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舊聞】明天更美好
1999-12-20 來源:光明日報 本報記者 張業(yè)清 馬興宇 我有話說 來到澳門,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記者感覺,閃爍的霓紅燈似乎不能改變澳門人的中國人個性。澳門雖小,但從澳門居民樸實和淺淺的笑語中,記者感覺出他們的心靈與祖國人民之間沒有任何距離。 九九歸一,萬眾慶歸,澳門的背后更蘊藏著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愛國熱情。就在澳門特區(qū)決定在綜藝館舉行就職儀式之后,浮雕設計師卓國森就一心鉆進構思回歸浮雕的世界里,多次易稿,最后確定的以蓮花為主圖案的大型石刻,均為寫實風格,卓國森的意圖是“方便大家欣賞”。澳門特區(qū)區(qū)旗制作顏色難度極大,上海茂豐旗篷公司總經(jīng)理周曉平感慨,沒有想到特區(qū)區(qū)旗的誕生竟然會衍生出一個工藝新名詞:“澳門綠”。記者熟悉的澳門各界慶委會辦公室,坐落在中華工商總會的大樓里,誰能想象業(yè)主欣然主動免收租費。今年3月27日成立的慶委會,不久就收到各方主動捐款1300多萬港元。由902人組成的該慶委會包括了澳門各界負責人和社團以及土生葡人,大家齊心協(xié)力組織各種慶回歸活動,卻沒有人提出要任何報酬。在工人體育館遇訪浸信中學和教業(yè)中學的初二學生,汪漪、鄭綺婷爭著說,學校每周3次組織慶回歸活動排練,每次都是放學后堅持3—4小時活動,卻沒有同學有怨言。街坊總會開辦的傍海區(qū)老人中心,幾位七旬老人精心制作有“慶回歸”字樣的燈籠,工作人員陳綺茵說,還有幾十位老人組成的合唱團要為客人高唱《回歸頌》呢!那歌那曲那人那境,令人永不忘懷……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在嘹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鮮紅的五星紅旗在澳門冉冉升起。這非常的歷史時刻令世人矚目。澳門特首何厚鏵年富力強,在莊嚴的宣誓儀式中,他真誠地向40多萬澳門人亮出治澳藍圖。澳門大學詩人李觀鼎先生情不自禁地寫下長詩——“這一天,蓮花在午夜熠熠開放”。歷史,終于應答了聞一多先生早在30年代《七子之歌》中的呼喚: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80歲高齡的馬萬祺先生,備感生逢盛世,他寫愛國詩,鄧小平曾為他的詩集題寫過書名。澳門回歸,第三本愛國詩集不久面世,“詩懷祖國,詩效赤誠”。今天,馬萬祺先生終于可以讓一生的愛國情流自然蕩漾。 “來了,來了”,“江主席來了”,“朱總理來了”,在機場歡迎的人群中,幾個學生興奮地互傳信息。1999年12月19日,天氣突然轉(zhuǎn)晴,一位在馬路上等待觀看中央代表團車隊的中年男子說,“今日天晴,我們澳門人有福氣呵?!卑拈T童叟歡顏,夜幕來臨,人潮激動,萬眾歡騰。澳門人堅定地相信,“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新世紀澳門會更加美好。澳門同胞,依依愛國心,從來一家人。祝福你,澳門。 (本報澳門12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