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歷史小常識198——中國(中)

南北朝(386~589年)
北朝(386~581年)
南朝(420~589年)
北魏(386~534年)
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孫子,376年,代國被前秦吞并后,代國余部向北逃離河套地區(qū)。
386年,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崩潰,拓跋珪得以恢復代國。391年,擊敗了高車和柔然,穩(wěn)定了后方。396年擊敗后燕,稱雄北方。
398年,拓跋珪改國號為魏,稱為北魏道武帝。402年,后秦攻打北魏,結果被暴揍。
409年,拓跋珪被刺殺,兒子拓跋嗣即位,誅殺了刺殺拓跋珪的人,稱為北魏明元帝。410年北伐柔然成功,《木蘭辭》即為這一時代的作品。416年北魏吞并了后秦北部,與東晉接壤了。422年,拓跋嗣帶兵攻打南朝宋,奪取黃河南岸。
423年,拓跋嗣在攻打南宋時病逝,長子拓跋燾即位,稱為北魏太武帝。424年被柔然攻擊,于是再次反攻,將柔然擊退,柔然從此西遷,并擠壓中亞游牧民族,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沖垮。431年北魏吞并夏國,436年吞并北燕,439年吞并北涼,完成了對中國北方的統一。450年,南朝宋試圖“封狼居胥”攻打北魏,結果被北魏反推到長江,因為北魏士兵水土不服而退回。
452年,拓跋燾被宦官刺殺,拓跋余即位,稱為北魏南安王。拓跋余試圖誅殺宦官,結果被反殺。弟弟拓跋濬即位,稱為北魏文成帝,誅殺了宦官。拓跋濬在位期間休養(yǎng)生息,穩(wěn)定局面,避免北魏走上前秦的老路,同時尊崇佛教,使得南北朝同時對佛教大力支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北統一。
465年,拓跋濬病逝,兒子拓跋弘即位,稱為北魏獻文帝。即位時年僅11歲,由馮太后執(zhí)政。
471年,拓跋弘不滿馮太后執(zhí)政,讓位給兒子,拓跋宏即位,稱為北魏孝文帝。即位時年僅4歲,由馮太后執(zhí)政。476年,拓跋弘突然死亡,懷疑是馮太后所為。477年,馮太后禁止種族隔離制度,積極漢化。490年,馮太后病逝,拓跋宏親政更加大力地推行漢化改革,494年,將都城從平城(現代的山西大同)遷往洛陽,彼時洛陽距離北魏南部邊境很近。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元宏,學習漢語。497年,北魏攻打南齊,但是失敗。
499年,元宏病逝,次子元恪即位,稱為北魏宣武帝。500年攻打南齊,奪取了漢中盆地,后期北魏開始爆發(fā)農民起義,由盛轉衰。
515年,元恪病逝,兒子元詡即位,稱為北魏孝明帝。即位時年僅5歲,由外戚高家專政。
528年,元詡被毒死,拓跋弘的孫子元子攸在爾朱榮的幫助下平定了內亂,即位稱為北魏孝莊帝。之后爾朱榮做大,元子攸誅殺了爾朱榮,結果被爾朱家綁架殺害。
530年,元子攸被殺,爾朱世隆擁立元曄(ye)即位,同時高歡擁立元朗即位。
531年,爾朱世隆改立元恭為帝,稱為北魏節(jié)閔帝。
532年,高歡擊敗爾朱世隆,改立元修為帝,稱為北魏孝武帝。之后元曄元朗元恭都被殺害。
534年,在宇文泰的幫助下,元修逃離洛陽的高歡,來到長安,結果被宇文泰殺害。之后高歡和宇文泰各自擁立皇帝,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

南朝宋(420~479年)
南朝宋的建立者劉裕是劉邦的后裔。
420年,劉裕接受司馬德文禪讓登基,稱為宋武帝。劉裕為了避免重蹈東晉覆轍,將軍權收集在中央。
422年,劉裕病逝,兒子劉義符即位,貪圖享樂。
424年,劉義符被廢殺,弟弟劉義隆即位,稱為宋文帝。426年,在檀道濟的幫助下誅殺了廢殺劉義符的官員。之后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元嘉之治。430年,劉義隆第一次北伐,結果失敗,450年第二次北伐,又失敗,丟掉了黃河南岸。452年第三次北伐,最終南北相持于淮河。
453年,劉義隆的兒子劉劭(shao)發(fā)動政變弒父奪位。被弟弟劉駿討伐擊殺。劉駿即位,稱為宋孝武帝。454年削藩,并第一次建立起監(jiān)察制度。458年擊退了北魏的進攻。
464年,劉駿病逝,長子劉子業(yè)即位,稱為宋前廢帝。
465年,劉子業(yè)被叔叔劉彧(yu)廢掉,弟弟劉子勛即位,稱為宋義嘉帝。
466年,劉彧將劉子勛擊敗,二人被殺,劉彧即位,稱為宋明帝,后來持續(xù)內亂。
472年,劉彧病逝,兒子劉昱即位,稱為宋后廢帝,即位后隨意殺人,暴虐無度。最后大臣忍無可忍,合起伙來把他殺了。
477年,劉昱被殺,弟弟劉準即位,由蕭道成擁立,稱為宋順帝。
479年,劉準被迫讓位給蕭道成,之后被殺,南朝宋宣告滅亡。
南齊(479~502年)
南齊的建立者自稱蕭何的后裔。
479年,蕭道成接受劉準的禪讓,稱為齊高帝。在南齊的整個歷史中,南北對抗均是弱勢的一方。
482年,蕭道成病逝,兒子蕭賾(ze)即位,稱為齊武帝。486年平定內亂,開始休養(yǎng)生息,為后來南梁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493年,蕭賾病逝,兒子蕭昭業(yè)即位。
494年,蕭鸞發(fā)動政變,迎立蕭昭業(yè)的弟弟蕭昭文即位,稱為齊海陵王。同年,蕭鸞干脆自己即位,稱為齊明帝。蕭昭業(yè)蕭昭文被殺。
498年,蕭鸞病逝,次子蕭寶卷即位,稱為南齊廢帝。501年,蕭衍已經起兵反齊。
501年,蕭寶卷被廢,在蕭衍的幫助下,蕭寶融即位,稱為齊明帝。
502年,蕭寶融冊封蕭衍為梁王,同年讓位給蕭衍,南齊宣告滅亡。

