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七情六欲
人以五觀接收外部信息,儲存在大腦的知性倉庫中,知性倉庫根據(jù)自身的七情六欲把信息收入不同的庫位,刺激程度越強的位置越靠前,這些庫存信息一般都會以外在的相應感應而激發(fā)出來,無抵抗的顯現(xiàn)在我們的大腦中,也會表現(xiàn)在行為舉止中。
根據(jù)個人接收信息的能力和認知的水平,每個人大腦知性庫的整體容量與知性庫位的種類又有區(qū)別,有人說人有七情六欲,我認為遠不止這些,說人有千情萬欲都不為過,所以在生活當中,沒有人的情感狀態(tài)是相同的,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最普遍的一些情欲表現(xiàn),也就是所謂的七情六欲。
喜愛指得是人對某種事物的喜歡之情,喜愛的對象種類有很多,有對自身行為的愛好,也有對某種具體物的愛好。
比如喜歡讀書、畫畫、唱歌和跳舞,喜歡釣魚、旅游、跑步和登山等等,這些都是人的行為愛好。
也有對物的喜愛,比如喜歡吃魚、吃蝦、吃肉,喜歡喝酒、喝飲料、喝茶,喜歡聽民歌、迪斯科、巴西音樂、搖滾樂、金屬樂等,喜愛自己的兒子、女兒、兄弟、姐妹、父親、母親等等。
人什么時候有憤怒感?是在內(nèi)心受到打擊的時候,處在憤怒狀態(tài)下的人,失去了理智,很容易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因為憤怒情緒所引起的惡性事件,大到損害國家利益,小到傷人傷己,憤怒的結果無法預料,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想要不生起憤怒心,只有從內(nèi)心著手,事事看開些多想想,再大再難的事情都會過去。
悲傷從骨肉親情的離別中而生,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是父母的悲傷,兒女的不孝順是父母的悲傷,看悲情電影能讓人悲傷,悲慘的經(jīng)歷讓受者悲傷,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能讓讀者感到他的人生很悲傷。
快樂的來源有很多,只要能把心打開,在日常的行住坐臥和衣食住行中,都能生出快樂。
農(nóng)民有農(nóng)民的快樂,工人有工人的快樂,道者有道者的快樂,佛者有佛者的快樂,宗教徒有宗教徒的快樂,學者有學者的快樂,不論處在社會的哪種行業(yè)哪個階層,只要內(nèi)心是開的,則會樂源不斷。
銀行貸款快到期了,沒有錢還上會很驚慌,工廠交貨時間快到了,貨又趕不出來,老板會很驚慌,剎車失靈會讓駕駛員不知所措驚慌不已。
走路怕踩到毒蛇,上山怕撞到馬蜂窩,害怕身體得癌癥,這些都是恐懼的表現(xiàn)。
人除了情感表現(xiàn)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在每個知識系統(tǒng)中,對欲望種類確定是不相同的,有哲學的分類法,有道家的分類法,有儒家的分類法,有佛家的分類法,及其西方各門宗教體系都有各自的分法。人類的欲望形式五花八門,每一種事物都可以成為欲望的對象。
肚子餓了使人產(chǎn)生食欲,嘴巴里面就想吃東西,老祖宗說過,民以食為天,一餐不吃餓得慌,人體的所有運轉(zhuǎn)都需要消耗食物來補充身體所需的各種能量,這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先天機能。
在當下,世界上有許多群體還處在貧困之中,他們經(jīng)常食不果腹,為了身體不那么痛苦,強烈的食欲沖擊著大腦神經(jīng),想方設法去弄食物,實在不行了,樹皮樹葉、草根泥土都能拿來當食物,所以一個社會的基本幸福指數(shù)就是百姓的溫飽問題,如果百姓連吃飽飯的基本需求都達不到,何談文明發(fā)展。
正常情況下,對性的欲望人人都有,當下有很多人談性色變,比如,某個名人出軌了或是嫖娼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人人都會嗤之以鼻共相討伐,首先,這些行為違背了社會公德,也違反了相應的國家法律,應該得到社會的批判。
建立在正常社會關系下的男女關系是允許的,也是社會大力提倡的,兩性關系本來就是人的先天本能,也是歷史傳承和推進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關系,因此,對性的欲望要保持在合理范圍內(nèi),要做到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既不傷害自己的身體,也不影響到他人。
人是有理性的,正因如此,人的情感也極其的豐富,種類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就分法而言,以自身作為情感體驗的主體,可以對自身內(nèi)在的自我情感體驗,表現(xiàn)在對自己的身材相貌的欣賞,有些甚至是超級自戀狂,還有對自我修養(yǎng)與自我智慧的內(nèi)在體驗等等。
以對物的情感體驗來分,有對衣物、對車房,對金錢、對各種藝術玩物等等一系列實體物的愛欲之心。
以人情世故來分有親情、恩情、愛情與友情,這種是人與人之間兩兩相對的情感體驗,對愛人的思念之情,對兒女的教養(yǎng)之情,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對朋友的友情。每種情欲在彼此間又相互交錯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夫妻之間不光只是由愛情維續(xù),其中還包含有濃烈的親情,父母對子女更是給予親情又施以恩情的最好表現(xiàn)。
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愛好程度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帶有強烈的占有欲望,這就是占有欲,在夫妻之間的表現(xiàn)就是特別愛吃醋,緊張對方,見不得有異性靠近。
在西游記中有一位文玩收藏愛好者—金池長老,他特別鐘情于收藏袈裟,對袈裟有極強的占有欲,特別是當他看見唐僧的錦襕袈裟更是無法自拔,這些都是占有欲的具體表現(xiàn)。
競爭是你我之間比較后求得某種目標的過程,一方排斥另一方,表現(xiàn)為“利己”與“排他”是競爭的主要方面。競爭帶來勝敗有四種可能,第一種是己勝他敗,第二種是己敗他勝,第三種是兩敗俱傷,第四種是雙方都得利。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不能太要強,人家比自己優(yōu)秀的地方要多祝福,少比較少競爭,安然自若些,特別是在生意場上,一定要減少競爭的欲望,否則很容易就會弄得兩敗俱傷。
亞里士多德說求知是人類的本能,可是有很多人把這種好的欲望給封閉了,他們不愿學習不愿求知,看看歷史上的那些思想家們,哪一個不是通過如饑似渴的追求學習,才取得了智慧的果實。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讓自己擁有求得知識的欲望,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能活得更加通透。
人的一生就在不同的情欲中打轉(zhuǎn),今天是這樣,明天就會變成那樣,誰也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