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老師必需了解的書法術語
??折鋒:書法術語。筆畫轉(zhuǎn)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指筆勢折疊帶方者,以別于轉(zhuǎn)筆,即筆鋒在轉(zhuǎn)換方向時,由陽面翻向陰面,或由陰面翻向陽面。南宋姜夔《續(xù)書譜》稱:“下筆之初有搭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家之體定于初下筆,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多是搭鋒,若一字之間右邊多是折鋒,應其左故也。”折鋒利于點畫方勁和創(chuàng)造姿勢。清 代包世臣書《劉文清四智頌》后,稱其筆法“以搭鋒養(yǎng)勢,以折鋒取姿。”
??肉法:書法術語。比喻書寫時筆墨濃淡、肥瘦、粗細的一種技法。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一則中稱:“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即瘦。肥者毫端分數(shù)足也;瘦者,毫端分數(shù)省也?!惫P道由筆醮水墨寫成,故在運 用時,又稱:“初學提活、蹲輕則肉圓;老成提緊,蹲重則肉**?!薄八珴n則肉散,太燥則肉枯。干研墨則濕點筆;濕研墨則干點筆。墨太濃則肉滯,太淡則肉 薄;粗則多累,積則不勻?!?/p>
??激石波: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激石者指字之捺筆似水之自泉口流出遇石激而涌過。這種捺筆稱為“激石波”。如《蘭亭序》“欣”字捺有章草筆意者即是。
??駐: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運筆若行若住,清代蔣和稱:“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為駐?!倍胖梅Q:“走而稍停謂之'駐’。駐非終止也。畫之長短,至此適可,不再行走,稍停其筆而已?!瘪v筆不同于頓筆。蔣驥稱:手不運而以筆按下為“頓”;運筆時而意有所顧,因用遲澀出之者謂之“駐”。
??一波三折: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一波三折,指凡寫捺筆要三次轉(zhuǎn)換筆鋒。經(jīng)過三折之后,筆畫才波發(fā)矯健。明代豐坊《書訣》載:“鍾繇弟子宋翼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即是記載宋翼原先寫波往往犯平拖直過的毛病。經(jīng)鍾繇指導,才獲得正確的用筆方法。北宋黃庭堅晚年的書法具有明顯一波三折的特點。
??裹鋒: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起筆呈反方向運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以后凡是取圓勢用筆,筆鋒內(nèi)斂于點畫中間的稱“裹鋒”。如《曹全碑》、《石門銘》等多用之。
??萬毫齊力:書法術語。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調(diào)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地聚結運動。這樣寫出的點畫才力量彌滿,圓健得勢。南朝梁王僧虔《筆意贊》:“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p>
愛耕云是一款專門針對教培機構開發(fā)的管理系統(tǒng),擁有10年軟件行業(yè)開發(fā)經(jīng)驗,功能涵蓋教培機構“品牌傳播、招生營銷、排課管理、學員考勤、教務管理、數(shù)據(jù)分析、家?;?、多校區(qū)管理”等核心環(huán)節(jié),減輕教培機構教務管理時間,全面提升家校服務效率。專門為機構打造自己品牌的小程序,家長和老師不用下載APP,微信即可操作。專屬小程序家長端,自動推送上課提醒、考勤通知、調(diào)課、放假等通知,家長在線查詢孩子上課視頻、圖片等動態(tài),一鍵轉(zhuǎn)發(fā)分享,提升轉(zhuǎn)介紹,購買課時剩余、上課記錄,清晰可見!
更多功能,歡迎到愛耕云公眾號申請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