南梁(502~557年)
南梁的建立者蕭衍是蕭道成的侄子,曾幫助蕭鸞上位。
502年,蕭衍接受禪讓稱帝,稱為梁武帝。蕭衍勵精圖治,扭轉了南齊在南北對抗中的頹勢。在位時推崇佛教,形成南北朝一同推崇佛教的局面。547年,接受來自東魏的侯景的投降,結果侯景開始作亂,把持朝政之后,將蕭衍軟禁。南梁陷入內亂。
549年,蕭衍被餓死,養(yǎng)子蕭正德即位,起兵反抗侯景,被殺。侯景立蕭衍兒子蕭綱即位,稱為梁簡文帝。
550年,蕭綱被廢,后來被殺,蕭棟被侯景擁立,稱為梁廢帝。
551年,蕭棟被廢,侯景自行稱帝,蕭繹(yi)在江陵起兵,稱為南梁世祖,552年侯景被殺,554年,南梁被西魏攻打,蕭繹帶兵抵抗失敗被殺。
554年,蕭繹被殺,蕭淵明即位,稱為南梁閔帝,同年,廣州刺史陳霸先發(fā)動政變,蕭淵明被廢,蕭繹的兒子蕭方智被立為帝,稱為南梁敬帝。
557年,蕭方智禪讓給陳霸先,之后被殺。南梁宣告滅亡。
東魏(534~550年)
534年,因為元修逃離,高歡立元善見為帝,稱為東魏孝靜帝,實際上是高歡的傀儡。547年,高歡去世,高歡的兒子高澄繼任。元善見試圖起兵反抗高澄,結果被發(fā)現,高澄差點把元善見殺掉。549年,高澄被刺殺,高澄的弟弟高洋繼任。
550年,元善見被逼讓位,之后被殺。東魏宣告滅亡。
西魏(535~556年)
535年,元修被殺后,宇文泰擁立元寶炬為帝,稱為西魏文帝。
551年,元寶炬病逝,兒子元欽即位,稱為西魏廢帝。元欽試圖誅殺宇文泰,結果被發(fā)現。
554年,元欽被殺,弟弟元廓即位,稱為西魏恭帝。555年改名拓跋廓。556年宇文泰病逝。
556年,拓跋廓被逼讓位,之后被殺。西魏宣告滅亡。

北齊(550~577年)
550年,高洋逼迫元善見退位,自行登基,稱為齊文宣帝。552年擊退契丹,553年擊退突厥,555年趁南梁內亂控制淮南。之后開始酗酒。
559年,高洋喝酒喝死,兒子高殷即位,稱為齊廢帝。560年,叔叔高演發(fā)動政變。
560年,高殷被廢,高演即位,稱為齊孝昭帝。
561年,高演病逝,弟弟高湛即位,稱為齊武成帝?;囊鶡o度,北齊開始衰落。
565年,高湛退位,兒子高緯即位,稱為北齊后主,依然是個荒淫無度的家伙,568年高湛喝酒喝死。
577年,北周吞并北齊,高緯投降,后來被殺,北齊宣告滅亡。
北周(557~581年)
557年,宇文覺接受拓跋廓讓位登基,稱為周孝閔帝,即位后趁南梁混亂奪取了四川云南。同年被宇文護毒殺。宇文護安排宇文毓(yu)即位,稱為周明帝。
560年,宇文毓被宇文護殺害,宇文護擁立宇文邕(yong)為帝,稱為周武帝。一開始宇文邕表現的非常聽話,麻痹了宇文護的神經。568年,北周攻打北齊失敗。572年,宇文邕終于除掉宇文護。577年,北周吞并北齊,重新統一了北方。578年,因為突厥強大,宇文邕帶兵攻打突厥。
578年,宇文邕在攻打突厥的路上病逝,兒子宇文赟(yun)即位,稱為周宣帝。即位時只有17歲,由岳父楊堅執(zhí)政。
579年,宇文赟被逼退位,讓位給兒子宇文闡,稱為周靜帝。即位時只有8歲。
581年,宇文闡被騙禪位給楊堅。后來宇文赟宇文闡被殺。北周宣告滅亡。

南陳(557~589年)
557年,陳霸先接受蕭方智禪讓,稱為陳武帝。
559年,陳霸先病逝,兒子陳蒨即位,稱為陳文帝。560年平定內亂,561年裴景叛逃后,陳國丟失了長江以北的所有領土。從此劃江而治。
566年,陳蒨病逝,兒子陳伯宗即位,稱為陳廢帝。
568年,陳伯宗被廢,叔叔陳頊(xu)即位,稱為陳宣帝。573年試圖北伐,失敗,577年北齊被北周吞并,陳頊試圖奪得淮南,結果失敗。此時南陳已經幾乎無法和北周對抗了。
582年,陳頊病逝,兒子陳叔寶即位,稱為陳后主。陳叔寶不理朝政,自暴自棄。589年,隋軍攻克建康,陳叔寶被俘。南陳被隋吞并,宣告滅亡。
隋(581~619年)
581年,楊堅接受宇文闡的禪讓,稱為隋文帝。589年,隋吞并南陳,結束了將近300年的混亂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全國。之后,推行均田制,修建大運河,使隋朝國力迅速增長。
604年,楊堅病逝,兒子楊廣奪位,稱為隋煬帝。繼續(xù)修建大運河,攻打高句麗,吐谷渾。導致人民勞役過度,612年引發(fā)了楊玄感起義,613年爆發(fā)瓦崗起義,
617年,李淵起兵反隋,擁立楊侑(you)為皇帝。
618年,楊廣被部將勒死,隋朝舊部離楊侗(dong)為皇帝。同年,楊侑禪位給李淵。
619年,楊侗被迫讓位給王世充。隋朝宣告滅亡。

唐(618~907年)
唐朝的建立者李淵是李暠的后裔,隋朝時被封為唐國公。
618年,李淵接受楊侑禪讓,稱為唐高祖。在李世民的幫助下,平定了隋末各路起義軍,623年,唐朝統一了中國。
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稱為唐太宗。同年,擊退了打到長安城門口的突厥軍隊。630年將突厥打垮,暫時消滅了北方禍患。之后安撫民生,積蓄力量,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634年平定吐谷渾,635年,李淵去世。639年收復高昌和西域。645年攻打高句麗成功。

