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犯罪心理學 西南政法大學 梅傳強 【慕課版】

2023-03-09 03:41 作者:擺爛-小肥貓  | 我要投稿

2023.3.21, 6:52 完結撒花∠※

哈!這些老師講的挺好的(*σ′?`)σ,通俗易懂,還比較有營養(yǎng),學到了不少知識,挺不錯的,又收集完一門心理學課程。

歡迎大家來參考、借鑒筆記,覺得不錯的話,希望能給我一個小小的贊,感謝支持!(●v●)

(我主頁還有其他心理學筆記呦~)


課程:犯罪心理學

授課老師:梅傳強、胡江、王敏

大學:西南政法大學



第一章 緒論(梅傳強)

第1課 定義

一、犯罪

嚴重危害社會、觸犯法律、依法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

⑴犯罪的特征

①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

②刑事違法性

③應受刑罰懲罰性

◎行為人是否具備刑事

◎行為人實施危害社會,的刑罰明確規(guī)定的行為時,是否具備犯罪具有犯罪心理,是否存在主觀最過,沒有主觀罪過也不是犯罪行為。

⑵犯罪心理

狹義:支配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心理活動和心理因素。

廣義:一個人從正常到犯罪人再到正常人整個心路歷程都是犯罪心理。


二、犯罪心理學

①研究犯罪心理的學科

②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學科

1.研究內(nèi)容

⑴犯罪心理學緒論:主要探討犯罪心理的對象、任務、方法、歷史、現(xiàn)狀和犯罪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理論。

⑵犯罪心理生成論:主要探討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影響因素、形成的過程

⑶犯罪心理類型論:主要是用不同的方法對犯罪心理做不同的界分,比較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犯罪心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便對各種類型的犯罪心理特征規(guī)律做深入的研究。

⑷犯罪心理治理論:主要探討犯罪心理的預測預防和對罪犯的教育改造,防止他們重新犯罪。


2.研究目的

為社會治理犯罪服務,要為減少犯罪貢獻自己的理論智慧。



第2課 作用

3.研究任務

⑴理論任務

①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

②推動鄰近學科的發(fā)展

③促進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

⑵實踐任務

①促進心理健康 ②服務訴訟要求

③提高矯治效果 ④實現(xiàn)犯罪防控

⑤避免犯罪被害



第3課 研究方法

4.指導原則

客觀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

個性觀原則、倫理性原則

5.研究方法

調查法、個案追蹤法、心理測量(測驗)法、比較研究法……




第二章 生物因素 (胡江)

第4課 天生的犯罪

一、犯罪生物學派——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犯罪心理的犯罪行為形成原因的理論流派。

二、天生犯罪人論——犯罪人是一種一出生時就具有犯罪性的人,他們的犯罪性與生俱來的。

⑴生物學特征

凸出的前額,濃密、黝黑而卷曲的毛發(fā),方形下巴、斜眼、小頭顱,發(fā)達的頜骨和顴骨,向后傾斜的額頭,大耳朵……

⑵理論解釋

☆隔代遺傳及返祖現(xiàn)象

龍勃羅梭:天生犯罪人之所以犯罪,就是由于在進化過程中,倒退到原始人或者野蠻人的一種狀態(tài)。

(西式古典學派理論:人之所以犯罪是抑制自由選擇的結果。)

⑶批評

過分夸大了生物性因素對于犯罪心理形成的影響,而忽視了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在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形成和發(fā)生當中的作用。


第5課 內(nèi)分泌的影響


一、路易斯·伯曼——內(nèi)分泌的與犯罪關系問題早期研究人員,于1921年出版《內(nèi)分泌控制人格》

⑴以內(nèi)分泌的分類

省上腺型:皮膚干黑,毛發(fā)濃密,雄偉有力,精力旺盛,膽大心狠,喜歡爭斗,轉換獨斷。

甲狀腺型:分泌增多者,精神飽滿,知覺敏銳,意志堅強,處事果斷,易動感情。分泌減少者,則為癡呆。

垂體型:分泌增加者,骨骼粗大,生殖器發(fā)達,早熟,性情剛直脾氣強硬,有自制力。分泌減少者,身材矮小,思想愚鈍,行為懦弱,缺乏控制力。

性腺型:分泌增加者,具有強烈的攻擊性和性欲。分泌減少者,表出現(xiàn)同性戀傾向。

副甲狀狀腺型:分泌增多者,肌肉無力,性情安定,缺乏興趣。分泌不足者,容易激動,輕舉妄動。

胸腺型:幼稚單純,不善于出事、性情柔弱。

⑵基本觀點:人的內(nèi)分泌情況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生物學特征,同時也會影響到人的心理和行為。


