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崛起的壯麗在女人的啜泣中結(jié)束了





唱著開始 哭著結(jié)束
毒酒發(fā)作,北條義時匍匐在地,伸手探取解毒藥水,他的姐姐北條政子卻揮手打翻了藥盞;當他試圖舔舐灑落的藥水,姐姐用裙裾一掃……她淚流滿面,俯身看他眼里的光一點點黯淡下去,合上了他的雙眼,“辛苦了,小四郎!”
他是鐮倉幕府的第二代執(zhí)權(quán)大人,她是幕府將軍的妻子與母親;他倆是親姐弟,是同盟軍,是合謀者;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他設(shè)計誅殺了她的子孫,她送他“上路”。
貫穿2022年、長達48集、由日本著名編劇三谷幸喜執(zhí)筆的大河劇《鐮倉殿的13人》,就這樣在女強人的啜泣聲中收束全篇,哭聲持續(xù),字幕在黑屏上勻速滾動,這最后幾分鐘顯得格外漫長。
人物命運八百年前既定,所以不存在劇不劇透的問題,最大的懸念其實是要看三谷幸喜如何“全劇終”:他會選擇哪個節(jié)點?承久之亂?怨靈鎮(zhèn)撫?萬萬沒想到,他用極弱極輕的力道,終結(jié)了武家崛起的史詩,宛如將千鈞系于一發(fā)。
如此出人意料,如此令人拍案叫絕:到底是“三姑”!這確實很“三姑”!
三姑,中國粉絲對三谷幸喜的昵稱。
初代將軍源賴朝與他的死對頭后白河上皇下線后,鐮倉殿的精彩程度驟降,以至于有爛尾之虞。隨著公曉刺殺源實朝、承久之亂爆發(fā),特別是這個舉重若輕的結(jié)尾,“嗷”一下,整部劇的調(diào)性瞬間飆上高地。
《鐮倉殿的13人》講的是12世紀末,被朝廷流放的貴族源賴朝憑借北條氏為首的關(guān)東武士的輔佐,創(chuàng)立了足以與京都朝廷博弈的政權(quán)——鐮倉幕府,開啟“武家之世”。從此,“公家”與“武家”的角力,貫穿了此后的日本史。
本劇的片頭相當威武雄壯,主要人物與著名的歷史場景以石雕的形象紛至沓來,背景音樂昂揚高亢,其中的幾個樂句我以為簡直有抄襲之嫌——實在是太像《權(quán)力的游戲》,交響樂團的氣勢配以匈牙利男聲合唱團的吟嘯,如此雄壯的片頭音樂轟鳴了48次之后,卻在哭聲中落幕。
啊,還有什么能比這樣的結(jié)尾更精絕,更具有作者性呢?

次男的奮斗
近年的日本大河劇都是肉眼可見的經(jīng)費緊張,《鐮倉殿的13人》幾乎拍成了室內(nèi)劇。壇之浦海戰(zhàn)、源義經(jīng)“八舟飛”、宇治川激戰(zhàn)等名場面,都儉省到可笑的地步,不過這也許正中三姑的下懷。
在《笑之大學:三谷幸喜談創(chuàng)作》一書中,他就明確表示,“我可想象不到戰(zhàn)國時代動輒幾千人混戰(zhàn)的場面是怎么樣的”“那種兩軍‘嘩——’地打起來,其中一方勢如破竹地取得勝利的拍法真是太無聊了”,三谷幸喜本身就對“宏大敘事”不屑一顧呢。
源賴朝中道崩殂是全劇的分水嶺,前半段的高峰是鐮倉幕府初創(chuàng),后半段的高峰是承久之亂,“武家”徹底壓制“公家”。一路走來,小栗旬扮演的“小四郎”北條義時從小白兔式的鄉(xiāng)野少年逐漸黑化,而三代將軍的成敗,祖孫兩代天皇的騰挪都成了潮起潮落,“坂東小小豪族家的次男”一線貫穿,成為敘述主腦。
死亡來臨之前,北條政子與北條義時有過幾次深度對話。這既是他們自剖心路,也是主創(chuàng)對觀眾做的交代。北條義時以自己能與門第高貴身份尊貴的平清盛、源賴朝并列,成為被朝廷宣旨追討的對象為榮。
這個敘事邏輯瞬間從“權(quán)臣的養(yǎng)成”轉(zhuǎn)換為“次男的奮斗”,從而最大限度地與現(xiàn)代觀眾實現(xiàn)了共情:日本有漫長的嫡長子繼承制傳統(tǒng),只有長子可以繼承家業(yè),在生存資源匱乏的時代,甚至只有太郎們才可以娶妻生子,次郎三郎四郎們終生依附于長兄,是奴仆似的存在。
日本戰(zhàn)后經(jīng)濟復興,也被認為是次男奮斗的果實——大量沒有繼承權(quán)的勞動力從農(nóng)村涌入城市,日本從廢墟上重新崛起,次郎們居功至偉。所以北條義時的這番自白,想必一定會令昭和男兒及其子孫心有戚戚焉吧?
