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駁斥哲學騙子多特姚

2022-08-30 00:56 作者: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 我要投稿

Dr.Yao:為什么知乎上問詢度最高的大陸哲學家居然是叔本華?Dr.Yao:為什么說叔本華不是一流哲學家?一個簡短的形而上學批評



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表示感謝,幾年過去了,依然有人記得我而不是忘了當初自己因為什么關(guān)注的我,這是我沒想到的。其次就是我認為可能有人會很在乎這種給哲學家排資論輩的行為,別人的排位可能影響他的閱讀方向,希望我的說明能澄清這里面的一些關(guān)系,讓你獲取知識的思路更清晰一些。



本文大概會比較長,我會盡量控制篇幅。我還是拿過去熟悉的分段引用并解析回復的方式來分析對方的觀點以及闡述我的觀點,以第二篇文章為例。




為什么說叔本華不是一流哲學家?一個簡短的形而上學批評 by Dr.Yao

大家都知道叔本華是知乎版寵(知乎問詢度最高的幾個哲學家里叔本華絕對可以排前三),也是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幾個歐陸哲學家之一。

首先知乎問詢度最高的幾個哲學家里叔本華并不能排到前三。簡單地在話題里搜索一下國內(nèi)最常討論的幾個哲學家。叔本華既不是關(guān)注者最多的,也不是問題數(shù)最多的,這個問詢度前三大概只能算是他的個人體感。也許別人私信問他的問題中叔本華相關(guān)的問題最多,因為叔本華相關(guān)的問題反而是這幾個現(xiàn)代中國經(jīng)常討論的哲學家里面最少的,只有520個。我前幾年之所以集中回答了一批叔本華的問題,也是因為在知乎有關(guān)叔本華的問題稀少,有關(guān)叔本華的回答質(zhì)量低。




實際上如果是我個人的話,看完括號里這句我100%會去搜索查證,因為太容易驗證了。驗證如果失敗了我基本就不會繼續(xù)看下去這篇文章了,因為作者并不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的話,這在學術(shù)上是一種重要的態(tài)度。當然他大可說在知乎寫文章不過是娛樂吐槽的閑情信筆,并非學術(shù)論文,沒必要那么較真,數(shù)據(jù)大致正確即可。那么我們也沒必要為他的文章較真了,因為這種錯誤就像結(jié)了兩次婚的亞里士多德卻還在《Περ? ζ?ων γεν?σεω?》(動物史)里認為雄性動物的牙比雌性動物更多一樣,是完全可以通過簡單的實證避免的。




叔本華的熱度和他的學術(shù)造詣,其實不是那么match。搞了那么久哲學,叔本華真不算是特別一流的哲學家。

結(jié)論先行:認為叔本華在知乎的熱度與叔本華的學術(shù)成果不匹配。“搞了那么久哲學”是個雙重論據(jù),是訴諸他的相關(guān)經(jīng)驗以及投入時間所帶來的權(quán)威,重新固定一次結(jié)論:叔本華是二流哲學家。




我就從形而上學角度來講一講為什么叔本華不能算是頂尖哲學家。

這一句是最重要的,并且他下面的文章貫徹了這一句,他的確是圍繞叔本華的形而上學來論證自己的結(jié)論的。這一點兒在你寫論文的時候非常重要,注意向他學習。




NO SHADE

英語:要表達 “我接下來要講的話沒有冒犯”之意,要么用"No Tea, No Shade",要么用"No Offense“,NO SHADE不要單用。




叔本華的哲學很大部分基于康德(Immanuel Kant)。叔本華堅定地遵循了伊曼紐爾·康德的批判哲學,他可以說是康德最重要的學生。康德聲稱由于認識能力的不足,存在著一個人類永遠無法理解的區(qū)域(“物自身”)。我們所能識別的只是現(xiàn)象或顯象(或者用叔本華的術(shù)語“表象”)。叔本華聲稱發(fā)現(xiàn)了康德的“物自身”:這就是意志。

意志是使生命可能并刺激生命的力量。對于叔本華來說,意志藏在萬事背后。這是基本的形而上學原理。它是沒有根據(jù)的,完全自由的,不受空間、時間和因果關(guān)系法則的約束。所有的顯象或表象都是意志的“客觀化”。人體是人類意志的最直接體現(xiàn)。

