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曹楊二中高三|有人說,詩歌比歷史更能接近事實的真相。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23曹楊二中高三】
有人說,詩歌比歷史更能接近事實的真相。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這篇文章有點難度,但是也不至于過于復雜。
詩歌比歷史更能接近歷史的真相,本質(zhì)考點是關于競爭性真相。
所以切入點相對比較容易:
表層邏輯:
確實,歷史有其合理性。
歷史的核心要求是客觀準確,歷史能夠為我們呈現(xiàn)事實本身,而呈現(xiàn)事實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真相。
所以歷史對于我們了解真相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批判:
但是事實只是讓我們獲得真相的一個變量,而不是必然因素。
對于同一樣件事情,不同的視角會帶來不同的結(jié)論,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競爭性真相。
就比如,同樣一個瓶子里有半瓶水,有人會覺得還有半瓶,水還足夠,而有人會覺得只有半瓶了,水不夠了。
事實不是主導結(jié)論的唯一變量,這個也代表了視角立場本身會給結(jié)論帶來錯誤影響。
也因此,當歷史的傳記官,站在本國所具有的視角下去描寫歷史的時候,我們雖然看到了事實,但是未必了解真相,他們會在自己的視角下強化或者弱化一些變量。
也因此,我們一直會產(chǎn)生,我們祖輩經(jīng)常被少數(shù)民族欺負的印象,但是實際上來說,作為更加強大的漢族,我們理應更多時候處于強勢的位置。
本體論:
因此詩歌本身可能更接近真相,因為詩歌沒有預設立場,也意味著詩歌具有更加自由全面的視角描述。
正如歷史更多記錄豐功偉績國家得失,但是作為詩人會說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名句。
所以詩歌是更加接近真相的,因為詩歌自由的立場,以及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否定合理性,會對于客觀事物進行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描述,這種描述才是真正切入本質(zhì)的。
方法論:
而作為我們來說,一方面,認同歷史的價值,畢竟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正確。
但是從真相,結(jié)論,因果判斷上來說,對于歷史描述要保持一定的認同彈性。
在觀看歷史的同時也了解一下同時期的詩歌作品,這樣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加貼近真實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