送到家!
得益于如此優(yōu)良的品質(zhì),古田鮮銀耳還成為2017金磚會議指定專供食材。
天氣干燥,熱呼呼喝上一碗滿滿膠質(zhì)的銀耳羹,滑溜溜地到胃里,又舒服又暖和。
把身體里被吸走的水分,“嘭嘭嘭”補回來!
銀耳素有“平價燕窩”、“菌中之王”之稱,《本草詩解藥注》夸“人參、鹿茸都比不上它!”
銀耳中最精華的部分,其實,就是它的膠質(zhì)!
這種粘稠的物質(zhì)是銀耳多醣體,它屬于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
持水性非常好,因此不論是干燥的秋冬季,還是揮發(fā)水分的夏季,喝一些銀耳湯,能有效地補充體內(nèi)缺失的水分。
同時,這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對我們的腸道也非常有益。
天氣漸冷,又要開始大魚大肉了。飯后給家人煮上一份鮮銀耳羹,潤腸道,助消化。
經(jīng)常吃銀耳,還有調(diào)節(jié)血糖、血壓,保肝、美容,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慈禧太后雖坐擁天下美味,卻唯獨鐘情銀耳,每天清晨必來一份銀耳湯。據(jù)《御香縹緲錄》記載,慈禧到老時“肌膚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細膩光潤”。
無論煮什么銀耳,只有煮到出膠了,才能“真”滋補!
熬湯,一般我們會用常見的干銀耳。
其實,干銀耳經(jīng)高溫烘干…膠質(zhì)和營養(yǎng)已大大流失。一不小心,還容易挑到硫磺熏過的“毒”銀耳。
煮干銀耳前,要清水泡發(fā)3-4小時,隨后再煮2小時以上...才能得一碗出膠的銀耳湯。
現(xiàn)在有了辰頤的古田鮮銀耳,完全不用這么麻煩了!
一朵朵“白蓮花”從菌棒上摘下來,鮮采現(xiàn)發(fā)。無人工處理,也完全沒有硫磺熏制的風險。
下了班回到家,又冷又累,就想馬上喝到一碗暖暖銀耳羹!
把銀耳掰成小瓣,和其他食材一起放進鍋里熬煮,10分鐘出膠,20分鐘軟糯!叮~叮~開吃!
辰頤鮮銀耳,來自「中國食用菌之都」福建古田。鮮銀耳的種植基地,在純淨無污染的福建深山。
在群山環(huán)抱中的銀耳菌房裡,每一朵白白嫩嫩的鮮銀耳,都是喝山泉水長大的。
要想養(yǎng)出一朵圓整、飽滿的鮮銀耳,是一件極耗時、耗體力的差事。
每朵鮮銀耳,都在無菌環(huán)境中接種。一支菌棒最多只栽培三朵銀耳,每支菌棒只使用一次。
雖然成本很高,但是必須得保證每一朵銀耳都有充足營養(yǎng),才能長得白白胖胖。
隨后,幾十天的生長期,每日早中晚要按時通風、噴水...氣溫高時,晚上12點還要再通風一次。
鮮銀耳對生長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極其敏感,一旦高于28°C,2小時內(nèi)一屋子鮮銀耳就可能全軍覆沒。
雖然要費心照料,但是,看著長成后的鮮銀耳,色澤通透,葉片厚實,總算沒辜負師傅們的心血。
一朵朵像開在菌樁上的“白蓮花”。剛采摘下來,還帶有淡淡的茉莉花香。
單朵直徑能達到13-15cm,體重在125g左右。取一朵,可以煮6到7個人滿滿膠質(zhì)的銀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