簡短但非常清晰地介紹了叔本華形而上學與康德的關(guān)系,叔本華形而上學的內(nèi)容,沒有任何錯誤。

“客觀化”原文 Vergegenst?ndlichung,國內(nèi)叔本華相關(guān)的書一般翻譯為“客體化”。兩者雖然是翻譯自同一個詞,但國內(nèi)在其他領(lǐng)域的論文有很多人會在"觀"和"體"之間的區(qū)別化使用,在叔本華哲學中沒有這種情況。理解了這個詞的用哪個譯法都可以,不理解這個詞的可以閱讀叔本華的書結(jié)合這個詞的英譯 objectification 進行理解。




叔本華對康德的批判哲學進行了改造,問題就出在這里,叔本華不過是舊瓶裝新酒,改造的過程并沒有多少創(chuàng)意。

叔本華在康德框架下的改造就在于,康德發(fā)明了 Ding an sich (國內(nèi)一般翻譯為 物自體、物自身、自在之物)這個概念并認為是不可知的,叔本華認為物自體可知——物自體就是意志。實際上,比較類似“物自體”的概念實際在古希臘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們那里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比較類似“意志”的概念在古羅馬斯多亞主義者們那里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档潞褪灞救A他們兩人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且非常清晰地闡釋了概念,并且圍繞核心概念發(fā)散出他們的哲學體系?!芭f瓶裝新酒”這個說法挺有意思的,除了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中最早的那一批人,不用“舊瓶”的哲學家在哪里?至于“裝新酒”對于要飲酒的哲學研究者們算不算有創(chuàng)意,這就要看飲酒者們自己的觀點了。




意志替代了”物自身“作為表象/顯象世界的原因,這個”意志“不過以一個新的名稱重復了之前的形而上學,

意志與物自體的一個重大區(qū)別就在于,物自體與現(xiàn)象世界的聯(lián)系是邏輯的,而意志不是。人看到他人的原因是現(xiàn)象世界有他人,人不了解他人的原因是因為人通過感官了解的只是他人的現(xiàn)象,而無法觸及作為物自體的他人。在叔本華那里,因果關(guān)系是由于時間中的連續(xù)和空間中的變化所產(chǎn)生的。就人而言,康德哲學下“物自體的他人”可以成為“現(xiàn)象的他人”的原因正是基于不同人的人體感官所帶來的變化。人體感官就像一副有色眼鏡,不同的人看同一個物自體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現(xiàn)象。而把意志稱為表象世界的原因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因為時間與空間及其導致的因果關(guān)系都只存在于表象世界。實際上《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書名已經(jīng)說明了這一點,世界既是意志,也是表象。(《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直譯:世界作為意志和表象。中文譯名只是按照中文習慣改了下語序而已。)意志與表象是世界的兩面,但這兩面是一個世界,叔本華從來沒有創(chuàng)造出一個意志世界,叔本華徹底無神論的基礎(chǔ)正是在于此。如果把意志世界看作表象世界的原因,那么意志世界其實就有了基督教神界的色彩:神界的存在是人界存在的原因,神界的變化是人界變化的原因。這才真正是以一個新的名稱重復哲學史上的陳詞濫調(diào),是叔本華所不齒的。叔本華對康德形而上學、倫理學的批評有很多都是從康德哲學與基督教的親緣性入手,對此感興趣的可以參看《作》第一卷的附錄《Kritik der Kantischen Philosophie 》(康德哲學批判)以及論文《Ueber die Grundlage der Moral》(論道德的基礎(chǔ))最前面的部分。


作為核心,”意志“可以是”第一原則“可以是”實體“可以是”終極原因“可以是”根本力量“,you name it. 無論何種意義,這個本體意義上的”意志“還是一種實體,還沒有跳脫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窠臼。

意志不是“第一原則”,不是“實體”,不是“終極原因”,因為這三者都只是在表象世界的范圍。關(guān)于“第一原則”和“終極原因”,這是叔本華從來不討論的內(nèi)容,因為叔本華并不把邏輯看作解釋世界本質(zhì)的最重要工具,邏輯及其它代表的人類理性框架在叔本華理論里是次要的?!皩嶓w”對于叔本華而言就是物質(zhì),他不僅沒有創(chuàng)造一個心靈化的實體,他還總是反問黑格爾等哲學家為什么總是把精神、靈魂、上帝之類的詞匯掛在嘴上?就好像精神、靈魂、上帝都是他們的好哥們兒,跟他們多么熟悉似的。只有意志在叔本華那里是整個世界運行的“根本力量”說對了。