二、晚近研究的觀點

1.月經(jīng)

在經(jīng)前及經(jīng)期間,由于婦女激素的分泌失去平衡,往往引起情緒波動,使婦女容易激動、嫉妒等,這些因素與其他因素相結合,就可能引起犯罪。

2.睪酮

具有某些暴力行為的犯罪如強奸、殺人等,犯罪人表現(xiàn)出較高的睪酮水平,往往具有長時間的、明顯的暴力行為。



第6課 染色體的影響(xyy)

染色體變異說

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將醫(yī)學尤其是精神病學遺傳學中的辦法應用于犯罪研究所形成的理論。

1.代表人物:英國犯罪學家,特利西雅各布斯。

2.觀點:人之所以要犯罪,是由于其性染色體出現(xiàn)了異常,從而引發(fā)的結果。

(當一個人的性染色體出現(xiàn)異常表現(xiàn)為xyy或xxy的時候,就容易出現(xiàn)情緒躁動 理智難以控制、攻擊性強等心理特點,從而容易產(chǎn)生暴力犯罪和性犯罪,而且他的犯罪時間也比其他人的犯罪時間要早。)

3.結論:人的性染色體變異,確實會成為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4.評價




第三章 行為主義(王敏)

第7課 模仿

“犯罪行為的產(chǎn)生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在社會生活中受社會因素的影響而模仿出來的?!? ——塔爾德

①人們的密切交往會導致相應的互相模仿

②模仿是蔓延性的,通常是低劣者模仿優(yōu)越者。

③插入規(guī)律



第8課 社會學習理論

“無論是犯罪行為,還是高尚行為,都是通過同樣的機制過得、發(fā)生、保持和調節(jié)的,” ——阿爾伯特·班杜拉

對攻擊行為的社會學習主要是通過模仿實現(xiàn)的。

1.觀察學習的環(huán)境

①家庭影響

②人們所屬的副文化(亞文化)及與這種副文化的重復性接觸

③那些被廣泛使用的宣傳工具所提供的具有充分形象的范例

2.犯罪行為的來源:觀察學習、直接經(jīng)驗學習、生物學因素

3.觀點:攻擊行為得以保持,是由于外部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的結果。

(在實施攻擊行為的過程中,個人還采取多種方式將自己的行為加以合理化,如將其行為與更為嚴重的行為相比較,來減輕自己罪責的嚴重性。)

4.評價:對于理論單純強調外部環(huán)境對個體犯罪的決定性作用,忽視了犯罪人的主觀心理作用,因而也不能對為什么人在接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使不同的人會走向不同的方向,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第9課 “貼標簽”

1.觀點:個體變?yōu)榉缸锏闹饕蚴巧鐣o其貼上了越軌者的標簽。

2.“貼標簽”——立法者、施法者、社會輿論把某些個體定義為越軌者的過程。

◎初級越軌:行為人已經(jīng)實施了一定的不良行為,但未被固定的認為越軌者來看待,行為人也未形成越軌者的自我概念。

◎次級越軌:行為人已經(jīng)實施了一系列犯罪行為,并已被固定的當做越軌者看待,行為人也形成了越軌者的自我概念。

☆在標簽論者看來,這種轉化就是貼標簽的結果。

[刑事訴訟法第275條:明確規(guī)定了對犯罪對未成年實行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中國人民刑罰第100條(前科報告制度)第二款: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月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人,免除前款規(guī)定的報告義務。]


第四章 (胡江)

第10課 破窗理論

代表人物:哈佛大學的威爾遜和凱寧

如果一個公共建筑物的窗戶損壞了,而且沒有得到及時的修理。很快該建筑物的其他窗戶也會被破壞!

