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轉(zhuǎn)載】中式克蘇魯:《玄君七章秘經(jīng)》

2022-10-26 16:22 作者:天生羅  | 我要投稿

“吾常聞,非人勤以求知,乃知者勤以求人也。然吾知其謬,其知者非求人,實(shí)乃出而逐人矣。其刻深無情者,如鷹犬逐兔。 ”
—— 玄君,公元二世紀(jì)

  • 介紹:

《玄君七章秘經(jīng)(Seven Cryptical Books of Hsan)》,克蘇魯神話中本書的作者是中國古代的哲學(xué)家玄君(Hsan the Greater)。本書約著于公元二世紀(jì)前后,據(jù)說原名為《大地七秘教典》,但其原典早已滅失無跡,只有這本忠實(shí)詳盡的中文抄本為人所知。

最古老的版本共分七卷,每卷相當(dāng)于一章,其內(nèi)容各自不同,也各有不同的主題。其中,每卷都包含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咒文。

  • 卷一:關(guān)于黃帝的業(yè)績,他令人驚嘆的發(fā)明與醫(yī)術(shù)。

    咒文:仙砂還魂箓(死者復(fù)活術(shù))

  • 卷二:儀式性的食尸及食尸鬼信仰。

    咒文:接觸食尸鬼

  • 卷三:天鬼。

    咒文:攝魔拘鬼箓(召喚/控制拜亞基)

  • 卷四:地鬼及與其地震的關(guān)系。

    咒文:地罡考召箓(接觸鉆地魔蟲)

  • 卷五:中國南海沿岸的深潛者及其人類信徒;時(shí)間與空間;廷達(dá)洛斯獵犬與遼丹。

    咒文:接觸廷達(dá)洛斯獵犬

  • 卷六:位于中亞的冷原及未知的卡達(dá)斯(Kadath)。

    咒文:幻界步靈升箓(卡達(dá)斯之門)

  • 卷七:奈亞拉托提普及其無數(shù)形態(tài);拉萊耶的上升與克蘇魯?shù)脑倥R;身為起始與終結(jié)的阿薩托斯;神靈及生物的理想形態(tài)--將各種神格存在和生物按照官僚體系排列的官階序列。

    咒文:接觸奈亞拉托提普

?

中文版:

非常準(zhǔn)確的版本,接近完美,有著強(qiáng)大的力量。

理智值喪失:1d4/1d8

克蘇魯神話技能:+8%

讀解平均所需時(shí)間:40 周

瀏覽平均所需時(shí)間:80 小時(shí)

?

英譯版:

19世紀(jì)末,有人譯出了英文版本。傳說,所謂《玄君七章秘經(jīng)》這個(gè)名字,就是19世紀(jì)后半葉,本書被偷偷帶出中國之后,人們對它的稱呼。據(jù)推測,本譯本當(dāng)時(shí)應(yīng)該被抄寫了數(shù)本,但今天人們已經(jīng)完全無法得見了。

理智值喪失:1d3/1d6

克蘇魯神話技能:+6%

讀解平均所需時(shí)間:36 周

瀏覽平均所需時(shí)間:72 小時(shí)

?

部分經(jīng)解如下:

《仙經(jīng)》云: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蛻,謂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又稱費(fèi)長房、李意期“皆尸解者也”。

又稱:“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識內(nèi)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shí)鬼也,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因此兩者不入輪回,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于投胎就舌而已故不可取,乃曰舊道,成此道者乃曰舊神或曰外神。

然太極真人見眾生沉淪于苦海,應(yīng)脫舊道入新道成新神以示此經(jīng)。

序:仰道者企,如道者浸,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吾常聞,非人勤以求知,乃知者勤以求人也。然吾知其謬。其知者非求人,實(shí)乃出而逐人矣。其刻深無情者,如鷹犬逐兔。

解:非道求人,乃人求道,然此果矣。

重云蔽天,江湖黯然,游魚茫然。忽望波明食動(dòng),幸賜于天,即而就之,魚釣斃焉,而逐道者亦然。蓋目視雕琢者明愈傷,耳聞交響者聰愈傷,心思元妙者心愈傷。

解: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亂,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故學(xué)道者應(yīng)身清心靜,以清靜為本。

卷一仙砂返魂箓

解:又曰老君六旬六甲符

每十日一服十枚,去三尸九蟲,保陽精,經(jīng)大驗(yàn)矣。兼用前訣,水銀砂(朱砂),研用書符,常餌之。

六用符

叩齒三通,稽首叩頭,呼六甲神名,云某奉受靈符。

謹(jǐn)請甲子神王文卿,從官一十八人,降下纏吾筆。

謹(jǐn)請甲戌神展子公,從官一十四人,降下纏吾筆。

謹(jǐn)請甲申神扈文卿,從官一十六人,降下纏吾筆。

謹(jǐn)請甲午神衛(wèi)上卿,從官一十八人,降下纏吾筆。

謹(jǐn)請甲辰神孟非卿,從官一十四人,降下纏吾筆。

謹(jǐn)請甲寅神明文章,從官一十六人,降下纏吾筆。

右已上神符,於淨(jìng)室中燒香札之

一灼之火能燒萬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萬物,物亡而道何在?

