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里主人公的極端形象(1)動畫之于我個人

從小時候看少兒頻道的動畫片,到初中在土豆看火影,再到高中大學去各個網(wǎng)站收割番劇,我也不停的在問自己,為什么我這么迷戀這種藝術作品?家人也不斷地提醒我,要廣泛涉獵,不能一棵樹上吊死。但我終究會把動畫當做寄托,仿佛其他的嘗試都不能抓住我的心。而每每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會有一個不變的觀點:動畫將一些問題和性格簡單化,或者直接的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一點非常吸引我。
雖然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對于這個觀點的描述稍有偏差,我發(fā)現(xiàn)不止動畫如此,但我始終知道其思想內核沒有變?;蚴怯捎趶碗s的人際關系讓我變得焦躁煩惱,或是發(fā)現(xiàn)了人性中晦澀陰暗的一面,或是因為自己過于敏感而經常觸動自己的神經。動畫里坦率直接的人物形象與關系網(wǎng)給了我一個解脫的出口。
動畫作為人類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我將其稱為人思想的二創(chuàng)。畢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行為目的雖然是確定的,但可能出于表意識,可能出于潛意識。我們常常無法描述或者了解自己的真正意圖,也就是說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改變什么,想左右什么。
動畫則不同,除了具有抽象概念的作品,大多數(shù)動畫都是目的明確的,是有作者意圖的。作者會創(chuàng)作一些他需要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以及蘊含邏輯的故事劇情,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最終達到作者的目的。并且由于繪畫這一創(chuàng)作空間之大,作者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也隨之擴大。
無論是改編還是原創(chuàng),動畫的自由度都能盡可能的貼近我們的幻想,迎合我們的需求。而真人作品就會受到人本身的影響。我們??滟澭輪T的演技好,往往是指他們能夠飾演不同的角色形象,因為人本身的復雜性和單一性存在于我們人本身,這種陪伴我們一生的形象很容易影響我們的行為舉止,所以能夠隱藏這種本性的行為被稱作演技好。然而動畫作品中的人物,除了配音以外,幾乎完全符合人物本身。
而正因如此,動畫角色的人物形象都相對單一,他們往往服務于一個目的,所以作者不會過多刻畫人物的其他細節(jié),或者說由于作者能力和數(shù)量有限,他們不會將角色塑造的和真人一樣。
動畫作品的目的是作者觀點的體現(xiàn),而人物則很大一部分受作者性格的影響,單個作者能夠保證故事的連貫性,多作者能夠保證人物的多樣性,但是會使故事的目的性模糊。
舉個例子,群像動畫如:《男子高中生日?!贰ⅰ杜痈咧猩粘!贰ⅰ锻饺幌矚g你》等,前兩者以搞笑為主,角色性格多種多樣,但他們都是搞笑角色的化形,服務于搞笑,也就不會有太多奇怪的性格特點,中二,傲嬌,異想天開,好色,魔女等,都離不開搞笑的主題?!锻饺幌矚g你》作為校園青春戀愛作品,多達數(shù)十個角色性格不一,故事百花齊放,作品意在輕松愉快,出發(fā)讀者心中的萌動,但也僅此而已。角色的共有特征,就是對萌生情感的羞澀或者開放,無知或者有知,情感中的糾紛或者共情。內容輕松,沒有一個要討論的話題,這樣對于作者創(chuàng)作來說也更加輕松。

而相較于這種類型,服務于故事本身的動畫目的性則更加強烈:《斗破蒼穹》、《fate stay night》、《寄生獸》。《斗破蒼穹》主要講述主人公蕭炎的個人成長,他可能在是一個“爽”文,講述主人公從無能到無敵,實現(xiàn)人生理想,滿足讀者的幻想;亦或者是在描述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了無數(shù)磨難與機遇,最終實現(xiàn)理想,激勵更多的人為了理想而奮斗?!秄sn》則圍繞正義的伙伴,是維護人類的大義,還是守護身邊的小義,講述作者對于正義的詮釋?!都纳F》則讓讀者思考一些問題,我們是否關注人類對于大自然的破壞?與沒有思考能力的猛獸相比,是否人才更加可怕?我們是否應該尊重大自然的調控?故事不同,但三部作品都是在貫徹作者的思考。作者并不是在塑造一個人物,而是想通過人物的故事來討論一個問題,引發(fā)大家的思考。

一個是服務于人物,一個是服務于故事,它們二者有一點相同,就是目的單一且明確。這也回應了我開頭提出的觀點,動畫里描述的事物更加簡單,就像是生物課本里的科普圖繪,一目了然。
所以當我發(fā)現(xiàn)了作品的一個突出點,或許我會陷入思考,或許我會發(fā)生共鳴。這種喜悅感會讓我感到安心,因為我知道我的想法是對的,或者有人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我真正地了解了這個作者的想法,實現(xiàn)了一種跨越對話的交流。
即便角色撒謊,作者也會在某處告知你,而現(xiàn)實中的謊言你甚至難以察覺;作者討論著一個人性的問題,他會把這種行為放大,并且批判,這讓你產生一種共鳴,或者滿足你對于這種現(xiàn)象的厭惡感;作者描畫這一段情感,無論這段情感是如何的晦澀,如何的靦腆,但她在你面前是一絲不掛的,仿佛是你在和自己戀愛。
生活當中需要處理的事情各種各樣,我的煩躁來自于對于未來的迷茫,對于結果的恐懼。嘗到了未知感帶來的恐怖,便渴望一個設定好的人生。渴望的是自己無法做到單純,因為他人的不單純,即便是言語表達也充滿了欺騙。除非腦電波交流,否則一輩子也不知道你到底當時想了些什么。這種未知的恐懼時刻困擾著我,也迫使我沉浸于故事的海洋,既不會喪失新鮮感,也不會有對未知的擔憂,因為故事永遠是固定的。未知的終將變成已知,復雜的也只是簡單的復雜。
角色們都形象鮮明,卻也意味著他們的形象也很極端,極端不是由于他們的性格賦予的,而是他們的單一所造就的。單一的性格讓人物形象變得極端,因為它不具備復雜的人格來平均他的形象。但拋開本篇內容,在我看來,這種極端也衍生了許多問題。下一篇我想著重講一下我認為這個問題對于我們的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