解釋:這種破窗從犯罪的角度來看,它實際上是一種無序的狀態(tài)。窗戶破了,從社會層面上來看,它是一種無序的狀態(tài)。那么無序的狀態(tài)與犯罪行為的發(fā)生之間存在著相關性的,而大量中集中的,和被忽視的無序更容易引發(fā)犯罪。

小的無序狀態(tài):亂認垃圾、亂涂亂畫、打架斗毆、聚眾酗酒、強行乞討……



第11課 無意識

一、精神分析

20世紀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了無意識理論,創(chuàng)立了精神分析學的理論

1.人格理論

本我——快樂原則

自我——現(xiàn)實原則

超我——道德原則

◎弗洛伊德:作為正常人,本我、自我、超我,應該是彼此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協(xié)調的統(tǒng)一體。

◎艾其浩:犯罪人和正常人相比,他們在人格結構上有差異,比如說,犯罪人常常本我突出發(fā)展,超我不足。

2.侵犯本能說

①人之所以產(chǎn)生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是由于人類侵犯的本能突出發(fā)展所致。

②在社會的約束和監(jiān)督下,人們侵犯本能處于隱蔽狀態(tài),但在發(fā)怒和激烈斗爭時,他就不自覺的流露出來。

3.利欲本能說

人的生存欲望、需求是產(chǎn)生犯罪心理的原動力。生存欲求即利欲心,是人的一種內(nèi)驅力。當一個人的利欲本能長期得不到滿足時,便可能謀求不正當?shù)难a償滿足,從而誘發(fā)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的產(chǎn)生。

4.性本能說

性沖動是產(chǎn)生犯罪心理的唯一原因,是一切犯罪的原動力。

5.權欲說

人具有保存自己、追求優(yōu)越、崇尚權力的欲望,當這種欲望長期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形成自卑感。犯罪就是為了克服自卑感而進行過度補償?shù)慕Y果。


二、評價

1.優(yōu)點

理論上:研究領域擴大到無意識中,從人性角度探討犯罪心理。

實踐上:對奇特案件的偵破,對犯罪人的教育改造

2.局限

①研究方法不夠科學,主觀色彩濃厚

②你這對象是精神病人,而不是犯罪人

③研究結果謬誤有之處



第12課 挫折攻擊理論

1.代表人物:多拉德與米勒

2.觀點

①犯罪是個體受挫折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攻擊反應行為。

②當一個人的動機受到了挫折時,為了減輕心理的緊張情緒,使內(nèi)心保持平衡,必然要通過侵犯攻擊行為來宣泄內(nèi)心的不滿,因而侵犯攻擊行為就成為最原始而普通的一種反應。

3.挫折攻擊類型

內(nèi)罰性反應、外罰性反應、不罰性反應

4.影響侵犯攻擊行為的因素

①欲求的程度

②個體的人格特征(自負、自卑)

③挫折的突然性因素(努力程度)




第5章 環(huán)境因素(胡江)

第13課 時間和空間因素

時空因素對于犯罪心理和行為是存在這影響和制約的作用的。

一、時間特征

⑴鐘點特征

⑵日期特征

⑶季節(jié)特征(盜竊,秋冬季。暴力犯罪、性犯罪,春夏季、)

二、地域特征

農(nóng)村地區(qū):居民較為固定,社會活動范圍相對狹窄?!疤ь^不見低頭見”的穩(wěn)定人格格局和“雞犬之聲相聞”的生活方式,屬于“熟人社會”。

城市地區(qū):傳統(tǒng)的社會控制力相對較弱,城市中由于居民的流動性相對較大,居民構成情況相對復雜,多數(shù)人生活在相互不認識的“匿名”狀態(tài)下,屬于“陌生人社會”。



第14課 家庭因素影響

家庭影響因素

①家庭的人際關系氣氛、②不同的組成狀況、③社會經(jīng)濟地位、④父母的言談舉止、⑤教育方式……

1.家庭結構缺陷

①缺損家庭、②貧困家庭

③不道德或違法行為

④不和睦的家庭

2.家庭教育不當

⑴過于嚴格

拒絕孩子提出的正當要求,與孩子之間是一種敵對關系,過分干涉孩子的行為和選擇,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的要求和期望等。

⑵過于寬縱

對孩子溺愛,過分保護,放任不關心等,還有差別對待,典型的是偏愛。

⑶教育方式缺乏一慣性

父母之間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存在矛盾,雙方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或者反復無常的情況。



第15課 學校教育的影響

1.學校教育缺失:輟學

2.學校教育本身的問題

⑴使學生產(chǎn)生挫折感

⑵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滿足感

⑶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誘發(fā)犯罪的原因

①教育理念:單純重視學習成績,忽視人文素質教育。

②教育內(nèi)容: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長期未落到實處。

③教育方法:以填鴨式的應試教育為主,仍是傳統(tǒng)的老師教授方式,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第16課 不良文化因素

⑴社會主流文化:與社會價值相一致,是得到法律認可的文化。

⑵不良文化

指與社會主流文化相偏離,甚至相對立的“亞文化”或“副文化 ”,它是某一社會文化中的錯誤、消極部分。不良文化不僅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帶來不良影響,還可能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產(chǎn)生。