至于殺業(yè)深重,他用以戰(zhàn)止戰(zhàn)的邏輯來安慰自己,頗似其中國同類項曹孟德。事實上,北條義時在日本也一直被認為是操莽式人物。至于怎么計算骨肉相殘血流漂杵的性價比,只有天知道。
倒是他給出的第三條理由似乎更有說服力:為自己的兒子、繼承人北條泰時掃清路障,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自我奮斗的勵志次男、為萬世開太平的能臣、用心良苦的老父——這是三谷幸喜為北條義時這位貶多于褒的歷史人物找到的三重邏輯自洽。
《吾妻鏡》(以武家角度記錄鐮倉時代的一部史書)記載,當京都勝利的消息傳來,北條義時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現(xiàn)如今,義時無所思之事。義時之果報猶勝帝王之果報,此乃前世善行報于今生?!?/p>
《鐮倉殿的13人》最后一集的名字叫“報應(yīng)之時”,顯然是要扣合這段記載。如果說,史書上的北條義時對自己的操行與績效表現(xiàn)為一種深度自我感動自我滿足,三谷幸喜給出的“果報”則更像是一種含著同情的嘲諷——他被妻子下毒,他被姐姐斷絕了生路……
在姐弟深談的段落,北條義時曾細數(shù)自起事以來,非正常死亡的功勛貴胄,他掰著手指頭,數(shù)出13人——“鐮倉殿的13人”原本是指初代將軍死后,由御家人組成的所謂十三人合議制,此處卻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義:英雄崛起的花路,由血路鋪就。
“戰(zhàn)蘭”們
為了維護兒女的利益,奶媽啪地甩了源賴朝一個大耳光;
后鳥羽負責裝神弄鬼,他的乳母藤原兼子負責陰陽怪氣;
北條家的另一個女兒阿波局卻從來沒有放棄望夫成龍望子成龍的想望,雖然老公已入空門,兒子也根本不是那塊料,但她還是一個勁地給這倆沒有大志向的男人鼓勁打氣,直到激發(fā)出他們與能力不匹配的野心,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沒生出兒子也不當緊,還可以栽培姑爺,北條時政的繼室為此大鬧一場;
北條義時的繼室伊賀氏更上層樓,一心要把前任生的孩子扒拉下去,把自己的親生子拱上繼承人的位置。一旦不能稱心如意,“大郎,該吃藥了!”
親媽、后媽、奶媽……野心勃勃的女人們是時代風云際會的“戰(zhàn)蘭”,怒放在從京都到鐮倉的天空下。劇中當然也有賢良淑德的女角,但一年下來印象淡薄,渾不如惡女們這么生動活潑。
惡女的最高級,當然是入選“日本三大惡女”的尼將軍北條政子。
三谷幸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2010年執(zhí)筆的《我家的歷史》是《鐮倉殿的13人》之昭和版。
《我家的歷史》是富士電視臺成立50周年的獻禮劇,講一個日本的平民家庭如何在戰(zhàn)后的各種窘迫中渡過難關(guān)終于過上了好日子。
這家的父親一直妄想一飛沖天,搞過很多匪夷所思的發(fā)明與投資,但一次比一次輸?shù)脩K。家庭命運真正實現(xiàn)逆襲,是長女邂逅霸道總裁。長女本人超級努力且聰慧精明,正是她這種迥異于一般女性的氣質(zhì),成功引起了霸道總裁的注意,從而發(fā)展出一段雖然不倫但也堪稱患難與共的生死戀。所以,“我家”的大轉(zhuǎn)運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而非全然攀附。
——這與北條一家因為長女與源賴朝聯(lián)姻,從而互相激勵彼此扶持,最終締造了一個新時代,何其相似!
更有趣的是,《我家的歷史》中,長女的名字居然也叫政子!