柏拉圖哲學中 ε?δο?(理念)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對形而上學的發(fā)展方向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對于康德而言,“傳統(tǒng)形而上學”就是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康德形而上學的創(chuàng)新之處正是在于康德對于柏拉圖形而上學的批判與新闡釋。康德把柏拉圖的舊瓶擦亮了,把他所處時代的新酒裝滿了。叔本華則處于一個柏拉圖的風暴還沒完全消散,康德的風暴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時代,因此他牢牢地抓住這兩個力量,并且在德國浪漫主義和印度哲學的影響下,發(fā)展出自己的哲學。我認為這個過程不僅不是了無新意的,而且非常有創(chuàng)意。尤其是叔本華哲學中對于印度哲學和基督教神秘主義的回應,是我讀過的對那些神秘的宗教傳說和個人感悟最嚴肅的討論和分析,而這些討論和分析從視角到方法即使在當代哲學家中也是稀有的。

叔本華在談論 Jeanne Guyon (蓋恩夫人)時這樣評價道,“認識這一心靈而公正地對待她心靈上的優(yōu)點,同時又原諒她理性上的迷信,必然是任何一個善良的人所樂為的。”我們在這兒能看到,叔本華作為一位無神論者,是怎樣從一個羅馬天主教認定的異端所寫的充滿荒唐的迷信的自傳中來提取哲學素材。這種治學的態(tài)度,在我看來即使在整個哲學史也是鮮有的。因為學者們太喜歡概念,而不喜歡不符合既有概念的心靈。因此大量活生生的人類素材像沒存在過一般遺失了,后世的人卻大都要不斷地削足適履在既有的概念下生活。


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傳統(tǒng)形而上學”意味著什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分界概念。如果只是按照時間年代來分是否“傳統(tǒng)”,那這個話題在哲學意義上就無所謂了。如果把傳統(tǒng)形而上學定義為基于 Logozentrismus(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形而上學,我認為叔本華的形而上學中雖然有部分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元素,比如重視主體與客體的對立關(guān)系,但在整體上已經(jīng)不屬于傳統(tǒng)形而上學了。因為叔本華哲學的主要觀點也就是意志論,恰恰是反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他不認為理性是人的本質(zhì),不贊同語言對現(xiàn)實的僭越,不預設世界的最終真理,不把邏輯的結(jié)構(gòu)當作世界的結(jié)構(gòu)。叔本華哲學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特征,正是尼采和維特根斯坦所處的兩條幾乎完全不同的哲學進路都能受叔本華巨大影響的原因,也是法蘭克福學派、波普爾、以及20世紀中葉部分科學家尊重叔本華的原因,是叔本華哲學現(xiàn)代性乃至后現(xiàn)代性的體現(xiàn)。




永恒輪回不過是意志的運動形式,叔本華并沒有就意志運動進行了一個抽象

這一句非常突兀,突然把尼采的“永恒輪回”叫過來了,雖然他用了個“不過是......”,但我完全看不懂他前半句什么意思,我甚至不能確定這里的意志具體是什么意思。因此我也要提醒讀者們,當寫作者用“不過是......”、“......罷了”、“顯然......”的時候,你一定要搞明白這句話。這就類似于數(shù)學論文里的“trivial to see”(顯而易見)一樣,你一定要搞明白為什么顯然,是我自己太笨看不出來大家都一眼便知的結(jié)論,還是寫作者自己說不清楚所以想渾水摸魚糊弄過去。

后半句是完全錯誤的,叔本華幾乎所有的書都是在抽象化意志運動。

我們能發(fā)現(xiàn)這里尼采并不像康德那樣是打聲招呼再過來的,而是理論先于人名的不速之客,我們可以通過這種行文的模式理解文章作者對尼采以及尼采永恒輪回這個理論的態(tài)度。


簡單談一下叔本華和尼采的“永恒輪回”之間的關(guān)系。叔本華的理論本身透漏不出任何啟發(fā)尼采“永恒輪回”思想的地方。在叔本華在主要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結(jié)尾,他以極大的克制讓自己的哲學在即將步入神秘主義的時候停止了,當然也有人認為他的這種停止反而加劇了自身哲學的神秘主義傾向。有興趣的人可以把《作》的結(jié)尾和《邏輯哲學論》的結(jié)尾對照著看一下。叔本華晚年的作品中對自己哲學與神秘主義相連的部分說了更多的話,但是都是盡可能用理性去理解,理解不了的就直說理解不了。