蜣螂轉(zhuǎn)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蠕白者存丸中,俄去殼而蟬。彼蜣不思,彼蠕奚白?庖人羹蟹,遺一足幾上,蟹已羹,而遺足尚動(dòng)。是生死者,一氣聚散爾。不生不死,而人橫計(jì)曰生死。

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臥者,有死病者,有死藥者。等死,無甲乙之殊。若知道之士,不見生,故不見死。人之厭生死超生死者,皆是大患也。譬如化人,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計(jì)生死者,或曰死己有,或曰死己無,或曰死己亦有亦無,或曰死己不有不無?;蛟划?dāng)喜者,或曰當(dāng)懼者,或曰當(dāng)任者,或曰當(dāng)超者。愈變識情,馳騖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如馬之手,如牛之翼,本無有,復(fù)無無。

解: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 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yuǎn)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性;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shí)無所得;為化 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卷二肉芝延壽箓

解:又曰靈寶服食五芝之精

老君曰:松生千歲,脂凝通神,下入於地,藏姓易名,棄本即大,因根成形,名曰威僖,一字茯苓。辟兵陸沈,出窈入冥,不飢不渴,日月合并,子能服之,即得長生。

老君曰:茍蝨養(yǎng)體,住色還年,一字胡麻,本生大宛,生來萬歲,來東度關(guān),留在中土,斷絕胡蠻。含水之精,卻風(fēng)除寒,自名巨勝,擯逐邪奸,服之不息,與世長存。巨勝、威僖結(jié)親,出胡國,能調(diào)和精神,子能服之,故得長生。

老君曰:椒生蜀漢,含氣太陰,天地俱生,變化陸沈,故能卻濕,邪不敢侵,噉鬼蠱毒,靡有不禁。子能常服,所欲恣心,世之祕奧,其道甚深,堅(jiān)藏勿泄,不用萬金。

老君曰:薑生太陽,與椒同鄉(xiāng),俱出善土,窈窕山間,堅(jiān)固不動(dòng),以依水泉、含氣熒惑,守土本根,背陰向陽,與世常存。故能辟濕,劫寒就溫,除邪斬疾,閉塞鬼門,子能常服,壽若乾坤。

老君曰:菖蒲生澤,附近探淵,下濕之地,浦瀆水濱,有生高山,石上結(jié)根,一寸九節(jié),是謂靈身。固得之一,含氣萬元,故能生人,保養(yǎng)精神,逐水辟濕,厭鬼消患,鬼魅魍魎,遠(yuǎn)迸幽昏,彊祥之屬,皆不敢前,服之不休,壽至千千。

樂子長曰:此五物皆可單服,並益氣住年,延精定魄,服之不休,與世長存。故《孝經(jīng)援神契》曰:薑椒益氣,菖蒲益聰,巨勝延年,威僖辟兵。此即孔丘之祕言,上聖之明旨也。

老君觀天合服五芝草丹,留神住年度世長存方。

或靈實(shí)三天方

樂子長書出文。

巨勝五分、威僖四分、蜀椒一分、乾薑三分、菖蒲三分。皆取真新好者,精潔治之。凡五物,以王相日,童男擣藥,勿易人也。各異治,下細(xì)簁,五物各萬杵。五物各異置赤杯中,凡五杯,羅列赤案上,露一宿。明日平旦,乃以神斗分之,合和如法。和以白蜜,若白飴,後更擣三萬杵,丸如梧子。平旦向日長跪,吞三丸訖,言長生,得所願(yuàn)。暮日入,復(fù)跪西向,復(fù)吞三丸,如旦法以為常。禁食生魚、豬肉、韭菜,禁見喪尸、犬豬、產(chǎn)洿。慎之。曰此是一劑也。若服盡更合,可計(jì)藥分并合之,多少在意,令周一年,服者乃佳。至於杵數(shù),可都共益一萬杵耳。合和更檮,是為四萬杵也。

甲子建天,癸亥數(shù)路,晨昏為期。慎勿敢忘。六十一節(jié),天地之常,服之如法。甲癸為明,甲子建日,服至癸亥日,為一節(jié)。若甲子無建者,滿定開亦佳。服藥皆先齋三日,燒香存神,然後即事也。滿六十日,身輕能行;復(fù)六十日,四肢通利;復(fù)六十日,顏色有光;復(fù)六十日,平調(diào)腹腸,五臟皆實(shí),兇邪不傷;復(fù)六十日,身體堅(jiān)彊;復(fù)六十日,耳目總明。此是一歲驗(yàn)也。復(fù)六十日,骨體彊梁;復(fù)六十日,手爪有光;復(fù)六十日,影響顯彰;復(fù)六十日,精氣益長;復(fù)六十日,白髮還藏;復(fù)六十日,牙齒堅(jiān)剛。此是二歲驗(yàn)也。復(fù)六十日,道德達(dá)通;復(fù)六十日,六甲神從;復(fù)六十日,神達(dá)身中;復(fù)六十日,志信神行;復(fù)六十日,心開目明;復(fù)六十日,遠(yuǎn)知四方。此是三歲驗(yàn)也。復(fù)六十日,瞻視有光;復(fù)六十日,五神不亡;復(fù)六十日,不知飢渴;復(fù)六十日,百神來謁;復(fù)六十日,五藏不竭;復(fù)六十日,能寒能熱。此是四歲驗(yàn)也。復(fù)六十日,能浮能沈;復(fù)六十日,能淺能深;復(fù)六十日,能圓能方;復(fù)六十日,能弱能彊;復(fù)六十日,能縱能橫;復(fù)六十日,能短能長。此是五歲驗(yàn)也。復(fù)六十日,能好能醜;復(fù)六十日,能少能老;復(fù)六十日,能大能?。粡?fù)六十日,能輕能重;復(fù)六十日,出入無間;復(fù)六十日,行廚在邊,位為仙人。此是六歲驗(yàn)也。長服不休,與天相傾,變形千化,上升太清。

