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人入圈前&入圈后的整個經(jīng)歷過程
時光荏苒,轉眼間又過了一年,來到b站能交到這么多朋友我很開心,在這里對所有人表示感謝。我覺得新的一年里不說些什么屬實過意不去,但是22年又如此抽象沒啥好講的,想來想去決定把自己入螳圈前后的經(jīng)歷告知各位,有助于各位更了解我這個人。
從小我除了看動畫就是看紀錄片,再加上有家長的引導,很容易就喜歡上了自然界里這群十分具有魅力的生物。
2009年,那時候我還沒上小學,老爸抓了一只靜螳放我手上,我當場嚇哭。
2013年,小學時期,老爸從校區(qū)抓了一只廣斧若蟲(記得好像是末齡),被我養(yǎng)到羽化(當時什么也不懂,那只廣是在一個非常畸形的容器里羽化的,現(xiàn)在看來非常震驚),也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觸到螳螂這個物種,雖然當時并不知道這家伙叫廣斧就是了。
2015至2017,正式入坑水族時期,不僅僅是我與水族圈接觸最頻繁的時期,也是與自然界接觸最頻繁的時期。這段時間養(yǎng)過花鳥市場的東方相手蟹,草金魚和紅綠燈,菜市上的日本沼蝦,龍溪蟹,中華絨螯蟹和克氏原螯蝦。外出野采也是第一次接觸到了中華刀螳,并收回了家,同時期飼養(yǎng)的也有廣斧和靜,也就是這段時間我來到了貼吧那個地方。
2018年,在水族圈朋友的帶領下進入螳圈,認識了更多的花樣品種,并開始真心欣賞這個十分具有色彩魅力的昆蟲家族。
2019年,因為之前只養(yǎng)過北方常見種,所以打算嘗試別的養(yǎng)養(yǎng),也就是這一年我接觸到了除了刀廣靜之外的第一種螳——眼斑螳。但是很不幸,黑心商家發(fā)了一只雙后腿都斷附節(jié)的眼斑,次末進末的時候,我用膠布幫這家伙渡了一次劫。但是羽化的時候膠帶脫落,正好那天我不在家,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奄奄一息,我當時真的十分不甘心,但是失敗了終究還是失敗了,既然我喜歡這個物種,那就不該為了一次挫折而放棄前進,于是再那之后正式進入螳圈,就這樣到了今年23年。
寫這篇專欄的同時,我也盤點了自己迄今為止接觸過&飼養(yǎng)過的螳螂,以及與它們第一次相遇的時間段,以保存紀念: 廣斧螳(2013) 中華大刀螳(2016) 中華斧螳(2020) 薄翅螳(2020) 多刺斧螳(2020) 眼斑螳(2019) 瘦刀螳(2020) 靜螳(2009) 纖柔螳(2020) 臺灣巨斧螳(2021) 海南怪螳(2020) 桂菱背螳(2021) 長背斧螳(2022) 短翅博螳(2022) 澳洲斧螳(2023)
該說的也就這么多了,其實我發(fā)現(xiàn)圈子里很多跟我聊得來的人基本上只聊關于動物圈的話題,其實我的愛好特長有很多,戶外運動我會打乒乓球和羽毛球,室內的話我也會捯飭捯飭計算機,比如Word, Excel,PPT啥的,現(xiàn)在正在打磨在電腦上剪視頻,愛好除了動物圈,還有特攝圈,動漫圈,手辦圈一大堆,希望能跟我有共同話題的盆友,答應我不要吝嗇你的看法捏,總之一直以來謝謝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