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衡請假6天,皇帝爽快批準,周衡回來之后,為何卻被皇帝殺了?
許多人常說,伴君如伴虎。
皇權(quán)至上的時代,皇帝掌握著大臣們的生殺大權(quán),稍有不慎就會丟掉烏紗帽,嚴重者還會丟掉腦袋,株連九族。

而明朝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大臣,因家中有事,請假六天,但第七天回來之后,朱元璋:拖出去砍了。
01 初見欣賞
提起朱元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學歷史課本上的那張“鞋拔子臉”,有著與眾不同的面貌。

因請假6天而被朱元璋賜死的官員名叫周衡,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好學,十年寒窗苦讀后考取功名,成為天子近前的官員,雖然官微言輕,但沒人愿意得罪他。
在周衡殿試時,朱元璋為了考察這一批學子,從中選出一位能夠直言進諫、不畏強權(quán)的清官,故意在讀一段文字時說錯了兩個字。
讀完之后他詢問眾位學子對此事的看法,想要看看會不會有人如他所想的那樣直言不諱,指出他的錯誤。
但在殿前的學子們都沒人敢得罪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害怕將自己的終身仕途毀于一旦。

只有周衡一人勇敢站出來,指出了朱元璋剛剛言語中的錯誤。
朱元璋初見周衡的文章時就被這位青年人的學識折服,深感明朝就是需要這樣的有識之士。
同時又被他在殿前的直言不諱所感動,龍顏大悅,當即宣布周衡成為一名諫官,這個官職隸屬于中書省,是一位七品小官,名為右正言。
同右諫言大夫一樣,是負責向皇帝進諫的言官,有責任提醒皇帝不要犯錯,或是向皇帝表奏大臣行事的不妥之處。
周衡剛剛走馬上任時,多次在朝堂之上直接指出皇帝的錯誤。
朱元璋雖然情感上覺得別扭,但在理智上為了“明君”稱號生生忍了下來,還多次夸贊周衡的勇敢正直,周衡也深感自己遇到了伯樂。
能夠讓性格不討喜的自己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于是更加勤奮,從各個角度找尋有待改進之處,向皇帝諫言。
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讓官員紛紛活躍起來。

但好景不長,朱元璋本就不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能夠容忍周衡的頂撞是被理智壓抑的結(jié)果。
但長久之后,人的決定往往是感性占據(jù)上風,而且朱元璋睚眥必報,會將所有的仇默默記在心里,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