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世家

鄭氏秉國幾三百年,前后凡十二主,名雖扶黎,然其實不啻奄有天下而為之主也。對于我國歷史上之勛績,赫赫在人耳目,誠不可得而泯沒。茲略將實錄摘登于下,雖似為鄭氏一家譜系,而其為歷史考究之材料,莫有大于是。
第一世 先圣世祖明康大王
王諱??,又諱檢,毓德王第三子,太夫人黃氏生也。黎憲宗景統(tǒng)癸亥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生于虎村,生辰赤光滿室,村人異之。幼而聰達不類常人,年六歲失怙,與母回居祖貫槊山鄉(xiāng)。年十歲為人牧牛于鳳山,糾合牧童,常攘取雞鴨為食,以牛牢為象馬、以蘆荻為旌旗,布隊伍、習(xí)戰(zhàn)陣為游戲焉。年十六七,雄勇出眾,智略殊常,群聚偷盜槊山社欲害之,辰汴上社人寧邦侯姓黎仕莫,委王習(xí)養(yǎng)群馬,王便策駿一匹直入錦水縣古隴川芒崇營,與堂兄鄭桄從興國公阮淦扶黎倡義。國公見王器宇殊常,眷顧特厚,辰有占城人武辰安子廷嵩、弟辰良廷勝亦從興國公,見王即自深結(jié)誓同休戚,王與辰安父子常往返永福、安定間招誘豪杰;寧邦侯訴于莫,密差拿捉,王即避居安定社茹狃家。一日拿迫,茹狃匿王廩中,蓋以粟,伊社憐之亦不忍訴,得脫。王遂就古隴應(yīng)候,迨后王回虎村省親在舅氏翁浪家;槊山社與寧邦侯,差人更就拿捉,幸有汴上社長知而馳報,王母子坐在舅家后軒,伊以石塊拋擲。王知有異,遂遁脫。槊山社與莫差人拿捉王母調(diào)問槊山亭,納竹籠中投于江津,王聞之躃踴慟哭,然勢出無奈,不敢直往,乃借安定社人假行乞往沿流探訪。見在流水,直到汴上津乖鑊處,時東汴社漁人枚姓已移居于岸上,訃至,王大慟,旁人恐其累及,多方諫止。夜深人靜,王與堂兄鄭桄、安定社人鄭伯夷、武辰安三人同就那處,至則已見群蟻附土成墳。堂兄鄭桄告王曰:"事出希奇,寧知非福。"乃拜泣而去,今其墓處多木棉古樹,沙觜培過江心。王與堂兄鄭桄就古隴,從興國公調(diào)遣,時興國公尊扶黎莊宗于哀牢,居芒崇營,共圖恢復(fù),乃奏封僉知馬奇翼義侯,嫁女玉寶、給其兵馬進入內(nèi)壘。王乃發(fā)隆崇社兵,進抵安場以討偽莫屢捷,軍聲大振,特頒總統(tǒng)兵權(quán),筑安場府練習(xí)士卒。王與次室石城縣壽僚冊輸導(dǎo)張氏女假為縫工,就天關(guān)府奉化縣殺得崐芒賊,從此一方帖服,州郡歸心。己亥元和黎莊宗十二年,王年二十七,受封翼郡公,委堂兄鄭桄與心腹武辰安父子奉先妣骸骨移葬在安越村????處同朗田,其乖鑊處尚包相保守。上自??東江沿下,至東汴 ??芽,遞年四月期,依舊跡醮祭祀在此一日;夜訖奉迎入汴上府,祠并筑立府祠在衛(wèi)國社虎村,與嘉苗社私營田土以為奉祀。又筑立營衛(wèi)于安定安宏等社,積貯糧餉給發(fā)軍官,以為奉先固本之基;又建府祠于槊山汴上等社,奉事興國公太夫人,其忭上奉事先祖,又立外府祠在東忭村府,祠左邊建一祠堂,奉事宋大王事。事訖,辰興國公為節(jié)制,王為翼郡公,與莫交戰(zhàn),水步兵連捷,遂設(shè)守地界諸要路,莫人詐降陰毒之,興國公不意中毒,詔贈昭勛靖公;長子璜國公幼小,國家機務(wù)專以委王。莫兵乘釁內(nèi)侵,帝拜王為都將節(jié)制水步諸營統(tǒng)內(nèi)外平章軍國重事太師諒國公,事先判斷,然后奏聞。歲丙午,立行殿于萬賴冊,立行營于忭上社,豪杰多樂為用。愛州疆土稍平,王辰三十四歲,元和帝崩,尊為莊宗?;实?;太子黎維桓即位,八年崩,無嗣,尊為中宗武皇帝。王曰:"天下不可一日無君。"乃使人探求黎氏子孫,得黎維除五代孫黎維邦于東山布衛(wèi)鄉(xiāng)迎回,尋立之,紀(jì)元元祐,后改正治,即英宗峻皇帝。正治己巳十二年,帝加王為上將太國公,尊為上父上秩;王歷事莊宗、中宗、英宗三朝,三十年間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庚午十三年二月十八日薨,壽六十八,尊封明康仁智武貞雄略顯德豐功啟業(yè)宏謨濟世澤民建謀匡辟肇祥裕國廣運洪謨裕后衍福靖難佐辟垂休篤弼開國剛毅輔國贊治毅威耀武延慶永緒經(jīng)文綏祿耿光丕憲揚武扶祚興業(yè)垂統(tǒng)鴻休綿緒篤裕衍嗣燕謀鴻業(yè)豁達寬容立極永興綏福至德廣惠扶運資治洪恩積厚永德大功盛業(yè)制治服遠立經(jīng)陳紀(jì)剛明雄斷彰善耀威鎮(zhèn)國安疆光明睿智恭懿果決創(chuàng)法開基景泰永光含章載物茂功宏憲法天興運廓宏恢疆齊圣聰武英果避遠仗義平殘圣神睿智剛健中正英雄豪杰建義造謀開先昌后太始孚先崇基肇慶神武圣文雄才偉略立業(yè)配天功高德厚兆謀啟運創(chuàng)業(yè)立本大王,謚忠勛,廟號世祖;寧陵忭上鄉(xiāng),祈嶺上垂下山腳一土堆,堆之外仿三畝馀已成平地。
太妃阮氏,號慈儀,尊諱玉寶,宋山縣嘉苗外莊人,昭勛靖公阮淦次女。丙戌光興黎世宗九年十月十七日卒,是日安場府失火,延燒宮府因卒,葬萬賴冊。