昭和鐮倉,家史國史,兩個政子,一種命運。也許,在三谷幸喜的下意識中,政子們早已經(jīng)是要強長女們的某種人間宿命。
沒有北條家族的鼎力相助,源賴朝難以成事,但他的將軍之位只傳了兩輩三人,兩個繼承人的結(jié)局都是不折不扣的大悲劇。北條政子一路都在不斷承受喪夫喪女喪子的打擊,隨著將軍與執(zhí)權(quán)之間權(quán)力斗爭的酷烈,她與源賴朝的骨肉被斬草除根一毛不剩。
她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是以尼將軍的身份,對御家人進行戰(zhàn)前總動員,發(fā)表了著名的演講。她打動關(guān)東武士們的話術(shù),首先就是訴諸犧牲的悲情,十分巧妙地將朝廷針對北條義時一人的追討,轉(zhuǎn)換成對三代將軍遺產(chǎn)鐮倉,即對幕府的攻擊,成功喚起了武士們的同情與恐懼,于是快刀斬亂麻,向京都進軍,是為“承久之亂”。
“鐮倉殿”的后半段,幼主(源賴家、源實朝)與權(quán)臣(北條義時)一直在拉大鋸扯大鋸,北條政子是北條家的女兒,也是將軍家的妻子與母親,某些場景不由得會想到《二進宮》中李艷妃的哀嘆:“太師爺心腸如同王莽,他要奪我皇兒錦繡家邦。”但北條政子迥異于李艷妃?!疤珟煚敗焙汀皣藸敗币淮未畏梁λ淖訉O,她幾乎都保持了曖昧的沉默,或者佯裝不知。
《承久之亂:“武者之世”的真正到來》作者坂井孝一認為,公曉暗殺源實朝并非一次策劃周密的行動,但是包括北條義時、北條政子、三浦義村在內(nèi)的許多人,對此皆不阻止,從頭到尾都像是在靜待事件的發(fā)生;“如果北條政子從未默許過暗殺計劃,那么源賴家遭遇暗殺一事又如何解釋呢?源賴家所遭遇的,已經(jīng)不能說是暗殺,那根本就是公開處刑?!?/p>
坂井孝一以現(xiàn)代公司運作和體育競技比賽來比擬鐮倉時代的朝幕關(guān)系與幕府內(nèi)部的紛爭?;蛟S,對這些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他們對事業(yè)的熱愛、對勝利果實的維護已經(jīng)超越了血緣的強大本能?他們自己是強人,所以打心眼里瞧不上弱者,即使是自己的骨肉?
不可知,不可測,不可思議。
將軍皇上小丑乎
《鐮倉殿的13人》已經(jīng)是三谷幸喜的第三部大河劇,此前已經(jīng)有兩部《新選組!》與《真田丸》。前者講的是幕末時代一個青少年團體,若以進步史觀驗之,他們簡直是落后勢力的幫兇;《真田丸》則是夾在戰(zhàn)國大魔頭之間的小家族奮力自保的故事,在“大家伙”橫沖直撞的江湖上,他們只是努力讓自家的小舢板不至于傾覆沉底。
三谷幸喜這樣談?wù)撟约旱膶懽餍穆罚骸按蠖鄶?shù)大河劇都以左右了歷史進程的人物為主角,但《新選組!》不是這樣,所以觀眾沒辦法俯瞰劇中的整個時代。不過這正是我有意為之的,俯瞰幕末時代的電視劇比比皆是,我想表達的是從庶民的視角看到的幕末?!?/p>
《新選組!》是他的第一部大河劇,“我最先排除掉的就是那些天下聞名的大人物。我就是因為不想寫坂本龍馬這樣的英雄,而想寫更多的被留在那個時代、后世也不再提起的人物。”
他的興趣在敗者那一邊。新選組的這幫人其實“挺無能”,“那些人根本沒干什么正經(jīng)事,只不過是拖了一下歷史的后腿罷了,是因為他們身上有笑料我才寫的。他們都對自己有所誤解,所以才好笑,因為好笑,所以更覺悲哀?!?/p>
在《鐮倉殿的13人》中,三代將軍(源賴朝、源賴家、源實朝)、兩任上皇(后白河、后鳥羽)、兩任幕府執(zhí)權(quán)(北條時政、北條義時)這幾位大人物,如果按中國戲曲行當來套,大部分都會是丑行。
源賴朝一出場,就是男扮女裝狼狽逃竄,大泉洋作為三谷團隊的班底,長著一張?zhí)貏e生動很不正經(jīng)的臉,在三谷的戲劇影視中,一向就是搞笑擔當;后白河由著名的老戲骨西田敏行扮演,他真是把這個“日本第一大天狗”演絕了;飾演首代執(zhí)權(quán)北條時政的是歌舞伎出身的坂東彌十郎。這三位演員“演力”十分強大,把強者的卑劣、怯懦、滑稽、自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又并不令人厭惡,只是覺得可笑。
作為觀眾,我?guī)缀跄苈牭骄巹≡谕磕ㄟ@些“強者”的時候掩口胡盧而笑:大人物們有啥了不起?瞧瞧,都是這么些個不著調(diào)的貨!