⑶亞文化




第六章(梅傳強)

第17課 需要的影響

需要:指個體和社會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個體活動的積極性源泉,是人進行活動的內(nèi)在基礎和基本動力。

類型:物質需要、精神需要

層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fā)展需要

一、人類需要的特點

1.需要內(nèi)容的無止境性

(縱向和橫向發(fā)展都是無限度的)

2.滿足需要的受制約性

(受個人能力和社會生活條件的制約)

二、犯罪人的需要特征

①需要結構不合理:低層次的需要突出發(fā)展,高層次的需要發(fā)展不足。

②需要的內(nèi)容不現(xiàn)實

③需要滿足方式不合法



第18課 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是一種精神現(xiàn)象,是一種心理特征

一、生物學基礎

1.遺傳因素:胎內(nèi)環(huán)境、遺傳物質、染色體變異……

2.生理素質:身高、體型、外貌

二、社會學基礎

家庭環(huán)境、學校教育、社會階層、社會文化、不良的人際關系……

1.形成機制

2.形成過程




第七章(胡江)

第19課 犯罪心理轉化

在犯罪心理學中,犯罪心理發(fā)生變化的情況,叫做犯罪心理轉化。

一、影響犯罪心理轉化的因素

1.客觀因素

①情境或環(huán)境變化、②對象或目標變化

③工具或手段變化、④被害人的行為表現(xiàn)

⑤共同犯罪人的影響、⑥突發(fā)的障礙因素

2.主觀因素

①生理狀況的變化、②個性特征的影響

③犯罪經(jīng)驗的影響、④年齡的影響

⑤性別的影響、

⑥在共同犯罪中承擔角色的影響


二、犯罪心理轉化的表現(xiàn)

1.惡性轉化

⑴執(zhí)意犯罪

行為人產(chǎn)生犯罪意圖后,進一步形成犯罪動機或犯罪目的,轉換為罪過心理并最終外化為犯罪行為,危害社會的心理活動過程。

⑵加重犯罪

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又出現(xiàn)了更嚴重的犯罪動機,選擇侵犯刑法特別保護的犯罪對象,或者對犯罪對象的侵害程度加重。

⑶屢次犯罪

行為人第一次實施犯罪行為后,或者受到刑法懲罰和教育改造后,并沒有改變對社會不正確態(tài)度,而是重新實施新的犯罪行為危害社會。

2.良性轉化

①放棄或中止犯罪、②不再犯罪



第20講 犯罪的心理斗爭

行為人在犯罪收益與犯罪成本之間進行考量。

犯罪收益:通過犯罪所滿足的需要的程度。犯罪收益越高,犯罪動機越可能被選擇。但是收益包括物質收益、權勢升級、精神滿足、生理快感等。

犯罪成本:因為這是違反刑法的行為,一旦被司法機關查到就可能面臨嚴重的法律責任(如剝奪財產(chǎn)、自由、生命)



第21課 犯罪心理防衛(wèi)機制

心理防衛(wèi)機制:一種自尋理由或采取某種行為使自己擺脫某種心理失衡狀態(tài)困擾的心理活動。

1.合理化(文飾作用)

尋找一些對自己有利的理由來解釋自己之所以選擇犯罪的原因。

2.投射(相似假定作用)

行為人把自己的犯罪選擇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是這樣做的,或者別人面臨這樣的情形時,也會做出這種選擇,以此求得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3.曲解

行為人為了消除自己選擇犯罪所導致的罪責和恐懼感而有意將現(xiàn)實世界曲解化,以符合自己內(nèi)心的需要。(潛規(guī)則)

4.掩蓋

行為人自認為自己身居要職,或對社會有貢獻,社會形象好,即使自己選擇犯罪行為,也不會被人懷疑,或即使罪行暴露,也可以將功抵過。

5.轉移

行為人將自己選擇犯罪或做出犯罪決定所導致的心理恐懼和緊張情緒,有意識地轉移到其他方面,以此減輕或消除心理不平衡狀態(tài)。



第22課 犯罪動機

推動或促使個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nèi)部動力。

一、犯罪動機的作用

1.激發(fā)作用:激發(fā)引起個人或引發(fā)個人進行犯罪行為的作用。

2.指向作用:引導犯罪行為向某種目標或對象進行的作用。

3.維持和調節(jié)作用:當犯罪行為產(chǎn)生以后,犯罪動機維持著犯罪行為,使其針對一定目標,并調節(jié)著犯罪活動的強弱和持續(xù)時間。


二、犯罪動機的類型

2.根據(jù)內(nèi)容:貪利動機、報復動機、性動機、報復動機、恐懼動機、好奇動機等等。

3.根據(jù)意識水平:意識到的犯罪動機、未被意識到的犯罪動機。

4.根據(jù)作用力:主導性犯罪動機、從屬性犯罪動機



第八章 人格因素(王敏)