正妃賴貴氏,謚慈福,尊諱玉珍,石河縣隆河社人。八月二十日卒,寧陵本貫。
賢妃張貴氏,謚慈行,尊諱玉冷,石城縣壽僚冊人,輔導(dǎo)崇郡公之女。丙戌九年八月十二日卒,寧陵本貫。
挺生:達義公、成祖哲王、楊禮公、迪義公、勤義公、仙上公主、慈緣郡主。
達義公,諱檜,太王世子,哲王之兄,封峻德侯。太王薨,代領(lǐng)兵權(quán),自縱酒色、失將士心、荒廢政事、偏聽幸臣,又謀奪其弟哲王兵權(quán);后與偽莫戰(zhàn)不能支,乃率家小迎降于莫,后卒,莫遣兵送柩,許親母妻子再葬。哲王差人迎接,備禮殯之,安葬于安定縣場糧處,追贈太傅忠郡公,加封達義公。其后玄孫鄭楫乙酉科鄉(xiāng)試中四場,鄭植己酉科鄉(xiāng)試中四場,官并至長史;鄭檀壬子科鄉(xiāng)試中四場,官至知府,茲長支嫡玄孫鄭樽奉祀。
楊禮公,諱杜,預(yù)封揚武威勇宣力竭節(jié)翼運贊治功臣。其后玄孫鄭楷庚寅、壬寅二科武舉并中造士首選,仕至檢點該奇官,庚申陣亡,贈滕郡公;玄孫鄭橫辛未科武舉中弁生合式首科,壬申科博舉一舉中造士首科;鄭株甲戌科博舉中造士同用;鄭模戊午科鄉(xiāng)試中四場,茲長支嫡玄孫縣丞鄭檍奉祀。
迪義公,諱桐,預(yù)封揚武威勇宣力竭節(jié)翊運贊治功臣,乏嗣。女氏映嫁勤郡公丁文佳。
勤義公,諱檸,預(yù)封揚武威勇宣力竭節(jié)翊運贊治功臣。茲嫡玄孫黎皇駙馬參督護忠侯鄭桔奉祀。
仙上公主,諱玉春。二月二十八日卒,謚德芳,忌附宮廟。
慈緣郡主,諱玉絲。八月二十一日卒,忌附宮廟。
第二世 先圣成祖哲王
王諱松,太王第二子,黎中宗順平庚戌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誕生。才德超群,己巳年王十二,受封福良侯,掛平東印,開恭義營。太王沒,辰二十一,王兄與莫戰(zhàn)敗,降于莫,遂封王為太尉長郡公;癸酉世宗嘉泰元年,升左相節(jié)制各處水步諸營兼統(tǒng)內(nèi)外平章軍國重事,裁決國家庶務(wù),然后奏聞。王能克述父業(yè),委用忠臣,翊扶黎皇,剿除莫賊,進抵升龍京。己亥年,王年四十,北朝大明使左江官陳敦臨、王建立赍良馬、玉帶、沖天冠并柬文二帖,內(nèi)寫“光興前烈定國元勛”八字賜王,結(jié)為鄰好,自此貢款以通,天皇帝稱獎曰:“安南鄭氏能敦大義,扶黎家剿除莫賊,真冠世英雄也?!笔悄赀M封王為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安平王,上扶世宗毅皇帝、敬宗惠皇帝、神宗淵皇帝三朝,卒成中興之業(yè)焉。癸未永祚五年六月十八日,王次子萬郡公鄭椿率兵于復(fù)古坊橫亭處,使奠郡、璠郡等將兵破人內(nèi)府,掠取象馬金銀,逼王遷于城外,內(nèi)縱火延燒京城,辰掌監(jiān)岳郡公裴士林挺身扶王;時文祖誼王為世子,使其弟勇禮公鄭楷奉扈從王,播遷于青池縣黃梅社館泊處,使士林奉衛(wèi)入王弟楊禮公鄭杜營,誘召鄭椿佯授以大權(quán)。椿銜單伏廷,王數(shù)以亂臣賊子之罪,令士林使力士斷椿腳足而死,是月二十日,士林奉王至青威縣潮曲社青春館,因卒,壽七十四歲,尊封恭和寬正明哲聰顯英毅剛斷奮武經(jīng)文匡國衛(wèi)民雄才偉略厚功豐業(yè)威靈顯應(yīng)護國紹祐受祿錫胤綿祚延禧啟佑鴻勛茂功敷勇造謀兆武貽典肇跡垂裕永命高行厚恩顯謨光緒撫業(yè)集慶保治造夏潤物垂準(zhǔn)憲天普惠略韜公直執(zhí)柄扶綱奉親法古振令攬權(quán)崇熙開慶普通光天繼天出治嘉惠洪恩肇基永命握樞御宇廓容奮斷植國御邊聰明勇決神武雄斷靖內(nèi)寧外正直忠厚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盛德茂功桓武英謨徽恭神圣深略宏謨峻功茂德基命耿光燕謀宏烈述事圖功奮威造宇哲王,謚睿武,廟號成祖,寧陵槊山鄉(xiāng)。
太妃鄧貴氏,謚慈徽,尊諱玉瑤,彰德縣良舍社,厚澤公鄧廷訓(xùn)之女。正月初七日卒,寧陵瑞原縣福培社。
正妃賴貴氏,謚慈惠,尊諱玉柔,宋山縣光明社,謹禮公賴世卿之女,其母乃太夫人黃氏,綏貫雷陽縣海瀝社,少傳蘭郡公之女,仍以外祖妣黃姓改從焉。生右相信禮公,九月十九日卒,寧陵母貫海瀝社。
挺生男子:信禮公、嵩岳公、文祖誼王、美譽公、純義公、勇禮公、瓊巖公、廣郡公、就郡公、立郡公、佑郡公、陵郡公、川郡公、祿郡公、越郡公、廷郡公、堅郡公、豪郡公、萬郡公。
右相信禮公,諱橚,哲王長子,正妃賴氏所生。嗜酒好勇,愛戲馴象,號?青。一日騎象浴于河,相公墜河,象以牙挑扶,被牙刺卒,年二十八。有二男銳郡公、桂郡公,并預(yù)功臣,茲玄孫鄭柄奉祀。
嵩郡公,諱橒,封葉謀同德翊運贊治功臣,鎮(zhèn)又安處。茲玄孫縣丞鄭柚奉祀。
美譽公,諱楦,預(yù)封葉謀同德翊運贊治功臣,奉守清華云床等鎮(zhèn)。后玄孫鄭彬中鄉(xiāng)試四場,授常信府知府,茲玄孫鄭檳奉祀。