“永恒輪回”是赫拉克利特和印度哲學的光線同時照射在尼采身上的結(jié)果,而尼采身上的印度氣息跟叔本華有親緣關(guān)系。至于赫拉克利特,在叔本華那里遠沒有愛利亞學派重要。叔本華附錄和補遺的第二章簡單零散地討論了下哲學史,在討論前蘇格拉底哲學時,只把赫拉克利特看作愛利亞學派刺激下的反面人物,深入討論的則都是愛利亞學派的哲學家。我們也可以把叔本華與尼采氣質(zhì)的相反看作愛利亞學派與愛菲斯學派氣質(zhì)的相反,尼采無論是氣質(zhì)、理論還是寫作風格都是在向赫拉克利特靠攏,但叔本華身上只有些微模仿同時代人歌德的痕跡,愛利亞學派只在理論上對他發(fā)揮影響。愛利亞學派的理論對世界的解釋給了更少的可能,尤其是對比愛菲斯學派而言,這種世界觀多樣性程度的差別,是叔本華與尼采理論之間悲觀程度有較大差別的一大原因。




(叔本華這種La pensée métaphysique某些方面還停留在中世紀本質(zhì)與存在之爭那里)。

叔本華是十分重視中世紀本質(zhì)與存在之爭的,并且叔本華是完全同意中世紀學者的結(jié)論“operari sequitur esse”(行為遵循本質(zhì))。對于世界而言,是先有本質(zhì)-意志,再有本質(zhì)的行為(意志的客體化)-這個世界,對于個人而言,是先有本質(zhì)-性格,再有本質(zhì)的行為-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這是叔本華決定論的基礎(chǔ),叔本華宿命論傾向的原因,也是叔本華與后世存在主義決然不同的地方。




類似的,愚見所及,叔本華對于因果性也沒有獨特的見解。

我持完全相反的意見,我認為叔本華對因果性的見解非常獨到,但在此篇幅關(guān)系無法贅述。有興趣的自己去讀《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另外就是我要談一下這個“愚見所及”。當你把“鄙人不才”之類的話帶入學術(shù)討論并發(fā)表見解時,往往不合時宜。如果你默默無名,那么多數(shù)人會真的認為你的謙辭是一種心虛的退讓,反而降低了你立論的可信度;如果你已經(jīng)名聲顯赫,那么又會被當做多此一舉,使人感到過于陳腐甚至虛偽。我們在生活中用謙辭從古至今都是為了體現(xiàn)對他人的尊重,但是學術(shù)討論要尊重的不是任何他人,而是真理本身。因此我們越是斬釘截鐵,越是毫不退讓,越代表我們對我們的理論是下了功夫的。建議去讀下《論語》,看看孔子在什么話題上才會用這種語氣。


(尼采雖然經(jīng)常和叔本華一起講,但尼采對于La pensée métaphysique的破壞,絕對讓叔本華黯然失色,尼采對形而上學的反叛和革命性絕對讓叔本華汗顏)

是的。但是這里作者有一個預設立場,就類似于前面對的“還停留在中世紀本質(zhì)與存在之爭那里”的預設立場。他利用大眾心中普遍持有的歷史進步論、哲學進步論來做了暗示,讓你覺得中世紀的本質(zhì)與存在之爭是過時的,讓你覺得笛卡爾式傳統(tǒng)的思辨形而上學已經(jīng)瓦解了。說實話,做分析哲學的人都看不懂一個研究歐陸哲學的人怎么會有這種傾向,推測大概這種思想是基于他對一個或幾個沒死或者死亡日期離我們比較近的哲學家的熱愛。

我要提醒讀者的就是,哲學的優(yōu)點就是他并不像科學一樣,必須追求和認真對待當下學術(shù)的時尚——當然這在科學界的人眼中這是哲學的缺點。一個世界聞名的哲學家,盡管他在全世界到處演講,給所有的大學生上公開課,在很多哲學研究者眼中,這個人在哲學方面也未必比那些死掉了幾千年的古希臘人更有價值。叔本華和尼采都是是向往古希臘文化風氣的人,看看叔本華提到古希臘人時用什么形容詞,讀讀尼采的《Philosophie im tragischen Zeitalter der Griechen》(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就知道了。他們哲學的獨特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都不在乎時代的流行,不在乎德國當時的“主流哲學”,他們只是各自時代的養(yǎng)子而不是親生兒子。

