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Hadestown》:一曲古老的悲歌
評分:9/10,0.5扣給男主,0.5扣給沒有經典歌曲的遺憾。
一刷:2019/5/1 2PM 原卡 二樓右B20
二刷:2021//12/1 2PM Hermes:T. Oliver Reid 其余原卡 一樓右H10

Hadestown剛開始在百老匯上演時就抽中了lottery,看完后的大為震撼,罕見地想要二刷。當時我就覺得肯定會橫掃托尼獎,果不其然,拿到了最佳音樂劇、最佳詞曲創(chuàng)作、最佳男配角、最佳場景設計、最佳燈光設計、最佳音響設計、最佳導演、最佳編曲。上周想起來抽了一波獎,萬萬沒想到又中了。我還以為一個人只能中一次。以下是觀后感。有劇透。
劇情
看到有一些repo說劇情一般,我的觀點則完全相反,劇情簡直是鶴立雞群般優(yōu)秀。18、19年百老匯、外百老匯演出過的音樂劇我基本上看完了,再加上西區(qū)版的悲慘世界和巡演的貓,我看過的數量已經相當可觀了,劇情基本都很弱,這劇情再怎么被挑bug,在同行中至少能排到前5%。這種用現(xiàn)代化的方式講述希臘神話故事而毫不尷尬,本身就是成功了。
故事線主要有三條,兩條改編自希臘神話,一條是作者自己創(chuàng)作的關于工業(yè)化的反思。
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克的愛情故事呈現(xiàn)得比較完整,改編得比較少,最明顯的不同是歐律狄克并不是被毒蛇咬傷后死亡,而是因為寒冷和饑餓被哈迪斯誘惑到冥界的,和工業(yè)化的暗線交纏在一起。換個角度看,毒蛇在這里就是一個隱喻,歐律狄克因為寒冷和饑餓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哈迪斯和珀耳塞福涅的愛情線只是截取了一個片段,劇中他們已經在一起很多年了他們,他們故事的來龍去脈是通過《epic》這首歌由俄耳甫斯唱出來的,改編在于他們已經不再那么相愛,哈迪斯沉迷于工業(yè)王國的建設,與珀耳塞福涅漸行漸遠。俄耳甫斯的歌聲喚起了哈迪斯對珀耳塞福涅的愛,他們決定下一個秋天重新開始。希望看似就在眼前。
一刷的時候我是完全當作新的故事來看的,相關的希臘神話忘得差不多了,我也沒有主動地進行任何聯(lián)想。在這種情況下,我甚至看出了盜夢空間的感覺。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克的故事線be了,然而沒想到的是最后歐律狄克再次出現(xiàn),又像開場時再出現(xiàn)借火,才知道原來故事早已按照命運既定的軌跡循環(huán)了一遍又一遍,故事中每一次為了擺脫命運而有的掙扎原來都是命運。俄耳甫斯的歌雖然已經寫好,觸摸到了春天(具象是自己變出了花也讓Hades變出了花),贏得了歐律狄克的愛,喚起了哈迪斯對珀耳塞福涅的愛和部分良知,但仍然不能打破命運。這種情況下他們依舊堅持一遍又一遍地講述這個故事,一下子就把劇情首尾連成閉環(huán),也升華了。
非常汗顏一刷的時候完全沒注意到暗線。有些地方我以為只是單純的隱喻,完全沒有串聯(lián)起來。這部劇的信息量太大了,腦容量不夠。二刷的時候終于注意到了暗線。有了這一層,劇本的立意更高了。其實第一首歌就是road to hell,這條路既是比喻,也是實實在在的一條鐵路,后面赫爾墨斯有吹響火車笛聲,俄耳甫斯也是沿著鐵路走到了冥界。工業(yè)化大背景下擺脫貧窮和保持本心的沖突,歐律狄克為什么去冥界,哈迪斯和珀耳塞福涅的愛情危機邏輯就更清晰了。冥界就是工廠這一設定也是很有意思。人間寒冷和貧窮,冥界溫暖、沒有饑餓,但工人們漸漸喪失一切觀感,失去靈魂。俄耳甫斯的歌聲喚醒了工人們,也就是原版神話里的石頭。有趣的是那首歌講述的是哈迪斯和珀耳塞福涅的故事,甚至還有一段屬于他們的旋律。這其實也是哈迪斯迷失的本心。
關于工業(yè)化的反諷還有另外一個層次?,F(xiàn)在的百老匯新劇很多都像是流水生產出來的,劇情老弱,曲調套路,不管合不合適都加上熱鬧的歌舞和笑點,沒有內核。而這部劇就像是手工精心打磨出來的,它以自身實踐了反過度工業(yè)化。