瑞國公,封純義公,諱楊,鎮(zhèn)清華處,預(yù)封葉謀同德翊運贊治功臣。其后曾孫鄭橞癸卯鄉(xiāng)試中四場,奉應(yīng)務(wù)尊人府,官至副知刑番;至純宗永佑二年丙辰會試,中第一甲進士及第第一名,仕至山南承執(zhí)政使。鄭穗親兄鄭棕壬子鄉(xiāng)試中四場,官至僉知工番。鄭橞之子鄭德庚午鄉(xiāng)試中四場,歷授應(yīng)天府知府、吏部郎中,次子鄭??中四場,歷河中天長府知府、山西處憲察副使,奉管鎮(zhèn)右隊、歡壽侯,屋居瑞原縣黃中社。先公陵在伊社,先公養(yǎng)子賜姓鄭椸,封少傳祥郡公,文祖嫁第七女芙蓉公主,生下孫侄鄭樽,癸卯科武舉中弁士合式;鄭材中四場,歷授吏部郎中;鄭??丙子科武舉中弁士合式,茲嫡玄孫中尉歡壽伯鄭梃奉祀。
勇禮公,諱楷,參預(yù)朝政,預(yù)封葉謀同德翊運贊治功臣,開扶義府。曾孫鄭梿封梿郡公,后玄孫鄭柚甲辰科博舉中造士,仕至首??偙匚浜?;鄭樹甲午鄉(xiāng)試中四場,授戶部員外郎,茲長支嫡玄孫校尉忠伯鄭??奉祀。
瓊巖公,諱棣,預(yù)封葉謀同德翊運贊治功臣,開勝義府,掌朝政,加封朝宰懿公。后曾孫鄭杓壬子鄉(xiāng)試中四場,奉應(yīng)務(wù)宗人府,官至郎中;玄孫鄭?庚午鄉(xiāng)試中四場,授長史職;鄭枚武舉中弁士合式奉祀。
太傅廣郡公,諱杭,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茲嫡玄孫縣丞鄭校奉祀。
右都督就郡公,諱??,茲嫡玄孫鄭棹奉祀。
太保立郡公,諱栒,茲嫡玄孫鄭植奉祀。
少保佑郡公,諱橂,茲躺玄孫縣丞鄭鑒奉祀。
太傳陵郡公,諱榜,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茲嫡玄孫縣丞鄭榛奉祀。
太傳川郡公,諱櫎,乏嗣。外孫賜姓鄭植奉祀。
太保祿郡公,諱??,茲嫡孫鄭奮奉祀。
太保越郡公,諱桯,玄孫鄭彬撮取弁生合式奉祀。
少尉廷郡公,諱椏,茲嫡玄孫副千戶鄭樹奉祀。
左司馬國老堅郡公,諱桾,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后玄孫鄭?丙子鄉(xiāng)試中四場,歷授乂安處參議,茲長支鄭棪奉祀。
左司空農(nóng)郡公,諱欀,乏嗣。
太傳豪郡公諱桄,玆嫡玄孫縣丞鄉(xiāng)題奉祀。
萬郡公,諱椿,已授萬郡公節(jié)制,開寧義府,由犯惡逆被斷足死,其孫海嶺侯鄭桄、曾孫碩嶺侯鄭棍奉祀。昭祖康王朝仰蒙錄用,茲已管兵;丁未年準(zhǔn)定宗室事例,不見論及,亦不見宗圖簿籍。
第三世 先圣文祖誼王
王諱梉,哲王第三子,太妃鄧氏所生,黎世宗嘉泰丁丑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誕生。戊戌年王年二十二,封平郡公;己亥年王年二十三,升太尉清國公。癸亥年哲王薨,王年四十七,皇上特命掌兵權(quán),進封葉謀協(xié)德功臣都督太尉清國公,是年再封元帥總國政清都王。己巳年王年五十三,進封大元帥總國政師父清王;己卯年王年六十三,北朝大明差官捧赍敕印封為安南副國王,仍尊封大元帥總國政上主師尚父功高聰斷仁圣清王。丁酉年四月十六日薨,壽八十一,尊封德威恩信睿文豁達量天準(zhǔn)世昭善至孝純信篤寔儼容廓度執(zhí)中貽則重威厚福傳家謀國培基助勝綏內(nèi)治外敷教垂憲純嘏放勛立極垂統(tǒng)貽謀裕后嚴(yán)敬韜略英斷靈威殄寇濟生遠謨宏略豐功偉績保業(yè)守成立極陳紀(jì)溫恭仁恕明允宣哲寬洪威斷廣博溫粹顯仁弘烈文德武功深圖遠算定功保大延庥垂?jié)沙鐒讖V業(yè)顯謨承烈誼王,廟號文祖,寧陵瑞原縣九巷社。
太妃陳貴氏,謚慈萱,尊諱玉臺,天本縣同隊社人,啟祥公之女。前嫁北人吳廷峨,生和郡公,后奉侍,挺生弘祖陽王。正月十七日卒,時有北朝大清使李陽尊、差前路官李唐胤、趙光旭、魏蒙質(zhì)等備禮致祭,寧陵瑞原縣福山社。
正妃阮氏,謚慈順,尊諱玉秀,宋山縣嘉苗外莊人,阮淦之孫,阮潢之女。時阮潢入順化處,妃年幼小未及從行,留居升龍,王因娶之,生崇義公。三月二十三日卒,寧陵宋山縣培陽社。
賢妃阮貴氏,謚慈善,尊諱玉帥,嘉苗外莊人,阮潢之孫,阮潶之女,位正東宮。九月十二日卒,寧陵宋山縣平和社婆東村。
挺生:崇義公、鎮(zhèn)義公、純偉公、弘祖陽王、秉忠公、蘇郡公、嚴(yán)郡公、榜郡公、奎郡公、豪郡公、勝郡公、迪郡公、軒郡公、安郡公、美郡公、鎬郡公、寧國公、扶國公、花郡公。
崇義公,諱橋,誼王長子,正妃阮氏所生,陽王之兄,受封節(jié)制崇國公,開雒威府。四月初四日早卒,追封崇義王。長子副將宗國公鄭橫年幼不能立,茲嫡玄孫侍衛(wèi)善戰(zhàn)中尉炎壽伯鄭?奉祀。
慎義公,諱榴,誼王第二子,陽王之兄,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卒在崇義公之前。茲嫡曾孫中尉炎壽伯鄭炎奉祀。
