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弼:南北方口音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眼下,上海博物館有一個展覽“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
其中有一件作品非常有趣,就是這件《草書論南北口音頁》。
?
這是明代書法家張弼的作品,這個張弼以書法尤其是草書出名,他自己卻說:吾平生,書不如詩,詩不如文。
不過,他的好朋友李東陽并不吃這套,李東陽說“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
?
也就是說,李東陽認為張弼在撒謊,雖然他沒有說張弼為什么會撒謊。
揣測起來,可能是這樣的,張弼也知道自己書法最好,但為了推銷自己的詩文,他故作驚人語,說自己的詩文比書法還好。
?
類似的套路,后世還有幾位大佬也用過。
比如同在《明史》的徐渭,我們今天覺得他畫最好,他卻說“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
離我們近一點的有齊白石,他說“我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這些話都不一定可信。??
?

現(xiàn)在看展覽里有趣的《草書論南北口音頁》,張弼首先吐槽北方人沒有合口音:
北人大率無合口之音……甚謬者以入聲為平。
所謂“合口音”呢,是說發(fā)音的時候口形是合起來的。??
今天的普通話里沒有這種發(fā)音,但粵語等方言還是有的,比如粵語里“心”讀作“sam”,最后的口型就是合著的。
?
中國古代有所謂“平上(shǎng)去入”四聲,里面的入聲就都是合口音。
因為北方人說話沒有合口音,就搞不明白這個入聲在哪,所以張弼吐槽有些人會把入聲字當平聲字。??
?

?
說完北方說南方,張弼說:
南人最多方言,然道正韻則開合俱全、四聲咸備,而不甚失,所失者,輕重疾徐之間耳。
?
南方的方言很多,但是開口音、合口音齊全,平上去入四聲也都有,和古音相比,丟失的只是輕重快慢。
當然,從今天的音韻學來說,張弼的這個論斷有些樂觀,但南方很多方言確實保存了平上去入四聲。??
?
這里有必要做個解釋,雖然今天的普通話也有四聲,但和古代的平上去入不是一一對應。
今天普通話里的一聲、二聲都屬于平,三聲屬于上,四聲屬于去;至于入,前面說了,普通話里沒有。
?

?
話說,張弼又不是音韻學家,他為什么會寫這些呢???
帖的最后對此有說明:遼陽賀克,恭與予同寫慶壽寺,因論及此,遂識之,華亭張弼。
?
這事的背景不好查,看字面可能是聽到某個捷報,張弼和另一個叫恭的朋友一起在慶壽寺干文書工作,于是聊到了這事。
考慮到張弼曾在兵部任職,做過京官,這里的慶壽寺應該是北京慶壽寺。
?

慶壽寺原址在北京西長安街上28號,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寺內有雙塔,故又稱雙塔寺。??
在明代,慶壽寺的地位很特殊,因為永樂大帝的心腹姚廣孝在此住了二十年。
?
只可惜,嘉靖年間,慶壽寺毀于一場大火,只剩下雙塔。
到了1954年,為了拓寬西長安街,雙塔也被拆了。
?
以上,就是與《草書論南北口音頁》有關的碎碎念,不知你在這次展覽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東西???
?
文字?|?咸魚癸
「 大 凝 書 房 」
﹏
想學習書法或想了解關于書法的更多知識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凝書房」 或直接加教務長為好友,
咨詢相關事宜?4娃(sally6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