649年,李世民病逝,兒子李治即位,稱為唐高宗。李治延續(xù)了貞觀時期的政策,650年,唐朝吞并了高句麗和百濟,收復了朝鮮半島北部。660年開始,李治開始與武則天共同理政。661年接納了被阿拉伯帝國攻打的薩珊波斯王室,建立波斯都護府。663年在白江口擊敗日本,使得日本800余年不敢進犯朝鮮。
683年,李治病逝,兒子李顯即位,稱為唐中宗。由武則天執(zhí)政。
684年,李顯因言論不當被廢,弟弟李旦即位,稱為唐睿宗。由武則天執(zhí)政。
690年,武則天自己稱帝,稱為中原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延續(xù)了之前的政策,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唐朝進入全盛。692年,派兵擊敗吐蕃,保住了西域。701年,擊敗后突厥,此后突厥不再對唐朝構成威脅,契丹逐漸嶄露頭角。
705年,武則天病逝,李顯發(fā)動神龍政變復位。

710年,韋后毒死李顯,立兒子李重茂即位,稱為唐少帝。之后韋后試圖復制武則天的成功,自己稱帝,被李隆基推翻。
710年,在李隆基的支持下,李旦復位。李重茂被廢。
712年,李旦因為天象出現彗星,決定退位。兒子李隆基即位,稱為唐玄宗。713年,太平公主發(fā)動先天政變,被李隆基擊敗。716年,李旦病逝。之后李隆基著手復興唐朝,改革制度,最后達成了開元盛世。但是李隆基采用節(jié)度使制度,為唐末軍閥割據埋下了隱患。745年,李隆基開始寵愛楊貴妃。751年,唐朝與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發(fā)生怛羅斯戰(zhàn)役,唐朝戰(zhàn)敗,此后唐朝擴張停止,由攻轉守。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唐朝開始衰落。
756年,安祿山攻下長安,李隆基出逃,兒子李亨在靈武即位,稱為唐肅宗。李隆基被迫退位,757年,李亨錯失良機,沒能擊敗安慶緒。
762年,李隆基、李亨先后病逝,李亨的兒子李豫即位,稱為唐代宗。李豫重新重用郭子儀,收復了長安、洛陽。763年擊殺史朝義,平定安史之亂。同年,長安被吐蕃奪走,年底被郭子儀收復。765年,擊殺仆固懷恩,平定動亂。
779年,李豫病逝,兒子李適即位,稱為唐德宗。李適試圖削藩,結果失敗。781年印發(fā)內亂,784年結束。
805年,李適病逝,兒子李誦即位,稱為唐順宗,李誦即位時已經得病,不能理政。
806年,李誦病逝,兒子李純即位,稱為唐憲宗。李純即位后開始削藩,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裴度的幫助下實現了元和中興。

820年,李純病逝,兒子李恒即位,稱為唐穆宗,李恒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唐朝開始迅速衰落。823年,李恒輕度中風。
824年,李恒病逝,兒子李湛即位,稱為唐敬宗,也是貪圖享樂不理朝政。
826年,李湛被宦官殺死,弟弟李昂即位,稱為唐文宗,835年發(fā)動甘露之變,試圖除掉宦官勢力,結果失敗。
840年,李昂抑郁成疾病逝,弟弟李炎即位,稱為唐武宗。843年,李炎終于剪除宦官勢力,進行改革,開創(chuàng)了會昌中興。
846年,李炎服丹藥中毒死,弟弟李忱即位,稱為唐宣宗。李忱繼續(xù)改革,勤儉治國,開創(chuàng)大中之治,但無奈自然災害太多,同時藩鎮(zhèn)割據也越來越嚴重。
859年,李忱福丹藥中毒死,兒子李漼(cui)即位,稱為唐懿宗。李漼任人不明,驕奢淫逸,唐朝中興毀于一旦。
873年,李漼病逝,兒子李儇(xuan)即位,稱為唐僖宗。李儇比李漼更會玩,結果878年爆發(fā)了黃巢起義,唐朝徹底淪為一盤散沙。884年,李儇借助各個節(jié)度使的力量平定黃巢起義,結果導致藩鎮(zhèn)割據。
888年,李儇病逝,弟弟李曄即位,稱為唐昭宗。同年,攻打西川失敗,893年,攻打李克用失敗。900年,朱溫逐漸控制了朝廷。

904年,李曄被朱溫殺害,李曄的兒子李柷被擁立,稱為唐哀帝。
907年,李柷被廢,不久被朱溫殺害。唐朝宣告滅亡。
南詔(738~902年)
南詔的建立者皮邏閣是哀牢國的后裔。
738年,皮邏閣為了統一南詔,尋求唐朝幫助,李隆基便冊封其為云南刺史,名義上歸屬唐朝。皮邏閣幫助唐朝牽制吐蕃,統一南詔。
748年,皮邏閣病逝,兒子閣羅鳳即位,752年,趁安史之亂獨立,754年擊敗唐朝。766年,唐朝動亂暫時結束后,又遣使請求歸順,因為唐朝已經無力干涉,默認了南詔的現狀。
778年,閣羅鳳病逝,孫子異牟尋即位,780年攻打唐朝,結果失敗,788年重新歸順。
808年,異牟尋病逝,兒子尋閣勸即位。
809年,尋閣勸病逝,兒子勸龍晟即位,開始胡作非為,南詔開始衰落。
816年,勸龍晟被殺,弟弟勸利晟即位。
823年,勸利晟病逝,弟弟勸豐祐即位。829年,一度派兵攻克成都,唐軍反擊,830年南詔重新歸順。
859年,勸豐祐病逝,兒子世隆即位,866年發(fā)兵攻打交趾(現代的越南北部),被唐軍擊退。
877年,世隆病逝,兒子隆舜即位,在位期間政治腐敗。
897年,隆舜被鄭買嗣殺害,兒子舜化貞即位,舜化貞試圖讓唐朝管管鄭買嗣,結果朱溫對此不感興趣。
902年,舜化貞被殺,南詔宣告滅亡。
五代十國(907~979年)
五代(907~960年)
十國(902~979年)

