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insert":"轉自本人22.12.19在歐陸戰(zhàn)爭7貼吧的帖子,因為以后不再關注該吧,將陸續(xù)在里面的科普帖和雜談轉至此處,日后蘇格蘭獨立戰(zhàn)爭之系列II,亦將在這里發(fā)布。\n寫這些全是興趣使然,隨緣更新,若不是憤慨離吧本來不會發(fā)至此處,大家不必為我投幣三連。歡迎加本人q3327533951及所做歐陸戰(zhàn)爭6模組“天堂之令”群211968189討論歷史,足球,游戲等\n以下為當時登于貼吧之原文:\n關于1296年至1328年的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zhàn)爭,一直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關于其中主要指揮官,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和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也是如此。近些年來隨著多個蘇格蘭獨立戰(zhàn)爭題材電影的火爆和歐7中二者英雄傳奇的推出,兩位指揮過再次為我們熟知,關于他們也有諸多爭議和典故。而羅伯特·布魯斯也一直是一個我想寫寫的人物,在考試后終于有時間與大家探討一下他的事跡,近日將其整理并以不嚴謹和口語化的論文格式將這篇科普寫出,分享來拋磚引玉。參考資料將在末尾列出,不便以及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包容。\n原帖發(fā)布于2022.12.19\n修改于23.1.11\n鳥\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dda52a53b5d273f847a8417506c8bd20ef6c7a51.jpg","width":800,"height":564,"size":412037,"status":"loaded"}}},{"insert":"前言:\n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和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都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但兩個人的指揮能力和對蘇格蘭獨立的影響是相差很大的。蘇格蘭獨立之父,恐怕必須是羅伯特·布魯斯。\n寫在前面:\n(1)華萊士的會戰(zhàn)能力很差,歸根結底是他作為一個士紳出身者缺乏軍事教育,且在起義前沒有太多實戰(zhàn)的機會。\n(2)華萊士對戰(zhàn)爭的認知能力弱,這導致他的臨場指揮和調整問題很大,所以他對身邊將領的依賴很強,他也有多疑,不信任自己的毛病,這導致在馬里去世后華萊士多次作出令人難以理解的戰(zhàn)術布置和調整。\n(3)華萊士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人,他對政治和戰(zhàn)爭的許多認識是粗淺甚至幼稚的,他殺俘和對內激進的態(tài)度亦是他后期聲望一落千丈的重要原因。\n(4)斯特林橋戰(zhàn)役英格蘭軍隊出動騎兵只有數(shù)百,華萊士殲滅的主力亦是英格蘭步兵。\n(5)華萊士是一個很好的組織者,他的執(zhí)行力和協(xié)作能力也非常出色,1297年夏天的戰(zhàn)局中他配合了道格拉斯,馬里等貴族,帶動了整個蘇格蘭北部的反抗。\n(6)1298年在福爾柯克慘敗后,華萊士在組織方面的作用仍然顯著:他可以較好的提升散漫的蘇格蘭義軍的紀律性,這也是1304年窮途末路之時他依然可以組織起對英格蘭的小規(guī)模作戰(zhàn)的原因。\n(7)華萊士的軍隊根本不是電影《勇敢的心》中演出的那群野蠻人部隊,他的軍隊裝備雖然不算精良,但至少也是合乎標準的同時期中世紀軍隊。