靈寶巨勝眾方

霍林仙人授樂子長,隱於勞山之陰。

巨勝一名胡麻,一名茍蝨,一名莫如,一名三光之遺榮,一名天地之更生,一名流朱,一名九變,一名幽昌,一名含腴,一名青襄。青襄,葉名也。

延年益壽神方

胡麻子,好者擇治,去否穢,蒸之如炊,須曝乾復(fù)蒸,九曝九蒸乃止。治下細(xì)簁,以白蜜丸,服如雞子一枚,日三。又一方云不能丸,服成末三升以為常。服之一年而色美,身體滑澤;服之二年,白髮返黑;服之三年,落齒更生;服之四年,入水不濡;服之五年,入火不焦;服之六年,走及奔馬。此藥甘香而美,易持難厭,方祕不出,百年一傳。

餌胡麻法

取一斛淘洗,去上黑皮,令正白,蒸之一日,曝乾磨之,擣之亦佳。溉釜中石五斗水,復(fù)蒸之,令釜中有石許水,因下甑瀉胡麻,置木柈中,悉以石湯沃之。以麥蘗一斗細(xì)鑄,納中釀之,如作糖狀。卒時(shí)擠去糟,煎之三分餘一分,更置銅器中,浮湯上釜中猛火,無令沸絕??赏柚巩?dāng)如雞子者,三丸服之百日,充益肌肉,鬢髮皆黑,耳目聰明。能長服之,命無窮矣。

胡麻膏

胡麻膏一斗,薤頭三斤,微火上煎之,令薤焦黃絞去滓,以酒服之,日中一升。百日以去,服之肌膚充盛,二百日老者更少,三百日延年益壽。久服神仙也。

真人絕穀方

取巨勝二斗,大椒五升,去黑皮訖,合擣二物下簁。初服五合,日三。漿水無在,亦可蜜丸,服如雞子一枚,日四,漸自不飢?;哪暌嗫傻怂?,便當(dāng)絕穀矣??实嬎?,勿食他物,食他物便飢也。能令氣力百倍,寒暑不侵,百病悉愈,神仙自致矣。

真人絕穀餌巨勝法

取巨勝一斛,蒸令熱氣周達(dá),便曝之一日,凡九蒸九曝,合用九日。訖,擣下簁,和以白蜜,服如雞子一枚,日三,久久食穀自少。服之百日,百病自愈,洗水不著身;服之一年,玉女侍衛(wèi)。若急用者,亦可一日三蒸三曝,三日凡合九蒸九曝,便可用矣。天陰者,皆須日出,用一斛,加茯苓三斤,合擣,蜜和,服如上法,得力益速,能補(bǔ)精髓,漸漸自不飢,渴則飲水。

真人輕糧辟毅不食方

巨勝一斗二升,取純黑者,茯苓二十四兩,澤瀉八兩,治三物萬杵,以水

服如彈丸,日三。遇食可食,無食復(fù)取百物食之,無所禁。

出外益體服食方

取麻子五升,溫湯漬浸之,令開口去皮。羊脂二斤,合麻子中仁,微火煎熟,食飽為度??曙嬎堊栽?,更合如前。麻者,五穀之長,可以知萬物,通神明。七月七日取麻勃一升,真上黨人參半斤,合擣並蒸,使氣出,徧服一刀圭,無不驗(yàn)矣。

食巨勝則壽,形可延;夜無月火,人不見我,形可隱。汝欲知之乎,汝欲為之乎?

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彼未死者,雖動(dòng)作昭智,止名為生,不名為死。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雖大,彼固不知。計(jì)天地者,皆我區(qū)識。譬如手不觸刃,刃不傷人。吾道如劍,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則傷。

解:晨興則咽惡濁之津以開其胃,呵心之氣以搓其臉。夫心氣者,升則為色,散則為脈,流則為血,凝則為膏矣。次以濃津涂其尺宅,內(nèi)接真氣,自然酡顏。夫欲采益下元者,則采龍虎之精,凝于黃庭而為內(nèi)丹。內(nèi)丹者,可以得長生者也。煉金石,補(bǔ)丹田,為內(nèi)大藥。大藥者,可以不死者也。手搓臍之下,以盡九九之?dāng)?shù),復(fù)以左右手更換,兜其外腎,其數(shù)以九焉。及乎哺時(shí),則咽氣而搐外腎,收膀胱之氣于丹田,納心之氣于下部。心火也,當(dāng)常降于下,默照如火輪之旋轉(zhuǎn)焉。其驗(yàn)雖遲,其功大矣。故曰:臍者,氣海也;心者,神都也。保守?zé)o虧,搓之兜之,搐之咽之,左右手抱其臍,既困則臥而屈膝焉。以外腎與臍相對,自然下元堅(jiān)固而交合內(nèi)丹矣。或一心求靜,垂眼守臍,滿口含津,咽入臍,久久守臍則內(nèi)丹結(jié)矣。

