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Part 27. 雙塔橫測常規(guī)更新

2022-03-25 07:09 作者:神月妍妍  | 我要投稿


小伙伴們大家好啊,又是許久未見,雖然在年后緊趕慢趕的把機王大賽的作業(yè)給交了,但是看了眼自己的帖子列表,這居然是我在22年的第一個帖子,歇的也夠久了,趕緊來更新更新吧~

最近疫情反復,在上海的我也處于無限小區(qū)封禁核酸再解禁的Loop中,總算有時間來清理一下手頭積壓的任務了,先給大家來把這篇雙塔橫測的常規(guī)更新做了吧。在這里也倡導大家,雖然喝不到O.P.S或者PARAS的咖啡了,但是在這個非常的時期,克制自己靈魂對自由的向往,遵守相關防疫政策,少出門少聚集不給國家添亂。

感謝 雅浚 ProArtist,九州風神 Deepcool喬思伯 Jonsbo 以及 利民 Thermalright 對此次橫測的大力支持。


Section 0. 寫在前面的話

在前年差不多這個時候,也就是2020年的2月與3月(夠早?。?,我依照產(chǎn)品的定價,先后完成了兩篇雙塔散熱器的橫測,它們分別是:

Part 10. 市售雙塔散熱器性能向橫測(上)平價篇
Part 12. 市售雙塔散熱器性能向橫測(下)旗艦篇

時隔兩年時間,市面上的雙塔產(chǎn)品出了一輪又一輪,我的測試平臺也從9代i7-9700K一路升級到了目前的i9-12900KS(當中還經(jīng)歷了i9-10900K以及i7-11700KF),當初那兩篇雙塔橫測的代表性不免偏弱了,因此也特地從當前市面上在售的新品雙塔散熱器中挑選幾款比較有代表性的(14cm雙塔兩款,12cm雙塔兩款),來給大家做這一輪更新評測,為了能與之前的測試結果保持一定的延續(xù)性,也特意請出了一直以來我認知中雙塔散熱器的標桿貓頭鷹D15給大家作為參考,而之前在一篇對比利民以及IDCooling散熱器產(chǎn)品的文章:Part 18. 番外篇:利民vsID-Cooling全家桶對比測試?當中,利民PA120作為比較早應用“AGHP”熱管的利民產(chǎn)品,表現(xiàn)也令人滿意,因此同樣加入進來作為12cm風扇的標桿來給大家作為參考。

話不多說,咱們進評測吧。


目錄

  • Section 0. 寫在前面的話

  • Section 1. 產(chǎn)品開箱及兼容性測試

  • Section 2. 產(chǎn)品性能測試

  • Section 3. 結語

Section 1.??產(chǎn)品開箱及兼容性測試

參賽選手不多,所以還是從開箱開始給大家介紹一下產(chǎn)品


Section 1.1 雅浚 ProArtist Basic 5S (B5S)

雅浚散熱器的出廠還是一如既往的標配了外層的牛皮紙運輸包裝,有一說一這個對于保留一個四角尖尖的盒子出二手還是挺友善的。

盒子相比與同定位的B3散熱器,以及高端點定位的G3散熱器,居然用上了鐳射效果的彩盒,可能在這個價位上的總算不用扣盒子的成本了吧(偷笑)。

取出散熱器,裝在盒子里時,散熱器已經(jīng)時裝配好風扇的狀態(tài)了,第一眼看過去,銀色散熱器,淺灰色風扇框和深灰色顏色的搭配還挺讓人覺得清爽的。雅浚的東西一直以來養(yǎng)眼這個屬性還是拉滿的。

先還是從幾個角度看看散熱器本體,首先是正面。

然后是45°,這個角度就能看到散熱器本身前后不是對稱設計的,不論是前側還是后側的散熱器塔體都是向后偏移設計的,前側塔體的厚度還做了一定程度從削薄,這一切的設計初衷都在于最大化散熱器對于高內(nèi)存的兼容性,后面的兼容性測試也會提到。