后梁(907~923年)
后梁的建立者朱溫最初參加黃巢起義,后來被唐朝詔安出任汴州刺史,后來排擠李克用,接近王室,控制朝廷。
907年,朱溫殺害李柷,自立為帝,稱為梁太祖。908年,勁敵李克用去世,朱溫得以名義上統一北方。在此期間,遼東和朝鮮喪失給了契丹。
912年,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殺害,朱友珪即位,稱為梁廢帝,朱友珪荒淫無度,引發(fā)群臣不滿。
913年,朱友珪被弟弟朱友貞殺害,朱友貞即位,稱為梁末帝。915年,割據勢力在北方建立晉國,朱友貞帶兵平叛,結果被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背刺。腹背受敵,作戰(zhàn)不力。
923年,李存勖攻克開封,朱友貞自殺。后梁宣告滅亡。
前蜀(907~925年)
前蜀的建立者王建最初是流民,黃巢起義中加入唐軍作戰(zhàn)有功,趁機割據了成都。
907年,后梁篡唐,王建拒絕接受,就地獨立,稱為前蜀高祖。912年擊退了朱溫的攻擊,后梁被迫承認了前蜀的存在。
918年,王建病逝,兒子王衍即位,稱為前蜀末帝。王衍荒淫無道橫征暴斂,前蜀很快衰落。
925年,后唐吞并前蜀,王衍投降,后來被殺。前蜀宣告滅亡。
大長和(902~928年)
大長和的建立者鄭買嗣(漢族)世襲南詔宰相。
902年,鄭買嗣伙同楊登殺害舜化貞,建立大長和,之后滅口楊登稱帝,稱為大長和圣祖。
909年,鄭買嗣病逝,兒子鄭仁旻(min)即位,914年發(fā)兵進攻前蜀,結果失敗,被打痛,之后不敢再向東向北進軍。
926年,鄭仁旻吃丹藥中毒死,兒子鄭隆亶即位,由楊干貞輔政。
928年,鄭隆亶被楊干貞殺害,大長和宣告滅亡。
后唐(923~936年)
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兒子,李克用在黃巢起義中有功,獲得了山西作為根據地,與朱溫對抗。
923年,李存勖利用后梁內亂,奪取開封稱帝,稱為唐莊宗。925年,吞并前蜀,
926年,吞并前蜀后,返回途中李嗣源發(fā)動兵變,李存勖被殺,弟弟李嗣源即位,稱為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胡作非為,導致后蜀獨立。
933年,李嗣源被唱戲的人勒死,兒子李從厚即位,稱為唐閔帝。934年逼反李從珂。
934年,李從珂造反,追殺李從厚后即位,稱為唐末帝。此時,后唐因為內亂已經無法壓制北方的晉國將軍。
936年,晉國的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攻克洛陽。李從珂自殺,后唐宣告滅亡。
吳(902~937年)
吳國的建立者楊行密最早參與黃巢起義,被捕后被招安為唐軍,之后再次反叛,割據廬州(今天的安徽合肥)。唐朝不得已,任命其為廬州刺史。898年擊敗錢镠(liu)的軍隊,形成吳、吳越割據勢力的局面。
902年,楊行密被唐昭宗封為吳王,稱為吳太祖,要求楊行密討伐朱溫,楊行密起兵攻打,結果被部將反叛,最后相持不下。
905年,楊行密病逝,兒子楊渥即位,稱為吳烈祖。楊渥貪圖享樂,907年被部將發(fā)動政變。
908年,楊渥被殺,弟弟楊龍演即位,稱為吳高祖。楊龍演被部將徐溫控制,成為傀儡。
920年,楊龍演病逝,弟弟楊溥即位,稱為吳睿帝。朝政被徐溫養(yǎng)子李昪(bian)控制。
937年,楊溥禪讓給李昪,吳被南唐取代,吳國宣告滅亡。
大義寧(928~937年)
大義寧的建立者楊干貞是大長和大臣。
928年,楊干貞殺害鄭隆亶,自立為帝。
930年,楊干貞被弟弟楊詔廢除,楊詔即位。
937年,通海節(jié)度使段思平起兵反叛,攻克大理,楊詔被抓,后來被殺,大義寧宣告滅亡。
后晉(936~946年)
后晉的建立者石敬瑭原來是唐朝的河東節(jié)度使,朱溫稱帝后暫時沒有起兵反抗,915年起兵,間接導致后梁滅亡,之后暫時歸順于后唐,934年后唐內亂,石敬瑭起兵,最初被擊敗,后來向遼國獻出了幽云十六州,借助契丹兵攻克洛陽,統一北方。
936年,攻克洛陽后,石敬瑭稱帝,稱為晉高祖,自稱兒皇帝,認契丹作父。引起部將劉知遠的不滿。燕云地區(qū)不愿投降的人后來投靠劉知遠,石敬瑭無可奈何。
942年,石敬瑭病逝,兒子石重貴即位,成為晉后主。石重貴拒絕向契丹稱臣,結果被耶律德光攻擊。劉知遠坐視后晉遭報應。946年,遼國攻克開封,吞并后晉,石重貴被迫投降。后晉宣告滅亡。