朝幕對抗的戲份,前半程是后白河與源賴朝,后半程是后鳥羽與北條義時。
后白河與后鳥羽都是借力打力挑撥離間煽風點火的高手,他們都曾發(fā)表院宣,下令討伐“亂臣”(分別是源賴朝和北條義時),但形勢一旦不利,戰(zhàn)事一旦膠著,都是臉一抹脖一縮,飛速一鍵三連“我沒有我不是別瞎說”,活活把奉旨討逆的勤王之師置于可笑又可憐的境地。源賴朝的“戰(zhàn)神”兄弟源義經(jīng)、三浦義村的兄弟三浦胤義都是這樣可悲的棄子,被首鼠兩端的兩任上皇坑得家敗人亡。
講談社日本史叢書第五冊《源賴朝與幕府初創(chuàng):鐮倉時代》的作者山本幸司這樣評價:“僅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天皇與京都朝廷便兩次將如此不負責任且缺乏判斷力的行為暴露在世人面前,人們痛感天皇與京都朝廷已經(jīng)沒有政治責任感可言?!?/p>
后鳥羽最后的戲份,是被逐出京都流放隱岐,他的出城式是一場羞辱,乘“四方逆輿”——像移送犯人一樣,倒坐著轎子離開。
“小四郎”對失敗者的大清洗是冷酷無情的,除了后鳥羽,另外兩位上皇也被流放,此即史無前例的“三上皇配流”。當時選邊后鳥羽的皇親貴胄被罷黜被驅(qū)離,梟首,賜死,狀甚悲慘。在等待死亡降臨的最后時刻,他們留下一些流傳至今的詩句,讀之令人愴然。
劇中的后鳥羽肉頭肉腦,無事生非傲慢乖張,十足的“欠兒登”,但歷史學家坂井孝一卻將其稱為“文化巨人”。在他看來,“后鳥羽的一生即是以正統(tǒng)帝王為目標,并不斷地對其正統(tǒng)帝王的身份進行反復確認的漫長旅程。”
真實的后鳥羽堪稱全才,文能編撰和歌,武能蹴鞠騎射鍛刀——是的,他還是日本一等一的制作太刀的高手。至今,他制作的一把太刀“菊御作”仍是國寶級文物,藏于京都博物館。
后鳥羽余生不復歸返京都,困于孤島19年。在此,他作為歌人不斷地完善歌集,“使敕撰和歌集實現(xiàn)了純?nèi)坏淖罱K形態(tài)。‘五百首和歌’與《隱岐本新古今和歌集》無疑是這位文化巨人的帝王之作?!焙透璨⒎呛唵蔚摹拔膶W創(chuàng)作”,它是貴族文化修養(yǎng),也是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以禮樂治天下的一種象征,是“理世撫民之鴻徽”“治世和民之道”。
“我乃新島守,隱岐之海,猛烈之風,用心吹拂?!?/p>
所以,把兩任天皇做漫畫式的處理,是三谷幸喜的有意為之吧。他并未顛覆史實,甚至還大量汲取了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但在強直堅硬的歷史敘事中,三谷幸喜行使了藝術(shù)家的特權(quán)——就像但丁在《神曲》中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安排了僧俗兩界的大人物在地獄天堂的位置——悄然實現(xiàn)了他自己的“詩性正義”。
三谷幸喜一系列的大河劇、舞臺劇、影視作品,其實都是他的史觀呈現(xiàn):庶民的而非英雄的,同情的而非諂媚的,懷疑的而非確信的,戲謔的而非莊敬的。
哄堂大笑的底版上,刻畫著因果的悲涼……
“將軍咖啡”
“鐮倉殿”最后一集,江戶幕府的開創(chuàng)者德川家康亂入。他手捧《吾妻鏡》看得不亦樂乎,對承久之亂即將開始而興奮得手舞足蹈。這又是“神結(jié)尾”中的又一妙筆。既是明年大河劇《怎么辦,德康》的預告預熱,更是一筆宕開,將時間線拉長,把第一個與最后一個幕府勾連了起來。
德川家康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最終也被歷史車輪碾壓得灰飛煙滅。三谷幸喜有一部舞臺劇《江戶正在燃燒嗎?》講得正是兵臨城下的西鄉(xiāng)隆盛與幕府全權(quán)代表勝海舟的會面,這次歷史性會面促成江戶無血開城。像所有出于三姑筆下的人物一樣,“明治維新三杰”之一的西鄉(xiāng)殿與幕府大佬像兩個大活寶,說的是大人物大時代大事件,卻讓觀眾笑翻全場。德川慶喜并未出場,但勝海舟為如何妥善安置這位末代將軍、給這個家族爭取最后的一點體面而據(jù)理力爭。
兩百多年的興旺之家一退再退,收縮在祖先最初的土地。王謝堂前,尋常百姓。聽說,德川家的后代在當?shù)亻_了一個咖啡館,名號“將軍咖啡”。下一次去日本的時候,一定要去飲一杯將軍咖啡。
當苦澀甘甜的咖啡入喉,彼時情形,活脫脫不就是日本版的“臨江仙”么: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