正因如此,給哲學家排資論輩本身就缺乏價值。就像古代西方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名望的起伏一樣,是地區(qū)和時代所導致的哲學時尚影響了人們的價值判斷。我們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沒必要在意那些坐飛機飛幾個小時后就會變動的排名,無論是哲學家的排名還是其他別的什么排名,尤其是現(xiàn)在東西方差異很大的那些排名。這些排名都只當作一個參考就夠了,因為排名反映的不是排名上的項目,而是反映了排名所在時空的人群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




之后叔本華的一個操作是,把人體當作意志的體現(xiàn),但是又沒有繼續(xù)追窮寇下去,像海德格爾??乱粯又v人體的有限性。

對于“但是又沒有繼續(xù)追窮寇下去,像海德格爾??乱粯又v人體的有限性”這句話,我持完全相反的觀點。我認為叔本華講人體的有限性講得非常深入,甚至有些地方會讓我想到La Mettrie的《L'homme-Machine》(人是機器),這個論斷讓我懷疑作者有沒有讀過叔本華的書。篇幅所致,展開講過長,想求證的可以自己讀《論意志的自由》《作》第二卷第19章《Vom Primat des Willens im Selbstbewu?tseyn 》(論意志在自我意識中的主導作用)以及《自然界中的意志》。




當然,在意志的無窮無盡面前,人的有限性是次要的。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陳述一種事實還是一種倫理傾向。在叔本華哲學中,這句話不是事實,在意志無窮無盡的面前,人的有限性反而是主導因素,正是這種有限性讓你是你我是我,讓每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一個柏拉圖的理念。尼采在《Unzeitgem?sse Betrachtungen》(不合時宜的沉思)中的《Schopenhauer als Erzieher》(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開頭,對人有限性的激情描述,正是從文章的主題叔本華教給他的。

作為倫理傾向這句話是叔本華支持的,叔本華認為好人就是突破了有限性的人,看穿了個體化原理不再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個體的人。這個好人的眼里看到了世界作為意志在受苦,發(fā)現(xiàn)吞食兔子的狼、進行戰(zhàn)爭的人在意志的層面看,是在自己吞食自己,因此他不再重視自己作為個體的得失,為眾人乃至蒼生犧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




叔本華對于形而上學為數(shù)不多的創(chuàng)見就是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非理性部分,人類并不總是求知愛智理性的生物。

這不是叔本華的創(chuàng)見,人類的非理性部分以及人并不是理性動物的事實,無論古希臘還是古代中國的思想家們都早就發(fā)現(xiàn)了。實際上一個成年人只要生活過就多少了解這些事實,因為每個人都要經(jīng)常面對理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況。


從這句話起,文章的核心論點已經(jīng)崩潰了。即使叔本華真的是一個二流哲學家,但作者所表現(xiàn)出的對叔本華的了解太過膚淺。他所有關(guān)于叔本華正確的說明都是翻個百科或者讀本哲學史就會知道的內(nèi)容,而不正確的地方連擦邊感或者誤解感都沒有,反而和叔本華完全相反。我認為他沒有判斷叔本華是否二流的能力,因為叔本華那些二流的書他明顯讀得太少了。其實我個人資料頁面最上面的那張圖片里的情節(jié)在這里很應景,自己根本不清楚卻還煞有其事地下判斷,蘇格拉底:“你一定是一個占卜師”。


叔本華是心理學的先驅(qū),他發(fā)現(xiàn)潛意識和非理性是生活的重要原則,因此叔本華與其他標榜思維、精神和理性的哲學家截然不同。

作者把叔本華的形而上學成果換個名字叫心理學,這其實是科學界鄙視哲學界常用的手法。每當哲學家研究某個領(lǐng)域研究得比較清楚了,促使學科開始細分了,奠基該學科思想的哲學家們的功勞就都變成老掉牙的胡說八道。

