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中的“壽衣”有哪些禁忌和講究,你了解嗎?
家里的老人去世以后,子女們都會給他換上壽衣,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人死之后要穿規(guī)定的壽衣,日常的穿著難道不行嗎?還是說人死后穿什么衣服,其實也是有講究的。
其實現(xiàn)在來說,穿壽衣并不是主要的目的,家人只是想要在親人去世以后,將他的身體擦洗干凈,然后換上干凈的衣服,走的體面一些,但在以前的時候,穿壽衣是有講究的,死人穿的壽衣通常都是基數(shù)的,上下相差2,如上七下五,或者是上九下七,最多的是上十一下九,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穿11件上衣9條褲子,女的可以用裙子代替褲子。夭壽者就是不到50多歲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3件,死者的年齡越大,穿的越多,表示有福有壽。
很多人覺得麻煩,為什么要給死者穿這么多件衣服呢?其實這也是有講究的,并不是說迷信啊,而是因為在古時候尸體在家里停放的時間如果過長,尸體會開始腐爛,有的因為墳地未選擇好,一時無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幾年的都有,這就必然出現(xiàn)一個問題,棺材里面的尸體久了會腐爛,會流出液體來,并且還能透過棺材滲漏出來,為了防止?jié)B漏,除了在棺材里面放上草木灰,草植一類吸水的東西,還要多穿衣服,也是為了能夠吸收水分,人的內(nèi)臟在上身腐爛時,水分比下身要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一些。
而且在以前的時候,做壽衣是有非常多的講究的,首先外衣里子用紅布做,子孫后輩會紅火。帽子上面墜紅頂子也是象征著后輩兒孫紅火,其次男人的壽衣外面多為杏黃色,女人的外衣多為青藍色古銅色為主。
最后壽衣無論是內(nèi)外衣,一律不用紐扣,只用小條布袋,以袋子代替紐扣,暗示著會帶來兒子后繼有人。
那么這些壽衣都是由哪些部件組成的呢?
第一個:衾,就是果實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綢緞面料制成,繡有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第二個:壽衣
壽衣呢包括衣褲、裙子、衣服有長身短襖、馬褂、旗袍等。并有內(nèi)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的中西不同款式。
第三個:壽帽
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禮帽、便帽,也有戴傳統(tǒng)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別是我國南方的老年婦女,穿戴蚌殼式容貌有老夫人像,但不適合中青年女性。
第四個:壽鞋、壽襪
壽鞋呢一般是中式的布鞋或者是西式皮鞋也可以,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第五個 :壽枕
以紙、布做成,按照傳統(tǒng)習俗,頭枕飾有云彩,腳枕呢為兩朵蓮花,諺舊: "腳踩蓮花上西天
第六個:壽被
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狹長小被子,處于最外層,以布緞面為料,上繡星月,龍鳳等圖案。過去大殮時要用兩條壽被,一條墊于尸身之下,一條蓋于尸身之上,與棺蓋隔離,而且在古代的時候,并不是人人都能穿的起壽衣的,一般只有有錢的財主才能穿壽衣,現(xiàn)在給去世的親人穿壽衣,也只是一種美好的寄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