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學術界主流為什么認為《孫臏兵法》是不存在的?
眾所周知,孫臏是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輔佐齊威王打掉了魏國的霸權。除了實際的軍事成就之外,孫臏還寫了一部兵法,這就是《孫臏兵法》。有意思的是,解放前的學術界主流觀點是:《孫臏兵法》是不存在的“偽書”,比如錢穆就是這樣的觀點。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司馬遷認為《孫臏兵法》是存在的?!稘h書·藝文志》則記載漢朝的典籍中有兩部《孫子》:一是《吳孫子》,即《孫子兵法》;二是《齊孫子》,即《孫臏兵法》。

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孫臏兵法》在東漢之后失傳了,唐朝編撰的《隋書·經籍志》中就沒有了記載《孫臏兵法》。隨著《孫臏兵法》失傳的時間越來越長,很多學者都開始質疑《孫臏兵法》的真實性。畢竟此時已經沒人看過《孫臏兵法》的原文了,出現(xiàn)這種質疑很正常。

更要命的是,除了《孫臏兵法》失傳之外,孫臏本人在史料記載中也充滿了謎團,比如孫臏的生卒年和人生結局到現(xiàn)在都搞不清楚。于是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質疑孫臏的真實性,懷疑其在歷史上并不存在的。到了疑古盛行的民國時期,學界對孫臏真實性的質疑達到了巔峰。

正因如此,民國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孫臏是孫武與其他人物的事跡融合后誕生的民間傳說人物,而《孫臏兵法》是一部并不存在的兵法。然而在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銀雀山漢墓中發(fā)現(xiàn)了失傳的《孫臏兵法》,“《孫臏兵法》不存在”的說法也就徹底成為了歷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