太宰純偉公,諱杖,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副都將大保溪郡公。后曾孫鄭麗丙午鄉(xiāng)試中四場,歷授參議副知工杳番;鄭勇癸卯科武舉中弁生合式。茲嫡孫侍衛(wèi)瑩壽伯鄭栻奉祀。
太傅秉忠公,諱桂,陽王之弟,茲曾孫告身簪芳伯鄭奎奉祀。
太傅國老蘇郡公,諱成,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茲玄孫鄭桓奉祀。
右相嚴(yán)郡公,諱造,疑。
太宰榜郡公,諱卞,茲嫡玄孫鄭樸奉祀。
太傅奎郡公,諱刁,茲玄孫鄭侖各奉祀。
太宰豪郡公,諱椽,乏嗣。鄭抱奉祀。
太傅勝郡公,諱崇。鎮(zhèn)守清華處少傅兼郡公鄭壽奉祀。
太傅迪郡公,諱有,茲玄孫縣丞鄭栻奉祀。
少傳軒郡公,諱榛,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曾孫中尉訓(xùn)武伯鄭槿奉祀。
太傳安都休諱勸預(yù)封加運贊抬功降茲嫡玄孫
大司空美郡公,諱桓,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曾孫縣丞鄭梃奉祀。
太宰鎬郡公,諱麗,茲曾孫鄭旬奉祀。
太尉寧國公,諱旋,誼王季子,代溪都公統(tǒng)領(lǐng)乂安處諸軍,奉命南征,封節(jié)制撫治乂安道,開揚威府,久在兵間得士將心。值誼王薨,其手下勸以逆謀,公不從;及班師回京,他因誣構(gòu),被安置獄中,其后三軍還,逼獄中同聲舉事,公誘以禍福,諸軍散去。公乃啟乞賜死,以安社稷,三請始得,乃許回葬弘化縣富榮社。保泰丁未八年,奉準(zhǔn)定宗室事例,以有功特蒙恩,恤其子孫奉給廩祿,從五代例。景興丙子十七年,伊支有啟陳情,蒙奉準(zhǔn)允付宗人官,并宗室各支同,其后子孫多在弘化縣諸社,茲嫡孫縣丞鄭植奉祀。
扶郡公,諱櫟,已授扶郡公,由犯惡逆,子孫并廢為庶人。
花郡公,諱岑,已授花郡公,由犯惡逆,子孫并廢為庶人。
第四世 先圣弘祖陽王
王諱柞,誼王第四子,太妃陳氏生也,黎敬宗弘定丙午七年三月初五日誕生。甲寅十五年王年九歲,受封榮郡公;黎神宗德隆辛未三年王年二十六,升北軍左都督副將西郡公,奉差鎮(zhèn)守乂安處,壬申年升少傅。神宗陽和壬午八年王年三十七,奉差鎮(zhèn)守山南處;黎真宗福泰乙酉三年王年四十,封節(jié)制左將太尉西國公,裁決庶務(wù),開安場府。慶德壬辰四年王年四十七,進封元帥總國政西定王;丁酉年誼王薨,王年五十二,入正府。己亥年王年五十四,尊封大元帥掌國政尚父西王;黎玄宗景治甲辰二年王年五十九,黎皇帝加王以殊禮,特命不名不拜,其入朝特頒坐床于御座之左;戊申年,進封大元帥掌國政尚師太父德功仁威明圣西王。熙宗正和壬戌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薨,壽七十七,尊封洪謨遠略安國恢疆振綱興治雄度英威揆文奮武惇大明作峻德巍功睿算神謀耿光大烈造夏肇基垂庥闡范修內(nèi)攘外保和致治陽王,廟號弘祖,寧陵雷陽縣萬賴冊。
太妃武貴氏,謚慈佑,尊諱玉黃,錦江縣石磊社人,洪仁公之女,外貫青池縣青池社,生昭祖康王。七月二十二日卒,寧陵黃杯社。
正妃尊封國太母鄭貴氏,謚慈厚,尊諱玉瓏,永福槊山人,儀國公鄭永祚之孫,廣國公鄭永福之女;雷陽縣盛美社外皇孫吏部尚書瑗郡公阮茂宜之外孫。阮茂宜,昭宗皇帝之外孫,累世勛榮,不由科舉,紀(jì)在史冊。欽奉保養(yǎng)嘉宗美皇帝,尊為國太母正妃。九月初五日卒,壽九十三,寧陵雷陽縣安涇社果??村。
挺生:懋郡公、紹郡公、塘郡公、昭祖康王、蒞忠公、奠義公、派郡公、調(diào)郡公、韶郡公、宣郡公、廉郡公、茶郡公。
懋郡公,諱德,陽王長子,太妃武氏所生。乏嗣,其女子郡主玉楷,一諱玉雄,配安山縣石炭社兼郡公,又一女配瓚郡公鄭權(quán)。茲外孫鄭億奉祀。
太宰司空紹郡公,諱有,陽王第二子,武氏生。早病卒,曾孫鄭楏奉祀。
都督塘郡公,諱梁,武氏生。乏嗣,生女配田郡公鄧廷生,外孫階壽侯奉祀。
太宰贈蒞忠公加封太王,諱棟,預(yù)封合謀同德翊運贊治功臣,累奉統(tǒng)領(lǐng)南征有功,辛酉熙宗正和二年卒,加封福神。茲嫡玄孫鄭橫奉祀。
大司空署府事奠義公,諱握,奉鎮(zhèn)守山西處,正和二年卒,贈奠郡公。茲嫡玄孫鄭素奉祀。
大司徒副都將太傅派郡公,諱榆,丙辰正和二十一年卒,贈大司空。茲嫡玄孫系指揮同知慎義侯鄭樁奉祀。
提督調(diào)義公贈調(diào)郡公,諱棕。嫡玄孫戊子鄉(xiāng)試中四場鄭允奉祀。
少保韶郡公,諱樸。乏嗣。
宗人府宗人令國老忠宣公封茂公,諱樌。玄孫鄭樽鄉(xiāng)試中四場,茲長支鄭枚奉祀。
廉郡公,諱虔,已授廉郡公,由犯逆廢為庶人。
茶郡公,諱錦,已授茶郡公,由犯逆廢為庶人。
第五世 先圣昭祖康王