側面看的更清楚些。

側后45°。

塔體側面對鰭片進行了折fin處理,也是搭配穿fin工藝的常規(guī)操作了。

底座使用了低成本的HDT技術,六根熱管基本布滿了整個底面,在這個散熱器上市的時候大家還有聲音覺得底座這么寬,兩側熱管對于11代及以前的Intel處理器接觸可能沒有那么好,好么,12代Intel直接做了個長的U出來hhh。熱管與鰭片的接觸方式為穿fin。

標配6根6mm熱管,能看到前部熱管為了避位有很大程度的彎折,推測這塊對于性能還是有一些負面影響的。

這個角度能看到后側塔體針對主板后部I/O越來越臃腫的散熱盔甲也做了對應的避位設計。

頂蓋,未作特別的處理,直接在鰭片上陽刻了ProArtist的品牌字樣。

配件一覽,115X/1200和1700各一個背板,也自帶了對應的塑料柱以及AM4扣具,AM4平臺直接用主板自帶背板,聽說下一代的Ryzen處理器會采用底座陣腳式的LGA插槽,標配背板這個事估計也會成為歷史了。

組一下1700平臺的扣具看看。

標配兩把12025風扇,背面并沒有標注風扇的具體型號,只看到風扇還是用了MHDB軸承。

將散熱器裝上扣具,因為散熱器的偏置塔體設計,重心并不在底座中心點,裝上扣具之后總算能穩(wěn)當?shù)牧⑵饋砹恕?/p>

裝上風扇。

將扣具裝上主板,這種115X/1700/AM4通用扣具的設計在剛性上還是有保障的,在對主板散熱片和內(nèi)存位的兼容性上看來雅浚還是下了功夫的。

將散熱器裝上主板。

兼容性測試,首先是對于手頭這塊Z690-TUF的支持,能看到尾部熱管將將讓開了主板后部散熱片,未形成干涉。

這個角度看的更清楚一些。

內(nèi)存兼容性測試,裝上兩把風扇的時候,能看離CPU最近的一個內(nèi)存插槽能插,但是已經(jīng)被風扇頂住了。

換到第二根內(nèi)存槽之后,安裝起來就毫無壓力了,也不會對內(nèi)存可能的燈光有任何的遮擋,我還記得前兩年跟Jerry聊的時候他提到過“幾百塊的內(nèi)存擋了一千多的內(nèi)存,這不扯淡么”,再看看目前1700平臺DDR5內(nèi)存的價格,只能說這句話說的在理。

從前面看是這樣的,即使裝上了第一把風扇,RGB內(nèi)存也能毫無阻擋的show出來,兼容性這塊除了沒法插滿4根RGB內(nèi)存,基本做到了滿分。


Section 1.2 九州風神 Deepcool 冰立方620

九州這一帶產(chǎn)品外包裝設計語言的更新還是挺讓人喜歡的,我開始接觸這代外觀設計還是之前開箱1000W金牌電源的時候,淺色牛皮紙+白色封套的設計十分清爽。

取出散熱器本體,在包裝中同樣也是裝好了兩把原裝風扇。

來看看本體,規(guī)模上看還是保持了一個12cm雙塔應該有的體積。

前側45°。

后側45°,能看到散熱器包括頂蓋上LOGO的位置,前后其實都是對稱的設計。

頂蓋,黑色塑料不發(fā)光頂蓋,搭配青色的九州新logo還是蠻養(yǎng)眼的。

散熱器側面,使用了折fin+扣fin結合的方式來固定鰭片,比單純做折fin要穩(wěn)固一些。

散熱器前后鰭片均針對內(nèi)存和主板散熱進行了避位設計。

底座采用了成本稍高一些的銅底焊接設計,6根6mm熱管與鰭片的固定方式為穿fin。

標配兩把FK120,12025風扇,看扇框和扇葉設計應該是目前零售版RGB風扇FC120的無光版本,這個風扇我在之前機王大賽的作品上用過,性能和靜音表現(xiàn)都還不錯。

