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412)呼和浩特五塔寺
文游天下(412)
呼和浩特五塔寺
文/石巖磊
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標志性建筑,像北京的故宮、上海的東方明珠塔、廣州的“小蠻腰”,而呼和浩特則是五塔寺。它始建于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其最初名叫慈燈寺,因為里面有座建在同一臺基上的5個方形舍利塔,所以也被稱作五塔寺。那這座寺廟因何能成為呼和浩特的地標呢?
五塔寺曾一度荒廢,大部分廟宇坍塌,近年來才陸續(xù)得以修復,寺內(nèi)唯有五塔沐風櫛雨屹立幾百年而始終未倒,也是整個寺院的精華所在。它的造型十分獨特,下部為一方座,上面建有5個磚構(gòu)小塔。游人可以經(jīng)由正面的拱門登塔,門的兩側(cè)雕著持有不同法器的四大天王像,他們是手擎寶劍的增長天王、懷抱琵琶的廣目天王、斜挽雨傘的多文天王以及臂纏長蛇的持國天王,四種寶物分別代表著御風、調(diào)音、司雨、和順,連在一起即是風調(diào)雨順的意思,這顯然是我們對外來佛教進行的本土化解讀。
塔基下部用蒙、漢、梵三種文字刻著《金剛經(jīng)》。它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jīng)典,主要思想體現(xiàn)在對于現(xiàn)實世界不應執(zhí)著,其中廣為流傳的偈語有:“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薄胺菜邢啵允翘撏?,而卷末四句話更是其精髓所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比藗兛赡軣o法領(lǐng)悟深奧的佛理,但看著密密麻麻的經(jīng)文,內(nèi)心都會升騰起虔敬之情。
塔基上半部雕有1500多個鎏金佛像,他們神態(tài)各異絕無雷同,一個個或和藹可親,或面沉似水,或威風凜凜,應該是代表著不同的意境,仿佛就是世間的百態(tài)圖,大有佛不遠人之感。而塔座背面的三幅石刻畫最為珍貴,依次是須彌山分布圖、六道輪回圖和天文圖。須彌山在佛教中是宇宙的中樞,日月星辰以其為軸心轉(zhuǎn)動,山上居住著諸多神仙,恒河也是先從天上跌落于此,再降到人間的。
六道是指天神、人間、修羅三善道,和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人們的前世、今生與來世就在這六道中輪番轉(zhuǎn)換,如果積德行善多做好事,將來才能進入善道享受榮華富貴,假如心術(shù)不正作惡多端,那以后只能進地獄化為餓鬼畜牲。六道輪回即是因果報應論,它勸人廣積善緣,不做傷天害理之事。這種近乎迷信的說道,卻有著攝人心魄的震撼力,讓世人謹言慎行,心懷畏懼,不失為非常接地氣的安民告示,比空洞的大道理更有說服力。
“天文圖”為五塔寺的鎮(zhèn)寺之寶,其是在一塊石板上刻畫出直徑1米半的星象圖,內(nèi)有270座恒星譜系,包含1550余顆大小行星。它是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標注的天象資料,具有不可估量的科研和文物價值。這件寶物或許正是五塔寺入圍呼和浩特地標性建筑的重要原因,但四大天王的美好愿景、金剛經(jīng)的勸世良言以及六道輪回的警世之意,也都是助力國泰民安的無價之寶,令五塔寺熠熠生輝光照萬代。
202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