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節(jié)來襲,預防流感看這里!

在每年10月開始,就會進入長達半年的流感高發(fā)的季節(jié)。當流感橫行的時候,預防流感幾乎成為每個人都在關注的話題。常見的預防流感方式也不少,比如注重保暖,多喝熱水或者接種流感疫苗等等。另外,適量的體育運動,加強身體素質,也有助于對流感的預防。但是,如果從更深層次地來了解流感以及預防流感的科學機理,也許我們就能把流感丟得更遠!
想要真正抵抗流感的“入侵”,還得從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說起。
了解引發(fā)流感真實原因
引發(fā)流感的元兇是流感病毒。我們很難干預流感病毒在環(huán)境中的存在,需要通過自身免疫系統(tǒng)來抵御它。如果要有效地預防流感,還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影響人體免疫力的因素有很多,并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常見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年齡因素:?嬰幼兒身體機能尚未健全,而老年人的機體功能在不斷消退,所以這兩類人群的免疫力相對來說要弱一些。
工作節(jié)奏:?現(xiàn)在的城市生活工作壓力大,上班作息時間不固定,加班也是常態(tài),精神常常高度緊張,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影響身體機能,甚至內分泌紊亂,這些也是引起免疫力下降給流感有更多的可乘之機的原因!
生活作息:?長期吃外賣飲食不均衡,熬夜刷劇打游戲,也是多數(shù)年輕人的真實生活。同時在生活中也缺乏運動鍛煉,自身免疫力逐漸下降,每年的流感季節(jié)都“在劫難逃”。
流感來襲,提高免疫力,補充高劑量維生素C
建立強大的免疫力,除了均衡飲食,規(guī)律作息,加強鍛煉外,補充高劑量維生素C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維生素C是人體營養(yǎng)、生長所必需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對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健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VC首先能幫助維護皮膚和粘膜健康的完整,能把大部分的細菌、病毒都擋在身體之外。
簡單來說,就是在流感病毒入侵時,需要調動大量的免疫細胞與其展開“殊死搏斗”,其中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依賴于血漿維生素C的水平。同時,維C還能促進淋巴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提高對靶細胞的識別和殺傷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白細胞內維生素C的含量因消耗過多而急劇降低,所以此時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有利于康復。一項研究維生素C治療普通感冒有效性的薈萃分析中納入了9個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使用大劑量維生素c(1g~6g/天)輔助治療后,可改善感冒相關的發(fā)燒、胸痛和寒戰(zhàn)癥狀。

高劑量維生素C,需要額外補充。
但維生素C是我們人體不能合成的,并且其在人體內不能長時間貯存,補充維生素C 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不斷通過“吃“來獲取。日常蔬菜中的維生素C雖然含量也不少,但是多數(shù)都在高溫的烹飪,或者長時間與空氣接觸,易引起食物中維生素C的流失。
當膳食不能滿足維生素C需求時,可以通過額外補充。維生素C補充劑有咀嚼片,泡騰片等多種形式,泡騰片遇水即溶,易吸收,攜帶起來也方便,,并且補充高劑量V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和減輕感冒癥狀。
不過在補充維C的同時,也要提醒自己注意身體健康,如日常注意保暖、加強運動,適當調節(jié)生活節(jié)奏,從自身出發(fā),預防流感病毒的傳播。
參考文獻:
[1]魏開敏. 老年人補充維生素可延緩免疫力下降[J]. 現(xiàn)代養(yǎng)生, 2019, No.348(11):36-36.
[2]韓詠霞. 心理壓力與免疫功能[J]. 家庭醫(yī)學, 2005, 000(007):33-33.
[3]雨晴. 熬夜傷你有幾分[J]. 內蒙古財會, 2003, 07:64-64.
[4] Linus Pauling,?Vitamin C and the Common Cold, 1970,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和Robert Atkins,?Dr. Atkins' Age-Defying Diet, 2003, New York: St. Martin's Griffin
[5]林曉明,高級營養(yǎng)學(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7:237
[6]楊月欣,葛可佑.中國營養(yǎng)科學全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9: 337[7] 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8] 聶懷鑫.維生素 C 的免疫功能及其緩釋技術.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2013, Vol. 8, No. 5
[9] 大劑量VC能增強免疫力?
【10】Extra Dose of Vitamin C Based on a Daily Supplementation Shortens the Common Cold A Meta-Analysis of 9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iomed Res Int. 2018 Jul 5;20181837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