王諱根,陽王第四子,太妃武氏所生,黎神宗德隆癸酉五年六月十三日誕生。丙申盛德四年王年二十四,受封副都將太保富郡公,開佐國府,統(tǒng)領(lǐng)將士往乂安討賊;丁酉年,賜兼撫治乂安道,升太傅。庚子永壽三年王年二十八,平賊有功,封節(jié)制各處水步諸營兼總政柄太尉宜國公,開理國府;嘉宗陽德甲寅三年王年四十二,功德重望,進封元帥典國政定南王。庚申年王年四十八,入正府;壬戌年陽王薨,王年五十三,進封大元帥總國政上圣父師盛功仁明威德定王。黎裕宗永盛己丑五年五月初十日薨,壽七十七,尊封洪猷神智雄才宣義敷道立政淵懿神智圣武文功承烈顯謨監(jiān)憲秉哲保國綏方光前振后制治垂準(zhǔn)盛業(yè)大功恢綱振紀(jì)綏內(nèi)寧外康王,廟號昭祖,寧陵安定縣建上社,后改寧永福縣金山社巖村,俗號豁玉局處。
賢妃阮貴氏,謚慈慎,尊諱玉鳳,青威縣勝覽社仁宅村人,保養(yǎng)晉光王。三月十三日卒,寧陵本貫。
淑妃贈昭儀加贈淑訓(xùn)范貴氏,謚妙美,尊諱玉??,雷陽縣美葛社人,瓊郡公范士球之女,農(nóng)貢縣蒲江社延郡公之外孫。四月十三日卒,寧陵瑞原縣福和社,后移寧??呱?。
順妃尊封保母吳貴氏,謚妙靜,尊諱玉淵,天本縣同隊社人,屋居保伍社,少保兼郡公之女,親勛太保和郡公之孫,保養(yǎng)僖祖仁王。十一月初二日卒,寧陵保伍社。
挺生:淳祖良穆王、謙國公、提國公;郡主玉??、玉棣、玉杵。
掌宰上相謙國公,諱椽,康王第二子,良穆王之弟。值良穆王薨,拜節(jié)制謙國公,開理政府,早卒。長子鄭棆已受恒郡公,次子鄭校已受挺郡公,并犯惡逆廢為庶人。太宰基郡公鄭樃襲封,生琨郡公鄭檺。
謙國公挺生男三、女一?;す崢?,謙國公季子也,襲封太宰基郡公,挺生參贊琨郡公諱檺,正當(dāng)編纂金鑒寔錄之辰也;郡公生下朝列大夫諱樎,鄉(xiāng)試中儒生合式,襲蔭朝列大夫,娶陳氏女諱姜,生下茂林郎諱榫,襲蔭茂林郎,娶內(nèi)捷隊該隊阮公諱洞之次女諱濫,生下二子。長子鄭德霖中今朝明命十八年丁酉科、二十一年庚子恩科秀才,以訓(xùn)導(dǎo)用,歷典石室布澤訓(xùn)導(dǎo)回休,生下子三,今長子鄭霑奉祀。
太傅提郡公,諱閏,康王季子,早卒。長子鄭祿已受會郡公,犯法賜死,諸子并堅監(jiān),丁未年準(zhǔn)定宗室事例,以事跡未甚顯著,特蒙釋放,仍免改姓,不得敘用;次子曹郡公鄭欀早卒,加封大王,長女郡主玉欉上配黎裕宗皇帝,號主婆內(nèi)殿,挺生永慶皇帝;次女郡主玉福配桓祥侯高律,茲嫡曾孫鄭寶奉祀。
郡主,諱玉??,配提督彬郡公鄭拾,乃穎郡公之長子,勇郡公之外孫。長支鄭 奉祀。
郡主,諱玉槺,配貞祥侯黎時棠。
郡主,諱玉欄,配忠郡公加封大王黎時寮。長支駙馬黎球奉祀。
第六世 先德淳祖良穆王
王諱梂,康王長子,淑妃范氏所生,黎神宗慶德辛卯三年九月三十日誕生。初受榮良侯,玄宗景治五年王年十七,升副將副都督同知良郡公,開左匡軍營;甲寅年王年二十四,升左都督,又升少傅。嘉宗德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薨,壽二十八。贈太師,尊封國宰裕仁偉量垂休篤祐延福錫功紹前昌后綏成嗣美駿德燕謀夤和中正積慶純嘏淳祖良穆王,寧陵農(nóng)貢縣古汴社。
惠妃阮貴氏,謚慈慎,尊諱玉裔,安豐縣洛汭社人。四月十八日生,六月二十九日卒,壽二十八,生晉光王,寧陵安定縣沛渜社。
挺生:晉光王、鉆郡公、渭郡公、東郡公、栓郡公,郡主玉柧。
太傅鉆郡公,諱權(quán),良穆王第二子,晉光王胞弟。已受鉆郡公,開右中營,犯法賜死,諸子并被監(jiān),丁未年準(zhǔn)定宗室事例,以事跡未甚顯著,特蒙釋放,仍免改姓,不得敘用。茲嫡孫鄭檍奉祀。
太傅渭郡公,諱橑,已受渭郡公,開后中營,由虧禮法被解兵權(quán),奉許留居太保勛郡公鄭廷棟家,諸子并許留居大臣家。丁未年準(zhǔn)定宗室事例,特蒙雪恥,子孫并預(yù)恩例降一等。其后親孫鄭林戊子鄉(xiāng)試中四場,官至知府,茲長子縣丞鄭德奉祀;親孫鄭櫶初授安樂縣官,歷授應(yīng)天府同知,從故君昭統(tǒng)皇帝北駕大清,再蒙皇朝圣旨,特頒刑部署參知,再頒兵部署參知愛山侯。
太宰東郡公封東義侯,諱桓。茲嫡孫鄭橚奉祀。
太保?郡公,加封忠孝大王,諱??。乏嗣,奉頒泳郡公鄭楏奉祀。
郡主諱玉柧,配彰德縣良舍社嘉郡公鄧廷碧,賜姓鄭??。
第七世 先德睿祖晉光王
王諱柄,良穆王長子,玄宗正治庚戌五年五月初四誕生。初封副將太尉晉郡公,熙宗正和戊辰九年二月,拜節(jié)制各處水步諸營兼總政權(quán)太尉晉國公,開翊國府;壬午正和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薨,壽三十三,尊封參宰英明聰睿迪哲溫文積善培基貽謀裕后紹猷昌胤篤祐延休廓度宏謨崇禧茂德上相公睿祖晉光王,寧陵淳祿縣富田社。
太妃進封徽柔純德太宗張貴氏,謚慈宣,尊諱玉楮,嘉林縣如京社人,延慶公張譽之女,添郡公張仍、奮郡公張讓之姊也,生僖祖仁王。四月二十六日生,景興庚午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壽八十三,初寧陵嘉林縣陽光社,后移安定縣沛渜社。
