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師的備課
一、通讀教材,全冊整體備課
新的語文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的整體設計思路安排,針對不同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各個學段依三維目標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各個學段相互聯(lián)系、螺旋上升。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備課前應通讀教材,整體備課。
整體備課就是新學期拿到新書以后,教師要結合語文課標、教材說明及時閱讀全冊教材,目的是對學段三維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要求有一個準確的方向,對全冊教材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把握全冊教材安排的內(nèi)容及訓練的重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便于整體安排教學和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是粗線條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時間,追求最大的效果。
二、鉆研教材,集體單元備課
新教材面廣量大,增加了備課難度,特別是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的不確定性更對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備課不到位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同伴互助,導致思維空間狹窄,對教材的特點認識不夠,把握不準。因此,過去那種個人獨立備課的形式已經(jīng)適應不了課改的繼續(xù)深入,集中教師智慧同伴互助的集體備課當取而代之。集體備課可有效調(diào)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教師的思維空間和視野,集中教師的智慧和力量,增強備課的深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課改前教師備課多采用以課文為單位逐篇進行,導致教師缺乏對整本教材和各單元的整體了解,費時低效。課改后的語文教材按專題單元編排,每單元課文無論從人文的角度和知識的角度都有共性,這是編者遵循學習的規(guī)律、知識內(nèi)在的規(guī)律、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精心編排的。同時,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等各部分板塊間相互聯(lián)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抓住教材編排特點,實施單元備課、整組教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品讀教材,感悟文本備課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標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維度的目標提出了很高要求,要落實這一維度的目標,就需要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細細品讀教材,感悟文本。
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需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要“走近文本”。教師自己要先有對文本充分的感悟與體驗。要想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教師同文本的對話,首先要“聆聽”文本的聲音,調(diào)動自己對生活的積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讓文本感動自己。第二要“走進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礎上,教師要進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過程、方法、體驗,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大徹大悟。第三要“走出文本”。在明確感悟經(jīng)歷的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現(xiàn)有條件,基礎,設計出讓學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因此,只有教師品讀教材,感悟文本,經(jīng)歷“走近文本、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備課歷程,才能得到引領學生解讀文本的真經(jīng)。
四、深挖教材,整合資源備課
語文教師應具有大語文觀。語文教學要從單一性向綜合性發(fā)展,教師備課時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資源備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是要挖掘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多搜集一些與教材相關的資料,補充學生學習的資源。二是要挖掘教材和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布置搜集任務,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的信息補充、完善、提高課堂所學的知識,激勵學生獲得大量的信息,在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三是要挖掘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的聯(lián)系,讓學生展開多角度、全方位的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課堂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技術,基于101智慧課堂,以智慧教學為核心,為學校提供信息化教學整體應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