配件一覽。

為了這次測試,我單獨搞來了1700平臺的扣具。

組一下1700扣具看看。

將散熱器裝上扣具。

將散熱器裝上扣具。

裝上中間的風扇。

裝上兩把風扇。

扣具上機,工字形扣具的設計不論在易用性還是下壓力保持上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

散熱器上機。

主板散熱器兼容性測試,因為熱管是直上直下的設計,在這方面顯然不會有太大問題。

內(nèi)存兼容性測試,不安裝前置風扇時,最內(nèi)側內(nèi)存槽的安裝問題不大,但是散熱器對內(nèi)存避位的設計會對光效有很大程度的遮擋。

將內(nèi)存換到遠端的2,4槽位就沒有任何遮擋的問題了。

此時從正面看看內(nèi)存展示的效果。

而當你準備裝上前置風扇時,我只能說能通過抬高扣具的方式裝上風扇,但是光效展示啥的基本不要指望了。

此時風扇大概被抬高1cm左右。

如果想讓兩個風扇看起來更一致一些,那么也可以抬高后部的這把風扇,只是這個樣子的安裝...emm...好看不好看的,由你自己判斷吧。


Section 1.3 喬思伯 Jonsbo HX7280

這兩年喬思伯的高端產(chǎn)品也漸漸開始了由花里胡哨向簡潔精致的轉型,此次HX系列散熱器(還有HX6210 9cm小塔,HX6250 14cm大塔,以及HX6200D 12cm下壓)的更新就是很好的例子。

包裝中取出散熱器本體,風扇與散熱器本體是分開包裝的。

前側45°視角。散熱器通體漆黑,頂蓋為黑色塑料加上拉斯效果,而散熱器塔體與熱管則是黑色噴涂處理。

后側45°視角,能看到散熱器在前后上下都是對稱的設計。

頂蓋對熱管做了很好的遮蓋,看到產(chǎn)品圖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喬思伯你千萬別給LOGO裝RGB燈,拿到實物的我松了口氣,謝天謝地,你 不 會 亮。

散熱器因為選擇了回流焊工藝的緣故,側面對鰭片做了扣fin處理,整體質(zhì)感滿分。

這個角度能看到全部七根6mm熱管以及散熱片的避位設計,目前7x6mm的熱管配置基本是高端雙塔的標配了。

底座與熱管的結合方式為銅底焊接。

配件一覽。

組一下扣具看看。

標配一把12025風扇,以及兩把14025風扇,雙塔散熱器標配三風扇的設計還是比較少見的。

將散熱器裝上扣具,再裝上中間的14cm風扇,此時散熱器處于兼容性最好的狀態(tài)。

裝上前部14cm風扇。

將14cm風扇挪到后部,在前部裝上12cm風扇,此時為這款散熱器的最大性能配置,瞧瞧這質(zhì)感+體積,我只能說這可能是我見過最好看的喬思伯散熱器。

扣具上機,同樣選擇了工字形扣具的樣式。

散熱器上機, 你們大概對比一下散熱器和主板的尺寸。

兼容性測試,HX7280的熱管有一定程度的彎折,但是對兼容性的影響不是特別大,后部不管是熱管還是鰭片距離主板散熱片都還有一定距離。

內(nèi)存方面,最內(nèi)存內(nèi)存插槽裝上高內(nèi)存是沒問題的。

將內(nèi)存裝到2-4槽位時,能看到對2槽位的內(nèi)存還是有一定遮擋的,只能說裝的上,角度不對就看不到。

這個時候從前面看看。

如果在前部嘗試裝上一把風扇,不用想,肯定是擋的死死的。

這個時候的畫面,太美了不太敢看。

那么這個時候選擇去裝這一把12cm風扇呢,能看到還是高出不少的。

嘗試在后部裝上14cm風扇,能看到干涉還是比較嚴重的,必須將風扇向上抬起1cm左右。

而后部裝12cm風扇則十分完美。


Section 1.4 利民 Themalright FC140

產(chǎn)品包裝方面仍然延續(xù)了Frost系列雙塔的牛皮紙包裝,正面顯眼位置標注了利民品牌20周年的樣式,真快啊...20年了都...