波普爾的著作《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科學發(fā)現(xiàn)的邏輯),就是現(xiàn)在中國網(wǎng)絡上科普反復提到的“證偽主義科學觀”就是出自這本書,原手稿標題是《The Two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知識理論的兩個基本問題),就是致敬叔本華的著作《Die beiden Grundprobleme der Ethik》(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我在這兒提這個書名之間的關(guān)系,與形而上學無關(guān),只是用來說明有些人的貢獻雖然很少人知道和在乎,還是有人記著的。所有在寫前沿領(lǐng)域論文的人,不要因為引用得人少而灰心喪氣,每一個引用你的人都真心感謝你的成果,感謝你能讓他更方便地帶領(lǐng)人類在這個學科前進一小步。

另外作者前面大肆贊揚了尼采的形而上學革命性多么強,但大家要知道尼采喜歡稱自己是個“心理學家”。




只能說叔本華的形而上學就是又傳統(tǒng)又不徹底又不夠抽象又蘊含了某些現(xiàn)代性的萌芽。

這種句子結(jié)構(gòu)在情感上是很弱勢的句子結(jié)構(gòu),在行文上是兒童化的語言,都是叔本華寫作時從來不會有的。用文章作者所推崇的尼采的話是這樣:


"我從沒有讀到他任何似是而非的東西,雖然有時候會有某些小小差錯的地方。這是因為似是而非的東西只是一些并沒有堅定、明確見解的說法,說出這些似是而非話語的作者,是因為本身并沒有堅定、明確的觀點,他們只是想語不驚人死不休,或者是想誤導讀者,又或者最主要的是想故作姿態(tài)、顯得很有思想。叔本華從來不曾故作姿態(tài),他是為自己而寫?!灞救A的話語是對自己說的,但如果要想象出他的聽眾,那就想象是父親在教導兒子好了。那種話語不拘小節(jié)、誠實坦白而不失幽默;聽者洗耳恭聽,心中深懷愛意。這樣的作者是極為罕見的。只要一聽到他的音聲,馬上就會感受到他的健康和力量。我們就好像來到了一處森林高地——在這里,我們深深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整個人感覺耳目一新,重又充滿了生機。我們可以感覺到……叔本華所特有的坦白和自然,這些也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思想,并且是非常豐富的思想的人才可以做得到的。叔本華不像那些偶爾失口說出了某些聰明的話語,自己都會感到吃驚的寫作者?!?/p>



聯(lián)想到之前康德對于形而上學石破天驚的重新整肅工作(從語言命題、形而上學對象各方面都對形而上學重新開光,所以說康德是亞里士多德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此言不虛),從這個意義上講,叔本華對于形而上學并無建樹。

對比康德在形而上學上的碩果累累,叔本華的形而上學成果并無建樹——這個觀點至少能受99%中國大學生乃至學者的支持(這個概率當然是不準確的籠統(tǒng)說法)。我個人不發(fā)表意見。不過我可以很明確的說,叔本華本人肯定不是這么認為的,不然他沒必要在離康德那么近的時代寫一些沒有建樹的文章侮辱自己。




當然,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叔本華的文采是相當好的,可讀性還是很強。

沒錯。




三場Live講座

我給你們一個很簡單的建議,就是凡是在網(wǎng)上做收費公開課,或者收費回答問題之類的哲學內(nèi)容,都沒必要看。談長了談深了很可能要比前面所有的都長,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柏拉圖的《Πρωταγ?ρα?》(普羅泰戈拉)。你們選擇誰治療你身體的疾病是那么謹慎,選擇誰給你們做什么樣的飯菜是那么挑剔,但現(xiàn)在遇到治療觀念的疾病,喂養(yǎng)觀念的食糧時,反而太過輕易了。誰能作為你的老師,這個判斷比你要去哪個醫(yī)院看哪個醫(yī)生,去哪個飯店點哪個菜重要得多。普羅泰戈拉和蘇格拉底是一出老戲了,黑格爾和叔本華不過是把這出戲再演一邊?,F(xiàn)在這個戲還在演,你們也要思考自己在這個戲里要扮演什么角色。




一個導讀匯總貼



Dr.Yao:大陸哲學經(jīng)典著作導讀匯總帖

點進去看看


Dr.Yao: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導讀(搬運外網(wǎng))

因為文章是搬運外網(wǎng)的,沒必要評價。我只評價文中的兩個東西,一個是他推廣的京東上的這套書。這種推廣功能我看了下是寫文章時工具欄最右側(cè)的購物車圖標綁定淘寶和京東賬號接入,我猜測大概是系統(tǒng)識別文章標題和關(guān)鍵字自動推廣的這套書。如果是他自己選擇匹配的,那就對他的讀者太過不負責任了。