卷三攝魔拘鬼箓

解:殺鬼咒

太上老君教我殺鬼,與我神方。上呼玉女,收攝不祥。登山石裂,佩帶印章。頭戴華蓋,足躡魁罡,左扶六甲,右衛(wèi)六丁。前有黃神,后有越章。神師殺伐,不避豪強(qiáng),先殺惡鬼,后斬夜光。何神不伏,何鬼敢當(dāng)?急急如律令。

眾人以魄攝魂者,金有余則木不足也;圣人以魂運(yùn)魄者,木有余則金不足也。蓋魄之藏魂俱之,魂之游魄因之。見者魂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天地者,魂狃習(xí)也。夢者魄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彼我者,魄狃習(xí)也?;鹕粒噬裆?;土生金,故意生魄。神之所動(dòng),不名神,名意;意之所動(dòng),不名意,名魄。惟圣人知我無我,知物無物,皆因思慮計(jì)之而有。是以萬物之來,我皆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矣。蓋無火則無土,無意則無魄矣。蓋無土則無金。一者不存,五者皆廢。既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魂,斯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魄。凡造化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有皆吾魄,則無有一物可役我者。

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華,豆中攝鬼,杯中釣魚,畫門可開,土鬼可語。既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魂,斯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魄。凡造化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有皆吾魄,則無有一物可役我者。

心蔽吉兇者,靈鬼攝之,心蔽男女者,淫鬼攝之;心蔽幽憂者,沈鬼攝之;心蔽放逸者,狂鬼攝之;心蔽盟詛者,奇鬼攝之;心蔽藥餌者,物鬼攝之。彼以其精,此以其精,兩精相搏,則神應(yīng)之。為鬼所攝者,或解奇事,或解異事,或解瑞事,其人傲然。不曰鬼于躬,惟曰道于躬,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繩,或死井。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役萬物而執(zhí)其機(jī),可以會之,可以散之,可以御之,日應(yīng)萬物,其心寂然。

解: 此 一 法 號 曰 周 天 火 候 。 用 時(shí) 行 之 , 微 微 斂 身 , 輕 輕 脅 腹 凝 息 , 數(shù) 定 銖 兩 , 默 運(yùn) 心 氣 , 下 至 丹 田 , 鼻 息 綿 綿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但 以 意 常 在 中 宮 。 意 是 神 子 , 神 是 氣 母 。 神 馭 氣 , 其 氣 自 然 從 尾 閭 穴 入 夾 脊 三 關(guān) , 直 上 轆 轤 穴 天 關(guān) 在 腦 后 , 入 崑 崙 , 復(fù) 下 丹 田 , 周 流 運(yùn) 轉(zhuǎn) 不 絕 。 北 方 正 氣 腎 氣 也 為 河 車 , 所 謂 「 河 車 不 敢 暫 留 停 , 運(yùn) 入 崑 崙 峰 頂 」。 中 宮 是 機(jī) 意 也 , 觸 機(jī) 天 關(guān) 即 應(yīng) , 所 謂 神 機(jī) 密 運(yùn) 是 也 。

訣 曰 :

神 入 氣 為 胎 , 氣 入 臍 為 息 。

右 件 依 時(shí) 用 法 , 臍 腹 氣 聚 自 熱 。 若 用 補(bǔ) 虛 虎 益 氣 , 春 三 月 , 下 火 四 兩 。 夏 三 月 , 下 火 六 兩 。 秋 三 月 , 下 火 八 兩 。 冬 三 月 , 下 火 二 兩 。 若 用 鍊 龍 虎 交 媾 , 第 一 百 日 , 下 火 五 兩 , 自 酉 至 亥 。 第 二 百 日 , 下 火 十 兩 , 自 申 至 亥 。 第 三 百 日 , 下 火 十 五 兩 , 自 午 至 亥 。 三 百 日 火 足 丹 凝 , 純 陽 氣 生 , 凝 息 數(shù) 念 珠 一 百 箇 , 是 為 一 銖 , 二 十 四 銖 為 一 兩 , 計(jì) 數(shù) 珠 加 減 隨 時(shí) 。

口 訣 :

脅 腹 運(yùn) 心 方 是 火 , 含 津 引 息 始 成 丹 。

學(xué) 人 不 達(dá) 玄 微 理 , 虛 度 時(shí) 光 過 百 年 。

初 時(shí) 不 數(shù) 火 , 交 關(guān) 節(jié) 過 可 半 年 , 正 月 一 日 下 火 , 方 數(shù) 火 。

卷四地罡召考箓

汝見人首蛇身者,無臂魚鱗者,土牛木馬者,汝勿怪,此怪不及夢,夢怪不及覺,有耳有目有手有臂,怪尤矣。大言不能言,大智不能思。若龍若蛟,若蛇若龜,若魚若蛤,龍皆能之。蛟,蛟而已,不能為龍,亦不能為蛇為龜為魚為蛤。

惟不誠之人,難于自信,而易于信物,故假此為之,有誦咒者,有事神者,有墨字者,有變指者,皆可以役神御氣,變化萬物。

道本至無,以事歸道者,得之一息;事本至有,以道運(yùn)事者,周之百為。得道之尊者,可以輔世,得道之獨(dú)者,可以立我。知道非時(shí)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為百年,能以百年為一日;知道非方之所能礙者,能以一里為百里,能以百里為一里;知道無氣能運(yùn)有氣者,可以召風(fēng)雨;知道無形能變有形者,可以易鳥獸。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身輕矣,可以騎鳳鶴;得道之渾者,物莫能溺,身冥矣,可以席蛟鯨。有即無,無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實(shí)即虛,虛即實(shí),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古即今,今即古,知此道者,可以卜龜筮;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窺他人之肺肝;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龍虎。知象由心變,以此觀心,可以成女嬰;知?dú)庥尚纳?,以此吸神,可以成爐冶。以此勝物,虎豹可伏;以此同物,水火可入。惟有道之士能為之,亦能能之而不為之。

