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633歷史系綜合考研真題

2020年633歷史學綜合考研真題
一、 名詞解釋(每小題10分,共80分)。
1.《徙戎論》
2.律令格式
3.上三旗
4.改土歸流
5.《海國四說》
6.《戊戌政變記》
7.護法運動
8.三民主義
二、材料分析(50分)
(一)
廣陽王深上言:“先朝都平城,以北邊為重,盛簡親賢,擁麾作鎮(zhèn),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非唯不廢仕宦,乃更獨得復除,當時人物,忻慕為之。太和中,仆射李沖用事,涼州土人悉免廝役;帝鄉(xiāng)舊門,仍防邊戍,自非得罪當世,莫肯與之為伍。本鎮(zhèn)驅使,但為虞候、白直,一生推遷,不過軍主;然其同族留京師者得上品通官,在鎮(zhèn)者即為清途所隔,或多逃逸。乃峻邊兵之格,鎮(zhèn)人不聽浮游在外,于是少年不得從師,長者不得游宦,獨為匪人,言之流涕!自定鼎伊、洛,邊任益輕,唯底滯凡才,乃出為鎮(zhèn)將,轉相模習,專事聚斂。或諸方奸吏,犯罪配邊,為之指蹤,政以賄立,邊人無不切齒。及阿那瑰背恩縱掠,發(fā)奔命追之,十五萬眾度沙漠,不日而還。邊人見此援師,遂自意輕中國。尚書令臣崇求改鎮(zhèn)為州,抑亦先覺,朝廷未許。而高闕戍主御下失和,拔陵殺之,遂相帥為亂,攻城掠地,所過夷滅,王師屢北,賊黨日盛。此段之舉,指望銷平;而崔暹只輪不返,臣崇與臣逡巡復路,相與還次云中,將士之情莫不解體。今日所慮,非止西北,將恐諸鎮(zhèn)尋亦如此,天下之事,何易可量!”書奏,不省。(《資治通鑒》卷一百五十一梁紀梁武帝普通五年)
1. 解釋材料中“復除”一詞的含義(10分)。
2. 北魏北鎮(zhèn)政策變化的原因及影響(15分)。
(二)
《清高宗實錄》中有關康熙年間和乾隆年間人口數(shù)量的記載。
1. 材料中兩個人口數(shù)字的性質(7分)。
2. 寫出材料中“朕”的名字(3分)。
3. 人口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的原因(15分)。
三、論述題(四選三,每題40分,共120分)。
1.西漢和北宋建國初年形勢有何異同?各自是如何解決的?
2.試述清朝選秀女的制度。
3.晚清時期鐵路建設的得與失。
4.試述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zhàn)。
四、古代漢語(50分)。
(一)夫春秋者繫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xù)中國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備載其事形于目前理盡一言語無重出此其所以為長也至於賢士貞女高才雋德事當衝要者必盱衡而備言跡在沈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録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顔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纎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纎靡失此其所以為長也
劉知幾《史通》
(二)1. 古之人君於其臣也,尊之信之,禮貌以待之,故臣不挾術以干君,君亦不徇利而棄臣。春秋以降,主益替,臣益驕,於是始有倡爲刑名之學,以救時之弊,以尊君而抑臣者。商鞅以之強秦而卒以自終,秦人用鞅之法幷天下,愈益任法,蒙恬、李斯皆將相,久任事秦,以法誅之若刳羊豕然。古之能尊其君未有如秦者也,秦以胥史僕隸待其臣,而臣於秦者,亦盡頑頓無恥,無有與上同休戚者,商鞅之法不獨自而終以秦矣。漢文寛仁待下,而鼂錯以刑名進,錯知帝不能盡用,因請以術數(shù)敎太子,葢知太子之猜忌而投其所好也。天子在而自結太子,錯自此見輕於太子矣。吾聞以仁義治天下,未聞以術數(shù)治天下,以術數(shù)者好殺而不信其臣者也。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
2.國史之失職,未有甚于我朝者也,故事有不諱,始命內閣翰林臣纂修實録,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陳牘而已。其于左右史記言動,闕如也。是故,無所考而不得書,國忸袞闕,則有所避而不敢書。而其甚者,當筆之士或有私好惡焉,則有所考無所避而不欲書,即書,故無當也。史失求諸野乎,然而野史之弊三:一曰挾郄而多誣,其著人非能稱公平賢者,寄雌黃于睚眥,若《雙溪雜記》、《瑣綴録》之類是也;二曰輕聽而多舛,其人生長閭閻間,不復知縣官事,謬聞而遂述之,若《枝山野記》、《剪勝野聞》之類是也;三曰好怪而多誕,或創(chuàng)為幽異可愕,以媚其人之好,不核而遂書之,若《客坐新聞》、《庚已編》之類是也。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