\n下圖是華萊士的彩窗畫形象,可以看出根本不是勇敢的心里面那個野蠻人。\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d4ec0d97303b12efeaa9216ace1e147ca999cb75.jpg","width":960,"height":744,"size":427305,"status":"loaded"}}},{"insert":"\n埃文·麥克勞德·巴倫(Evan Macleod Barron)指出:華萊士起義中真正負責戰(zhàn)術制定和臨場指揮的人是安德魯·馬里(Andrew Moray)(又譯作安德魯·莫雷),華萊士只是幕后的組織者和精神領袖。這也可以解釋為何1297年馬里陣亡后,華萊士再也沒有打過勝仗。蘇格蘭獨立戰(zhàn)爭的研究專家里德·斯圖爾特(Reid Stuart)也表示,華萊士欠缺基本的軍事素養(yǎng),他只知道如何鼓舞人,卻根本不懂怎么領導和指揮人。在1298年福爾柯克戰(zhàn)役中,華萊士甚至連他本身具有的寶貴品質也失去了,離開了馬里后他不再信任自己的部下,他也完全不按照起義軍過去熟悉的打法來制定戰(zhàn)術。巴倫認為:“福爾柯克這場戰(zhàn)役根本就不應該打。因為構思福爾柯克作戰(zhàn)計劃的華萊士和構思斯特靈橋計劃的華萊士完全就是兩個人?!比A萊士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人,甚至我們可以認為他在斯特林橋和之前的勝利其實都是馬里代他指揮的。長腿愛德華將他視為頭號敵人只是因為,他確實是當時蘇格蘭最能代表反抗精神的人。\n在華萊士取得大勝的斯特林橋戰(zhàn)役中,他用長矛陣斬克雷辛厄姆的故事被考證是虛構的。而這一次戰(zhàn)役,也可以歸結為英軍輕敵,并且從未見過蘇格蘭的長矛方陣,最終在不利地形中遭遇慘敗,許多士兵掉下塌陷的橋梁落水身亡。\n圖為斯特林橋\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ce0600fabad5ab01ec899e05d52aaf70699e375b.jpg","width":960,"height":480,"size":397326,"status":"loaded"}}},{"insert":"而在一年后的福爾柯克戰(zhàn)役,有備而來的英軍就將華萊士的部隊擊潰,華萊士在見識到英軍長弓的威力后,根本沒有對自己的部隊進行任何調整,甚至繼續(xù)維持著笨重的長矛方陣。里德也認為:“在福爾柯克,華萊士做的一切就是把他的軍隊排在原野上,然后開始發(fā)呆?!贝藨?zhàn)華萊士損失慘重,逃入森林才活命下來。后來華萊士繼續(xù)和英格蘭人進行游擊戰(zhàn),但都難以再造成殺傷,他的威望也一落千丈,不久后辭去了一切職務。六年后被部下出賣,然后被英格蘭人送到倫敦處死。\n羅伯特·布魯斯則始終是蘇格蘭獨立戰(zhàn)爭的主力,他作為一個接受過良好軍事和政治教育的貴族,比華萊士更加精明也更加善于變通。華萊士濫殺英格蘭俘虜引來報復,對內態(tài)度激進,與大量蘇格蘭貴族不和隨后結仇,這一系列事件也讓華萊士成為了對蘇格蘭許多貴族的威脅,最后華萊士死時,各地抵抗軍沒有一個人愿意去救他。\n下圖為16世紀弗洛登戰(zhàn)役中英格蘭和蘇格蘭士兵形象,蘇格蘭軍隊護甲變化不大,因為沒有找到很好的蘇格蘭士兵特寫,此圖可供參考\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1457382ed6533d37847dc69e782979d35c8c773f.jpg","width":960,"height":720,"size":599032,"status":"loaded"}}},{"insert":"\n\n而布魯斯在被英軍擊潰后,宣布歸順,并且在暗中策劃反對活動。華萊士在1298年慘敗后,布魯斯成為蘇格蘭抵抗者的代表,并且在1306年加冕為王,不斷和英軍進行游擊戰(zhàn)。