我建議任何想了解叔本華的人,無論是從未讀過還是讀過想讀更多,都不要買這套書。以前我在圖書館里翻閱過這套書中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也就是臺灣譯者劉大悲的譯本,殘、亂、錯、私,不堪卒讀。任何想讀的人建議在網(wǎng)上和石沖白翻譯的商務出版社版本對照一下前面試讀的部分,也就知道其中一二了。另外幾本也都是劉大悲的譯本,也許當作散文隨筆借著閑情雅致隨便讀讀也不是什么太壞的事,但至少《作》絕對不要讀這個版本。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偏見比無知更可怕,因為無知還能學會,只是做加法即可,可偏見要矯正則就不僅要做加法來學會,還要做艱難的減法來消去偏見的影響。這個版本和原著之間的差異程度,就類似于《罪與罰》網(wǎng)文化、輕小說化后和《罪與罰》原著的差異。


你能看到亞馬遜說這套書是“李敖力薦臺灣經(jīng)典譯本”,京東商品的內(nèi)容簡介說“本書對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進行了完美展示??梢哉f,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研究叔本華哲學思想的必備書目,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京東這套書商品評價是99%好評,1200+的評論數(shù)。豆瓣這本書的評分也高達9.3分。但我還是要說,這些稱贊就是叔本華說的“空心的果核”,它里面是沒有果仁的。不管出版商怎么吹噓,讀者怎么追捧,把原作從格式到內(nèi)容破壞扭曲成那般,對于要求稍微嚴格認真一點兒的讀者來說,的的確確就是完全不值得一讀的版本。




一個是他推薦的叔本華原版書


這套書是這兩年最新出版的叔本華文集,包裝很好,物美價廉30歐不到,每本書封面都是叔本華年輕時的那張畫像,想讀德語原文的話我同樣也強烈推薦這套。




這樣的話整個文章就分析完了,我又仔細逛了逛Dr.Yao的賬號,并沒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他在知乎的其他部分和他寫的這篇文章所表現(xiàn)出來的部分并沒有沖突。他是那種典型的非叔本華式的哲學學者,他要靠著哲學生活,而不是為了哲學生活;他要閱讀哲學家的書反復討論他們的觀點乃至給這些觀點分個高下,而不是閱讀生活,把哲學應用到生活中去;他討論哲學的文章除了專有名詞、外語和哲學書籍的圖片以外,并不能讓人感覺到他在討論哲學,而他回答非哲學相關(guān)問題的時候,除了最后會提到自己是學哲學的,然后附上幾個哲學標題Live的連接,你一點兒都感覺不出他是學哲學的。

知乎上的哲學回答者有不少都喜歡給書拍照,像極了那些文化類節(jié)目的背景總要弄個堆滿書的書架,看起來挺滑稽的。這些哲學系的學生、哲學愛好者們的確讀了他們所拍攝下來再上傳到知乎的書,但拍攝和上傳這種行為還是挺滑稽的,讀哲學的人意識不到這種滑稽感也挺滑稽的。


有人可能要問我:怎么才能認出真正學到哲學了的人呢?

讓我做一個蘇格拉底式的比喻吧:

對于學演戲的人,我們關(guān)注他們的演技,對于學唱歌的人,我們關(guān)注他們的歌技,對于學繪畫的人,我們關(guān)注他們的畫技。那么對于學哲學的人,我們要關(guān)注什么?關(guān)注他論證的邏輯?關(guān)注他對哲學名詞的理解?關(guān)注他對哲學史的熟悉?都不是,那是學??荚囈P(guān)注的事,不是普通的不學哲學的人關(guān)注的事。我們關(guān)注他的理性。如果一個人醉生夢死,飲食和性欲都沒有節(jié)制,時而暴躁不安,時而痛苦難眠,煩惱自己也惹怒別人,你就會說“瞧瞧他那個樣,虧他還是學哲學的呢!”可是如果他是個學演戲的,學唱歌的,學繪畫的,你并不會說“虧他還是個學演戲/唱歌/繪畫的呢!”所以,即使你其實明白學哲學的人應該是怎樣的,應該與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可你還是會很粗心的忽視了這種認識,從而把沒學到哲學的人當作已經(jīng)學到了哲學的人。因此,你不要把那些看起來沒有理性的人是稱作是學了哲學,這和不要把跑調(diào)的的人叫做學了唱歌一個道理。


