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驹刻茰厝?/h1>
題龍陽縣青草湖
唐珙?〔元代〕
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滿船清夢壓星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風(fēng)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發(fā)。
醉臥扁舟,只見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縹緲迷離。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還是我身處夢境呢?
注釋
龍陽縣:即今湖南漢壽。
青草湖:湖名。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西南,和洞庭湖相連。因南岸有青草山而得名,一說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彌望,故名。
湘君:湘水之神,一說是巡視南方時死于蒼梧的舜。
天在水:天上的銀河映在水中。
賞析
此篇是元末明初詩人唐溫如的傳世之作。關(guān)于這位作者,歷史上沒有只言片語的記載。然而,就是這一首詩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了他。借助于這樣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絕句,讀者所能體悟到的,則是詩人特有的精神風(fēng)貌。這首詩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畫象,讀過之后,詩人的精神風(fēng)貌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詩題中的“龍陽縣”,即今湖南漢壽。“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詩題中說“青草湖”,而詩中又寫“洞庭”,是兩水相連相通的緣故。
這是一首極富藝術(shù)個性的紀游詩。
詩的前兩句“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把對歷史的追憶與對眼前壯闊的自然景色描繪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以虛幻的神話,傳遞出真實的感情。秋風(fēng)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與春日中輕漾寧靜的碧水比較,給人一種深沉的逝川之感。詩人悲秋之情隱隱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說,而塑造了一個白發(fā)湘君的形象,發(fā)人深省。傳說湘君聞帝舜死于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夠悲切的了。而此時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發(fā)。這種新奇的構(gòu)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樣的觸目驚心??陀^世界如此,詩人自己的遲暮之感、衰頹之意,自然盡在不言中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兩句對夢境的描寫十分成功:入夜時分,風(fēng)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從白天到晚上,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按核缣焐献保ǘ鸥Α缎『持壑凶鳌罚┑母杏X,漸漸地滲入了詩人的夢鄉(xiāng)。他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詩人將夢境寫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話般地誘人。然而,“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夢醒時,留在心上的只是無邊的悵惘。一、二句寫悲秋,未必不伴隨著生不逢時、有志難伸的感慨;后兩句記夢,寫出對夢境的留戀,正從反面流露出他在現(xiàn)實中的失意與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與一、二句情趣各別,內(nèi)里卻是一氣貫通、水乳交融的。
這兩句對夢境的描寫十分成功:夢境切合實境,船在天上與天在水中正相關(guān)合,顯得真實可信;夢無形體,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xiàn),把幻覺寫得如此真切;從夢境的清酣,不難覺察出詩人對于擺脫塵囂的愉悅,記夢而兼及感情,則又有暗中傳神之妙。古代寫夢的詩不少,但像這首詩這樣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卻是并不多見的。
全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筆調(diào)輕靈,寫景記夢,虛實相間。構(gòu)思之新穎獨特,詩境之縹緲奇幻,為前人詩作所少見。而充溢在字里行間的那極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詩文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痕跡。
賞析
一、二兩句,詩人由對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廣感受而引起對神話中人的向往,借以對神話的幻想,反映出是時境界的逐漸深入?!拔黠L(fēng)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痹娭芯辰缬梢弧袄稀弊謳?。秋風(fēng)颯颯,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與春日輕漾寧靜的碧水相較,是和樂世間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詩人所思所憶漸漸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細言,唯有訴付對白發(fā)湘君的神往,那江山與人生的化境,即是這般深沉了!傳說湘君聞帝舜死于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那宿命卻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約此等情境,復(fù)能何言?這等思悟境界深廣,洞庭深廣的秋色可謂遇到了知音。思緒沉沉,竟至幻象,晝曉和樂塵世,此夜卻換了人間。以神抒情,寄思于景,至幻乃深。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鼻镲L(fēng)已久,賞景漸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長,怎知何時已醉?昔杜甫心懷長安,所目瘡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無緣這般深然長醉、安然入夢。泊舟、泊夢,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詩人的夢境,滿船清夢,是詩人思量著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來,物我無礙,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一二句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癡然;三四句境中心中,卻深沉了,方瀟灑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夢了,此真人生佳境也。
唐珙?
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南宋義士、詞人唐玨在至元中與林景熙收拾宋陵遺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為識。在鄉(xiāng)里以詩知名,但所作傳世不多。生平僅略見于《御選元詩》卷首《姓名爵里》 、《元詩選補遺》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