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雜記:剖析自己,見證自己。
閑談雜記:剖析自己,見證自己。
以前的教育,都缺乏一些心理輔導。
很多成長問題,都沒有一個老師進行教導。
只能自己走一步看一步。
出了問題,也不知哪里出了問題。
最后,成長成一個殘碎品。
比如生而為人。
人體在自從幼年到成年間的自身軀體的冷熱判斷。
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就是,家人讓我試水溫,是否可以洗漱。
結果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熱,什么是冷,什么是溫,什么是正好,什么是過燙。
在家人的不理解中,一度以為我自己有病。
最后成年了,才搞明白。
不是我有病,而是教導有問題。
家人的通病是,他們懂的一些常識,是不需要教的。
你自然知懂。太想當然了。
在學校里也是,老師們也有這個通病。
尤其是幼年教育。
總是想當然的以成年眼光看待幼兒期的我們。
他們總是忽略著一些看似平常的東西。
實則就是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
使得我們的心靈世界開始發(fā)生畸形成長。
最后,我們成為了被澀會定義下的殘碎品與淘汰品。
但凡有一個稱職的老師發(fā)現(xiàn)這么個問題,并扭轉。
我們也不會成長為,一度唾棄自己,選擇隨意放棄的自己生命,認為自己對世界沒有價值。
產(chǎn)生出虛無的世界觀定性。
選擇得過且過的人生態(tài)度來進行自己的生活。
我曾一度困苦于人情。
不知道什么是情,也不是知道何為人情。
更不知道,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情紐帶是什么。
更困苦于如何處理師生間的人群冷暖問題。
甚至困苦于,同樣是冷暖。
換了一個事,就代表了另一種理解方式。
所以我的學習生涯很別扭。
同樣一句話,我需要不斷的理解意思。
同樣一個字與詞,換到不同的人與事上,就變成了另一個理解模樣。
這些都可以說是成長的煩惱。
我需要花費比常人更多的時間與努力,才能收獲所謂的正常人,才能通了的常規(guī)知識。
我原以為大家都一樣。
成年后,才知道,只有我不一樣。
學習期。
我不知道如何處理同學間的相處的點,就在于我不知道如何去說話。
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去張嘴,來表達自己。
那個時候,哪有什么心理學。
有的只有人情冷暖。
一切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雖然每次考試都能取得一個較為滿意的成果。
但這都是自己絞盡腦汁換來的。
太累了。實在是太累了。
那種心累的感覺,真想就死了算了。
要不是還有著一些其他牽絆在。
我可能都活不到成年。
也是因為此,在面臨中考時,都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來應對。
雖然后來隨著時間的成長,心態(tài)又發(fā)生了一些改變。
但本質問題還是沒有變化。
學習上我不知應該如何學習,只能被動的接納。
工作了也不知如何去處理人際關系。
說話也不知說什么。
看著同學與同事侃侃而談,羨慕著也憧憬著。
總是自己在腦海里一遍又一遍的復述上述場景。
期待被提問,同時又害怕被提問。
期待與人交流,又害怕與人交流。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提起與放下,不斷的內心交織。
嘗試代入心中復述的場景,一遍又一遍的修正著自己的言行。
最后活活把自己逼成了冷血野獸。
那個時期,我是冷漠的,對待任何的熱鬧都是無情的遠離。
同時在誘發(fā)出的某種引導下,迷蒙著做了很多事。
沒人能發(fā)現(xiàn)我。
也沒有人能發(fā)現(xiàn)。
當別人在網(wǎng)絡的氛圍下宣揚自己,曬出自己的時候。
我在冷漠旁觀,并不適的發(fā)生陰測測的笑容。
我不知道我在笑什么,就好像我不知道我為什么需要發(fā)笑。
同時我也不知道我在夢游期間做了什么一樣。
很好玩,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真的很好玩。
但并不妨礙,我在冷眼旁觀世界的走向。
當演算出,繼續(xù)往更高的學府的不值當時。
當演算出,付出的成本與代價的不符合時。
當演算出,心理預期與實際需求的不和諧時。
我產(chǎn)生了新的人格。
現(xiàn)在我挖掘自己研究出來了。
一切都是琢磨。
只有勇于琢磨,你才能真正的見證自己。
雖然我也不知道,其他人格在以前干了什么。
但并不妨礙,現(xiàn)在的我享受生活。
雖然我已經(jīng)不在冷血,轉而成為童玩不老心。
但愿望還是沒變,混吃等死唄。
這個世界并不值得,不值得我繼續(xù)付出。
因為通過演算,沒有什么可值得的東西。
在童玩境,雖然爆出來了一些東西。
讓我自己對自己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
但,相同的隱性本質還是沒有變。
那就是不懂交流。
大眾的交流方式,麻煩而無意義。
即沒營養(yǎng),也浪費時間。
還不如我現(xiàn)在的交流方式。
都是互相試探。隔岸觀火。
反正對我來說,你們的這種交流方式,看著都很累。
即然,無法迎合你們,也不被你們所迎合。
那我就只能自開一路了。
我能知道什么,我不知道。
既然我本身就是一個圈外人,那就繼續(xù)圈外唄。
反正我也只是一個看門的外在人格而已。
有什么事,需要內人格處理,自然交于他好了。
雖然我也在這些年琢磨了一些東西,但能用到的真不多。
都是一些被詬病的幻想幻境。
什么是實,什么又是幻。
想想都覺得好玩。
在琢磨中會因為思考的進行納取到旁系信息作為共和。
所以,當尼琢磨一個事物的時候,可能也是在琢磨其他事物。
其中的連帶反應機制,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琢磨的好處,只要琢磨過的人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