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內卷加劇,煥新而歸的歐藍德如何謀求高銷之道?

作者:王猛

面對市場焦點的新能源車占據著汽車板塊各大頭條,在科技平權、設計平替的年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了“棄油從電”。
而在琳瑯滿目的新能源汽車當中,時隔六年,主打家用出行的SUV——三菱歐藍德也是再度煥新,依然是熟悉的配方,依然是原汁原味的料理,但內在產品力卻迎來了大幅度進階。其16.98萬-22.98萬元的價位區(qū)間,也晉升為合資緊湊型SUV的主流價格帶,頗有一番“以質換市”的決心。只不過,在這個百年汽車革命的歷史節(jié)點下,市場究竟還能給全新歐藍德多大的施展空間?
六年之后再回歸,新歐藍德有哪些看點?
決定市場銷量,或者說是消費者買單與否的前提條件,一定是產品本身實力的強弱。產品吸引力不夠,一切都是無稽之談。
畢竟作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換代產品,想要討好消費者,新歐藍德需要拿出十足的誠意。
首先在設計層面,新車采用的官方稱之為“Dynamic Shield”的家族式設計語言,使車輛的整體呈現風格,無限接近于時下最前沿的審美潮流。無論是格柵樣式的雙層疊加,還是帶有鍍鉻套件的分體式燈組,都賦予了前臉絕對的辨識度。
從整車構型來看,新歐藍德相較上一代車型線條變得更加硬朗,車身姿態(tài)也變得更加挺拔了起來;內飾化繁為簡,檔次的體現被用料及色彩來替代,同樣符合時下所追求的極簡主義風潮。雖說造型層面的審美因人而異,但新歐藍德的設計師,通過比例的劃分營造出獨一無二的體態(tài),注定不缺乏消費者探討的熱度。

在消費者的選擇觀念中,往往存在理性和感性兩種思維。不可否認,車輛的設計或用料,的確是構成產品實力的一部分,但它們更多影響的是感性層面。因此,一款車想要激起消費者的理性觀念,就必須要拿出有著足夠實用性的賣點出來。
新歐藍德最大賣點,除了便捷友好的智能交互系統(tǒng),另一個就是豐富多樣的駕駛模式選擇。智能交互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在于兼容性強,它的車機系統(tǒng)同時支持蘋果CarPlay、百度CarLife和華為HiCar三種互聯形式,用戶無需考慮手機型號是否適配的問題;至于在駕駛層面,新車支持經濟、標準/舒適、越野和雪地四種模式切換,尤其后兩種模式在家用車種很少配備,但實用性卻很高,比如在泥地、沙灘、雪地等場景下,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
很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新歐藍德實際上和現款的日產奇駿是同平臺車型,它們都是基于雷諾-日產聯盟的CMF平臺打造而來。但不同的是,新歐藍德并沒有像新奇駿那樣,盲目觸及國內消費者的“雷點”,而是果決給全系車型提供了1.5T四缸機,以穩(wěn)固市場銷量的基礎口碑。
品牌影響力,成為新歐藍德未來市場反饋良好的關鍵
當然了,光靠產品力還遠不夠換取市場的良好反饋,畢竟合資緊湊型SUV細分市場,依然作為主流消費區(qū)間,消費者面對當前同品類市場的選擇性簡直太多了。誰的產品力都不弱,大家有什么理由一定要選擇歐藍德呢?
據乘聯會10月銷量數據顯示,SUV銷量排名上榜的前15名合資緊湊型車包括東風本田CR-V、一汽豐田RAV4、日產逍客、上汽大眾途觀L四款車型,每款車型銷量都超過了一萬輛,其中CR-V更是售出了17071輛。
另外在2022年10個月累積銷量排名中,以上四款車型以及廣汽豐田威蘭達,均取得了10萬輛以上的好成績。也就是說,這些車型平均月銷都能夠保持在1萬輛以上的水平。
再來看歐藍德的表現,根據車主之家數據顯示,其今年前十個月基本維持在月均3000輛的水平,其中單月最高的9月銷量也不過5956輛,與同級車型的頭幾名有明顯差距。

無論過去,還是如今,無數消費者的終端產品體驗證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同品牌的同價位產品,在產品力上并不會差距太懸殊,至少不會像銷量數據顯得的那么離譜。畢竟一輛車的最終市場定價,都是車企從立項,到研發(fā)、生產,再到運輸、銷售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經過層層把關之后,得出的最終結果。
那么,決定一款車最終銷量的因素,除了產品力表現,還有什么呢?答案是品牌力。
在商業(yè)模式上,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普及度是品牌的自我價值要素,即品牌的外在三要素。決定品牌勝負的首先是產品的質量,但品牌又常常附帶有文化、情感內涵,因此品牌給產品增加了附加值。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再回到歐藍德這款車上來。不難看出,剛才提到的幾款銷量頭牌,其背后的品牌比如大眾、豐田、本田等,相比于三菱品牌,哪個不是在品牌知名度、產品普及度上更勝一籌。也就是說,CR-V、RAV4、途觀L這些車型銷量高的原因,與品牌光環(huán)有著很大關系。
那么,歐藍德就沒有爆款潛質的機會了嗎?當然有,只不過幾率不大。別忘了,剛才的對比數據,是歐藍德全新換代之前的表現,按照產品質量決定品牌勝負的前提這個邏輯,新款車型的產品力上升一個層次,一定會把銷量帶動到一個新高度,實現自我突破并非難事。
或許,三菱品牌因為與一線主流品牌,在外在三要素上不足以對抗,那么不妨將競爭目標進行轉移。如此一來,新歐藍德的競爭對手也就一目了然,比如福特銳際、馬自達CX-5、標致4008等,尤其是同樣上市不久的起亞獅鉑拓界,因為定位接近,后期少不了消費者拿來比對。
薄利多銷,為新歐藍德謀求銷量新出路
除了產品力和品牌力,未來決定新歐藍德市場潛力的條件,就是終端售價了。
按照國內品牌和合資品牌兩大先決條件劃分,隨著自主品牌的整體崛起,以及電氣化推動下新勢力品牌的孕育新生,深耕市場多年的合資品牌處于被沖擊的狀態(tài)。合資品牌所建立的原有秩序遭受挑戰(zhàn),就不得不拿出除產品、品牌光環(huán)以外的對策,來迎接新生勢力的競爭。
因此,合資車企的經銷商以低價換取銷量的方式被廣泛應用。換句話說,就是以“打折促銷”的形式,換取市場的“薄利多銷”。
從當前市場來看,薄利多銷的成功案例并不少。比如一汽-大眾速騰、日產軒逸等,因為常年有著2-3萬的優(yōu)惠力度,一直是家轎行列的銷量TOP???,而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品牌的車型,更是有著多則4、5萬的優(yōu)惠力度。產品力、品牌力在先,再加上誘人的優(yōu)惠行情,消費者很難不買單。

需要指出的是,“薄利多銷”只適用于品牌內走量主流車型,如果全系都實施降價策略,那就意味著品牌定位受到動搖。雖然歐藍德的確是三菱品牌的主力車型,但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勢必會向電動化領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包括現在的阿圖柯,以及未來的多款新能源車,才是三菱品牌發(fā)展的關鍵。
因此,新歐藍德尚待上市預熱退卻之后,大可采取不錯的優(yōu)惠,來穩(wěn)固終端銷量成績。
當然了,有競爭,才有前進的動力。無論合資緊湊型SUV市場內卷再怎么激烈,最終受益的依然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