正妃陳貴氏,謚溫容,尊諱玉然,東城縣安?社人,廉郡公陳登瀛之女。十月二十六日卒,寧陵安定縣沛渜社。
次妃,諱玉繪,謚慈碩,贈封惠娥。卒,葬安山縣仙侶社。
王府侍內(nèi)第二嬪尚容院尚容贈封尚穆院尚穆阮貴氏,謚懿行,尊諱惠,青威縣勝覽社仁宅村人,生下兩王子,建立營宅于伊村之西,因居焉。十月初八卒,寧陵伊縣茂良社,號慈穆。
挺生:允忠公、僖祖仁王、珣郡公、鼎郡公、曔郡公、泳郡公、??す⒎伎す?、欽郡公、慎郡公、信郡公、??す}郡公、匡郡公、謹郡公、寬郡公、瑞郡公,郡主玉椿、玉機、玉樸、玉杵、玉槻、玉枚、玉案、玉楮、玉槿、玉梡、玉芳、玉榕、玉橈。
前和軍營都督府左都督副都將掌府事兼宗人府宗人令監(jiān)知功臣大司徒國老允忠公,贈封淵公,諱擇,次妃惠妃所生,預(yù)封推忠翊運贊治功臣。公年長于仁王,惟以次妃姓氏不顯,未應(yīng)繼治;公歷事三朝,勤勞忠誠,有功國家而愈自謙抑,為功臣之冠。景興甲申二十五年卒,長子潤郡公早卒,嫡孫縣丞鄭橚奉祀,今長支鄭櫟奉祀。
特進輔國上將軍東軍都督府都督詹事,贈都督左都督副將珣公,諱??。早卒,乏嗣,胞弟泳郡公次子奉祀。
左和軍營兼宗人府左崇正大司馬鼎忠公,加封肅公,諱柱,預(yù)封翊運贊治功臣。長子右校點安寧侯鄭梃奉祀。
太保副都將曔郡公,諱椼。長子參督慧忠侯鄭柑奉祀。
特進輔國上將軍中軍都督府左都督,贈太保副將泳郡公,諱奎。長子指揮使科壽侯鄭奉祀,后親孫鄭欋丙子鄉(xiāng)試中四場,授長史職。
左都督副將保郡公,諱槐。長子校尉端壽侯鄭麗奉祀。
都督同知副將芳郡公,諱秘。長子校尉旺義侯鄭勛奉祀。
太保副將欽郡公,諱梴。嫡孫縣丞鄭檊奉祀。
都督詹事副將慎郡公,諱?,由出家修行,住紅枚坊蓮宗寺,號天王菩薩。長子鄭柘奉祀。
都督信郡公,諱槨。長子鄭棋奉祀。
左都督副將郡公,諱橎,乏嗣。允忠公次子都指揮使直義侯鄭權(quán)奉祀。
中左隊指揮詹事副將匡郡公,諱校。長子同知府鄭樸奉祀。
都指揮同知副將謹郡公,諱綏,乏嗣。胞兄??す巫余崣旆铎?。
左都督副將寬郡公,諱鼎。長子琰義侯鄭淡奉祀,次子鄭??博舉中造士。
都督僉事副都將瑞郡公,封瑞忠公諱檳。季子之次子鄉(xiāng)村奉祀,被兇逆遇害,今親孫鄭朗奉祀。
郡主,諱玉欄,配霑郡公黃時夤。
春輝長上郡主,諱玉椿,配萱郡公黎時淏。
郡主,諱玉機,配宗人府右宗正穎郡公黎梃。
郡主,諱玉樸,配太保勛郡公鄧廷諫。
郡主,諱玉杵,配指揮使振祥侯陳功?。
郡主,諱玉槻,配總兵同知溢壽侯鄧廷魁。
郡主,諱玉枚,配指揮同知祥壽侯鄧廷牲。
郡主,諱玉案,配都指揮使檻壽侯黎性。
郡主,諱玉楮,配都指揮使擢壽侯高爍。
郡主,諱玉槿,配指揮同知俊武侯阮德擢。
郡主,諱玉梡,配都指揮使?jié)櫯珊钹囃⑻帷?/p>
郡主,諱玉芳,配總兵同知顯忠侯鄧廷謹。
郡主,諱玉榕,配指揮同知厚壽侯鄧桱。
郡主,諱玉堯,由晉光王不認,奉僖祖仁王軫,及征召,御旨頒號郡君,配鐸壽侯枚世晏。
第八世 先圣僖祖仁王
王諱,晉光王第二子,太妃張氏生,黎熙宗丙寅永治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誕生。庚辰年王年十五,封副將普安侯;壬午年晉光王薨,王年十七,升普郡公。癸未年王年十八,是年正月封節(jié)制各處水步諸營兼總政權(quán)太尉普國公,開理國府;裕宗乙丑永盛五年王年二十四,入正府,進封元帥總國政安都王。壬辰年,進封大元帥總國政上師尚父威明仁功圣德安王;永慶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薨于嘉林縣館?處,壽四十四,尊封溫穆莊肅寬裕徽浚經(jīng)文緯武洪謨大略垂統(tǒng)憲天神謀睿算辟國開強耀武宣威輯鄰和夏振綱陳紀(jì)和衷迓衡仁王,廟號僖祖,前寧陵東山縣赤路社,后寧厝安定縣快樂社裴賀村。
太妃尊慈封懿功厚德莊行端儀匡運衍福弘猷裕澤崇基太慈國圣母武貴氏,謚慈德,尊諱玉源,己巳年三月二十一日生,唐安縣郿墅社人,浚澤公武必做之女,外貫東安縣紫陽社;少時為太保題郡公養(yǎng)子,保養(yǎng)懿宗徽皇帝。辛未景興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薨,壽六十三歲,前寧陵瑞原縣金鑊社青章村,俗名幾鑊,除他麻四畝,存九畝。鄭楈斷賣與伊社乾元村,名茹旬茹眼錢三十貫,后靖王移厝永祿縣本始社。
次妃陳氏姊妹,諱玉琰、諱玉嬪,謚慈貞、謚慈淑,懿安縣添祿社滾郡公之女,大王陳公桓之孫,姊妃生鄉(xiāng)郡公,妹妃生麗郡公。姊妃卒葬平陵縣永泗寨,妹妃卒葬清池縣定功社下村。
挺生:裕祖順王、壽郡公、福郡公、毅祖恩王、鄉(xiāng)郡公、輝郡公、嚴(yán)郡公,公主玉梧、皇后玉?,郡主玉棰、玉樻、玉福、玉、玉栯。
壽郡公,諱檔,受封壽郡公,開右和府,被責(zé)故,謚敬慎,乏嗣。
提督副將??す?,封順忠公,褒封大王,諱??,卒賜謚恭慎。長子丁丑科博舉中造士同用,鄭棕奉祀。