第23課 智力與犯罪

主體要件:刑事責任能力



第24課 氣質與犯罪

一、希波克拉底

二、巴普洛夫

三、氣質特點

四、詢問

膽汁質:激將法。多血質:以快治快。

粘液質:打持久戰(zhàn)。抑郁質:從生活開始



第25課 性格與犯罪

性格是一個很在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

1.容易犯罪的性格特征

①對社會、集體、他人和自己都缺乏責任感。

②任性、魯莽、膽大妄為、無組織無紀律性

③情緒不穩(wěn)定、喜怒無常、心境變化多端,神經(jīng)質突出

④在對待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上明顯固執(zhí),愛鉆牛角尖。




第九章 (胡江)

第26課 情緒、意志與犯罪

1.情緒

人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一種特殊的態(tài)度體驗,它以客體是否滿足人的需要為中介。

激情犯罪:犯罪人在受害人言語的刺激之下而實施的犯罪行為。

①不良情緒的積累容易導致犯罪

②激情狀態(tài)下容易出現(xiàn)爆發(fā)性、沖動性的犯罪行為

③情緒障礙引發(fā)犯罪行為


2.意志

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jù)目的支配、調節(jié)行動,從而實現(xiàn)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①行為目的的選擇的反社會性

②意志選擇缺乏果斷性(受賄)

③缺乏自制力



第27課 自我意識

一個人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況的意識。

1.現(xiàn)實自我

個人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對自己目前的實際狀況的看法。

2.投射自我

個人想象中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如:想象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評價,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自我感。

3.理想自我

個人想要達到的完善的形象。

◎自我意識障礙:個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軀體狀況和精神狀態(tài)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第28課 不懂法才犯罪?

法盲論

部分原因

總結:法律尤其是刑法與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是一致的。懂法并不意味著守法



第29課 被害人因素

結論:被害人對犯罪行為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
第29講 被害人也會影響犯罪嗎? P29 - 12:36
?



第30課 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

一、故意犯罪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認知),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意志)。


二、過失犯罪

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jīng)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

(人在實施社會行為,參與社會活動過程中,應當遵守相應的社會、職業(yè)、行業(yè)準則或者規(guī)范。)



第31課 再次犯罪

累犯:受過一定的刑罰處罰。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內(nèi)又犯被判處一定的刑罰之罪的罪犯。

再犯:之前實施過犯罪,之后又再次犯罪。(再犯不一定是累犯。)

1.年齡:初犯大多發(fā)生在青少年時期。

4.心理活動

⑴初犯

⑵再犯

⑶慣犯(多次實施犯罪,甚至以犯罪為職業(yè),堅持與法律為敵,誓不悔改。)



第32課 青少年犯罪

犯罪類型:暴力、財產(chǎn)、網(wǎng)絡犯罪

犯罪特征:低齡化,大學生、留守,團體

犯罪手段:兇殘化、智能化

1.生理發(fā)育特點:形態(tài)發(fā)育、身體機能增強、性的發(fā)育和成熟

2.心理特點

⑴認知特點:概念豐富和系統(tǒng)化,運用假設,邏輯推理,思維的品質不斷完善,思維的自我中心。

⑵個性發(fā)展特點:自我意識高度發(fā)展,逆反心理突出,矛盾情緒,人際交往。

3.心理沖突

①孤獨感與強烈的交往需要

②獨立性我依賴性

③好奇心強烈與辨別能力相對較低

④強烈的情緒沖動與理智控制較弱

⑤理想與現(xiàn)實



第33課 老年人犯罪

1.生理變化:運動、感覺、神經(jīng)、性機能

2.心理變化:智力、情緒情感、意志

3.犯罪特點:非暴力性、單獨性、類型相對集中(財產(chǎn)犯罪、性犯罪)


第34課 女性犯罪

主要類型:故意殺人、侵犯財產(chǎn)

