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積累 | 諸子百家
01儒家
(1)孔子
①時代:春秋。
②著作:修訂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論語》(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
③核心思想:仁。
④政治思想:德治禮治、為政以德。
⑤教育思想:創(chuàng)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啟發(fā)式方法論、學思行結合。
(2)孟子
①時代:戰(zhàn)國。
②著作:《孟子》。
③政治思想:仁政、民貴君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④人性觀點:性善論。
(3)荀子
①時代:戰(zhàn)國。
②著作:《荀子》。
③政治思想:禮法并用(主張將儒家的禮制思想同法家思想相結合)。
④人性觀點:性惡論。
⑤哲學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4)四書五經
①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之名始于南宋朱熹。
②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之名始于西漢漢武帝。
(5)大事件
①秦朝焚書坑儒。
②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在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等思想后形成了“儒術”這種治國思想,它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與歷代儒客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正統(tǒng)和主流思想。
02道家
(1)老子
①時代:春秋。
②著作:《道德經》
③政治思想:無為而治。
④哲學思想:上善若水;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莊子
①時代:戰(zhàn)國。
②著作:《莊子》(《南華經》)。
③哲學思想:天人合一、清靜無為。
④相關典故:庖丁解牛、莊周夢蝶、鵬程萬里。
03法家
(1)代表人物:戰(zhàn)國商鞅、戰(zhàn)國韓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2)代表著作:《商君書》《韓非子》。
(3)思想:以法治國。
(4)商鞅:變法。
(5)韓非: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法”“術”“勢”相結合。
①法:以商鞅為宗,以嚴刑厚賞來推行法令。
②術:以申不害為宗,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
③勢:以慎到為宗,把政府的威權盡量擴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里。
04墨家
(1)代表人物:戰(zhàn)國墨子。
(2)代表著作:《墨子》。
(3)代表思想: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
①兼愛:平等與博愛。
②非攻:反對侵略戰(zhàn)爭。
③尚賢: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
④節(jié)用:清廉儉樸。
05兵家
(1)代表人物:春秋孫武、戰(zhàn)國孫臏。
(2)代表著作:《孫子兵法》(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
(3)主旨思想: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
06雜家
(1)代表人物:戰(zhàn)國呂不韋。
(2)代表著作:《呂氏春秋》。
(3)主旨思想: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無不貫綜。
07縱橫家
(1)代表人物:戰(zhàn)國張儀、戰(zhàn)國蘇秦。
(2)主旨思想: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戰(zhàn)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連橫派張儀連橫六國分事秦;合縱派蘇秦合縱六國以抗秦。
08其他
(1)三教九流
①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②九流(說法一):三教之中“上中下”各三等人。
③九流(說法二):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儒、道、法、墨、雜、名、農、縱橫、陰陽。
④九流(說法三):上九流——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中九流——舉子、醫(y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2)九流十家
①九流: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儒、道、法、墨、雜、名、農、縱橫、陰陽。
②十家:九流基礎上增加“小說家”。
(3)五行八作
①五行:車行、船行、店鋪行、腳行、衙役行。
②八作: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石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