前和軍營副都將鄉(xiāng)郡公,諱橋。長子鄭萱、次子鄭彬王辰科博舉并中造士同用。茲次子鄭彬奉祀。
中前隊副將輝郡公,諱槢,卒賜謚恭雅,號曰道官。長子鄭祥奉祀。
右和軍營署府事監(jiān)知宗室副都將嚴(yán)郡公,贈封大王,諱??。季子,尚黎顯宗永皇帝第二公主,卒賜謚忠敏,生下四子。長子鄭青奉嘉隆欽頒權(quán)守奉祀,眾子并博舉中造士同用,青、楮中內(nèi)子科,福、榯中壬辰科。長子鄭青奉祀。
太長公主,諱玉椐,配嘉林縣如京社讓郡公張涯。
皇后,諱玉?上配黎永慶皇帝。
郡主,諱玉棰,配泳郡公鄧廷鑒。
郡主,諱玉樻,配祿壽候黎時祿。
郡主,諱玉福,配參督敦忠侯阮性。
郡主,諱玉,前配指揮質(zhì)武侯張廷質(zhì),后配造士參督芳淇侯吳福浤。
郡主,諱玉栒,配達武侯阮嘉琚,溫如侯之父,乃超類縣柳岸社超郡公留守義安鎮(zhèn)阮嘉珠之子。
郡主,諱玉栯,配信忠侯阮熙載。
第九世 先圣裕祖順王
王諱杠,仁王世子,太妃武氏所生,恩王胞兄,簡宗辛卯龍德七年九月初三誕生。己酉年仁王薨,王年十九;庚戌年王年二十繼治,進封大元帥總國政尚師太父聰?shù)掠①|(zhì)博達懋和綏猷裕義全王。己未年王抱恚,王胞弟恩王攝政;庚申年王三十,尊封太上王。顯宗景興辛巳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薨,壽五十一歲,尊封恭讓寬惠純粹輝嘉廣淵博厚履道謙光宣慈愷悌厚德遠謀順王,廟號裕祖,初寧陵瑞原縣仁里社,后親孫鄭移回永祿縣本始社,附于仁王太妃武氏陵。
太妃尊封莊行厚德徽柔肇慶大宗黎貴氏,謚莊淑,尊諱玉清,三月初三日生,清池縣仁睦社上亭村人,工部尚書晉郡公黎廷預(yù)之女。癸酉年六月二十五日卒,寧陵安山。
挺生:桐郡公、晏都王、程國公棋郡公,郡主玉梃、郡主玉旃。
太傅桐郡公,諱桐,順王長子,晏都王之兄,順王遜政后始生,已開營。景興丙戊二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卒,久后褒封大王。
太保程郡公,諱桐。丁未年五月初一日遇西山害,死節(jié)。
太尉棋都公,諱梧,辛亥年四月十四日遇西山害,死節(jié)。
郡主,諱玉梃,五月初七日早卒。
郡主,諱玉旃,配權(quán)府潤澤侯裴時潤,號駙馬純。己酉年五月十三日卒。
第十世 先圣毅祖恩王
王諱楹,仁王第四子,順王胞弟,簡宗龍德庚子二年十一月初五日誕生,初封郡公。己未年王年二十,攝政平章軍國重事;庚申年順王抱恙,王以諸將臣推戴,繼承大統(tǒng),進封大元帥總國政上師尚父英斷文治武功明王,上扶黎顯宗永皇帝,南平銀笳,西平五十虜渠輪,破詹質(zhì)掃除禍亂,身致太平。景興丁亥二十八年正月初八日薨,壽四十八,尊封神謀睿算盛德放勛洪慈達孝宏謨大烈闡猷基績定武開平迪文敷訓(xùn)遠謨厚澤恩王,廟號毅祖,初寧陵安定縣鄭甸社,后癸卯年端南王移厝金城社。
太妃尊封隆德至功懿范嘉謨嗣徽毓哲篤慶宣和保胤翊基福弘貽謀綿緒大宗國圣母阮貴氏,謚慈澤,尊諱玉焰,庚子年二月二十一日生,青池縣芩塘社人,肇慶公之女;挺生盛王,扶立端南王。甲辰年七月二十八日卒,壽六十五,寧陵永祿縣多筆社。
正妃尊封莊慈淑行謙柔恭懿保翼崇德迪哲弘庥阮貴氏,謚莊貞,尊諱玉榮,正月初三日生,雷陽縣盛美社人,倫忠公阮倫之女。景興癸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前葬在鄭甸社,又同改葬金城社,前后同恩王陵。
挺生:敏慧公、圣祖盛王、瑞郡公,公主玉赭、郡主玉??、玉敬、玉棪。
敏慧公,諱橍,恩王長子,正妃阮氏生,盛王之兄,早卒。葬壽昌縣紅枚坊,后為伊坊福神;后伊坊人號詹濯犯毀公墓祠宇,監(jiān)守鄭楈已申訴,詹濯乞謝禮,修作如原。
太傅瑞郡公,諱棣,西山寇害。長子光興府同知府鄭欄奉祀。
長上仙花公主,諱玉欄,正妃阮氏生配皇太子黎維祎,號皇儲,未歸早卒,號婆主??,時景興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郡主,諱王??,配參督明武侯武廷明。
郡主,諱玉敬,配造士典郡公黃廷寶,后寶為驕兵所害。
郡主,諱玉棪,配造士恭武侯阮廷恭。
第十一世 先圣圣祖盛王
王諱森,恩王第二子,太妃阮氏所生,懿宗己未永佑五年二月初九日誕生。初封郡公,開諒國府,景興戊寅十九年進封節(jié)制各處水步諸營兼總政機太尉靖國公,裁決國家庶務(wù)。顯宗丁亥二十八年恩王薨,王年二十九,尊封大元帥總國政上師尚父睿斷交功武德靖王;壬寅景興四十三年九月十三日薨,尊封紹天興運制治開疆洪量英猷正誠仁孝盛王,廟號圣祖,初寧陵安定縣鄭福社,后避西山寇,移回汴上鄉(xiāng)。
太妃楊貴氏,尊諱玉歡,石河縣隆福社人,浩慶公之女,生端南王。由國變妃薨于民間,欠謚,葬在興教社及疇處
正妃尊封徽音敬德端慈正妃黃貴氏,謚懿淑,尊諱玉芳,二月初八日生,青池縣芩塘社大慈村人,厚惠公之女。十一月十八日卒,葬在大慈村。生下二女。仙跡寺,乃盛王為正妃追進而建。