到了1314年,布魯斯的實力已經(jīng)足夠壯大。\n恩威并施,降伏蘇格蘭的長腿愛德華這個時候已經(jīng)去世了,他的同性戀兒子卡那封的愛德華二世是個草包(如果有興趣我以后也可以寫寫他,一個很憋屈搞笑,戰(zhàn)術能力負分,夾在愛德華一世和愛德華三世間顯得頗為無能,但其實并沒有傳說中那么不堪的君主)。\n1314年6月23日,班諾克本戰(zhàn)役爆發(fā),在這場戰(zhàn)役的部署中,我們可以看出幾個點:\n1. 布魯斯很明顯吸取了華萊士失敗的教訓,他為長矛兵配備了鐵質頭盔和皮質全套護甲,用于防箭。\n2. 長矛兵都配備短武器,以便近戰(zhàn)搏殺。同時配備輕騎兵,用于在關鍵時候沖擊英軍陣型。\n3. 愛德華二世將大本營駐扎在距離布魯斯8-10里的地方,許多史學家批判他的這一決定,因為在尚不能確定是否會爆發(fā)戰(zhàn)斗的情況下,這種距離既不利于繞開敵人。如果要發(fā)動進攻,也不能及時接近敵人。\n4. 愛德華的布陣給了布魯斯渡過福斯河的機會,他指揮部隊進入了一片兩翼有林地的平坦地區(qū)。布魯斯把部隊分割為四個部分,構成一個菱形的編隊。東部的道格拉斯,北部的倫道夫,南部的布魯斯,西部的基思能夠互相掩護。兩側的林地很好的限制了英國人的騎兵。\n5. 愛德華二世急于營救斯特林城堡,在一周內行軍七十英里。之后才開始制定計劃,最后戰(zhàn)爭開打的時候,他的部隊首先還要渡過班諾克本溪。\n下圖是班諾克本戰(zhàn)役的雙方布陣,之后我會放出福爾柯克戰(zhàn)役作為對比\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1ee495bfe7ce19250ccfe70a8f32608fbacb0082.jpg","width":960,"height":761,"size":508232,"status":"loaded"}}},{"insert":"\n諾克本附近多沼澤地,英軍的騎兵的沖擊力受到了極大限制。6月23日,格洛斯特伯爵和赫利福德伯爵的騎兵方隊跟在前鋒小隊后方渡過福斯河,擋住了蘇格蘭人前往斯特林城堡的道路,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只要英格蘭人能在河外的平原建立據(jù)點,就可以將蘇格蘭本軍和圍攻部隊聯(lián)系切斷。因為斯特林城堡已經(jīng)和布魯斯達成協(xié)議,如果城堡在仲夏前還不能解圍,他們的指揮官莫布雷就會將城堡和平交予蘇格蘭人。\n正當格洛斯特和赫利福德的軍隊渡過福斯河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在這里偵察的羅伯特·布魯斯,赫利福德的侄子亨利·彼鴻(Henry de Bohun)當即單槍匹馬沖向布魯斯,但卻被布魯斯躲開,反身手起斧落將彼鴻砍為兩段,英格蘭軍隊立即大亂,布魯斯指揮伏兵殺出?;挪粨衤返挠⒏裉m人有的沖入沼澤地被困,有的直接撞向了正在被圍的斯特林城堡,只有一部分人跟著格洛斯特和赫利福德回到軍中。根據(jù)在班諾克本被俘的英格蘭軍官托馬斯·格雷的記載,英格蘭的騎兵在沼澤地區(qū)完全無法發(fā)揮沖擊力,連續(xù)被蘇格蘭人的長矛擊敗,格雷自己便是因為坐騎被殺落馬被俘,當兩軍激戰(zhàn)時,布魯斯的侄子托馬斯倫道夫帶領軍隊趕到,徹底擊潰了兩位領主的部隊,英格蘭的威廉·戴恩科爵士(Sir William Deyncourt)在隨后的戰(zhàn)斗中陣亡,一直到晚上,愛德華二世才得知了格洛斯特和赫利福德戰(zhàn)敗的消息,在夜里,英格蘭軍隊渡過班諾克本溪,試圖建立他們的新陣地,然而當天亮后,愛德華二世卻看到了森林中的蘇格蘭部隊早已在掩護中推進到了他們的陣地前。傳說,愛德華在此時看到蘇格蘭的士兵紛紛跪下來祈禱寬恕。他的隨從回答他:“是的,他們在祈求寬恕,不過不是請求你的寬恕,是請求上帝?!盶n(\"They pray for mercy!