閩(909~945年)
閩的建立者王審知,最早參加了黃巢起義,之后割據福建省。
909年,王審知被封為閩王,稱為閩太祖,王審知經營福建,安撫人民,注重生產,深得人民喜愛。
925年,王審知病逝,兒子王延翰即位,稱為閩嗣主。王延翰驕奢淫逸,很快遭致反叛。
927年,王延翰被弟弟王延鈞擊殺,王延鈞即位,稱為閩太宗。王延鈞打仗還行,但執(zhí)政昏庸。后來被兒子發(fā)動政變所害
935年,王延鈞被殺,兒子王昶(chang)即位,稱為閩康宗。王昶貪財享樂,很快也被謀殺。
939年,王昶被朱文進殺死,朱文進迎立王昶的叔叔王延羲即位,稱為閩景宗。王延羲更加胡作非為。
944年,王延羲被朱文進殺死,弟弟王延政即位,閩朝此時陷入分裂。945年,王延政派兵攻打福州。
945年,李璟派兵攻打閩朝,王延政無法抵擋,被俘。南唐吞并閩朝,閩朝宣告滅亡。
后漢(947~950年)
后漢的建立者劉知遠,最初是石敬瑭的部將,對石敬瑭賣國行為失望后,坐視了后晉的滅亡。946年,遼朝吞并了后晉,試圖拉攏劉知遠,劉知遠沒有答復,后來遼朝在中原暴虐無度,被人民反對,劉知遠才派兵收復后晉余部。
947年,劉知遠攻克開封,建立后漢,稱為后漢高祖。重用部將郭威。
948年,劉知遠病逝,兒子劉承祐即位,稱為后漢隱帝。即位時17歲,由郭威輔佐。劉承祐不滿被郭威控制,想要殺掉郭威,結果被反殺。
950年,劉承祐被殺,郭威奪權,后漢宣告滅亡。
楚(907~951年)
南楚的建立者馬殷最早是忠武節(jié)度使秦宗權的部將,秦宗權被殺后,馬殷到江西西部起事,后來割據,控制湖南。
907年,馬殷被封為楚王,稱為楚武穆王。908年攻打南平,使南平只剩下兩片很小的區(qū)域。因為實力弱小,主要依附后梁后唐。
930年,馬殷病逝,次子馬希聲即位,稱為楚衡陽王。
932年,馬希聲病逝,弟弟馬希范即位,稱為楚文昭王。馬希范首創(chuàng)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允許土家族首領自治。
947年,馬希范病逝,弟弟馬希廣即位,稱為楚廢王。949年平定兄弟馬希萼叛亂,950年,馬希萼投降南唐,引兵進攻。
951年,南唐吞并南楚,馬希萼被封為楚恭孝王,沒有實權。南楚宣告滅亡。
后周(951~960年)
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是后漢的開國功臣,受命輔佐劉承祐,但是劉承祐不滿郭威的輔佐,想要殺郭威,結果郭威反殺。
951年,劉承祐被殺,郭威即位,稱為周太祖。郭威著手改革,組織生產,恢復了被后晉破壞的民生,為北宋統一中原打下了基礎。
954年,郭威病逝,侄子柴榮即位,稱為周世宗。柴榮延續(xù)了郭威的政策,勵精圖治,任用趙匡胤選拔軍隊,準備統一中國。955年攻打后蜀,958年攻打南唐,雖然沒有完全攻下,但已經威懾住了南方。
959年,柴榮準備攻打遼朝,收復幽州(現代的北京市),結果出發(fā)前突然患病,很快病逝。兒子柴宗訓即位,稱為周恭帝。
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柴宗訓被迫退位。趙匡胤要求后人不得殺害柴氏后人,終結了五代交替必把前朝皇室殺光的宿命。后周宣告滅亡。

南平(924~963年)
南平的建立者高季興是朱溫的牙將,907年被朱溫封在南平。
924年,后梁被后唐滅掉,高季興不接受后唐統治,獨立稱王。稱為荊南武信王。926年被后唐擊敗,失去北部領土,南平成為五代十國中面積最小的國家。
929年,高季興病死,兒子高從誨即位,稱為南平文獻王。
948年,高從誨病逝,兒子高保融即位,稱為南平貞懿王。
960年,北宋建立后,高保融十分害怕,得病去世,弟弟高保勖即位,稱為南平貞安王。
962年,高保勖病逝,侄子高繼沖即位,稱為南平德仁王。此時北宋已經實質上包圍南平。
963年,北宋軍隊借道南平,高繼沖直接放棄抵抗選擇投降。南平宣告滅亡。
后蜀(934~966年)
后蜀的建立者孟知祥是后唐的西川節(jié)度使,李存勖被兵變謀害時,孟知祥趁機割據獨立。
934年,后唐承認了后蜀的獨立,孟知祥稱帝,稱為后蜀高祖。
937年,孟知祥病逝,兒子孟昶(chang)即位,稱為后蜀末帝。946年,孟昶剪除了胡作非為的孟知祥舊臣,親政,養(yǎng)民生息。保證了四川的繁榮。955年被后周攻打,向南躲避。
966年,北宋攻打后蜀,孟昶直接投降。后蜀宣告滅亡。
南漢(917~971年)
南漢的建立者劉?(yan)最早是后梁的清海節(jié)度使,割據廣東廣西越南。
917年,劉?稱帝,稱為南漢高祖,928年被南楚攻打,劉?派兵擊敗南楚。930年鎮(zhèn)壓了越南的第一次反叛。936年,試圖攻打大義寧,失敗,938年越南再次反叛,南漢無力鎮(zhèn)壓,導致越南自此從中國脫離,至今沒有收復。
942年,劉?病逝,兒子劉玢即位,稱為南漢殤帝。
943年,劉玢被弟弟劉晟殺害,劉晟即位,稱為南漢中宗。948年攻打南楚,獲得嶺南。
958年,劉晟病逝,兒子劉鋹(chang)即位,稱為南漢恭宗。
971年,北宋吞并南漢,劉鋹本來想逃跑到南洋,結果失敗,被迫投降。南漢宣告滅亡。
南唐(937~975年)
南唐的建立者李昪最早是吳國大臣。
937年,李昪接受楊溥禪讓,登基稱帝,稱為南唐先主。
943年,李昪服用丹藥中毒死。兒子李璟即位,稱為南唐中主。945年,派兵吞并閩朝,建立控制。之后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經濟,為后來北宋南宋經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951年,南唐吞并南楚,955年被后周進攻,難以抵擋,割地投降。
961年,李璟病逝,兒子李煜即位,稱為南唐后主。李煜延續(xù)李璟的政策,勵精圖治,發(fā)展經濟。
975年,北宋攻打南唐,李煜投降,后來被殺。南唐宣告滅亡。
吳越(907~978年)
吳越的建立者錢镠(liu)最早是淮南節(jié)度使的部將,后來割據浙江。
907年,錢镠被后梁封為吳越王,稱為吳越太祖。之后穩(wěn)固邊境,發(fā)展經濟,為后來北宋南宋經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932年,錢镠病逝,兒子錢元瓘(guan)即位,稱為吳越文穆王。
941年,錢元瓘病逝,兒子錢佐即位,稱為吳越忠獻王。945年,閩朝被南唐吞并,吳越國實際上被南唐包圍。
947年,錢佐病逝,弟弟錢倧(zong)即位,稱為吳越忠遜王。同年,被大臣殺害。弟弟錢俶(chu)即位,稱為吳越忠懿王。975年,南唐被北宋吞并。
978年,錢俶直接投降北宋,吳越被北宋吞并,宣告滅亡。
北漢(951~979年)
北漢的建立者劉旻是劉知遠的弟弟,后漢滅亡后,劉旻逃回后晉故地,私通遼國割據。
951年,劉旻認遼作父,稱兒皇帝,稱為北漢世祖。954年趁郭威病逝攻打后周,結果失敗,被氣病。
954年,劉旻病逝,兒子劉承鈞即位,稱為北漢睿宗。
968年,劉承鈞病逝,外甥劉繼恩即位,稱為北漢景宗。同年被殺,劉承鈞的外甥劉繼元即位,稱為北漢后主。
979年,北宋攻克太原,劉繼元投降,北漢宣告滅亡。至此,五代十國結束,中原重新統一。
遼(907~1125年)
契丹,在契丹語中的含義為鑌鐵,相當于古代的不銹鋼。契丹的名字kitan后來被蒙古人帶到東歐,稱為中國俄語名的來源。
902年,耶律阿保機趁唐末混亂,襲擊河北,擄走了大量人口,之后統一了契丹各部,稱為契丹部落聯盟的實際統治者。
907年,耶律阿保機仿照中原制度,拒絕重新選舉部落首領,登基稱帝,稱為遼太祖,之后擊敗了試圖重新選舉的人。926年,契丹吞并渤海國,第一次統一了中國東北。
927年,耶律阿保機病逝,兒子耶律德光即位,稱為遼太宗。936年,幫助石敬瑭建立后晉后,獲得了幽云十六州。后來幽云十六州被漢族政權收復已經是明朝的事了。944年,因為石重貴拒絕服從自己,契丹出兵攻打后晉,946年吞并后晉,改國號為遼。耶律德光沒有遠見,下令農田改為放牧,所有人都要向自己上貢。遭到了漢族的反對,甚至引發(fā)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民族抗戰(zhàn),最后,耶律德光被迫退出中原。
947年,耶律德光病逝,侄子耶律阮即位,稱為遼世宗。951年聯合北漢攻打后周。
951年,耶律阮出兵攻打后周時,被耶律察割殺害,耶律德光長子耶律璟即位,稱為遼穆宗。耶律璟首先誅殺耶律察割,之后平定了幾次謀反。耶律璟經常殺人,身邊侍從被殺很快。
969年,耶律璟喝酒喝醉,被身邊的侍從殺害。耶律阮次子耶律賢即位,稱為遼景宗。耶律賢對遼朝進行了改革,后期做到了政治穩(wěn)定,生產進步。保證了遼朝對北宋的軍事優(yōu)勢。979年,北宋已經統一中原,試圖收復幽州(現代的北京周邊),結果被遼軍擊敗。
982年,耶律賢病逝,長子耶律隆緒即位,稱為遼圣宗。即位時只有10歲,由蕭太后執(zhí)政。986年擊敗北宋北伐,1004年擊敗北宋,訂立檀淵之盟。為日后金朝滅亡北宋奠定了基礎。1009年,耶律隆緒親政,進一步深化改革,聯合黨項對抗北宋,促進經濟發(fā)展,遼朝進入全盛。
1031年,耶律隆緒病逝,兒子耶律宗真即位,稱為遼興宗。1042年,耶律宗真利用北宋與西夏的戰(zhàn)爭,強迫北宋增加歲幣,后來北宋與西夏兩敗俱傷,西夏也向遼朝進攻,從此開始遼朝(包括后來的金與蒙古)開始占據軍事優(yōu)勢。1049年,遼朝進攻西夏,但是失敗。
1055年,耶律宗真病逝,兒子耶律洪基即位,稱為遼道宗。耶律洪基任人不明,1075年,權臣傾軋引起內亂,1083年內亂才平定。遼朝開始衰落。
1101年,耶律洪基病逝,兒子耶律延禧即位,稱為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理政較為昏庸,1112年強令完顏阿骨打為其跳舞,后來完顏阿骨打就起兵。
1125年,金軍攻克上京(今天的內蒙古巴林左旗),耶律延禧出逃,后來被俘。遼朝宣告滅亡。