解: 此 一 法 號 曰 肘 后 飛 金 精 。 本 法 用 子 時(shí) 后 午 時(shí) 前 , 是 氣 生 時(shí) , 披 衣 正 坐 , 握 固 存 神 , 先 存 后 升 , 先 升 后 偃 。 凸 胸 偃 脊 , 是 開 中 關(guān) , 平 坐 昂 頭 , 是 開 上 關(guān) 。 先 升 后 存 , 下 腰 自 腹 , 漸 漸 舉 腰 升 身 , 而 凸 胸 偃 脊 , 是 開 下 關(guān) 。 已 后 氣 熱 盛 上 關(guān) 之 下 , 方 可 舉 腰 , 升 身 正 坐 , 一 撞 三 關(guān) 都 過 。 補(bǔ) 腦 髓 , 自 然 面 紅 、 骨 健 、 肌 白 、 身 輕 , 是 名 返 老 還 童 而 長 生 不 死 之 法 也 。 年 少 行 之 不 老 , 老 者 行 之 還 童 。 子 時(shí) , 以 肺 之 精 華 之 氣 并 在 腎 中 , 號 曰 金 精 。 金 精 者 , 金 水 未 分 , 肺 腎 之 氣 合 而 為 一 。 當(dāng) 時(shí) 用 法 , 自 尾 閭 穴 下 關(guān) , 般 至 夾 脊 中 關(guān) , 自 中 關(guān) 般 至 玉 京 上 關(guān) 。 節(jié) 次 開 關(guān) 已 后 , 一 撞 三 關(guān) , 直 入 泥 丸 , 不 止 補(bǔ) 腦 之 虛 , 延 年 益 壽 , 返 老 還 童 , 而 又 抽 腎 之 氣 , 不 犯 黃 庭 。 但 得 下 火 鍊 , 方 純 陽 氣 生 是 也 。 老 人 衰 老 , 若 曾 前 法 內(nèi) , 下 功 兼 脩 , 不 可 單 行 此 法 , 可 以 返 老 還 童 , 不 百 日 面 紅 骨 健 , 氣 壯 身 輕 。 若 似 龍 虎 交 媾 、 周 天 火 候 三 件 相 兼 而 行 , 是 為 抽 添 鉛 汞 , 漸 而 延 年 益 壽 。 抽 添 之 法 : 如 采 藥 行 火 之 候 。 陰 魔 所 撓 , 緣 入 邪 念 , 恐 把 捉 不 得 。 腎 氣 順 行 , 向 下 走 泄 , 謂 之 危 險(xiǎn) 。 即 當(dāng) 抽 添 出 氣 為 鉛 , 腎 中 氣 也 。 添 汞 入 氣 為 汞 , 心 中 氣 也 。 如 入 氣 至 中 宮 , 留 住 其 出 氣 , 以 意 引 過 尾 閭 穴 , 升 身 偃 脊 , 抽 提 外 腎 , 使 氣 從 尾 閭 入 夾 脊 雙 關(guān) , 直 上 天 關(guān) , 入 崑 崙 。 使 龍 不 上 奔 , 虎 不 下 走 , 邪 念 即 止 。 如 氣 未 覺 過 , 再 偃 再 抽 , 直 使 氣 過 , 謂 之 肘 后 飛 金 精 畢 矣 。 初 行 費(fèi) 力 , 久 則 甚 易 。

卷五太陰尸解蛻形箓

解:九真中經(jīng)天上飛文或曰太陰煉形之術(shù)

太上曰:夫人生結(jié)精積氣,受胎斂血,所以凝骨吐津,散布流液,忽爾而立,怳爾而成,罔爾而具,脫爾而生。于是乃九神來入,五臟玄生。父母唯知生育之始,而不覺神適其間也。人體有尊神,其居無常,展轉(zhuǎn)榮輸,流注元津。此神外來內(nèi)結(jié),以立一身,非如三魂七魄,是積靈受氣,生于父母者也。尊神有九宮,名號曰九真君,分化上下,轉(zhuǎn)形萬道。子能修之,則出水入火,五藏自生,長齋隱棲,以存其真。此文一名《九真中經(jīng)》,一名《天上飛文》,一名《外國放品》,一名《神州靈章》,雖有四號,故書一耳。

第一真法

平旦,大神在心內(nèi),號曰天精君。平旦,接手于兩膝上,閉氣瞑目,內(nèi)視存天精君,坐在心中,使大神口出紫氣,以繞心外九重。畢,因叩齒九下,咽液九過。祝曰:天精大君,來見心中。身披硃衣,頭巾丹冠。左佩神書,右?guī)Щ⑽???谕伦先A,養(yǎng)心凝魂。赤藏自生,得為飛仙。