\" \"For mercy, yes,\" one of his attendants replied, \"but from God, not you. These men will conquer or die.\")\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4f1e6f6dac30d540db2d5bd6ebe27b2def45af47.jpg","width":504,"height":350,"size":176491,"status":"loaded"}}},{"insert":"\n班諾克本戰(zhàn)役中蘇格蘭軍隊大約有6000-8000人,英格蘭軍隊更多,愛德華二世征集了本土,威爾士和愛爾蘭的兩萬多名士兵,光是重騎兵就有2000人。其軍隊構成和戰(zhàn)術布置,對比1298年愛德華一世指揮的福爾柯克戰(zhàn)役,其實并沒有太大變化。而福爾柯克的地形其實也是沼澤和溪流密布。然而指揮這種在中世紀算大規(guī)模的復雜作戰(zhàn),非??简炛笓]官的策應能力,雖然有長腿愛德華的作業(yè)在前,但愛德華二世的指揮能力很差,抄作業(yè)都做不到。在前一天遭遇失利的格洛斯特伯爵勸告國王避開蘇格蘭軍隊鋒芒,盡可能推遲戰(zhàn)斗。但愛德華二世執(zhí)意要發(fā)起進攻,格洛斯特只得再次帶領騎兵出戰(zhàn),很快就被蘇格蘭人的長矛方陣擊斃。愛德華二世再次對長腿愛德華戰(zhàn)術進行了拙劣的模仿,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軍隊絞殺在一起,本就猶豫不決的愛德華二世很快因為擔心誤傷下令長弓手停止射擊。他學習其父,將長弓手部署在兩翼,然而在兩翼都是林地的班諾克本,英格蘭騎兵無法復制福爾柯克中長腿愛德華直沖約翰·斯圖爾特,之后切割蘇格蘭人的戰(zhàn)術,英格蘭軍隊根本無法掌握蘇格蘭人的動向。當愛德華將長弓手部署在薄弱的側翼后,蘇格蘭指揮官羅伯特·基思帶領500名輕騎兵殺出,擊潰了長弓手部隊。愛德華二世的胡亂指揮,讓英格蘭軍隊徹底失去了配合,英格蘭騎兵失去機動能力,長弓手被沖散,蘇格蘭的長矛方陣在抵御騎兵沖鋒后立即扔下長矛使用戰(zhàn)斧砍殺英軍,陷入混亂的英格蘭步兵也被早已潛藏好的蘇格蘭弓箭手逐個射殺。潰逃的英格蘭軍隊自相踐踏,有的掉入福斯河淹死,有的陷入沼澤動彈不得,被追上的蘇格蘭人殺死。這時候,詹姆斯·道格拉斯的部隊趕來給了英格蘭人最后一擊,因為英軍已經(jīng)徹底潰散,布魯斯和道格拉斯下令蘇格蘭軍隊無需保持陣型,扔下笨重的長矛自由追擊英軍。許多蘇格蘭農(nóng)民得知英軍潰敗,紛紛拿出農(nóng)具,高喊著“活捉愛德華”,趕來攻擊逃命的英軍。\n下圖是班諾克本戰(zhàn)役兩天的示意圖和福爾柯克的比對,不同于很多持續(xù)幾個小時或者就一天的中世紀戰(zhàn)役,班諾克本打了兩天多。\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f526d7bae2069f835725e2139cf01d63439f8c80.jpg","width":960,"height":679,"size":316294,"status":"loaded"}}},{"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9db53de29fb4abe61d7fe1c6c7cf7ce75c6dc572.jpg","width":1280,"height":905,"size":491046,"status":"loaded"}}},{"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689f54073071a81fcf356535f82d99aca299ec73.jpg","width":686,"height":586,"size":194298,"status":"loaded"}}},{"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cba0e6afb25159ecb267e4e31f44eaae42a6be14.jpg","width":694,"height":602,"size":164761,"status":"loaded"}}},{"insert":"斯科特·麥克尼爾(Scott