北宋(960~1127年)
北宋的建立者趙匡胤最早是柴榮的將軍,后來輔佐柴宗訓。
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登基稱帝,稱為宋太祖。963年吞并南平,966年吞并后蜀,971年吞并南漢,975年吞并南唐。
976年,趙匡胤去世,弟弟趙匡義即位,稱為宋太宗。978年吞并吳越,979年吞并北漢,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同年攻打遼朝失敗,981年攻打叛變的越南失敗。993年爆發(fā)王小波起義,996年鎮(zhèn)壓成功。趙匡義為了避免唐末軍閥割據局面的出現,限制地方軍隊,結果導致軍隊變弱,為后來北宋南宋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997年,趙匡義病逝,兒子趙恒即位。稱為宋真宗。1004年,在寇準的幫助下,北伐遼朝,互有勝負,最后定下檀淵之盟,不敗而敗。但在經濟上,趙恒輕稅減賦,引進越南水稻,促進經濟發(fā)展,使得北宋GDP已經占當時全世界的一大半。
1022年,趙恒病逝,兒子趙禎即位,稱為宋仁宗。1038年,西北的黨項公開獨立,引發(fā)宋夏戰(zhàn)爭。趙禎派兵攻打,結果失敗,但在經濟上拖垮了西夏,最后遼朝出面調停坐收漁利。趙禎在位期間,世界上第一種紙幣發(fā)行,火藥也開始投入軍事用途。1043年,趙禎任用范仲淹改革,結果失敗。
1063年,趙禎病逝,養(yǎng)子趙曙即位,稱為宋英宗。
1067年,趙曙病逝,兒子趙頊即位,稱為宋神宗。趙頊即位后任用王安石變法,結果被司馬光破壞,北宋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能徹底熄滅。1081年,趙頊趁西夏內亂,發(fā)兵攻打,結果失敗,趙頊所有恢復漢唐盛世的嘗試均吿破產。
1085年,趙頊抑郁而死,兒子趙煦即位,稱為宋哲宗。即位時僅10歲,由高太后執(zhí)政。1093年,趙煦親政后,恢復了部分變法,北宋國力有所恢復,1098年甚至擊潰西夏使之臣服,然而,趙煦的英年早逝使得一切成為泡影。
1100年,趙煦病逝,弟弟趙佶即位,稱為宋徽宗。任人不明,驕奢淫逸。北宋國勢急轉直下,農民起義風起云涌。1126年,滅掉遼朝的金朝開始進攻。
1126年,金兵包圍東京(今天的河南開封),趙佶禪位給長子趙桓,稱為宋欽宗。
1127年,金朝攻克東京,趙佶趙桓被俘虜,北宋宣告滅亡。
西遼(1134~1218年)
1125年,耶律延禧出逃后,遼朝余部在耶律大石的帶領下向西逃竄,建立西遼。
1134年,耶律大石陳東喀喇汗國內亂,控制了其領土稱帝,稱為遼德宗。1137年擊敗西喀喇汗國,1141年,耶律大石在撒馬爾罕附近擊敗了塞爾柱帝國,使得塞爾柱帝國在中亞的統治直接崩潰。西遼控制了相當于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南部、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東部、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北部以及中國新疆的大部。
1143年,耶律大石病逝,妻子蕭塔不煙即位,稱為遼感天皇后。
1150年,蕭塔不煙退位,兒子耶律夷列即位,稱為遼仁宗。
1155年,耶律夷列病逝,妹妹耶律普速完即位,稱為遼承天皇后。此時西遼打到極盛。
1178年,耶律普速完被蕭斡里剌殺害,侄子耶律直魯古被擁立,稱為遼末帝。西遼逐漸衰弱,1203年被古爾王朝擊敗,失去大量領土。
1211年,屈出律綁架耶律直魯古,耶律直魯古被逼退位。
1218年,成吉思汗派將軍哲別出兵吞并西遼,屈出律被殺,西遼宣告滅亡。
西夏(1038~1227年)
西夏的建立者是黨項族,在南北朝時期是羌族的一支,唐朝時與吐谷渾聯手扼制吐蕃,后來吐谷渾被吞并,黨項請求內附,被安置在寧夏一帶。唐末軍閥割據,黨項族趁機控制了甘肅寧夏。之后黨項名義上歸順五代及北宋,實際上已經割據分裂。
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稱為夏景宗,立刻招致了北宋前去平叛,1040年,西夏擊敗了北宋軍隊,但也消耗了大量國力,被迫求和,在遼朝的調停下,宋夏戰(zhàn)爭結束,1044年,遼朝進攻西夏,被李元昊擊敗,至此西夏的輪廓形成,遼宋均承認其地位。
1048年,李元昊被兒子李寧林格殺害。兒子李諒祚即位,稱為夏毅宗。李寧林格被殺。李諒祚即位時僅2歲,由沒藏家執(zhí)政。1059年剪除了沒藏家。勵精圖治。1064年,攻打北宋,北宋被迫退讓。
1067年,李諒祚病逝,兒子李秉常即位,稱為夏慧宗。即位時只有7歲,由梁太后家執(zhí)政。1082年,梁太后派兵攻打北宋新建的永樂城,成功。
1086年,李秉常病逝,兒子李乾順即位,稱為夏崇宗。即位時只有4歲,依舊由梁太后家執(zhí)政。1094年1096年梁太后兩次攻打北宋成功,1098年失敗,1099年梁太后被遼朝毒殺,李乾順趁機親政,整頓政治,1106年阻擋了北宋的攻擊,1115年再次擊退北宋攻擊。1124年,金朝滅亡遼朝,西夏試圖營救,沒有成功,便投靠金朝。1126年與金朝一同攻打北宋,1129年被金朝攻打,兩國重新劃界。
1139年,李乾順病逝,兒子李仁孝即位,稱為夏仁宗。西夏開始走向衰落。后期為討好金朝,不得不割地賠款。
1193年,李仁孝病逝,兒子李純祐即位,稱為夏桓宗。西夏陷入內亂。
1206年,李純祐被弟弟李安全廢除,不久后被殺,李安全即位,稱為夏襄宗。此時蒙古開始崛起。而西夏和金朝卻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
1211年,李安全被李遵頊廢除,不久后被殺,李遵頊即位,稱為夏神宗。李遵頊不顧大臣勸諫,堅持與金朝交戰(zhàn)。
1223年,李遵頊讓位給兒子李德旺,稱為夏哀宗。蒙古此時大舉入侵,然而因為之前與金朝的戰(zhàn)爭,李德旺已經沒有軍隊可用了。
1226年,李遵頊、李德旺病逝,李德旺的侄子李晛(xian)即位,稱為夏末帝。
1227年,成吉思汗圍攻興慶府(現代的寧夏銀川),李晛投降,蒙古吞并西夏,西夏宣告滅亡。