第二真法

辰時(shí),大神分形盡百骨中,號曰堅(jiān)玉君。辰時(shí),接手兩膝上,閉氣瞑目,內(nèi)視存堅(jiān)玉君,入坐一身諸百骨中,使口出白炁,吐以繞骨九重。畢,因叩齒九下,咽液九過。祝曰:堅(jiān)玉大君,來入骨中,身披素衣,頭巾白冠。左佩龍書,右?guī)Ы鹫妗?谕掳诪?,固骨凝蘇,白骨不朽,筋亦不泯。百節(jié)生華,使我飛仙。

第三真法

已時(shí),大神分形盡流入諸精血中,號曰元生君。已時(shí),接手兩膝上,閉氣瞑目,內(nèi)視存元生君,週游一身血脈精液之中,使口吐黃氣,以纏孔脈外九重。畢,叩齒九下,咽液九過,祝曰:元生大君,週灌血軀,身披黃衣,頭巾紫元。左佩虎箓,右?guī)垥?,口吐黃津,固血填虛。精盈液溢,九靈俱居,使我飛仙,天地同符。

第四真法

午時(shí),大神在肝中,號曰青明君。午時(shí),接手于兩膝上,閉氣瞑目,內(nèi)視存青明大君,入坐肝內(nèi),使口吐青炁,以繞肝九重。畢,叩齒九下,咽液九過,祝曰:青明大君,來入我肝。身披青衣,頭巾翠冠。左佩虎章,右?guī)埼摹?谕虑鄽猓B(yǎng)肝導(dǎo)神。青藏自生,上為天仙。太一護(hù)精,抱魄檢魂。

第五真法

未時(shí),大神在脾中,號曰養(yǎng)光君。未時(shí),接手于兩膝上,閉炁瞑目,內(nèi)視存養(yǎng)光君,入坐脾中,使口吐綠炁,以繞脾九重。畢,叩齒九下,咽液九過。祝曰:養(yǎng)光大神,來入脾中,身披綠衣,頭巾蓮冠。左佩玉鈴,右?guī)瘛?谕戮G華,養(yǎng)脾灌魂。黃藏自生,上為真人。

第六真法

申時(shí),大神在肺中,號曰白元君。申時(shí),接手于兩膝上,閉炁瞑目,內(nèi)視存白元君,入坐肺中,使口吐五色炁,以繞肺九重。畢,叩齒九下,咽液九過。祝曰:白元大君,來坐肺中。身披龍衣,黃晨華冠。左把皇籍,右執(zhí)靈篇,左佩玄書,右?guī)Щ⑽?,口吐五氣,理肺和津,白藏自生,飛仙紫門。

第七真法

酉時(shí),大神分坐,散形在兩腎中,號曰玄陽君。酉時(shí),接手于兩膝上,閉炁暝目,內(nèi)視存玄陽君,入形并坐兩腎中,使口吐蒼氣,以繞腎九重。畢,叩齒九下,咽液九過,祝曰:玄陽大君,入坐腎中。身披紫衣,頭巾扶晨。左佩龍符,右?guī)P文??谕律n華,灌腎靈根。黑藏自生,身為飛仙。北登玄闕,游行天關(guān)。

第八真法

戌、亥時(shí),大神在膽中,號曰合景君。戌、亥時(shí),接手于兩膝上,閉炁瞑目,內(nèi)視含景君,入坐于膽中,使口吐五色炁,繞膽九重。畢,叩齒九下,咽液九過。祝曰:含景大神,來坐膽中。身披錦衣,頭戴紫冠。左佩神光,右?guī)в裾???谕挛鍤?,養(yǎng)膽強(qiáng)魂。和精寶血,理液固身。使我上升,得為飛仙。

第九真法

子時(shí),大神在頭洞房之中,號曰無英公。子時(shí),平坐,接手于兩膝上,閉氣瞑目,內(nèi)視存無英君,坐在明堂之內(nèi)洞房之中,使口吐紫氣,繞頭九重。畢,又使吐紫氣繞兩目內(nèi)外九重。畢,又吐紫氣,繞舌九重。畢,又使吐紫氣繞齒九重。畢,凡四九三十六繞氣,使都畢,叩齒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過。祝曰:無英大君,三元上神。鎮(zhèn)守洞房,宮在泥丸。黃闕金室,化為九真。龍衣鳳帔,紫翠青裙。手把真精,頭巾華冠。左佩玉映,右?guī)Щ⑽摹O伦赵?,口吐紫煙。週氣齒舌,朝溉明辰。出丹入虛,呼魄召魂。凝精堅(jiān)胎,六合長歡。上登太微,得補(bǔ)真官。

右九真之道畢矣,則泥丸鎮(zhèn)塞,目童長存,五臟自生,血脈保津。若暫入太陰身經(jīng)三官者,則九真召魂,太一守骸,三元護(hù)炁,太上攝魂,骨肉不朽,五臟不殞,能死能生,能陰能陽,出虛入無,天地俱生,是道士精靜營形,感致九真之氣應(yīng)也。三元飛精以盈虛,太一抱我尸而反質(zhì)。微乎!微乎!深哉!深哉!閉氣使極,吐氣使微妙,出虛入無,令其綿綿不自覺也。

土偶之成也,有貴有賤,有士有女。其質(zhì)土,其壤土,人哉。枯龜無我,能見大知;磁石無我,能見大力;鐘鼓無我,能見大音;舟車無我,能見遠(yuǎn)行。故我一身,雖有智有力,有行有音,未嘗有我。

如桴叩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聲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余聲尚在,終亦不存而已矣。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聲如我之神。其余聲者,猶之魂魄,知夫倏往倏來,則五行之氣,我何有焉。則天地萬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何者死,何者生?