1.女性殺人犯罪心理特點

①認知狹隘,報復心理嚴重

②殺人起因多為情欲糾葛

③殺人過程動機斗爭激烈

④殺人手段有隱蔽欺騙性

2.女性財產(chǎn)犯罪特點

①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財產(chǎn)犯罪

②以性罪錯的獲取財產(chǎn)(美色詐騙)

③與男性合謀犯罪

④財產(chǎn)犯罪動機多種多樣



第35課 故意殺人

1.情感型故意殺人犯罪的心理特征

①動機:憤怒、失望、自卑

②認知:認識狹隘、錯誤的評價標準

③意志:沖動、懦弱

2.口角矛盾型故意殺人犯罪的心理特征

①動機:挽回失去的面子、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滿、報復

②認知:爭強好勝、崇尚暴力、認識狹隘

③意志: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36課 財產(chǎn)犯罪

1.盜竊犯罪心理

動機:吃喝玩樂,發(fā)財致富,為了實施其他犯罪,占便宜,朋友義氣,自尊,滿足精神需求……

認知:錯誤的認識觀念,僥幸心理,錯誤的江湖觀念

意志:盜竊意志堅定,抑制盜竊的意志薄弱。

2.詐騙犯罪心理

動機:騙財、騙色

認知:自我評價高,思維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對社會心態(tài)較為熟悉。

意志:意志堅定,自制力強。

⑵詐騙被害人的心理特點:貪婪、盲目崇拜、急切、輕信、易受暗示……



第37課 大學生犯罪

人格:規(guī)范意識不強、漠視他人權利、以自我為中心

動機:貪利、報復、性

意志:控制力較弱、實施犯罪的堅決性


第十章(梅傳強)

第38課 公職人員犯罪

不良心理:老實吃虧、攀比嫉妒(相對剝奪感)、補償回報、從眾同污、濃縮人生、偏激浮躁、僥幸……

相對剝奪感:與其他地位較高、生活條件較好的群體相比時個人或群體所產(chǎn)生的一種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表現(xiàn)為憤怒、怨恨和不滿等。


第39課 毒品

①危害身心健康。

②誘發(fā)其他犯罪,危害社會治安。

③破壞社會經(jīng)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④侵蝕社會機體,敗壞社會風尚。


第40課 恐怖主義

恐怖活動犯罪的特征:動機極端化、地域的擴散化、侵犯對象無差異化、實施手段多樣化、犯罪主體多元化……



第十一章(胡江)

第41課 弱勢群體犯罪

弱勢群體:由于各種原因生產(chǎn)和生活上有困難的社會群體。(失業(yè)人員、外來務工人員、貧困人員、孤殘人員……)

1.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

①偏離社會的錯誤價值取向

②封閉與拒絕的心理狀態(tài)

③因相對剝奪感而引發(fā)的不良心態(tài)



第42課 犯罪現(xiàn)場表現(xiàn)出的心理特征

1.心理學在偵查過程中的作用:

還原事發(fā)現(xiàn)場、指引偵查方向

確定疑犯特征、制定緝捕方案

2.犯罪心理畫像

在刑事案件偵查過程當中,運用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發(fā)現(xiàn)提取、分析犯罪心理痕跡,進而推測最可能的犯罪人一般心理特征的犯罪人的辨識技術。

①物質痕跡

②心理痕跡

犯罪人在作案時反映現(xiàn)場物質痕跡時可被推測出來的心理特征。

根據(jù)現(xiàn)場心理痕跡可以分析犯罪人作案時的心理狀態(tài)、個性心理、性別、人數(shù)、年齡、犯罪經(jīng)歷、職業(yè)、心理健康水平……



第43課 緝捕中的心理學

1.緝捕階段影響嫌疑人心理變化的因素

①犯罪性質的輕重

②偵查活動中(是否立案、被懷疑)

③犯罪過程(是否暴露)

④人際關系(其他人的看法)

⑤犯罪人的個性

2.潛逃時的心理影響因素

⑴返巢求助心理:逃犯潛逃一段時間后,返回居住地求得精神或物質援助的一種心里狀態(tài)。

⑵社會親和心理:逃犯一般會選擇投奔平時交往較深、感情密切、利益關聯(lián)高的社會關系。

⑶人文地理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交通環(huán)境、民宿風情、治安狀況。


第十二章(王敏)

第44課 詢問中的心理防線

詢問:是偵查人員為了查明和證實犯罪,依法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問和詰問,并將其供述和辯解記入筆錄的一種偵查行為。