我說的這些話,很多有哲學學術(shù)背景感到被冒犯的人可能要來指責我思想太過“民哲”了?!笆裁磿r代了,還做著對哲學研究者有道德要求的夢?”實際這并不是道德要求,這是學術(shù)要求,傳統(tǒng)哲學尤其是康德哲學認為道德對于哲學家而言是理性的副產(chǎn)品,是理性的產(chǎn)物。叔本華的創(chuàng)新之處恰恰在于,他證明了這種關(guān)于哲學的夢只能是夢,一個壞人絕不會因為學習倫理教條變成一個好人,就像一個乏味的人永遠不會因為閱讀詩學就能變成詩人一樣。叔本華認為這種道德不是理性的副產(chǎn)品,他把道德和理性清晰地劃分開了。當今哲學從業(yè)者能夠不需要表現(xiàn)得那么“哲學”的自由,很大程度是盧梭-叔本華-弗洛伊德-存在主義這條非理性主義的線把人們對理性的要求拉低了。但是每個對叔本華一知半解的人都要注意,叔本華雖然是正式開啟了非理性主義思潮的標志性人物,是現(xiàn)代哲學的開端,但他是用理性研究和思索非理性,他不是盧梭那樣反對理性認為普羅米修斯盜火有罪的人。這就是最吊詭的地方:一個無比理性的人研究非理性,繼承著啟蒙精神倡導著理性,可他的研究很少被理性的考察,而成了大眾思潮中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的借口。甚至就連跟他在同樣領(lǐng)域的許多人,也不知道這種關(guān)系,不知道他究竟寫了什么,是什么觀點和立場。



叔本華雖然在國內(nèi)嚴肅討論得少,但基本每個知道哲學的人都能談兩句。盡管只有少數(shù)人在學習和研究,但每個人總得對自己知曉的事物有個意見。對于那些書還沒翻臟翻爛就開始大談特談叔本華哲學的人,席勒的這一句詩很適合警醒和自勉:


Was sie gestern gelernt, das wollen sie heute schon lehren.

Ach! was haben die Herrn doch für ein kurzes Ged?rm!

昨晚學來的東西今天就想教給別人

啊,這位先生的短腸子里裝的到底是些什么東西!


尤其當我們要靠喂別人吃飯而生活時,他們消化系統(tǒng)不好只能吃流食,那我們就該好好咀嚼再吐出來喂給他們,把他們當我們牙還沒長齊的孩子,而不是排泄出來把他們當作不得不吃的奴隸。




另外我要順便提一下個人對他外語使用的不適,也算是網(wǎng)絡上的老生常談了。我認為在知乎寫一個哲學普及類的文章,在沒有必要詞語上使用英語、法語只會讓人對其觀感惡化。比如“不是那么match”完全可以說“名不副實”。還有NO SHADE,you name it,La pensée métaphysique,我個人看到時只會覺得莫名其妙。如果是難以解釋的專有名詞,或者為了方便別人通過原名找到原始文獻而用一下外語還情有可原,不然認為在一個中文主導的網(wǎng)站上沒必要地插入外語既不照顧不懂這些外語意義的學習者,也不尊重漢語。我并沒有限制他人遣詞用字乃至行文習慣的意思,那是個人的自由。不過如果從商業(yè)角度考慮,如果我是一個想聽哲學Live講座但英語不好的社會人士,那我看了這種時不時跳出個外語詞的文章后是絕對不會去聽的。

駁斥哲學騙子多特姚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龙州县| 寻乌县| 得荣县| 江山市| 沭阳县| 凤庆县| 弥渡县| 永寿县| 阿合奇县| 安义县| 台南市| 石嘴山市| 榆中县| 景洪市| 巴中市| 通许县| 梅河口市| 垦利县| 永兴县| 集贤县| 铜鼓县| 凤凰县| 建阳市| 黄石市| 阿鲁科尔沁旗| 仙游县| 高密市| 浏阳市| 介休市| 雅安市| 东宁县| 尚志市| 夏邑县| 阳曲县| 永福县| 屯门区| 巢湖市| 富裕县| 玉龙| 修水县| 突泉县|