青鸞子千歲而千歲化,桃子五仕而心五化。耕夫習(xí)牛則獷,獵夫習(xí)虎則勇,漁夫習(xí)水則沈,戰(zhàn)夫習(xí)馬則健。萬物可為我,我之一身,內(nèi)變蟯蛔,外烝虱蚤,瘕則龜魚,瘺則鼠蟻,我可為萬物。蜮射影能斃我,知夫無知者亦我,則溥天之下,我無不在。天地雖大,有色有形,有數(shù)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數(shù)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水可析可合,精無人也;火因膏因薪神,無我也。以精無人,故米去殼則精存,以神無我,故鬼憑物則神見。全精者忘是非,忘得失,在此者非彼,抱神者時(shí)晦明,時(shí)強(qiáng)弱,在彼者非此。

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dòng)若水,其靜若鏡,其應(yīng)若響,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嘗隨人。

解: 肺 為 華 蓋 , 咽 喉 為 重 樓 , 口 為 玉 池 、 兌 戶 , 鼻 為 天 門 、 天 柱 , 眉 間 為 玉 堂 , 額 為 天 庭 , 頂 為 天 宮 , 耳 為 雙 市 門 。 腎 氣 傳 肝 氣 , 肝 氣 傳 脾 氣 , 脾 氣 傳 肺 氣 , 肺 氣 傳 心 氣 , 心 氣 傳 脾 氣 , 脾 氣 傳 腎 氣 , 是 為 五 行 循 環(huán) , 而 曰 小 還 丹 也 。 上 田 入 中 田 , 中 田 入 下 田 , 三 田 返 復(fù) , 而 曰 大 還 丹 也 。 此 法 金 液 還 丹 , 須 要 升 腰 、 舉 身 、 正 坐 , 雙 閉 兩 耳 , 勿 令 透 出 , 舌 柱 上 顎 , 有 清 涼 香 美 津 液 , 不 瀨 而 咽 矣 。 右 件 肘 后 飛 金 精 : 節(jié) 次 開 關(guān) 已 , 至 一 撞 三 關(guān) , 金 精 入 腦 , 補(bǔ) 髓 益 氣 。 既 而 面 紅 骨 健 , 顏 嫩 身 輕 。 當(dāng) 依 時(shí) 刻 , 惟 要 升 腰 、 平 坐 , 不 昂 不 偃 , 自 覺 真 氣 入 腦 , 急 用 二 掌 緊 閉 兩 耳 , 自 然 腎 氣 入 腦 , 造 化 金 液 , 下 降 如 淋 灰 相 似 。 每 日 下 火 一 兩 , 誠 恐 火 多 火 少 。 火 氣 多 則 頭 痛 , 火 少 則 金 精 不 飛 , 須 行 加 減 。 如 行 火 大 猛 , 遍 身 壯 熱 , 不 可 再 進(jìn) 火 , 恐 火 炎 熏 燒 頭 目 , 太 陽 作 痛 , 口 舌 燒 破 , 必 傷 藥 物 , 當(dāng) 減 息 。 意 離 中 宮 , 聽 火 自 然 , 無 不 相 傷 。 卻 不 要 外 思 邪 想 , 須 用 沐 浴 。 如 行 火 至 金 木 兩 停 , 欲 飛 不 飛 之 時(shí) , 欲 濟(jì) 不 濟(jì) 之 際 , 最 要 正 意 守 持 , 一 念 不 生 。 若 思 念 纔 生 , 即 是 塵 垢 。 塵 者 , 陰 也 。 陰 者 魔 也 。 被 魔 所 障 , 三 關(guān) 即 閉 不 通 也 , 須 要 斬 除 。 其 意 一 正 , 二 氣 自 合 , 以 結(jié) 大 丹 。 師 云 : “ 洗 滌 塵 垢 。 ” 道 云 : “ 沐 浴 金 丹 。 ” 《 悟 真 篇 》 云 : “ 刑 德 臨 門 藥 相 之 , 到 此 金 丹 宜 沐 浴 。 ” 二 月 、 三 陰 三 陽 和 暖 , 花 木 正 開 , 忽 被 陰 寒 風(fēng) 雨 所 摧 , 不 能 結(jié) 子 , 謂 之 德 中 有 刑 , 如 行 功 陰 魔 作 障 也 。 八 月 , 三 陰 三 陽 溫 涼 , 萬 物 漸 肅 殺 之 時(shí) , 得 天 氣 和 暖 , 花 木 回 芽 再 開 , 謂 之 刑 中 有 德 , 謂 守 正 止 念 , 卻 得 陽 和 也 。 所 謂 「 沐 浴 防 危 險(xiǎn) , 妙 用 在 抽 添 」。

口 訣 :

河 車 般 運(yùn) 入 崑 崙 , 須 是 牢 關(guān) 雙 市 門 。

擊 動(dòng) 震 雷 靂 霹 鼓 , 急 收 甘 雨 灑 乾 坤 。

卷六升玄妙境定觀箓

解:若愛來與去,久隱在世間,當(dāng)想開頂門,黃霞滿天地。

羅公曰,此法修之,隱跡遁世也。從脾上起黃云撞頂,男左掩右,女右掩左。男修之黃云舉起撞左,想左邊高,然后圣身出時(shí),用手壓右,令下也。女修之黃云撞 右邊,想圣身出,用手壓左畔下,然后方出。葉公曰,虛無也,此法黃云遍滿,內(nèi)外感應(yīng),體上俱黃也。修此法起黃云,每日撞于頂門,一息內(nèi)撞三七度。凡每日如 斯作二十一遍也,如斯二十一日也,能出黃氣,故曰黃霞滿天地也。