一、詢問的法律要求

⑴地點、⑵時間要求

被拘押者:拘留、逮捕,看守所、偵查機關的辦公場所。無時間限制

未被拘押者:傳喚、拘傳,在市縣的指定場所或者他的住處。不超過12個小時

⑶方法和手段:嚴謹行刑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式來收集證據(jù)。

(詢問過程:主要就是改變犯罪嫌疑人態(tài)度的過程,或者就是一個說服的過程 )


二、影響嫌疑人供訴態(tài)度的因素

①不利的事實證據(jù)是否充分。

②犯罪嫌疑人供述后能減輕處罰的可能性與幅度。

③詢問場所或過程給犯罪嫌疑人造成的壓力大小。

(社會心理的角度來說,詢問的場所應當簡單,詢問過程應當枯燥,使犯罪嫌疑人在心理上產(chǎn)生孤獨和無助感,從而減少僥幸與幻想,有助于與偵查人員合作。)

④犯罪嫌疑人自己保守秘密的程度。


三、如何有效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線?

1.正確利用恐懼喚醒

a.強調犯罪所造成的嚴重后果

b.分析可能造成的懲罰

c.刑罰帶來的相關后果(被開除、子女無人照顧)

d.減少對犯罪嫌疑人有利證據(jù)的陳述與探討。

e.對已經(jīng)獲得的證據(jù)表現(xiàn)出肯定的信心。


2.合理使用單面或雙面?zhèn)鞑?/span>

單面?zhèn)鞑ィ簝H僅強調有利的或不利的一個方面。

雙面?zhèn)鞑ィ和瑫r使用有利和不利的信息。

Ⅰ.在詢問時應呈現(xiàn)更多對犯罪嫌疑人不利的內(nèi)容。但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經(jīng)知道對自己有利的證據(jù),則應當如實告知。

Ⅱ.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理由說服。對于受教育程度高的犯罪嫌疑人,通常應當使用雙面?zhèn)鞑ィ环粗?,對于受教育程度低的犯罪嫌疑人,通常使用單面?zhèn)鞑ァ?/p>

Ⅲ.對于原有態(tài)度是拒絕供述的犯罪嫌疑人,應當將支持原有態(tài)度的理由作為雙面信息中的一項內(nèi)容,并提供更充分的另一面理由。


3.合理的運用首因和近因效應

⑴重要的有罪證據(jù)首先呈現(xiàn)。

⑵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證據(jù)在談話過程中呈現(xiàn)。

⑶詢問結束前總結對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證據(jù)與理由。


4.合理組織不同層次的說服信息

①將已收集到的有罪證據(jù)依據(jù)重要性與真實性從低到高排成一個序列。

②根據(jù)犯罪嫌疑人的情緒反應增加有罪證據(jù)的呈現(xiàn)。

③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依照重要性與真實性從高到低排成一個序列。

④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最高序列的證據(jù)應當?shù)陀谟凶镒C據(jù)的最低序列。

⑤確實需要使用雙面證據(jù)的犯罪嫌疑人,將有罪證據(jù)依照從低到高的順序呈現(xiàn),而將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證據(jù)則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呈現(xiàn),確保有罪證據(jù)與無罪證據(jù)的反差程度逐漸增加。


5.建立與犯罪嫌疑人的可溝通的關系

人本主義認為:偵查人員對犯罪嫌疑人應當表現(xiàn)同情與理解。在詢問當中,有時應當設身處地的為犯罪嫌疑人著想,將犯罪嫌疑人所實施的不可原諒的犯罪行為,與犯罪嫌疑人仍然作為一個值得尊重的人區(qū)分開來。

a.激發(fā)犯罪嫌疑人的求生或減刑的欲望

b.有效的調節(jié)犯罪嫌疑人的情緒

c.在談話中表現(xiàn)出對犯罪嫌疑人的理解與尊重

d.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顧慮提供新的解釋

e.使用一些建立人際關系的技術



第45課 庭審中的心理學

庭審:由審判人員組成的法庭通過對案件的審理 根據(jù)已查明和認定的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以國家審判機關的名義作出權威判定的過程。(信息搜集、加工,最后作出判斷、得出結論的審判決策過程。)

一、影響審判決策的因素

1.經(jīng)驗直覺因素

當人們面對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或者一個不確定的環(huán)境時,基于有限理性,人們會在過去經(jīng)驗的引導下,采用一些簡單、快捷、直覺性的啟發(fā)式規(guī)則來解決問題。

2.情緒因素

法官的情感啟發(fā),會直接影響到他對事實的假設、信息的常識性評估、案件的推理等。

3.專業(yè)訓練與理性監(jiān)控

嚴格法學專業(yè)訓練,能使法官更好的對復雜信息加工處理,同時受到認知偏差的影響會更小,提高審判者在法律決策過程中的意識監(jiān)控,也能有效的降低直覺帶來的偏差的影響。

二、法官應當具有的品質

?
第45講 庭審中如何運用犯罪心理學_3... P45 - 04:27
?