音樂
比較突出的曲目是《等我》和《為什么我們要修墻》,專業(yè)的我也不懂,總之就是這兩首歌旋律非常好聽、抓人、洗腦,可以分別看看BV1ap4y117xq和BV1Le41147sr感受一下。《等我》是很恢宏、常見的音樂劇風格,第一次唱的是歐律狄克等待俄耳甫斯,第二次加入了哈迪斯等待珀耳塞福涅,兩次的編排完全不同。
《為什么我們要修墻》則是非常難得的低音歌曲,現(xiàn)場是難以描述的震撼。
此外,劇中有兩小段旋律我的印象也很深刻。第一段是上半場命運女神出現(xiàn)時的嗚~,出現(xiàn)在了多個場景里,暗示著命運總是無所不在,無從擺脫。第二段還有當然是哈迪斯夫婦的旋律啦~。俄耳甫斯用它贏得了歐律狄克的愛,穿過了通往冥界的重重阻礙,最后還喚起了哈迪斯的愛。這段旋律非常好聽,也配得上神話故事和劇里對俄耳甫斯歌聲的渲染,可惜太短了,要是他唱的那支歌以這段旋律為動機發(fā)展完整,并且像歌劇魅影,像大悲的look ?down,像貓的memory那般出彩,就完美了。
配樂也非常好聽,融合各種音樂風格(民謠、布魯斯、爵士),有合適的呈現(xiàn),宏大與細膩各司其職,層次感鮮明。樂隊也非常優(yōu)秀,印象深的有號(小號?),鋼琴和吉他。鋼琴手也拉了幾段手風琴。試演命運命運三女神的演員也太全才了,不僅伴舞還三重唱,兩位還要表演手風琴和小提琴。
演員
最大的亮點我覺得是André ?De Shields的赫爾墨斯和Patrick Page的哈迪斯。
赫爾墨斯的演員André ?De Shields非常神奇,聲線特別,敘述感十足,舉手投足之間、從里到外都散發(fā)著Jazz的感覺,憑一己之力給整部劇濃濃的Jazz風格,二刷時不是他演的整部劇就沒那感覺了。 一刷時我以為角色的戲份很多,二刷時演員無功無過,就是一個普通的旁白和串場。演員對角色的塑造實在太重要了。
Patrick Page的哈迪斯很搶眼,低音炮非常有科恩的感覺,有幾處旋律也很科恩。一刷的時候過于震撼導致歌詞和表演很多地方都忽略了。詞里面那么多關于工業(yè)化的反思一句也沒注意到。Patrick Page在糾結要不要放男女主走的時候表演十分細膩,人物形象一下就立住了。?
另一個亮點是群舞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他們的戲很多,分別演了人間和冥界兩波角色。舞蹈的編排很合適,沒有出現(xiàn)很多百老匯劇愛有的在不合適的地方尬舞的毛病。小哥哥們的肌肉簡直太可了,那一塊塊的我都數不清了,那線條、那形體,太搶眼了。他們同時也承擔著和聲。
歐律狄克、珀耳塞福涅和命運女神的演員表演不錯,但還不能夠成為亮點。
俄耳甫斯的唱法很一言難盡,一開口就覺得他不行,特別每首歌的前兩句很奇怪,尤其是《epic》開頭的"King of shadow, king of shades",但唱《等我》時技術居然很牛,語氣和情感也很到位。我專門去聽了聽原聲專輯,他唱的還是很好聽的,那兩句聽起來也不奇怪了,還是他的現(xiàn)場能力不夠。他不是專業(yè)的音樂劇演員,唱詞的清晰度肯定比不上其他演員,身體也很僵硬。
舞臺設計
舞臺很簡單,但在有限的條件下呈現(xiàn)了人間和冥界,也算是巧妙。男主決定去冥界救女主時,有一個很炫的場景特效,幾個旋轉的吊燈,布景的移動和空間的拉伸,燈光和干冰,再配上《等我》的洗腦旋律,效果十分震撼。但二刷之前,我已經對此幕毫無印象。


臺詞
我印象最深的臺詞分別出自第一次《等我》里赫爾墨斯的念白和第二次《等我》里哈迪斯和珀耳塞福涅的對話。


其他
最后說一下我有印象的小點。哈迪斯讓男主唱歌那里,有點像魅影的那個sing, sing。但魅影是往上沖,這里是往下潛。命運女神的設定也有點像法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里的死神,都是如影隨形,無法擺脫與反抗,主角們又都反抗了,最后都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