冥心細(xì)想,內(nèi)自有神,用意行之,去來自在。欲離其腔,黃霞重蓋。

羅公曰,冥心細(xì)想,身上靈冥,坐在金堂玉闕之內(nèi),用意想此靈冥乘黃云起來,開頂門,乘黃云,坐力極,歸頂門,內(nèi)閉頂門卻入金堂玉闕。又想出入,如此數(shù)凡 四十九度也。故經(jīng)云,六時(shí)行道,四十九遍也。凡離身之時(shí),須留黃云一朵,蓋頂門,然后乘黃云一朵下了,回面看本身也。但修行無間斷,方成,至四十五日,當(dāng) 有水墨形現(xiàn)也,諸人亦見,一百八十日,自然去住自在。凡去時(shí),身上下俱如冰雪也?;貋頃r(shí),還開頂門歸身,上下俱暖也。

葉公曰,仙家睡法,臥而為之,亦如羅公所說也。不論年月多少,去時(shí)如睡也,回時(shí)如睡覺也。

或歸住本體,或離入他身,或別從初起,或奪他安己,或令他離體,或方便相救,或廣施安隱,或自利損他。罰著身必墜,此法實(shí)無虛,永劫只如是。

羅公曰,此者神仙也,身隱凡世,神氣俱靈,出入分明,曰神仙也,亦曰氣仙,來去自在。若犯仙戒,取次必被罰也。

葉公曰,神仙之作用也,若更求真仙,及修上升天仙之行,皆在進(jìn)修作用也。

此法為小術(shù),自利自家修,久住于世間,自在常出沒。一投胎,二移舍,三舊居,四奪位。若修分身法,須待陽數(shù)興,冥心坐靜室,分明煉五神。

習(xí)射習(xí)御習(xí)琴習(xí)奕,終無一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無形無方,故可得之于一息。

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于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其外無物,其內(nèi)無人,其近無我,其遠(yuǎn)無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淪,所以為道。

卷七: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無一物非神,無一物非元。物既如此,人豈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元。學(xué)之,徇異名,析同實(shí)。得之,契同實(shí),忘異名。故聞道于朝,可死于夕

此 一 法 號 曰 太 陽 鍊 形 。 本 法 用 冬 至 陽 生 , 四 時(shí) 皆 可 行 。 升 腰 正 坐 不 動(dòng) , 閉 目 忘 思 , 默 動(dòng) 心 火 。 母 氣 自 然 隨 氣 滿 四 肢 。 不 覺 己 身 鼻 息 綿 綿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右 四 時(shí) 有 暇 便 行 。 升 腰 不 動(dòng) , 丹 中 五 氣 紛 紜 內(nèi) 起 , 正 坐 不 偏 , 丹 中 五 氣 紛 紜 四 出 。 腎 之 真 氣 鍊 骨 , 身 輕 如 毛 , 可 以 乘 風(fēng) 御 霧 。 肝 之 真 氣 鍊 筋 , 實(shí) 如 玉 , 可 以 走 趁 奔 馬 。 心 之 真 氣 鍊 血 , 白 如 膏 , 可 以 永 耐 寒 暑 。 肺 之 真 氣 鍊 肌 膚 , 瑩 如 雪 , 可 以 換 骨 易 形 。 脾 之 真 氣 鍊 肉 , 硬 如 石 , 可 以 化 氣 如 金 。 始 自 丹 成 , 五 氣 朝 真 氣 , 聚 而 不 散 。 次 用 前 法 而 搬 運(yùn) , 內(nèi) 傳 五 臟 , 外 遍 四 肢 , 五 氣 鍊 形 , 凝 而 不 衰 , 號 曰 形 神 俱 妙 , 與 天 齊 年 。

口 訣 :

丹 就 自 然 朝 五 氣 , 氣 真 方 可 現(xiàn) 元 神 ,

鍊 形 換 骨 非 凡 客 , 自 是 長 生 物 外 人 。

到此以為地仙,地仙者,勝神仙也,出入一如神仙法,惟有圣胎,十月不同,晝夜用功也。成后日中無影,乃與衣服著,免凡人覺察。與凡間衣服及帽,天上日照,影中見戴帽圖,得日中有影,故號曰隱形也。獵步一百八十日,可行萬里也,入山為地仙。

太上虛靈洞幽玄君注


【轉(zhuǎn)載】中式克蘇魯:《玄君七章秘經(jīng)》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城市| 天峻县| 车致| 根河市| 资阳市| 长丰县| 定襄县| 洪泽县| 寿阳县| 临桂县| 枣阳市| 临沧市| 丘北县| 桃源县| 资中县| 县级市| 吉安县| 梨树县| 伊宁县| 清水县| 玉溪市| 满洲里市| 论坛| 辉南县| 民权县| 同江市| 樟树市| 玉林市| 合川市| 鸡泽县| 两当县| 安康市| 那坡县| 徐水县| 南丹县| 甘肃省| 通江县| 南宁市| 遂宁市| 岳阳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