宣妃鄧貴氏,尊諱玉蕙,仙游縣扶董社人,生奠都王。九月十四日卒。
挺生:端南王、奠都王,郡主鄭氏玉??、郡主玉栓。
郡主,諱玉??,配造士鐺忠侯裴世遂。
郡主,諱玉栓,配璘忠侯鄧廷璘,即宣妃之弟,后璘犯法發(fā)配遠州。
奠都王,王諱檊,盛王季子,顯宗景興丁未三十六年誕生。壬寅年九月十三日,盛王薨,大臣受顧命進封大元帥總國政奠都王;十月二十五日清乂二處諸軍尊扶端南王,降封奠都王為恭國公。是年十一月十三日薨,年才八歲。
第十二世 端南王
王諱棕,盛王長子,黎顯宗景興癸未二十四年九月初四日誕生。庚子年,被奸臣吳時任誣告,織成逆狀,降為季子,后特頒改為鄭楷。及盛王薨,大臣奉幼主奠都王繼治,是年清乂諸軍尊扶王繼治,特進封王為大元帥總國政上師尚父文德武功端南王。鳴呼!天命難憂,而三府兵驕,逆臣謀叛,景興丙午年六月二十六日,西山犯闕,王西奔被巡莊??謀反。是月二十八日,王自便,壽二十四歲,謚靈王,初寧陵慈廉縣驛望社,后移厝在東山縣布衛(wèi)總香炮內(nèi)村,地分修麻寺之左邊金星上安穴。這嶺自本寺至金星約數(shù)畝,本社人舊臣號翁顧侯之子孫名里奇,密自奉守。
是年王西奔至安朗縣,小臣阮??號??,乃東岸縣云恬社進士尚書阮審之孫,進士阮賞之子,從王至夏雷社。巴??奉王入伊社,阮漸號巡莊家,乃彼故人;進士李陳瑻奉命招撫,北方適遇陪候。至二十八日,巡莊引西山寇捉王,李陳瑻猝驚,乃泣拜自刎于王前以白其心,王亦自便焉。后巡莊巴??將王納西山寇在升龍城,西山還問原故,極數(shù)巴??不忠之罪,立斬之;存巡莊,許同屬山西鎮(zhèn)防御。是年八月晏都王繼治,時山南鎮(zhèn)守帳忠侯乃慈廉東鄂署府杜世楷之子出治,尋捉巡莊押至王墓前斬之,以行謁禮。
妃王阮貴氏,諱春,生下世子諱橒,逢國家否運,有大志未就而卒于永順縣瑞章社。今曾孫栐奉祀。
第十三世 晏都王
王諱桂,順王第二子,恩王之侄盛王之從兄,顯宗景興己巳十年七月十三日誕生。初封桂郡公。壬寅年王年三十四,封都將太傅宗人府宗人令柱國琨郡公;丙午年六月端南王薨,是年八月十二日人心推戴,進封大元帥總國政太師尚父晏都王。辛亥年王西奔古隴冊隸錦水縣,意圖恢復(fù),為蠻獠謀反;是年四月十四日王薨于陽舍社,壽四十三,弟太尉棋郡公鄭棓及卓忠侯鄭棹死之。后王季子太保靈郡公鄭楈奉王靈骸寧陵于豐祿縣登陽社,卓忠侯亦附葬于此,惟棋郡公墓尚在陽舍社。
正妃進封貞慎烈節(jié)正妃阮貴氏,號妙正,尊諱玉圓,安越縣光表社人,恭郡公之女。是時從王北奔,至桂陽縣竹薦社,丁未年逆整兵逼駕,因卒焉,寧陵竹薦社。
淑妃尊封溫容懿德淑妃馮貫氏,謚莊潔,尊諱玉然,辛未年八月十五日生,山西安樂屋籌社人,匡郡公之女。己亥年十一月初一日卒,壽二十九歲。
挺生:憲郡公、槏郡公、捷郡公、靈郡公,郡主玉榕、玉銀、玉采。
太宰憲郡公,諱栻,晏都王長子,淑妃馮氏生,辛卯年五月初八日生,欽奉節(jié)制水步諸營平章軍國重事,開諒國府;是辰黎皇北奔,惟公糾合諸將銳志匡扶,與深武侯、寶武侯等攻破西山數(shù)陣。后為叛臣副戶載謀逆,因死節(jié)焉,時壬子年六月十三日也,壽二十三,忌附宮廟。
太傅槏國公,諱槏,晏都王第二子,淑妃馮氏生,癸巳八月初二日生。戊申年二月,欽奉統(tǒng)領(lǐng)諸營討賊,有金榜之勝;后復(fù)與偽司空知籍內(nèi)攻事泄,因往山南下鎮(zhèn)糾合將士,病卒于瑞英之原,辰丙寅年二月二十三日,壽三十四。后副禮偉忠侯有詩吊云:"惆悵如今更幾番,悠悠無路問蒼天,罵廷難擬興犀甲,望國誰教作杜鵑。已矣香魂朝列廟,哀哉神考泣重泉,孤臣一片丹心處,半為公悲半自憐。"
太尉捷郡公,諱捷,晏都王第三子,淑妃裴氏生,甲午年四月初九日生。丙午年十一月封太尉捷郡公,統(tǒng)領(lǐng)諸營往北安集,后復(fù)護駕于竹薦、邯江之戰(zhàn);戊申年十一月,率諸將迎黎皇于滄江,欽頒金牌銀印,先鋒略地斬殺賊兵無算。己酉年正月初五,北朝兵敗,追隨黎皇至廣東,泣血求援不果;復(fù)回本國入永同行在護駕,王上至古隴冊事變,奔哀牢援兵復(fù)仇,殺得叛眾無算。自束發(fā)以來,垂二十一載,百戰(zhàn)間關(guān),以雪君父之仇,有瀾滄諒山之大勝焉;至丙辰年,復(fù)糾合京北諸將士,往攻諒城不克,因自刎焉,壽二十三。其辰副將擇忠侯、捍國侯亦死之。
太保靈郡公,諱楈,字敦樸,號安循先生,晏都王季子,乙未年生?;食尚缂温≡耆?,有詔求不至,欽頒監(jiān)守祀事;娶黎氏女,生鄭植、鄭梁,次娶鄧氏女,生鄭欖。己卯年六月二十日卒,壽四十五,今長支鄭檍奉祀。
郡主,諱玉榕,馮氏生,配指揮同知起武侯阮廷超,正月二十七日卒。
郡主,諱玉銀,馮氏生,配前步溪武侯黃崇溪,五月二十九日卒,壽二十七。
郡主,諱玉采,配海陽南策至靈璜池社進士陳琎之子陳璲,忌日失詳。
右自太王至晏都王,凡十三世正王位,自正治己巳至丙午,凡二百二十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