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藝術:新革命前最后的“墮落”
洛可可藝術是十八世紀的特產(chǎn),約莫位于路易十五在位的時期,因而洛可可藝術也被稱作“路易十五式”藝術。
“洛可可”一詞的來源與“巴洛克”一樣,最初是帶有貶義的。“洛可可”由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來,意思是“貝殼和小石子。”
▲華麗而輕快的的洛可可式建筑
可以說,洛可可藝術是晚期巴洛克藝術的延伸,其風格延續(xù)了巴洛克的生動華麗。但與巴洛克藝術不同,洛可可藝術從配色上講要更加的輕快細膩,也更加的恬靜優(yōu)雅。與此同時,其比巴洛克更為精致的裝修細節(jié)也使洛可可藝術更富有感情的魅力。
洛可可與巴洛克
建筑藝術的對比
洛可可藝術最是在室內設計中萌芽,在宮廷中發(fā)揚光大,隨后進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中。比起像巴洛克藝術一樣成為反宗教改革運動的利用品,洛可可藝術沒有什么內涵,主要是是因審美轉變而誕生的產(chǎn)物。然而,這種審美的轉變的本質事實上是頹廢而墮落的。
洛可可藝術誕生于法國的宮廷,隨著路易十四的薨逝,年幼的路易十五成為了法國的國王。十四和十五的關系頗像是雍正和乾隆的關系:一個拼命打江山,一個拼命揮霍江山。路易十五的執(zhí)政能力并不足以支撐整個法國的運轉,經(jīng)濟下滑,宮廷腐敗日益加重,小十五也開始逃避現(xiàn)實。
這種對現(xiàn)實的逃避,無意中也助長了洛可可這種享樂式藝術的發(fā)展。
▲洛可可時期華麗而配色柔美的家具
洛可可藝術在西方藝術史中有著一定的分量,然而,洛可可音樂卻鮮少被人提及。但事實是,的確有這么一種風格,叫做洛可可音樂風格。不過洛可可風格并非是可以單獨拎出來作為時代象征的獨立體系,它時常是在巴洛克音樂體系中體現(xiàn)出來的。
與藝術一樣,洛可可音樂是在巴洛克音樂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在法國也被稱作是“瀟灑音樂”(Galant music)。與巴洛克對比,瀟灑音樂相對有著更簡單和聲和更華麗的裝飾音,以及更為歌曲化的旋律,并減少了復調的使用。
總體上講,洛可可音樂藝術在當時其實是飽受爭議的,曾被伏爾泰等等啟蒙運動思想家抨擊。因為它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內涵,反倒是潛移默化的表達了宮廷中奢靡而柔弱的風氣。
自然,從音樂藝術史上來看,洛可可本身的技巧和所表達出的情感是值得學習的。但是,當我們回到那個時代,回到那個路易十五統(tǒng)治下,逐漸衰敗的法國王朝時,這種藝術的興旺毫無疑問是一種諷刺,更是一種悲哀。
不久之后,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徹底改變了法國,并且影響到了整個歐洲的統(tǒng)治制度。洛可可藝術被否認與抨擊,古典藝術成為了時代的主流。
本周日,我將會為大家介紹,在啟蒙運動影響下的古典時期音樂與藝術。
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可以報名參加『沙漏的音樂課』的音樂與藝術的連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