取出散熱器,能看到與之前入手過的FS140相比,多了根熱管,其他設計差不多。

散熱器正面,這個角度能看到散熱器兩層熱管彎折的程度是不一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xiàn)對第一條PCIE插槽的避位,這種設計前兩年比較多見,這兩年又漸漸少了,因為在第一槽插顯卡的主板通常只有ITX或者MATX,這兩種場合下還選擇一個巨無霸雙塔散熱器的用戶估計更少,但怎么說呢,better to have。

前側45°,這款散熱器前后塔體的設計是對稱的。

考慮到要進行回流焊加工,散熱器鰭片側面使用折fin固定。

頂蓋為金屬材質(zhì),進行了噴砂處理并且在頂部印上了Themalright的品牌字樣與Logo,頂蓋對熱管頂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遮擋,至于是否對美觀有加分,因人而異吧。

正面,能明顯看到針對內(nèi)存做了非常大尺度的避位設計。

底面為銅底焊接,五根8mm熱管與鰭片的結合方式為回流焊,這位也是本次橫測唯一一位8mm選手。

配件一覽。

散熱入手的比較早,為了這次測試還專門搞了套1700扣具,目前利民散熱器在市面上的存量應該是挺大的,單獨出個1700扣具也挺好。

裝上扣具試試。

扣具上機,這套扣具我印象里從出TS120五熱管就開始用了。

標配兩把風扇,一把14025圓框,一把12025方框。

直接上機。

兼容性測試,先看后部對于主板散熱片的兼容性,這種直上直下的熱管設計幾乎不會有問題。

前部內(nèi)存兼容性,離CPU最近的插槽安裝內(nèi)存無壓力,只是光效擋住了。

此時如果選擇在前部裝一把12025風扇的話,抬起來能裝,只是樣子和高度...有點拉跨...

所以最大化效能的安裝方法應該是裝在后面。

開箱部分到此結束,我們接著看看性能測試方面


Section 2. 產(chǎn)品性能測試


Section 2.1 兼容性測試匯總

這個章節(jié)來匯總一下之前做的兼容性測試,此時也加入作為對比的PA120以及D15。來對這張圖做個說明:

  • 對于安裝而言,不用抬高風扇可以直接安裝內(nèi)存的風扇搭配方式,會直接標注成綠色的支持,需要抬高風扇來安裝內(nèi)存的,則標為橙色的條件支持,至于抬高的高度你機箱是否吃得消,以及你是否還覺得外觀可以接受,這個因人而異,我不作預設;

  • 對于光效展示來講就簡單一些,能夠展示光效的我標注為綠色的支持,擋光的就直接標注為紅色的不支持;

  • 如上圖所示,能看到能實現(xiàn)比較好內(nèi)存兼容性的只有專門做了前后偏斜設計的B5S,余下的冰立方620和PA120,如果放棄前置風扇,還是能獲得很好的兼容性的;而如果你堅持把第二把風扇裝在前面,那么參與測試的所有雙塔對內(nèi)存的兼容性以及展示光效的能力我只能說一泡污了...


Section 2.2 測試平臺一覽

  • CPU:Intel Core i9-12900KF

  • 主板:ASUS TUF GAMING Z690-PLUS WIFI D4

  • 內(nèi)存:Corsair 統(tǒng)治者鉑金 DDR4 3200 16G x2

  • 顯卡:ASUS RTX3070 O8G Dual

  • 電源:九州風神 PQ1000M

  • SSD:三星970Pro 512G

  • 機箱:abo studio Set-up

Section 2.3 測試平臺功耗和環(huán)境條件

  • CPU電壓設置為1.2V,P核心頻率4.9G,E核心頻率3.6G,滿載功耗為220W,不是不想繼續(xù)拉高,12代平臺上貌似風冷能壓制的最高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測試時室溫為29.8°C-31.6°C,別驚訝,上周上海的天氣真的是太好了,但我也沒法出去喝咖啡,只能我在家里測散熱器;

Section 2.4 測試方法簡介

  • 測試方法:使用AIDA64中單烤FPU進行壓力測試,所有測試進行三次后求平均值;

  • 數(shù)據(jù)紀錄方法:滿載五分鐘后清空數(shù)據(jù),繼續(xù)滿載三分鐘紀錄此時所有P核心平均溫度,對該溫度求平均值;紀錄測試開始與結束時的室溫并求平均值,以此平均值與30°C的差值對測試結果進行補償;