金(1115~1234年)
金朝的建立者完顏阿骨打是女真人,之前屬于渤海國,926年被并入契丹后,居住在三江平原和圖們江地區(qū)。遼朝后期,因為政治腐敗,女真人受到極大壓迫。1114年,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稱為金太祖。1116年控制渤海國全境,1117年攻占南京和泰州(現代的北京市和河北保定)。1122年攻占中京(現代的內蒙古赤峰)
1123年,完顏阿骨打病逝,四弟完顏晟即位,稱為金太宗。1125年攻占上京,遼朝宣告滅亡。1126年發(fā)兵攻打北宋,第一次失敗了,1127年直接攻占了北宋的東京。1128年攻克建康(現代的江蘇南京),宋高宗被迫逃到定海(現代的浙江舟山)。1130年金朝試圖攻打鎮(zhèn)江,失敗。1133年攻打仙人關(現代陜西寶雞附近),失敗,最終金朝只能控制中國北方。
1135年,完顏晟病逝,孫子完顏亶即位,稱為金熙宗。即位時只有16歲,由完顏宗弼、裴滿氏干政。因為長時間不得親政,完顏亶變得精神失常,開始胡亂殺人。
1150年,完顏亶被完顏亮刺殺,完顏亮即位,稱為金海陵王。完顏亮繼續(xù)推進漢化鞏固統治,并將都城從會寧府(現代的黑龍江哈爾濱)遷到金中京(現代的北京大興),但是完顏亮喜好奸淫,引起了大臣的不滿。1161年,完顏亮派兵攻打京口(現代的江蘇鎮(zhèn)江附近),失敗。
1161年,完顏亮被士兵勒死,完顏阿骨打的孫子完顏雍即位,稱為金世宗。完顏雍勤儉節(jié)約,減稅減刑,促進經濟,開創(chuàng)了大定之治。金朝進入全盛。
1189年,完顏雍病逝,兒子完顏璟即位,稱為金章宗。早期延續(xù)了完顏雍的政策,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后期黃河反復決口,金朝花了大力氣也沒治理好,迅速衰落。1206年,南宋趁金朝衰落,開始北伐,1208年,金朝擊敗了南宋。但是金朝經濟也因此崩潰,出現了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惡性通貨膨脹。
1208年,完顏璟病逝,弟弟完顏永濟即位,稱為金廢帝。此時蒙古已經崛起。
1213年,完顏永濟被殺,哥哥完顏珣即位,稱為金顯宗。同年蒙古帝國南下攻打金朝。1214年,遷都到南京(現代的河南開封)。1215年時,中京已經被蒙古控制。完顏珣試圖恢復節(jié)度使制度來抗擊蒙古,但是失敗,1217年,為了補充北方失去的領土,完顏珣竟然攻打南宋,本來南宋想要聯合金朝抵御蒙古,結果此舉一下子使得南宋直接和蒙古結盟。金朝于是被南北夾攻。甚至西夏也開始與金朝開戰(zhàn)。
1224年,完顏珣在內外交困中病逝,兒子完顏守緒即位,稱為金哀宗。完顏守緒立即起用任何能用的方式抗擊蒙古,成功拖延了蒙古一段時間,1227年,西夏被蒙古吞并,金朝三面被圍。1231年,拖雷率領蒙古軍隊南下,展開最后攻擊,完顏守緒逃往蔡州(現代的河南汝南)
1234年,蔡州被圍,在蒙古發(fā)動總攻前,完顏守緒退位,讓位給完顏承麟,稱為金末帝。之后完顏守緒上吊自殺。
1234年,完顏守緒自殺后當晚,完顏承麟試圖突圍,結果被殺。在位僅一下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金朝宣告滅亡。
大理(937~1254年)
大理的建立者段思平最初是南詔武將,南詔被顛覆后歷經大長和、大義寧,
937年,因為被楊干貞父子迫害,段思平起兵反抗,推翻了大義寧,建立大理國,稱為大理太祖。之后重新整理了南詔時期的經濟關系,廢除了奴隸制度。
944年,段思平病逝,兒子段思英即位,之后陷入內亂。
946年,段思英被叔叔段思良廢除,段思良即位,稱為大理太宗。
952年,段思良病逝,兒子段思聰即位,稱為大理至道廣慈帝,段思聰在位期間,建立起宰相世襲制度,高家世襲宰相。
969年,段思聰病逝,兒子段素順即位,稱為大理應道帝。976年,與北宋以大渡河為界,沒有被列入統一的對象。
986年,段素順病逝,兒子段素英即位,稱為大理昭明帝。之后大理國進入全盛。
1010年,段素英病逝,兒子段素廉即位,稱為大理宣肅帝。維持了段素英時期的政策,使中國西南進一步發(fā)展。
1022年,段素廉病逝,侄子段素隆即位,稱為大理秉義帝。段素廉不愿意當皇帝,很快禪位,自己去做和尚。
1026年,段素隆退位,侄子段素真即位,稱為大理圣德帝。
1041年,段素真退位,孫子段素興即位,段素興不死理政,貪圖享樂,很快被廢。
1045年,段素興被宰相高智升廢除,段思廉即位,稱為大理興宗。1063年平定楊氏叛亂。
1075年,段思廉退位,兒子段廉義即位,稱為大理廣安帝。
1080年,段廉義被叛亂的楊義貞殺害,侄子段壽輝即位,段壽輝依靠高升泰誅殺了楊義貞。
1081年,段壽輝退位,堂弟段正明即位,稱為大理保定帝
1094年,段正明禪位,高升泰即位,改國號為“大中”。
1096年,高升泰病逝,還政于段家。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即位,稱為大理中宗。此后段氏均為傀儡皇帝,實權掌握在世襲宰相手中。
1108年,段正淳病逝,兒子段正嚴即位,稱為大理憲宗。晚期陷入內亂。
1147年,段正嚴退位,兒子段正興在擊敗其他皇子后即位,稱為大理景宗。
1171年,段正興退位,兒子段智興即位,稱為大理宣宗。在位期間修建了很多佛寺。
1200年,段智興退位,兒子段智廉即位,稱為大理英宗。
1205年,段智廉病逝,弟弟段智祥即位,稱為大理神宗。
1239年,段智祥退位,兒子段祥興即位,稱為大理孝義帝。1244年蒙古帝國開始進攻大理,段祥興派兵抵擋,結果失敗。后來因為窩闊臺病逝,蒙古暫時退兵。
1251年,段祥興病逝,兒子段興智即位,稱為大理末帝。
1254年,蒙古帝國攻克大理,活捉了段興智,段興智投降,大理宣告滅亡。為了便于管理,忽必烈讓段氏高氏任職,依舊管理云南,直到清朝時改土歸流。