①仁愛心 ②自制力 ③謙虛 ④細心 ⑤勤勉

⑥忠誠 ⑦勇氣 ⑧犧牲精神 ⑨緘默 ⑩反省



第46課 刑罰的作用

1.刑罰一般預防的心理功能

⑴教育功能、⑵威懾功能

⑶抑制功能、⑷補償功能和安撫功能

2.刑罰特殊預防的心理功能

⑴剝奪功能、⑵個別威懾功能

⑶感化功能、⑷教育改造功能


第47課 矯治心理問題

犯罪心理的特點:習得性、可塑性、主觀能動性、可知性(行為可知)


第48課 犯罪矯治方法

一、心理動機學

“犯罪行為的產(chǎn)生是因為個人的本我力量過于強大,而自我和超我結構存在缺陷?!? ——弗洛伊德


二、行為治療

⑴隔離法(減少強化物)

⑵系統(tǒng)脫敏法:通過心理放松,逐漸適應由弱到強的情緒刺激,增強其耐受力。

⑶厭惡療法:條件反射原理

⑷代幣制:選擇性強化


三、認知治療

個人的行為不僅僅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而且和個體的思維模式有關。

⑴理性情緒療法


四、憤怒管理

“當個體為生活中的事情煩惱的時候,憤怒情緒就很容易出現(xiàn),而且這種憤怒往往會發(fā)泄到身邊無關的人身上?!? ——洛瓦科(Novaco)


五、社會技能訓練

許多罪犯缺乏必要的社會技能 最后導致他們要么選擇犯罪,要么處境更糟。



第49課 化解犯罪心理危機

一、罪犯心理危機的主要表現(xiàn)

二、化解犯罪心理危機的方法

1.提高犯罪心理適應能力

①及時讓其宣泄極端負性情緒。

②給予其及時幫助,使其得到心理支持。

③讓其學會有效的心理防御機制,正確的處理心理危機。

2.防止輕度心理障礙惡化

一般來說,心理沖突發(fā)展成心理危機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潛伏期。

3.預防心理危機的發(fā)生

對已經(jīng)預測出具有心理危機發(fā)展傾向的犯罪要實施特殊防御,可以從原因入手進行有效的防御。

如:親情救助,提高罪犯的自我認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4.及時的外部干預

通過監(jiān)獄干警、罪犯家屬、社會幫教等采用宣泄、支持等方法,引導當事人走出心理困境,順利度過危難去。




第50課 犯罪心理的預防

故意犯罪行為:是因為行為人存在與社會相對立的意志或存在反社會態(tài)度、反社會的人格。

過失犯罪行為:行為人存在著疏忽大意或者過于自信的人格缺陷。

犯罪心理預防:指對人的健全人格的社會培養(yǎng)和自我修養(yǎng)過程。

一、預防的方法

1.加強社會教育——促進人的持續(xù)社會化

①不斷完善社會環(huán)境

②廣泛傳授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

③重視開展心理衛(wèi)生工作

2.引導自我修養(yǎng)——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a.提高自我認知的水平

b.促進自我意向的進一步發(fā)展

c.培養(yǎng)積極的自我體驗,發(fā)展自我控制的能力。



2023.3.21, 6:52 完結撒花∠※

前前后后花了10天左右,總算看完了,還是挺有意思的,也挺通俗易懂的。。又“干掉”一門心理學的課,真不戳!(*^ω^*)

完成收集——《犯罪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 西南政法大學 梅傳強 【慕課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行唐县| 惠来县| 进贤县| 南京市| 收藏| 长阳| 册亨县| 万荣县| 松江区| 眉山市| 许昌县| 赣榆县| 吕梁市| 敦煌市| 长阳| 右玉县| 临潭县| 扶风县| 石门县| 正镶白旗| 班戈县| 博罗县| 瓦房店市| 渭源县| 刚察县| 托克逊县| 青海省| 高清| 财经| 天门市| 探索| 乌鲁木齐市| 延庆县| 高密市| 疏勒县| 犍为县| 霍林郭勒市| 专栏| 墨竹工卡县| 海门市|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