  • 統(tǒng)一使用EK的TIM-8A硅脂進行測試;

Section 2.4 測試原始數(shù)據(jù)

應該也是沒人看,不過有心人還是能讀到不少有用信息的。



Section 2.5 數(shù)據(jù)圖表

測試數(shù)據(jù)按照滿載溫度從低到高排列




Section 3. 結語

測了下發(fā)現(xiàn)時隔兩年做這次補測還是有必要的:

  • FC140:首先是FC140以壓制喬思伯HX7280不到2°C的成績成功登頂,對比貓頭鷹D15的成績,差距甚至已經(jīng)來到了5°C+,看來兩年的時候還是足夠廠商拿出一些足夠有誠意的作品的。那么FC140是否足夠壓制在第一輪橫測中閃耀全場的九州風神阿薩辛3呢?莫慌,后面我會測的。

  • HX7280:聊個題外話,當時把這個散熱器給我的時候,喬思伯的PM跟我聊天,說其他不要求,點名測試里要加D15,說要挑戰(zhàn)一下這位老當益壯的雙塔標桿,“風冷之王”,HX7280的確很好的完成了這個目標,以黑色為主色調(diào)的簡潔、低調(diào)設計在我這里的好感分是拉滿的,甚至這應該是這次橫測當中最好看的散熱器了,性能方面也以巨大的優(yōu)勢領先D15,稍微落后一些FC140,對阿薩辛3好或差還未可知,起碼肯定是風冷的第一梯隊了。不黑不吹,巨大的體積帶來的兼容性問題也是肉眼可見的,如果能再優(yōu)化一下兼容性以及風扇噪音的話,相信這會是一款更加有競爭力的產(chǎn)品。

  • 冰立方620:這款產(chǎn)品的性能出現(xiàn)在這個位置我是十分驚訝的,簡而言之一個12cm雙塔干掉了D15,貓頭鷹:“是我貓頭鷹提不動刀了,還是你九州風神飄了?”九州風神:“我感覺還是你老了”。輪在這個帖子:[散熱] 哪怕風冷那么內(nèi)卷了,九州還是有絕對的硬實力.?里面有這樣一句話...要知道最近我們測過的幾乎所有平價風冷,幾乎所有...都是基于老的10th或11th來定所謂的"最大TDP",結果就是到了12th上統(tǒng)統(tǒng)...翻車了...但AK400居然穩(wěn)的一塌糊涂,這是我們工作室近期難得收到的一款可以在12th兌現(xiàn)官方宣傳最大TDP的風冷散熱器,真正的名至實歸...”,一開始看到的時候我覺得這浮夸的語氣也是有點暴力吹的成分,但是測了冰立方620之后我只能說我的結論是一樣的,服氣。

  • 雅浚B5S:Jerry是聰明的,風冷行業(yè)尤其是平價散熱器領域,說實話這會兒的內(nèi)卷已經(jīng)讓人看不懂了,B5S這款產(chǎn)品以打平前段時間利民的明星,產(chǎn)品PA120的成績,實現(xiàn)了目前市場上雙塔對內(nèi)存安裝最好的兼容性,能毫無阻礙的讓你裝個雙塔的同時,還能毫無保留的去show出你的天價DDR5燈條,何樂而不為呢?這個時候2,3°C的滿載溫度差距,還重要嗎?

全文完,感謝觀看,預告一下,下一篇文章應該是SSUPD分體水冷,而下一篇散熱器相關文章我可能會去測測賊船的新平價AIO散熱器。

Part 27. 雙塔橫測常規(guī)更新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萨嘎县| 疏附县| 石景山区| 菏泽市| 庆阳市| 翁源县| 安国市| 清涧县| 正蓝旗| 三台县| 涿州市| 马关县| 保康县| 兴海县| 兴城市| 土默特左旗| 宁海县| 吉木萨尔县| 西乌| 崇阳县| 雷波县| 多伦县| 东宁县| 马边| 枣阳市| 绵竹市| 炎陵县| 石棉县| 南木林县| 汝南县| 搜索| 黄骅市| 东丰县| 阿拉尔市| 海林市| 藁城市| 黔西县| 汾西县| 林芝县| 东台市|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