南宋(1127~1279年)
1127年,北宋東京被攻克后,趙恒的弟弟趙構向南逃跑,在路上稱帝,稱為宋高宗。1129年逃往定海,1130年金軍撤離后回到臨安并定都(現代的浙江杭州)。1140年,在岳飛作戰(zhàn)順利的情況下向金朝求和,1141年,任用秦檜、萬(mo)俟(qi)卨(xie)殺害岳飛,盲目求和,遭到人民怨恨。1161年,金朝再次攻打南宋,被擊退。
1162年,趙構退位,養(yǎng)子趙昚(shen)即位,稱為宋孝宗。趙昚即位后,為岳飛等名將平反。1163年試圖北伐,但是失敗。之后休養(yǎng)生息,仍然保持經濟在世界上居于第一。1187年,趙構病逝。
1189年,趙昚退位,兒子趙惇即位,稱為宋光宗。1194年,趙昚病逝,因為立儲的原因,南宋陷入內亂,開始衰落。
1194年,趙惇退位,兒子趙擴即位,稱為宋寧宗。1206年,趙擴任用韓侘胄北伐,結果失敗。
1224年,趙擴病逝,兒子趙昀即位,稱為宋理宗。1234年,金朝滅亡,南宋開始直面蒙古帝國的沖擊。1235年,南宋試圖恢復北宋的領土,被蒙古擊退。1258年,蒙古大舉進攻。
1264年,趙昀病逝,兒子趙禥(qi)即位,稱為宋度宗。趙禥荒淫無度,不顧蒙古大軍壓境,貪圖享樂。1269年,襄陽被圍攻,持續(xù)了四年。1273年,襄陽失守,已經沒有什么能阻擋蒙古軍隊了。
1274年,趙禥病逝,兒子趙?(xian)即位,稱為宋恭宗。
1276年,元軍攻克臨安,趙?投降。南宋朝廷余部向南逃竄,陸秀夫、文天祥擁立趙昰(shi)為帝,稱為宋端宗。1277年,廣州失守,南宋逃到海上,遭受臺風。
1278年,饑餓驚病、顛沛流離交加的趙昰病逝,弟弟趙昺(bing)即位,稱為帝昺。即位時只有7歲。
1279年,崖山海戰(zhàn)爆發(fā),宋軍失敗,文天祥被俘,陸秀夫背著趙昺投海身亡。南宋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