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舊聞】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集會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六十周年
作者:記者 鄭晉鳴《光明日報》(1997年12月14日 星期日 01 版) 本報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鄭晉鳴)聲聲汽笛控訴萬世罪惡,株株松柏祭奠千古冤魂。今天,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60周年儀式,在南京江東門紀念館隆重舉行。 60年前,這里是日本侵略者殺戮我同胞的屠場。今天,這里布置得莊嚴肅穆。在“古城的災難”大型雕塑上方懸掛著藍底白字會標,雕塑正前方擺著用鮮花制作的直徑2米的“奠”字花圈,花圈兩旁放置著松柏盆景。 上午10時,南京市主席潘寒操宣布悼念儀式開始,全場唱《國歌》,接著向遇難同胞默哀。與此同時,全市鳴放汽笛,火車、輪船鳴笛3分鐘。江蘇省和南京軍區(qū)黨委等省、市領導機關獻花圈,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以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和遇難同胞家屬代表也獻了花圈。 江蘇省主席孫頷代表省市各屆人士在悼念儀式上講話。他說,60年前發(fā)生在南京的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制造的一起震驚中外的血腥事件。我們追憶這段歷史,悼念遇難同胞,對于警策世人,以史為鑒,永遠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對于教育我們的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勿忘國恥,永遠銘記歷史教訓,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同心同德,努力奮斗,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都具有重要意義。 各民主黨派代表、青年學生代表在悼念會上表示要把對30萬同胞的悼念之情,化作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的力量和行動。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李秀英點燃了在“古城的災難”雕塑前的長明燈,寄托了人們對遇難同胞的無限哀思。帶著人們期望永久和平的愿望,3000羽和平鴿飛向天空。 與此同時,在南京市的漢中門、北極閣、燕子磯、中山碼頭、普德寺、五臺山、正覺寺等13處遇難同胞紀念碑所在地,同時舉行了多種形式的悼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