McNair)記載,愛德華二世的騎士吉爾斯·德·阿讓坦(Giles d'Argentan)和艾默·德·瓦朗斯(Aymer de Valence)意識到大勢已去,強行將依然在指揮戰(zhàn)斗的愛德華二世拖走,把他護送到安全的地方,阿讓坦告訴愛德華,“我的任務是保護陛下,而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將您護送到了安全的地方,之后我就該和您永別了,因為阿讓坦還從來沒有在戰(zhàn)斗中臨陣脫逃過,現(xiàn)在也不會?!彪S后阿讓坦調轉馬頭迎著蘇格蘭軍隊沖去,旋即被殺。\n阿讓坦是一名為醫(yī)院騎士團效力的諾曼騎士,他在十字軍東征中被拜占庭皇帝安德羅尼卡二世俘虜,愛德華一世欣賞他的能力和威望,將他贖下,此后阿讓坦一直擔任愛德華父子的保鏢。\n蘇格蘭詩人約翰·巴伯(John Barbour)記載,逃亡中愛德華二世口渴想要喝水,但被道格拉斯的蘇格蘭軍隊追擊的甚至無暇打水,可見其狼狽。\n可以說,從阿爾弗雷德大帝成為撒克遜人的國王立國以來400余年,英格蘭從來沒有遭遇過傷亡人數(shù)如此之大的單場戰(zhàn)役。\n愛德華二世帶著500名騎士逃向斯特林城堡,然而蘇格蘭籍的英格蘭城堡守將菲利浦·德·莫布雷早已打算如約將城堡和平交給布魯斯,因此拒絕給愛德華開門。而身后,道格拉斯還繼續(xù)帶領一支機動部隊追擊英軍。愛德華二世只好逃到鄧巴城堡,然后乘船離開。\n圖為愛德華二世,著名的同性戀國王。其父長腿愛德華晚年發(fā)現(xiàn)他“對一名騎士的喜愛沒有節(jié)制”,而一度傳出剝奪其繼承權的傳聞。后來愛德華二世的統(tǒng)治期間多次被彈壓,最后也死于莫蒂默的叛亂。\n雖然卡那封的愛德華是著名中世紀哲♂學家,但他被鐵棒爆菊而死是謠言,狄更斯就曾經(jīng)指出這個說法站不住腳的地方。真實情況很有可能是愛德華二世不堪屈辱設法自殺。\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288da0e81dd566300c2a234cca1373bda6fd6c4c.jpg","width":500,"height":599,"size":295616,"status":"loaded"}}},{"insert":"\n班諾克本戰(zhàn)役結束后,英格蘭在蘇格蘭最重要也是最堅固的據(jù)點斯特林城堡被兵不血刃的交到了布魯斯手中,布魯斯下令將這里夷為平地,一方面防止城堡被奪回,另一方面也打擊了英格蘭人的士氣。另外一座重要據(jù)點博斯維爾城堡(Bothwell Castle)也在不久后投降,躲在這里的赫利福德伯爵被抓了出來,到了班諾克本戰(zhàn)役的第二年也就是1315年,全蘇格蘭只剩下貝里克還在英格蘭人的掌握中。\n英格蘭人的勢力幾乎全部退出了蘇格蘭,損失過大也讓他們暫時難以發(fā)動新的進攻,布魯斯隨后發(fā)起了奪取愛爾蘭的戰(zhàn)爭,1320年,五十一名蘇格蘭貴族發(fā)表了譴責英格蘭侵略蘇格蘭,要求英格蘭承認蘇格蘭獨立,并且要求教會取消對全部蘇格蘭貴族絕罰的阿布羅斯宣言。1328年,英格蘭終于在愛丁堡-北安普敦條約中承認蘇格蘭獨立。\n羅伯特·布魯斯從1292年開始參加反英戰(zhàn)爭,一直到1328年才獲勝,布魯斯自己也從18歲的小伙子變成了54歲的老人(就中世紀而言)。而華萊士,早在23年前就被殺了。在蘇格蘭被承認獨立的第二年,羅伯特·布魯斯就去世了。2016年,專家對布魯斯進行了尸檢,認為他身上可能早已患有多種癌癥。他早就拖著病體作戰(zhàn)多年,蘇格蘭獨立后心中無牽無掛的布魯斯很快就死了。\n圖為《法外之王》里的布魯斯形象,他是當之無愧的蘇格蘭獨立之父。\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ec3749029d84c03e77d169771f72c4070cee3469.jpg","width":615,"height":649,"size":339743,"status":"loaded"}}},{"insert":"據(jù)說,布魯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后,逃到了一個山洞里。他看到有一只蜘蛛在織網(wǎng),隨手就把網(wǎng)給弄破了,但蜘蛛很快又把網(wǎng)給補了起來。他又不耐煩的將網(wǎng)給弄破,但每一次蜘蛛都很快又將網(wǎng)補好,就這樣到了第七次。于是布魯斯恍然大悟,明白了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道理。鼓起勇氣,重新投入了他的戰(zhàn)爭中。(這個故事最早見于19世紀初,和另一個同樣蜘蛛故事的主角阿瑟韋爾斯利是同一時期,因此關于誰是這個故事正主存在爭議,但考慮到韋爾斯利和拿破侖交手次數(shù)和情況顯然與故事不合適,因此現(xiàn)在多認為該典故最早描述羅伯特·布魯斯)\n布魯斯也是“勇敢的心”典故的正主,在布魯斯死后,道格拉斯,基思等人繼續(xù)和敵人進行了斗爭。布魯斯生前曾經(jīng)為了獨立事業(yè)做出了很多陰險殘酷的事情,比如教堂殺人,背叛盟友,拋棄妻女。布魯斯一直希望通過參加十字軍來贖罪,但他晚年早已百病纏身,不能遠行了。詹姆斯·道格拉斯根據(jù)布魯斯的遺愿,帶上他的心臟,加入了在西班牙對抗摩爾人的十字軍戰(zhàn)爭。道格拉斯不幸中了埋伏,他取出布魯斯的心臟奮力拋向前方,高喊著:“勇敢的心啊,現(xiàn)在向前沖吧,就像以往汝曾經(jīng)做的那樣,道格拉斯或追隨著汝或戰(zhàn)死!”對敵軍發(fā)起沖鋒,最終英勇犧牲。后來,幸存的蘇格蘭士兵找到了道格拉斯的遺體和布魯斯的心臟,將他們帶回蘇格蘭,安葬在羅克斯堡郡的梅爾羅斯修道院。\n圖為布魯斯和蜘蛛\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9d622568c723904b3b9c28723ecb1b5c844405fb.jpg","width":744,"height":1116,"size":638655,"status":"loaded"}}},{"insert":"\nReferences(懶得按格式了,反正也不是正經(jīng)論文)\n埃文·麥克勞德·巴倫 《蘇格蘭獨立戰(zhàn)爭》\n亨利·休《1298 年的蘇格蘭》\n里德·斯圖爾特《蘇格蘭低地之戰(zhàn)》\n赫伯特·麥克斯韋,《班諾克本之戰(zhàn)》\n赫伯特·麥克斯韋譯,托馬斯·格雷著《托馬斯·格雷爵士回憶錄》\n約翰·巴伯,史詩《羅伯特·布魯斯》\n斯科特·麥克尼爾《羅伯特布魯斯》\n\n\n附上我在歐7吧關于一位吧友問題的個人看法\nQ:我很好奇長腿愛德華的草包兒子跟華萊士打誰會贏,憑借兵力優(yōu)勢長腿在世的話布魯斯會是下一個華萊士嗎?\nA:第一個的話,愛德華二世雖然指揮能力很差,但他手下有一批優(yōu)秀的將領和軍隊,如果是長期作戰(zhàn),華萊士自然不是他的對手。第二個,單論政治手腕布魯斯肯定不是長腿的對手,但同樣,如果長腿不開天眼看見此人以后必然推翻自己家族在蘇格蘭的統(tǒng)治,老謀深算的布魯斯也很難會成為他的眼中釘。\n\nQ:布魯斯能不能征服愛爾蘭,統(tǒng)一蓋爾\nA:本身準備不足,對愛爾蘭當?shù)氐慕y(tǒng)治又沒有基礎,與其說他是想讓他弟弟/自己得到愛爾蘭不如說是單純想給英格蘭施壓,布魯斯兄弟對愛爾蘭的行動是注定會失敗的。\n\n\n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n\n鳥\n3327533951\n2023.1.11\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